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全)

萌到你眼炸
828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7: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峡》原文-业务员工作计划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1. 《老师,您好!》
2. 《但愿人长久》
3. 《古诗两首》
4. 《秋天》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6. 《天安门广场》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8. 《虎门销烟》
9. 《泉城》
10. 《九寨沟》
11. 《田园诗情》
12.《桂花雨》
13. 《开天辟地》
14. 《普罗米修斯盗火》
15. 《一路花香》
16. 《说勤奋》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
18. 《维生素C的故事》
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20. 《诚实与信任》
21. 《珍珠鸟》
22. 《九色鹿》
23. 《雾凇》
24. 《春联》
25. 《古诗两首》
26.练习1-7
27.习作1-7
目录
1 222



课题:《老师,您好!》教案 总第1个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表达了孩子们对 老师的感
激之情以及真诚的祝愿。全诗节奏明快,主题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真切感人。
诗歌 是一种信息量大、情感丰富的载体,简洁的文字里却蕴藏着深刻的内涵,蕴
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学习这 首诗歌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
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和 语言美。
学情分析:
诗歌的语言凝练、优美,需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多句子比较难理 解,
需指导学生把凝练的语言发散开来,并联系学生的实际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
作的辛苦。
难点: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崇高”、“浸透”、“蕴含”、“笑语盈盈”等词
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感悟第1小节。
3、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了解的其他故事讲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 222


2、搜集古今中外师生情深的典型故事。
3、学生准备交流自己成长中与老师有关的故事。
教学流程:
揭题导入→初读指导→品读感悟→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
每年的教师节,很多已在初中或高中甚至大学读书的孩子,都会来到我们学
校看望他们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想?(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 激之情)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教师的诗歌。出示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试着识记生字。
(2)看图读文,试着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交流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随机正音。
浸透 辛劳 塑造 编织 春晖 朝霞
笑语盈盈 茁壮的新苗 情不自禁 衷心祝愿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识记情况,教师针对难写的“崇”、“塑”、“霞”
进行书写指导。
(3)组织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4)交流朗读情况。(组织评读,读出诗歌的美感,必要时师范读)
3、了解诗意,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现代诗,每句话都是顶格写的,读读全诗,谈谈围绕教师 的事业写
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三、品读第小节
1、自由朗读第1小节,思考:说起教师,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啊,
3 222


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情不自禁地这样说呢?
2、组织交流。
随机把握引导:
(1)体会“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①指名朗读,思考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
着教师的心血。)
②较两句话的异同,理解“浸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教师
补充:徐悲鸿的成 长离不开法国绘画大师达仰的悉心指导;作家魏巍的老师蔡芸
芝对他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
③再次练习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理
解“蕴含”。 < br>(3)“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
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 劳!”想到这,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感情的波涛,此时此刻
你想说些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四、布置作业
1、给每个生字扩两个词。
2、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 老师,您好!
昨天与今天 铺设大道
现实与理想 架起金桥
事业的崇高 每个人 每一项创造
感情的波涛
教学反思
1、多读重点句,训练学生对读整篇诗的朗读能力,在读中加深学生对文字
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赞美和感激的情感。
4 222


3、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把图文对照起来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
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理解 、想象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感悟第2小节,会用“崇高”、“美好”说一段话。
3、体会教师职业的美好,并 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了解的其他故事进行表达,
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4、了解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韵律特点,会仿写排比式的句群。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师生情深的典型故事。
2、了解教师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影响。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品读感悟→品味诗韵→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崇高、浸透、一项、辛劳、涌起、塑造、朝霞、编织
2、师引读第1小节。
二、品读第2小节
1、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
血,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下面读读诗歌的第2 小节,你
是否有新的体会或感受呢?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自读、体会)
2、组织交流。
随机把握引导:
(1)体会“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
5 222


