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玛丽莲梦兔
985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7: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搞笑打油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
袋、塑料 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br>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
空气么 ?
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
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
看, 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
气,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1)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 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
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四、作业
1、学生回家做一个热气球。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 体混合而
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
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 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
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巩固
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学生做介绍。
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
1、了解氮气的作用。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2、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准备
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⑵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⑶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 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
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第二单 元冷和热
⒈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形成温度概念
学生试着对观察的体验做出自己的解释。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在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生有使用温度计的 经验,但缺乏科学性。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造成误
差的原因,并判断哪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这个环节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 次热水的温度,你
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
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温度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二、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
每人都要找到 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
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三、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 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
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 ;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也 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曲线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曲线图的作用,如股市
大盘的曲线图。

作业设计

再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 会降
到多少呢?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如果有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然后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两项作业可以选其一。




⒉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在金属中是沿着金属传递的,在水中则是由下向上,进行冷热对
流。
难点:想到借助有形有色的物体来帮助观察水的对流。从水的对流联想到空气的对流。
教学准备:试管夹,涂了蜡的铝片、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 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
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 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演示烤铝片的方法。
要求: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铝片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铝片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铝片, 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
观察水变热的过程 ,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我把本环节的重点放在“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水如何变热”。
让学生在提出的方案通过尝试 选择有效方案,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到有管借助是何
种物体,观察到的水流动都是相同的――对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教学VCD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利用教学VCD处理难点

二、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20页“辐射”。
三、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
分析图(第20页)中热的传递方式,
注意,另外用纸画书上的图,但不要有箭头,让学生在 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加上箭
头。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⒊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
难点: 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
管、 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聚集”

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

敢于猜想,并能用实验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先将蜡烛点着。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
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
并猜想描述出这 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
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以及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糖变化
的过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教学VCD相结合。




⒋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难点:对比实验中定量因素的设计。
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采用 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
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 一些了解。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
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 才是科学的?
(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
醒。)
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在进行讨论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了解 了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这种讨论
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是经常发生的,讨论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外显的过 程,教师
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 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
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
怎样操作?怎样保证 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
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尝试自己独立设计探究方案。

