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2016年放假安排-预备党员转正表态发言
“夯实课堂,学有用的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XXXXXXXX:李祉儀
“夯实课堂,学有用的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
会简单的统计表,对平均数也有了一定的了
解。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
法为辅,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的
全过程。
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
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
察、思考、操作、分析、决策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
br>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备课前思考:
备课前,再次研读新课标、
教师用书,并观看吴正宪老师“平均
数”的教学视频,收获多多。思考后,决定将“夯实课堂,学有用的
数学”作为本课时教学设计理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
平均数的方法为本课时教学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
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力求让课
堂平
实一些,渗透到位一些,学生所学扎实一些。
现结合本课时授课情况,将得、失反思如下:
1. 在这节课的呈现方式上,
我注重了从社会关注问题引入,让孩子
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教学例1时,创建情境“我们昆明市正在<
br>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咱们学校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由此引出
例1的学习,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
深入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经历
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然而然地学
会
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
性和有效性。
2. 紧密联系生
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
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
时,在情感
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例2时,
结合问题情境,“
用男生队和女生队的总数进行比较是否恰当?”
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触发思维碰撞,发现、经历、感悟到
求平均
数的重要性,“用总数比较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在
交流、合作中认识到平均
数的本质意义,“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
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根据
本题数据特点,告知学生其实可以直接比较男、女生实际个数快
速判断出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
拓宽学生思维。
3. 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
性”“
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这条河
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冬冬身高140厘米
,下水游泳不会有危
险,对吗?”“《2009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
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4岁。有位70岁
的老爷爷看报纸后落泪,
你能从平均数的专业角度劝告他吗?”
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平均寿命”的理解,<
br>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并适当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
的熏陶。
4. 板书设
计,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
均数的方法,并有利于对整堂课内容的梳理和回
顾。
遗憾之处:
针对不同学生的预设状况不够充分。
改进措施:备课
时对学生的预设多源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
况,借班授课后,由于当时已经是早上第四节课,学生疲乏
、空气闷
热,导致课堂气氛不是太理想,自己针对不同学生的预设状况准备不
够充分,应该迅速
调整,用激烈的语言唤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今后
的教学中,应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困惑之处:
全课总结环节,一位孩子谈的收获引发我的思考。他是这样说的:
“这节
课,我学到了平均数是一个大约数。”当时离下课还有不到2
分钟时间,我该不该展开讲解?该如何讲解
?于是我接过话题,指着
板书总结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今天我们还学习了求平
均
数可以运用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用总
数量除以总份数等于平均数。”我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但这并
不完美的处理方式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的时间,我会
查阅各种
资料,再遇到这个孩子时,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一堂好的课必须反复磨
练,只有多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在一次
公开课上,一位记者问一位数学老师,您的课为什么上得这么出
色。
这位数学老师只是浅浅地回答,我用一生都在备这堂课。是啊!每一
堂课,没有最好,只有
更好。我会时刻谨记:不忘初心,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