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2)读读这一组句子,联系自己的学生生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老师在课堂上的 智慧引导;老师认真地批改作业、耐心辅导;老师和大家
促膝谈心,交换想法;有进步了,老师的鼓励, 犯错误了,老师的亲切指导……)
(3)在交流中随机理解“春蚕”、“甘露”、“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
3、我们 都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快乐成长,许多人都获得了杰出的成就,你
知道我校有哪些杰出的校友吗? 4、我们的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读着这么多校友的故事,你
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 用“崇高”、“美好”说一段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三、赏读全文,品味诗韵
1、学到这儿,每个人的心中对教师都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并对 教师发
出了深情的祝愿。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全文,在两个小节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2、再次分角色朗读全文。
3、找出相关句式,学生试着仿写。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笔尖飞舞,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全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 老师,您好!
昨天与今天 铺设大道 真理和智慧 人才塑造
6 222


事业的崇高 事业的美好
现实与理想 架起金桥 春晖和朝霞 心灵闪耀
教学反思
1、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诗歌的意境。
2、要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展开大胆合理的联想,锻炼学生的想象
能力。


课题:《但愿人长久》教案 总第2个教案

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极为著名的中秋词,上片以 设问句陡然领起,在
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下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
动中引出无眠之人, 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
意转,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 “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
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本课以“文包诗”的形式通过 叙述故事
介绍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介绍了这首词的创
作缘由 ,描写了词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
会作者每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 ,以及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学情分析:
帮助学生领略词的意境,初步体 会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最后两句词比较难
理解,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
7 222


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学生:了解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师生谈话,引入课题→初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品读课文、理清层次,感
悟作者情感→小结课文→布 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1)我们刚刚度过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2)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那天还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
什么意义?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
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 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
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 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
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8 222


2、出示生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 朝廷、观赏、埋怨、宽慰、婵娟、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
离、各奔东西、十全十美
3、齐读生词。
4、提问:这些生词中哪些容易写错?应该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
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 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并抄录《水调歌头》。
2.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苏轼 思念 苏辙

但愿入长久
教学反思:
1、对于本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
句。
2、 在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时候,应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这样
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 得可感可知了。
第二课时
9 222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难点: < br>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
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水调歌头》的歌曲磁带,配乐诗朗诵磁带。
2、搜集关于思乡的诗作。
教学流程:
回顾复习,导入课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
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播放《水调歌头》歌曲。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 庆祝团圆,苏轼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问:(1)“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什么?
(2)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
出来。
5 、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
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 弟弟的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
10 222


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 这么
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苏轼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 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
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 情长留人们心间,
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这段话中有哪几层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指什么了吗?
8、提问:(1)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2)这些诗同《水调歌头》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
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读《水调歌头》。(配乐)
三、布置作业
默写《水调歌头》。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念)
但愿人长久
11 222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1、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苏轼的独特魅力,课后,大家
一起搜集苏轼的其他诗词 ,在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这是一篇适 合学生自读的课文,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
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课题:《古诗两首》教案 总第3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转任途中经洞庭湖 时所
做。全诗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月夜遥望这一角度观察,把洞庭湖尽收眼底,并抓住最具
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奇特的比喻,使洞庭湖美景跃然纸上。
《峨眉山月歌》是 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写。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浅显,意韵流畅。
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作 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全诗28个字中用
了5处地名,共12个字,但给人的感觉并不单 调。主要原因是诗境中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
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
一起来。
学情分析:
《望洞庭》一诗中有3处比喻, 学生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峨眉山月歌》的诗句中有5
处地名,要引导学生连贯起来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并背诵。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12 22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洞庭湖》并背诵。
3、理解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受《洞庭湖》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洞庭湖》并背诵。
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教学挂图或制作幻灯片。
2、准备词语卡片
学生:
1、课前搜集有关刘禹锡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搜集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初读古诗,理解词、句→精读诗句,体会感情→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你们知道洞庭湖吗?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相
接,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 胜。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吗?
教师出示一部分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
谐。
3、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 洞庭湖的
美诗佳句。今天,我们将跟随刘禹锡一起去欣赏月夜下的洞庭湖。
二、初读诗句
13 222