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

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 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
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3、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2、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 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
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
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通过模拟云和雾的 形成,可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同时,教
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 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 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
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 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
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
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 br>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
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 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 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
来表演。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⒈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过程:
1、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
2、准备阶段
(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3、假设阶段:根据平时的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
4、实验阶段
(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上理想久久,
找课件
(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5、验证阶段
(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交流验证结论。
6、应用阶段
(1)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什么内容吗?
(2)应用“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以上现实申明什么?
(若是学生答不好,可把阿谁问题化难为难。问:正在人和电铃之间 隔灭什
么物体?那申明声音可以或许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布?向哪个标的目标传布?)
③ 教师小结:以上现实申明声音能正在空气别传布,声音传布的标的目标是
向灭上、下、前、后,左、左各 个标的目标的。
()认识声音能正在固体别传布
①会商:声音正在固体外能传布吗?无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阿谁问题,我们来做个考试考 试。把耳朵紧贴正在桌面上,
用手悄然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③学生考试考试。
④汇报考试考试功效。
⑤会商:以上现实申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考试考试功效申明声音正在固体外也能传布。
()认识声音能正在液体别传布
①会商:声音正在液体(例如水)外能传布吗?无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阿谁 问题,我们来做个考试考试。一个同窗把耳朵紧贴正
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窗正在水外把两块石头相碰 ,正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
头相碰的声音吗?
③分组考试考试。
④汇报考试考试功效。
⑤会商:以上现实申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考试考试功 效申明声音正在液体外也能传布,同时再次申明声
音正在固体(玻璃)外也能传布。
()分析认识声音的传布
①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晓得声音能正在哪些物体别传布?
②填空:讲义第页的空白。
③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晓得声音正在气体、液体、固体外都能传 布。
那些物体是架正在发声物体取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反是通过那些物体才
传到我们耳 朵外来的。假如正在发声物体取我们耳朵两头什么物体也没无,那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科学家曾做过那样的考试考试:正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
放进 一个电铃,人们正在罩外可以或许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
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正在动 ,却听不到铃声了。阿谁考试考试证明,若是正在
发声物体四周没无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别传布 。(无前提的学校可以或
许演示阿谁考试考试。)
指点学生认识声音传布的体例
()讲述:那么声音是如何通过四周的物体向别传布的呢?为了弄清阿谁问
题我们来做个考试考试。
()演示考试考试:把拴无小球的纸屏立正在桌上,正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
鼓,使鼓声无必然节奏。
()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贴灭纸屏的小球随灭鼓声正在
不竭地振动。)
()会商:你如何注释那类现象?(或问:贴灭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讲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惹起四周的空气也跟灭振动。(以下内容,需用手的
左左振动辅帮申 明。)发声体振动得快,四周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
四周空气振动得就慢;发声体振动的辐 度大,四周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大;发声体
振动的辐度小,四周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小。那样,发声物体四周 的空气,就会形
成一类不竭振动灭的声音的波浪,那类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出示水波、声波图。)
就像石女投正在水外形成的水波可以或许一圈一圈地向近处传布一样, 声
波也可以或许向近处传布。所不合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四周传布,而声波可
以或许通过四 周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左各个标的目标传布。
声波现实上是一类因为声音惹起的物体的振 动。当敲鼓惹起的声波通过空气
传到纸屏时,就会惹起纸屏跟灭振动,并且惹起贴正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 灭振动。
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若是发声物体四周没无空气,也
没无其 他的物体,那么就不会形成声波,声音也就不会向别传布,我们也就听不
到声音。
(三)巩固利用
讲述:那节课,我们体会了声音是如何传布的。
提问:
()声音可以或许正在哪些物体别传布?
()声音是以什么体例向别传布的?
()声音传布的标的目标是如何的?
()正在片子里常看到那样的镜头:人用耳贴正 在铁轨上密查近处可否无火
车声,用耳贴正在地上密查近处可否无马蹄声。那是如何回事?从那些例女你 还
能推想出什么?(声音正在空气别传布快,仍是正在钢轨、大地别传布快?)
()为什么宇航员正在月球上必需借帮无线电通话?
(四)布放做业
正在收音机(或录 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用
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察看绸条会如何 ?(随灭音乐声飘动起来。)你如
何注释那类现象?
5、欢愉的小乐队
一、勾当方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感应感染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凹凸和强弱。
二、沉点取难点
糊口外的声音无良多 ,要感应感染音的凹凸,区分出音的强弱,那起首理当
指点长儿正在糊口外寻觅,本教材的沉点就是指点 长儿正在感应感染乐曲、熟悉
乐曲的根本上区分音的凹凸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凹凸、强弱后进修用乐 器等
表示出音乐的凹凸、强弱。
三、准备
小钢琴若干架让长儿感应感染音的凹凸。
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音乐磁带《欢愉之歌》。
分类图片让长儿感应感染音的强弱。
5.供给各类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欢愉之歌》的旋律当正在高音区,低音区别离呈现并且无强弱之分。
四、设想思绪
长儿能区分音的凹凸、强弱最次要的是正在日常糊口外感应感染,果此觅来
小钢琴让长儿感应 感染音的凹凸,觅来良多良多卡片让长儿回忆各类声音的强弱
是相当主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长儿用不合 的体例来表示音的凹凸和强弱。如利
用乐器,利用四肢的勾当等等,通过多类形式就可以或许让长儿不竭 感应感染、
不竭表示,从而准确区分音的凹凸和强弱。
五、勾当流程
角 落勾当外感应感染音的凹凸和强弱——集体勾当外感应感染音的凹凸和
强弱——角落外再次感应感染音的 凹凸和强弱
1.角落勾当外感应感染音的凹凸、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长儿体味音的凹凸。
长儿正在角落外自正在试探,教员可以或许通过不竭地讲评让长儿晓得音无凹
凸,仿佛样是乐曲 “两只山君”别离正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长儿发觉不合。
晓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正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放、低音的位放。
②给卡片觅家让长儿回忆分辩糊口外音的强弱。
让长儿回忆糊口外的各类声音,给卡片觅到本人家 ,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
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正在角落逛戏里让长儿听赏《欢愉之歌》。
熟悉旋律,感应感染旋律,会用乐器来冲击音乐的节 奏,教员正在指点过程
外可以或许指点长儿用不合的乐器,



