鸽巢问题集体备课
毕业感想-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集体备课《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的实质就是《抽屉原理》,也有些教材把这个问题
的命名为《抽
屉原理》,首先我认为要合理地确定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其次是如
何
实施教学环节。
我认为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
透“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
考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
受到数学文
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谁是鸽,谁是巢,或者判断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在如何实施教学环节上,我
觉得就按照三维目标中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的描述
来进行。因为,当下流行对一堂课的评价往往是侧重于把
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而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要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地位”。那么这节课就要求老师要备好实物教具,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
提示下去完成问
题的操作与探究,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探
究问题的乐趣,从而实现第一维目标知识
技能的掌握和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实现,因此,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是实现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那么实施这一
课的过程中,方法是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只起引导辅助作用,这个好实现。但
是
要让这堂课能上得生动出彩的话,老师在语言和组织形式上还得想点子出新招,
力求让这节课能生动,我
想这就能算上一堂好课。以前我们所听的优质课中给我
感觉就是,在能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前提
下,尽量能让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互动频繁有序有效,教学中有那么一到两个亮点,这就足以让这节课成
为一
堂优质课,有时候真的是“一招鲜”吃遍天。在我听过的优质课中,我记得若干年前孝南区新铺镇中心小学的喻海燕执教的《元、角、分的认识》在当时是没有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只有幻灯片和老式投影仪,但她凭借自己制作的实物教具
和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上与学生有
效互动简真“嗨翻”全场,整节课
给所有在场听课老师的感觉就象是在录制一场电视互动节目,结果这节
课由镇里
选送到区里,由区里选送到市里,由市里选送到省里,一路下来获奖不少,最终
获得省
级一等奖。所以,我在这儿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一节出彩的
课,除了能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外,还应该有感染力。
鉴于陈维设计的这篇教案,我觉得这节课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第一是教学<
br>难点需要商榷,对于鸽巢问题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判断谁是“鸽”,谁是“巢”,
或者判断谁是物
体,谁是抽屉。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做鸽巢问题的相关题型时
最不会判断的问题,有些这类型的题出得
很“坑爹”往往搞出一些数据扰乱学生
的判断。例如:你的情境导入中的那道题,有52张扑克牌,你们
5人每人随意
抽一张,你知道至少有几张牌是同花色的吗?这道题中判断谁是“鸽”,谁是“巢”?估计就会有很多同学会把52张扑克牌当作“鸽”把5个人当作“巢”估计也有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
去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就是除去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
中花色只有4种。也不会去判断5个人是“鸽
”,4种花色是“巢”。那么在推出
“鸽巢原理”的结论后,在后面巩固练习阶段,多设计一点像这种不
是很直观就
能找出“鸽”和“巢”的问题,让学生来判断练习,例如:有红黄两种颜色球各
7个
放入一个口袋中,有3个人分别摸出一个球,至少有几个学生能摸出颜色相
同的球?等等这一类型的题。
来强化学生对“鸽”和“巢”的判断。
第二,在学习例1的过程中,为什么舍弃 (4,0,0),(
0,1,3),(2,2,0),
而选择(2,1,1),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给学生请清楚,要不然
“鸽巢问题”后
面内容从逻辑上就不太好讲,那么要讲清这个问题,得紧紧地抠出题目中的已知
条件,题目中说“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请问:(4,0,0)这是将4
支笔放入了3个文具
盒中吗?这分明是将4支笔放入了1个文具盒中,其余的两
个文具盒是空的,就不符合题意了,后面的两
种放法也是一样,这样去跟学生解
释,那么只有第四种放法(2,1,1)是符合题意的,那么从而就可
以发掘出“鸽
巢问题”中“鸽”数往往不是“巢”数的倍数,但是我们在将鸽放入巢中时也要
尽可能去平均分,肯定会有余数,那么可以得出至少有巢里会装上“商+1”只鸽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