1、明确要求,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引导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指名朗读诗句。(指多名学生读)
4、轻声读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词语,待会大家一起交流。
三、精读会意
1、根据学生讨论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引导学生体会“和”、“镜未磨”的意思。
洞庭湖湖水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 显得十分宁静和谐。因为湖上无风,迷蒙的
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正因为这样,湖光和秋月才能 相互协调。
(2)看看图,读读诗句,你能把作者远望月夜下洞庭湖的景象描绘一下吗?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读读诗句,凝神一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2)喜欢这句诗吗?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精妙。
诗句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一件精美 绝伦的工艺品,给人
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配乐朗诵,想象诗境。
4、读读诗歌,你能给大家描绘诗人在月夜望洞庭湖时的所见吗?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夜洞庭湖。
(2)诗人创作的背景。
刘禹锡被贬南 荒,20年间来去洞庭湖约6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本
诗正是这次行程的生动记录。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古今中外,还有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作呢?
五、布置作业
14 222


1、写古诗,并背诵。
2、用几句话把《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 洞 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喜爱 赞美
教学反思:
1、古诗是唯美的艺术。发挥想象,洞察诗人的内心世界,悟古诗的意境, 要与作者产
生情感共鸣。
2、古诗,不必囿于理解诗意,解释关键字词。进入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
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生字“眉”、“君”、“溪”、“峡”。
2、懂《蛾眉山月歌》,并背诵。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歌》并背诵。
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1、教学挂图或制作幻灯片。
2、准备词语卡片。
学生:
1、搜集关于李白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关于峨眉山的资料。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诗文,理解词句→精读诗句,体会感情→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15 222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首古诗,大家能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夜的诗。大家想想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诗的。
(1)解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意思
(3)评读诗句,体会意境。
(4)熟读成诵。
3、揭题,并交流对李白和峨眉山的了解情况。
二、初读诗文
1、明确要求,自渎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引导正音:羌qiāng、渝yú。
3、指名朗读诗句。(多名学生读)
4、轻声读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词语,待会大家一起来交流。
三、精读会意
1、根据讨论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前两句诗。
(1)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解释第l-2句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半轮:当时是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亮的影子。
平羌:江名。
(2) 组织学生用“调”、“添”的方法,看看插图,说说在这样一个秋夜诗人看到了怎
样的夜景。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明朗,月影映人江水,伴随着诗人顺流而下。
(3)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根据讨论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后两句诗。
(1)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解释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峨眉山附近。
三峡:在清溪下游,是四川、湖北交界处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渝州:地名,在今天的四川。
君:作者的友人。
16 222
< /p>


(2)组织学生用“调”、“添”的方法,看看插图,说说在这样一个秋夜,年轻的诗人< br>在干什么。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 着
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向渝州。
(3)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连起来读读全诗,再读读《望洞庭》,两首诗中,诗人的心情一样吗?
4、读读这两首诗,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诗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
四、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摘录描写月亮的古诗,背诵并准备交流。想一想:这些描写月亮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
教 学古诗,要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需要让学生熟读诗句,感悟古诗的意境,感
受诗人的情怀。

课题:《秋天》教案 总第4个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 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全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小节为第1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
第2- 6小节是课文的第2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7
小节是课文的第3部分,写作者 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
秋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 美,情趣盎然,形象生
动,易于朗读、背诵。教学时既可以结合学过的有关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也< br>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积淀,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之情,进一步激发
17 222


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让学生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3、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
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生字、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
1、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做诗文描绘的景象的幻灯片。
3、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
学生:
1、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文。
2、整理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秋天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18 222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同学们,四季更替, 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
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中感受 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评价。
2、熟读诗歌。
板书设计:
4 秋天
秋风 秋天 秋色

秋果 秋香
教学反思:
教 学开始,学生听教师范读诗文并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图片,激发了学生的
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诗歌 的意境中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秋天的美景,感受意境。
重点难点:
19 222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图片或诗文。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精读感悟秋天的美→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布置
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小组轮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1、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风景呢?
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 、秋阳、秋色、秋实、秋
香。(可以打乱顺序)
3、重点品读。
(1)秋风。
①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
的梳子……) ②“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
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 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天的痕迹》
③你能把你的喜爱用读表达出来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师生共同评价)
(2)秋实。
①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
葡萄……)
②自读第3-5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③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④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20 222