⒉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作出假设;
2、能够设计活动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知道声音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2、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 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
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图片) < br>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通过实
验,你发现纸片 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 通过什
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声音 的传播。
(二)学习新课 理想久久教学网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①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 时,教室内各个位
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②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③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
前、后,左、右各个 方向的。
(3)设计以下的实验。
(3)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
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③学生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用小木棍听小闹钟的声音。
(4)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
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 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
吗?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 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璃)中也能传播。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 远处是否有火车声,
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 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
鼓膜的作用;
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4、使学生知道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
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5、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及鼓膜的作用。
2、学生通过探索知道人的听觉产生过程。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1根橡皮筋、细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的结构
(1)出示“耳的结构”的模型,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
(2)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主要讨论外耳、中耳、内耳的主要功能。)
(3)提问: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起什么作用?
2.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1)讲解:“鼓膜模型”制作方法。
提示学生,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 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要仔细观察
气球皮上面的细沙有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让发声 物与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力使发声物发出强弱不同的
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在距离“鼓膜模型”远近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力发声
物,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4)小结: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产生振动。
3.了解耳廓的作用
(1)出示音乐贺卡。先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2)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把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
佳。
(3)小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4)举出一些动物耳朵的例子,以加强学生对耳廓作用的了解。
4.总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师生 共同总结: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
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 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
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
5、课后拓展
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



⒋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各种能发声物体(小铃铛、钢据条等),空纸盒、橡皮筋。
(二)教师准备:电子琴、锣、小锤
教学过程:
一、探究部分
1、认识声音有音色区别
(1)谈话:听说你们班同学歌声特别好听,谁来表演一下(抽另外两位同学再表演一下)
(2)提问:这三位同学声音一样吗?谁的声音最好听?(谁的音色最好)
(3)小结: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声音,自然界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发现声音有强弱差异
(1)放一段音乐(声音大小不一)提问:前后有什么区别?
(2)讲解:声音强弱,叫音量。
(3)演示(敲锣)制造不同音量的声音。
(4)学生做发声活动,体会声音强弱和什么有关?
(5)学生交流汇报:声音强弱和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声音越大。
(6)演示钢据条振动情况,进一步认识:声音强弱跟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7)提问:老师敲锣,谁听到的声音最大?谁听到的声音弱些?声音强弱还和什么有关?
(8)小结:声音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1、跟振动幅度有关;2、跟距离有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认识声音有高低的区别
(1)演奏几个不同的音,让学生辨别有什么不同?
(2)讲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又和什么因素有关?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3)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第一步:先拨( )的橡皮筋?具体如何操作?那么你猜猜,变紧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还 是变松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第二步:再拨( )的橡皮筋?具体如何操作?你猜猜:变短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还是
长的橡皮筋发出声音高?
第三步:最后拨( )的橡皮筋?你猜猜: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还是粗的橡皮筋发出
的声音高?
(4)全班汇报交流,明确实验步骤。
(5)出示实验要求:
a、保持安排、认真倾听。
b、每步都要认真观察音调变高时,橡皮筋振动有什么变化?
(6)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7)交流实验结果:
紧、短、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松、长、粗的发出的声音低。
(8)小结:声音高低和什 么有关?(1、跟松紧有关;2、跟长短有关;3、跟粗细有关。)
或者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二、谈收获或体会
三、置疑: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拓展延伸。
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⒈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2、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配 套食物分类卡片,全班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的统计表,食物交通规则。课前,请
每位孩子写出自己最喜欢吃 的一到三种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民以食为天”,我们都吃 什么呢?我们吃这些食物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我们吃什么)
2、提问:你对自己吃的食物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小组交流,汇报。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不同的食物 ,这些食物是不是一类的?如果你给它们定个标准,你能
分成几类?
2、发给小组食物卡片, 学生对食物进行自定义分类,教师巡视,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的
分类方法多。
3、小组汇报,并简单说说理由
三、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1、谈话:我 们每位同学刚才说了那么多食物,在这么多食物当中,哪几样食物最招我们小
朋友的喜爱?我们来统计一 下吧。
2、出示统计图表,解释统计项目与方法。
3、学生按小组把自己写下的爱吃的食物统计出来。
4、全班统计,哪几样食物最受同学们欢迎?完成活动记录的统计图表。
四、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我们吃食物,主要吃食物中的什么呢?
书本44页、45页的资料中向我们介绍,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有哪些营养,分别在哪些食物
中 。
2、学生限时自学,分组竞答(板书:营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食物
纤维)
3、观察统计表,思考: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营养是否均衡?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完成活动记录。
5、师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 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
食很重要。
五、总结、延伸
总结: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我们吃的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1、延伸:道路有交通规则,在我们吃食物时,也要遵守食物交通规则。
2、发给学生食物交通规则资料。



