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十个小矮人-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2020年春季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下册教案
(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 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
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
中隐含 的规律,会用方程
表 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 的形状、大小、运动 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
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
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
图、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 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
的等可能性、游戏
规则的公平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
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
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
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问题解决: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 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 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
程,并尝试解释所得 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 问题过程的意识。
情感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 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 好奇心,能够主动参
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
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 下,能积极地克服数
学活动中遇到的困 难,有克服困难和运 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对自己得到
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 定的把握,相信自己 在学习中可以
取得不 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 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 数学方法来解决,并
可
以借助数学语言来 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
学活动,体验数学问 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
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 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 意识、并愿意对数学 问题进行讨论,发现
错
误能及时改正。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
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
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
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
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
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14
2.掌
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
法的运算定律,会应
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
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
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
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
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
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进度
1、 四则运算.......... ............(6课时)
1.加法的意义
2.减法的意义
3.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乘法的意义
5.除法的意义
6.解决问题
2、观察物体.....................(2课时)
1.观察1个几何组合体
2.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3、运算定律.................(11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0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5.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5、三角形.................................(4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
2 14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律推广到小数
7、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
8、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6课时)
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 ... ..
...........1课时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4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
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
这里
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
步计算的方
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
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
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
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
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
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
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
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
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共6个课时
第1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课标要求: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
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
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
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
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
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
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学生
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
3 14
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
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
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
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
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华宁到江川长29千米,从江川到玉溪21公里,从华宁到玉溪长多少千米?
根据
以上已知条件, 如何解决问题?
修改已知条件,尝试解决问题。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师活动:
过渡语:导学里的第一步应用的是什么运算?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
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
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
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
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
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14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学生活动:借助导学小组尝试解决例题1中的问题,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
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减法应用题。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加数=
减数=
差=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课标要求: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5
14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
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
除法的意义)
二、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导学里的第一步应用的是什么运算?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减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来探究乘除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2(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
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
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
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
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
师
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
己总结出除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6 14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
不可能得到个确定
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4、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作业设计:
1、口算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54-0=
99-0= 49-49= 0+319=
0×29= 36+0= 0+68= 0×68=
0÷28= 128-0=
0÷36= 25+0= 99-0= 49-49= 0+39= 0×9=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3、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
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
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
1
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
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7 14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
2],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1、3题。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
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
括号,又有中括号,要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第4课时
课题:租船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10页例5,练习三第4-6题。
课标要求: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
8 14
用意识。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
成
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
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
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
练习三4、5题。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5+24×1=174(元)
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
32÷4=8(条)24×8=192(元)
教学反思:
9 14
第5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 四则运算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课标要求:
1、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
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
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
习习惯。掌握有关0的特性,
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教学目标:
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让学生探索和交
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
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
习习惯。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独立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
知识网络:
四则运算: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
序计算。
没有括号的两、
三步算式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四则运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0,结果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得0。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例1.
74+
100÷5×3
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0
14
生:先算除法、乘法,再算加法。
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
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
减法。
例2.
计算:(440-280)×(300-260)
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
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或者说先算第
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
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例3
学生看图思考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1.口算下面各题,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 );
(2)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 );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
4、一头牛重48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6倍,一只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5、
(列综合式子解决)一台彩电售价6500元,小红目前有5600元存款,如果从现在起她每
个月存9
0元,她要几个月才能买上彩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
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
第6课时
课题:知识整理
课型: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1—12页练习三,练习三第4-6题。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
11 14
2、 系统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3、 深化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系统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独立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完本单元,你都有什么收获或提高?
学生充分说出已有的知识。
二、知识整理
1、进一步整理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1)说说各运算的意义。
(2)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纳。
加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边归纳边进行简单的举例:
(1)算式里没有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只有小括号
有小括号和中括号
三、课堂练习
1、填空(单元达标检测第一题)
2、计算比赛(单元达标检测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2 14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共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
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
过这部分内
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
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
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
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二)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课标要求:通过
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
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
立方体拼成的
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
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13 14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