⑤在看 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 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3)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
①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写得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指导体会拟人手的运用)
③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
天的美。
4、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 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
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心中的秋 天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描写秋天的诗。
板书设计:
4 秋天
秋阳 空气
田野: 桂子 野菊花 飘香
稻穗 向日葵 玉米 高粱
苹果 葡萄 成熟
景色迷人 丰收喜人
教学反思:
1、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
21 222


去感知语言之美,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 爱
和赞美之情。
2、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
生自评、互评。


课题:《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案 总第5个教案
教材分析:
《我给江主席献花》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 “我”随
着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我”对国
家领袖 的衷心爱戴以及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喜悦
之情。课文紧紧扣住“献花”部分 来写,分为献花前、献花时和献花后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香港回归,以及为什么回 归等课文的背景知识所知甚少,对国家领导
人也不太熟悉,课前预习时要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便理 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
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反问句及比喻句,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
22 222


怀抱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含有课文录音、香港回归实录等内容的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分段,初步理解课文内
容→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暑假中你们都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了?
生:自由谈一谈去的地方。
师:如果可能的话,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为什么?
生:香港。(也可能是其他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很有福气。这么小的年龄就可以去香港了,这在以前是不
可思议的事。1997年 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6月
30日下午,我们敬爱的江主席亲自去香港 迎接“游子”的归来。有一位叫姜咪
咪的中学生冒雨向江主席献花。那是令人激动的历史一瞬间,现在就 让我们重温
这幸福的一刻!
板书课题:我给江主席献花
2.质疑。
看到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23 222


( 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我”为什么要给江主席献花?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根据以下要求自学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以及难读的句子。
(2)读准生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启(qǐ)德机场 红地毯(tǎn) 秩(zhì)序(xù)井然
董(dǒng)建华 队伍(wǔ) 频频(pín) 耻辱(rǔ)
欣喜若狂(kuáng) 步伐 洗刷 爱抚 满面春风
(2)提醒学生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沥(lì) 颊(jiá) 踮(diǎn) 吻(wěn)
(3)提醒学生下列字的写法。
“耻”不要忘了一竖;队伍的“伍”是“亻”旁。
(4)“开火车”读。
①读句子。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
流流遍全身。
②这么长的句子,我们该怎样把它读好呢?你们读读看,讨论谁的办法最好。
③同学们能够把 词语读好,我相信读句子对你们而言是没什么难的。现在我
请7位同学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其他同学指出 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三、再读课文,练习分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看课后第4题,谁来把题目读一下。
(1)出示段落大意。
①“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②“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
③“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2)指名回答分段方法。(把同学们的分法列在黑板上)
24 222


2.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段意逐一排除错误分法,保留正确的分法。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l~7自然段。
第二段:第8~11自然段。
第三段:第12自然段。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做习字册,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第一段(献花前):第1~7自然段
第二段(献花时):第8~11自然段
第三段(献花后):第12自然段
教学反思:
全文叙事清楚,首尾呼应,以情动人。教学时要努力尝试以情感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体会香港同胞在香港回归时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关于香港回归实录的课件或资料。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分段。哪位同学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回想一
25 222


下是怎样进行分段的,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第l~7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读第l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所说的事情 发生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当时天气怎样。
(2)当时欢迎的人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板书:兴高采
烈 秩序井然)
(3)谁能够用“秩序井然”这个词造个句子?看谁造得好!
(4)谁能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此时人们愉快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 )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从他的朗读中可以看出人们此时非常高兴。文中
的“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在回 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2自然
段。
(2)现在你们知道文中“我”的心情了吗?谁来告诉大家?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既高兴又激动呢?在书上画出最能体现她
这种心情的词语。
3.学习第3~7自然段。
(1)现在请大家自己读第3~7自然段,然后思考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是谁)
(2)对话练习。请两位同学一个读董建华先生的话,另一个读“我”的话。
三、学习第二段(第8~11自然段)
1.学习第8自然段。
(1)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等到了江主席的专机。这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谁来说说看? < br>(2)大家都非常激动,都高喊……(引导学生答)简单的几个字却蕴藏了
深厚的感情,比比谁读 得好。
(3)人群沸腾了,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个沸腾的场景吗?
2.学习第9自然段。
26 222