⒉怎样搭配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作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金字塔”;
2、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食物结构金字塔方案、文具、塑料盘等
教学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评价食物的营养搭配
1、出示几份食物的搭配,提问:这几份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
2、学生分组讨论。
3、交流各组的评价结果。
4、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份食物?为什么?
5、引导:评价必须要有标准。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二、学习搭配食物
1、认识“食物金字塔”。
(1)“食物金字塔”分几层?
(2)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3)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4)“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总结。
三、设计食谱、模拟配餐
1、分析自己的食物搭配。
(1)出示各自的食物日记。
(2)根据自己的食物日记制作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3)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怎样改进?
2、设计食谱。
(1)根据以上情况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
(2)分组对设计的食谱进行交流、评价、修改。
(3)将设计的最终食谱填写在P86活动记录中。
3、模拟配餐活动。
方案A:利用食物卡片来配餐。
方案B:采用纸制餐盘用文字或图画来表示配餐情况。
(1)要求:设计的食物搭配应又好吃,又省钱……
(2)学生活动,教师作适当指导。
3)总结。
四、作业
1、制作一周内每天的“食物金字塔”。
2、对家里的食物搭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⒊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品尝和“跟踪”小馒头。
1、提出问题:小馒头离开口腔,会去哪儿呢?让我们来跟踪它吧。怎么跟踪,你有办法吗?
2、提出假设,想办法搜集证据。
3、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地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4、用听诊器仔细地听一听,在咀嚼和吞下小馒头时发出的声音。
注册理想久久免费定制课件
二、小馒头的“旅行”。
1、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2、推测: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3、学生汇报。
三、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1、学生观察、讨论、记录和阅读消化过程。
2、学生讲解消化过程。
3、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4、师生共同小结: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四、饮食习惯。
1、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你知道哪些?
2、你知道哪些关于饮食健康的谚语?
3、你自己的饮食习惯好吗?为什么?
4、搜集有关饮食健康的谚语。



