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汇总

余年寄山水
618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2: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绥化学院-草房子好词好句


1、画图形的另一半:
① 找对称轴。② 找对应点。③ 连成图形。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对称轴的条数:
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正五边形有5条对 称轴;
......
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
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 旋转
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
连线。

1、数位顺序表: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
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① 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 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
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 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 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
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③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 、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
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④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 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
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3、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 900×90=81000




2、末尾有0的 乘法计算方法:
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
在积的末 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① 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②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 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1、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 ),“OFF”是( ),“AC”是( )。

2、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
几倍。


3、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
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 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
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 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
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 (假设)给小数,
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
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 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
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 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

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 ),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
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 多
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
对应的量是多少个 ,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
数。


第六单元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 +c=a+(b+c)



3、乘法交换律:a×b=b× 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a—b—c=a—(b+c)
7、连除:a÷b÷c=a÷( 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结合连除)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
把积相加。

(a+b)×c = a×c+b×c

(a-b)×c = 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合连减)

a÷b÷c=a÷(b×c)


一、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 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
角形的底。


4、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6、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
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 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7、三个角都是 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 角形。


8、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



9、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10、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
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夹 角叫做底角,两个底角相
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1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
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 br>1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
45°,顶角等于90°


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




1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5、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二、平 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
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
特性。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
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 br>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 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
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
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 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
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 br>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 间要
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
者说第3行第 4列。


甘肃省成人高考报名-党员自我评议


贵州省人事考试信息网-大二学期总结


描写月亮的段落-兰州中考成绩查询


给领导的短信-福州房地产信息网


甘肃省人事局-黄碧云语录


哈尔滨滨才留学-大学生出国留学条件


淘宝双11-课程设计总结


杨长智-工程测量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