(1)幻出示第9自然段内容。
(2)现在请—位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理解重点句子。
①请同学们把江主席下飞机的动作画出来。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怎样的人?(相机理解词语 “频频”、“满面春风”、“稳健”)
②人们是怎样欢迎江主席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③人 们为什么这样兴奋?(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最后一句话。相机理解:洗刷、
百年耻辱、元首、欣喜若狂)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的感情最为强烈?谁能来读一读,把人 们兴奋的心情
读出来。哪个词语要重读?(怎能)
3.学习第10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10自然段,自学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要
求)
要求:自由练读,思考下面的问题,画出有关词语。
“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
“我”的神情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这说明江主席怎样?(他是 怎样把“我”拥进
怀里的呢?谁能用“爱抚”这个词语造个句子?)
(1)出示: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
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2)哪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
是谁?“母亲”指的 是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师述: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 这个游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怎能
不自豪?江主席是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对待献花少年,课文 里的“我”怎能不兴
奋?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朗读这段课文。
4.学习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我”兴奋的心情读出来了,除了(兴奋、激
27 222


动的心情,“我”此时还有怎样的心情呢?(幸福)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现在请大家读这一自然段,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看来你们练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段(第12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文中 有两次提到1997年6月30日,是不是太累赘了,你对此有什么见解?
(重复使人印象深刻,更能突 出难忘这一天)
3.为什么说难忘这一天呢?请你们根据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生字。
2.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板书设计: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献花前→兴高采烈 秩序井然
献花时→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 爱戴江主席、热爱祖国
献花后→永远难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 年龄还小,无法与作者感同身受,要想以情感带入有点难度,所以
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取得好的效果。


课题:《天安门广场》教案 总第6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课文。课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建筑和辉煌 的景观,
加深了人们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课文共
6个自 然段。第1自然段总领全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第2、3
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分别介绍了天 安门、金水河、金水桥、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 置和壮观景象。第4自然
28 222


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 殊的政治地位。第5、6自然段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本
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尤其表现在:第一,运 用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使文
章有形有色,让人感到如在眼前。第二,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 了文章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三,对偶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精练,更具节奏感。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观看影像资料、阅读及亲身经历,对天安门广场已有了一定的感
性认识,但对其在 中华民族文明史和新中国的地位等方面的了解还不深。
2.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能够通过朗读、 背诵理解课文容,借以激发爱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的位置,了解它特殊的政治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难点:理解天安门广场在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的位置。
3.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的位置。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2.阅读有关天安门广场的资料。
教学流程:
29 222


开心抢答,激趣揭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
文第1~ 3自然段→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开心抢答,激趣揭题
1.师:《开心辞典》 这个节目大家一定喜欢,今天我们来一次开心抢答,看
看在我们班里谁的知识最丰富。答对一题就能为你 们小组赢一颗星,准备好,请
听题。
(1)请说出国庆节的来历。(学生抢答)
(2)说出首都北京的三处名胜。(学生抢答)
(3)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是什 么广场?(学生答)(师板书课
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安门广场》。
(4)说出天安门广场的三处建筑物。(学生抢答)
2.师:(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看,这 就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建于明代,
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你们想到天安门广 场参观吗?今天
机会来了,快快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轻声读课文,做到准字、顺句、通文,读完后用一个词说说天安门广
场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自读)
2.师: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回答)
3.师:这里有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
红墙黄瓦 雕梁画栋 蟠龙花纹 矗立 永垂不朽 巍峨 壮丽 象征
人民领袖 毛泽东 庄严宣告 人民政府 曙光 晨曦 升旗仪式 旭日 花
团锦簇 姹紫嫣红 华灯齐放 礼花飞舞 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
(学生自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结合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正音)
4.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
(老师重点讲解以下几个词:雕梁 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
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矗立:高耸地立着。曙光:清晨的日光。 花团锦簇:形容
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永垂
30 222