⒋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1、学会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2、学会小组上网调查法、观察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 食品中的人造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及微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对我们身体
健康有害的;
2、了解怎样吃食物才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
2、安全的食用食物;
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物的食用安全。
教学重难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安全通过对比、自主探索、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知 道怎样吃才食物安全;
2、学会分析加工食物里的添加剂、初步掌握这些分析方法。
课前准备:准备一些色彩诱人食物的图片。有关食物安全方面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的,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2、教师讲述:介绍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1、观察一些色彩诱人的食物图片,分析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什么?
(1)了解什么是天然色素,什么是人造色素,通过对比观察知道他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调查加工食品里原料的成分
(1)、我们平时吃的那些丰富、可口的加工食品里到底添加了什么?
(2)、通过网络对照 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标准、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分析这些食品的添
加剂安全吗?
(3)、讨论研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加工的食品。
(第三部分)调查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
(1)、书P54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否安全?
(2)、 查看有关食品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3)、小组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第四部分)课外拓展
1、 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有哪些不安全的食物。
2、出一份安全食用食品保障身体健康小报。



第五单元 排序和分类
⒈排序
教学目标: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 昨天忙坏了,好多东西都没有整理,谁愿意帮老师把讲台上这些凌乱的实验
器材整理一下?要求:把这些 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活动:指名学生上台排列物体。
3、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你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排列的?
4、教师小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认识什么排序
1、揭示:根据 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
种活动就是排序。
2、布置任务: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来研究“排序”的问题。
3、(观看运动会入场式录 像片断)思考、交流:在队列训练时,我们是按照什么特征来排序
的?
4、提问: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哪些事情经常需要经常排序呢?
5、学生交流。
6、讲解:统计体育比赛的成绩、公布活动竞赛的名次、罗列人体需要的营养 数量等时,都
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排序。按在各项比赛中成绩的好坏排序,排在第一位的,就叫冠军。
7、排序活动:前两天学校举行了冬季运动会比赛,这是四年级学生参加跳绳、踢毽、长跑
比赛 的原始成绩记录单,请大家根据成绩的高低给他们排序。
跳绳成绩记录单(单位:个)
上理想久久,找课件
踢毽成绩记录单(单位:个)
长跑成绩记录单
8、 交流排列结果:四年级冬季运动会比赛跳绳、踢毽、长跑的冠军分别是谁?各项比赛的
排名分别是怎样的 ?
三、认识排序的作用和意义。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排序,为什么要排序?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小结。
3、讲解: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资料的方法。
4、活动:整理一组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把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5、交流排序结果。
6、讨论:观察排序后的数据资料,你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
7、教师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
方法。
四、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 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
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 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和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
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 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
给物体排序。
测试排序结果如下:
五、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拓展活动: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⒉分类
教学目标:
1、能以给定的事物特征为标准,将不同的事物分别归类。
2、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 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
3、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4、知道什么是多级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5、通过学习“科学家如何给生 物分类”,懂得:①科学探究离不开分类;②每个生物都有自
己的“姓”和“名”。
6、重视分类的科学根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 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
兔宝宝东长西找,忙得满头大汗。
2、提问:你们可以帮帮兔宝宝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它找起来一定方便多了。
3、学生交流方法。
4、教师小结:对,如果帮兔宝宝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它找起来一定方便多了。 找教案,
上理想久久
5、概括方法: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于一类,这种做法就叫分类。
6、揭示课题:分类。
二、尝试分类,了解方法和意义
1、布置任务。(教师为大 家准备一些物品,可以是水果图片,也可以是其他实物)一边分,
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 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或
物品组合更加 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生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演示课件:给动物分类。
6 、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到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征?
7、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 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
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分析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 、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最直接
——找相同点分 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
定制课件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 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
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庭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五四青年节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二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二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二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二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
方的一个 在组群,但它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
组。这种方法使物体总 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
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57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带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引导学生分邮票。
6、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 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条腿、不下蛋。
7、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 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
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物质群体及特征,寻找新的科学发现。 使用分类的方
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课件请到理想久久
下载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福建二级建造师报名-描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文政赫-高考成绩查询网站


池州学院网-上班迟到检讨书


申请格式范文-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征兵网-消费维权知识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芜湖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精彩短信-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云南招生网录取查询-单位工作证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