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旭日: 刚出来的太阳。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5.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任选一组词来说几句话吗?(学生根据给出的词练
习说话)
6.师:掌握了词语,能否读好课文呢?请6 位同学站起来读课文,其他同
学认真听。(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方面,分别在哪些自然 段?自读
课文,小组内讨论。(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2.针对学生回答进 行概括并板书: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特点(第l自然段),
雄伟建筑(第2、3自然段),政治地位(第 4自然段),两大景观(第5、6自然
段)。
3.齐读全文。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天安门广场的位置,齐读第1自然段。 2.师:结合你的课外知识,谈谈你对我国首都的认识。(学生交流,答出北
京是我们国家政治、文 化的中心,是国家的象征即可)
3.师:天安门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可谓是中心的中心。它是世 界上最
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这里能在最后加上“之一”吗?结合你们找的资料来
谈谈。( 学生交流)(出示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
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 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
万人游行集会)它的“大”、“宽广”、“壮 观”是泱泱中华大气磅礴的象征,是值
得我们自豪的。
4.师: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 建筑物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
画出建筑物的名称,找出方位词。(学生自读、画词,交流找到的 建筑物名称和
方位词)
5.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后填写课后第4题。(学生 讨论、
填写、回答,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在黑板上完成练习题4作为板书)
6.师: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能否说说你的理
31 222


由?
(天安门)(学生拿出自己找的资料、图片等进行交流)你能 否找出第2自
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学生自读、找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把这
种 色彩的华丽、颜色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拿出自己找的资料、图片等进行 交流)人民英雄
纪念碑生动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正是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
的灵魂,值得我们敬仰。
同法教: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学生交流后老师
作适当点评)
师:齐读第2、3自然段。
师:我们对天安门广场中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想招聘导游 带领全班
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谁愿意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结合板书介绍)
五、作业设计
1.写本课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泽( ) 式( ) 栋( ) 府( )
择( ) 试( ) 练( ) 附( )
3.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瓦( ) 央( ) 严( ) 式( )
4.选择加线词语的意思。
华:①光彩 ②繁盛 ③精华 ④奢侈 ⑤时光 ⑥(头发)花白 ⑦指中

华发( ) 浮华( ) 繁华( ) 才华( )
华灯( ) 华北( ) 似水年华( )
纵:①释放、放走 ②放任、不约束 ③跟“横”相对
纵情( ) 欲擒故纵( ) 纵横( ) 纵容( )
5.课外拓展。
观看有关国庆节检阅的纪录片。
32 222


板书设计:
6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雄伟壮观 毛主席纪念堂 意义非凡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民大会堂
教学反思:
1.导入采用开心抢答的活动方 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掌握了
知识,更产生想探究天安门的兴趣。
2.运用不同的方式认读本文的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掌握的
程度。
3.理解课文内容时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 智力,开拓了知识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了解天安门特殊的政治地位。
3.利用课前搜集的天安门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4.理解“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等句子
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难点:能凭借课文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广场周围建筑群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复习词语,引入课文→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回顾全文,理解品味→练
33 222


习片段,交流学习→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学习第4自然段
1.听写词语和句子。
红墙黄瓦 雕梁画栋 蟠龙花纹 矗立 永垂不朽 巍峨 壮丽 象征
人民领袖 毛泽东 庄严宣告 人民政府 曙光 晨曦 升旗仪式 旭日 花
团锦簇 姹紫嫣红 华灯齐放 礼花飞舞 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
(1)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是我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2)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了!
天安门有它特殊的意义。自读课文,思考天安门有什么特殊意义。(是新中
国 的象征)什么是“象征”?(在具体的事物上有特殊的意思)为什么天安门是
新中国的象征?(学生交流 )什么是“庄严宣告”?(郑重其事、严肃地宣布)
试着读毛主席的话。(学生朗读,评价是否读出庄严 的感觉)
2.师:老师这儿有些补充资料,能帮助你把这句话读得更好。出示资料。(关
于新 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的资料)
3.师:读了这些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自豪、来之不易)
师:让我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学生朗读)让
我们把这辉煌的一天牢记于 心。背诵第4自然段。(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过渡):有一首诗中有这样 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的风光也各不相同。我们先去清晨 的天安门广场看一看。
自读第5自然段,如果给你们一台摄像机,你会拍哪些画面?(学生自读、交流)(国旗班的战士、升国旗、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等)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
升起还有别的含义吗 ?(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师: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怎样?请同 学们自读第6自然段,你能用书上的词
句来说吗?(学生自读、画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34 222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华灯齐放、礼花飞舞、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
2.师:你喜欢哪个词,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交流)
3.师:读到“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你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
句话?(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就是对偶句,说什么对什么。(学
生交流),这些美好的东西在我国首都北 京的天安门广场出现,象征着我国未来
美好的前景,多么令人振奋和自豪。
4.师:除了书上 的词,你还能用别的词来说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吗?(人流如
潮、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等) < br>5.师:把这种热闹繁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注意
书上的重点词。(学 生朗读)
6.师: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情景牢记于心。(学生背诵)
四、回顾全文
1.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什么?(学生交
流)
2 .师:第2、3自然段是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广场上的建筑。第6自然段用华
丽的词语、漂亮的对偶句写出 了节日广场的热闹。双关句不仅写出了升国旗时的
场面,还包含了对祖国的祝福。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方法 来写写我们的学校?
五、练写片段
1.师:说说我们的学校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学生 交流)你们想按怎样
的顺序来写?(学生交流)列好提纲。你们能不能找到一处有特殊意义的景物?(学生交流)(壁画、青松等)
2.师:动笔写一写我们的学校。(学生写作)
六、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第4、5、6自然段。
3.课外拓展:观看介绍首都旅游的影片。
板书设计:
6 天安门广场
35 222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国家博物馆

毛主席纪念堂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
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
只是关注用词、用句, 那就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
文的特色就会丧失。
本课教学,一、 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么多的游客 。
二、教学时,抓住了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特点。


教案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总第7个教案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
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
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 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
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 国人”来展开叙述,“功夫不负
有心人”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全文层次清楚,按“受辱励志— —勤学苦练——轰动世界”的顺序结构全文,
脉络分明。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 语承上启下,转承自然。
本文前后都写了那个外国学生,从嘲笑到道歉,前后照应,突出主题。
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条理清晰,可以抓住“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励
志学画结果怎样?”来细细研读课文。课文中有两处对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作了
36 222


细致描述,侧面烘托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加强揣 摩,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2.练习分段。
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4.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词黑板。
2.练习题目。
3.写有名言的书签。
4.《骏马图》。
学生:
1.读课文,预习词语:
2.课前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教学流程:
37 222


读名言警句,感受名人品质→展示名画,导入课文→初读课文,体会人物的
精神→细 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听说训练
师:老师今天给 大家带来了3句名人名言,每句读两遍,看谁第一个记住,
第一个完整复述的同学将得到老师做的写有名 言的书签。
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
一片悔恨。
——鲁迅
3.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
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二、名画导入
1.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说得也很正确,学会倾听对于我们的学习非常
重要。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 家的眼力。(出示《骏马图》)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的
作品吗?(学生回答)谁能结合你们找到的资料介 绍徐悲鸿?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悲鸿学画的文章。(出示课题,学生齐
读课题)
3.师:“励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学生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 志向。“励志”的意思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
面)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师: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5.师:(归纳问题,引入新课)徐悲 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么学画?
学画的结果怎样?(板书3个问题)
三、读通课文 < br>1.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自由读课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认
清生字。读通顺句 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2)读完后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
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 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
38 222


的结果。
2.师:这里有些词语和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
绘画大师 达仰 刻苦努力 嫉妒 不礼貌 深造 激怒 励志 不知疲
倦 陈列品 潜心临摹 优异成绩 轰动 鞠躬 承认 错误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学生自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结合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正音)
3.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
(老师重点讲以下几个词语:嫉 妒: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
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与“羡慕”进行区分。深造:指进一步 学习以达到更高的
程度。请学生造句子。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临摹:模仿。潜心:用心专
而深)
4.师:掌握了词语,你们能否读好课文呢?请8 位同学站起来读课文,其
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 段写他怎
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2.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概括并板书: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受辱立志。
第二段(第4~6自然段):勤学苦练。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轰动画界。
3.师:齐读全文。
4.师: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 法国
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事)
五、作业设计
39 222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比一比,再组词。
列( ) 鞠( ) 误( ) 努( )
例( ) 菊( ) 娱( ) 怒( )
3.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4.课外拓展。
欣赏徐悲鸿的画作。
板书设计: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段(第l~3自然段):受辱立志
第二段(第4~6自然段):勤学苦练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轰动画界
教学反思:
以名人名言、名画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不仅喜欢上
了名言,还对课文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学习,为下节
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 情感,积累并内
化文中“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
语句。
2.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围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骏马图》。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小故事。了解“有眼不识泰山”
的典故。
40 222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学习课文1~8段,感悟人物精神→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 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回答徐悲鸿为了实现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
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学生自读、找句子,师板书:“必须用事实让
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 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师:徐悲鸿为 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一段,
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学生自读、 找句、交流)
(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句话的)
2.师: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学生读、评价有没有读出嘲讽的语气)
3.师:1919年 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
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受白眼,被别人看 不起。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探探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理解意思。理解两点:(1)为什么说 “你们中国
人”而不说“你徐悲鸿”?(2)“天堂”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师:这个 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 国人!)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
话朗读一遍。(学生读,用着重号点出“必须”和“真正的中国人 ”)结合这两个
词,谈淡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真正的中围人”是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中国人
指有骨气的中国人,勤务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可
以多元解读)
5.师:让我们把写徐悲鸿“受嘲立志”的第一段读一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第4~6自然段)
1.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 自读第二段。找出有
关语句。(学生自读、找句、交流)
2.师:徐悲鸿学画原本就刻苦努力,受讥讽后徐悲鸿为什么更加奋发努力?
41 222


(板书:更加奋发努力)(他以前学画仅仅是为学习而已,而受讥讽后学画不 仅
为学习,而是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有实力的:即“必
须用事实让他 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
3.师:什么是“潜心临摹”?(板书:潜心临摹 )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
临摹?(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很长时间,(出示《骏马 图》,
这匹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第4、5自然段去体
会徐悲鸿 刻苦学画的精神。
4.师:你们每天吃什么东西?学习用品哪儿来的?徐悲鸿的生活怎样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生活清苦)是什么使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
的钱用来购买绘画用品? (学生大声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
的中国人!”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 的精神,有感情地读第6自然
段,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体会 ,文章通
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5.师:大家默读第二段,看看这3自 然段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先总后
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 发努力。然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
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
四、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师板书)徐悲鸿的 画展轰动了整个画界,他用
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引读第7、8自然段。(学生朗读)
2.师:什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交流)
3.师: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请你找出关键词说一说。(学生自
读、找词、交流,这位外国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 到徐悲鸿油
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说说什么是“有眼不识
泰 山”)(学生交流)
4.师:是什么让这位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五、总结全文
师: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
42 222


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外国人再 也
不敢小视中华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再读课文,学习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
练的精神。( 学生齐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师: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更得益 于他的励志。
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才充满活力,才
会 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又想对自己说些
什么?(同桌交流,集体交 流)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3.课外拓展:欣赏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板书设计: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潜心临摹
更加奋发努力 生活清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反思:
本文 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
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 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
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领悟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 精神,与文本展开对
话。





43 222


教案课题:《虎门销烟》教案 总第7个教案

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 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
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文章以“销烟”为主线,按事 情发展顺序来记叙。全文结构严谨,记叙清楚
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过程,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 墨描述了老百姓对这
件事的强烈反响,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学情分析:
虎门销烟距 今已有一百多年,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知之甚少,课前要组织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对林则徐其人和虎门 销烟的历史背景作初步了解。写作训练
时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先……再……然后……”对学生进行 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
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
品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及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其人及虎门销烟事件。
重点难点;
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4 222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词黑板。
2.练习题目。
3.《鸦片战争》影片。
学生:
1.读课文,预习词语。
2.课前搜集有关林则徐、鸦片战争的资料。
教学流程:
观看《鸦片战争》影片,导入课文→学生谈观后感,自然导入课文→初读课
文,自学生字词→练 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导入课文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看了一遍又一遍,作为一名中国人 ,这段历
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以后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讨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主人公林
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内容,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
教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45 222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8 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教学反思:
播放电影《鸦片战争》让学生初步 感知课文,激发学生内心的爱祖国、御外
辱的感情,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并为下节
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2~6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精读课文,感悟虎门销烟的意义→拓展练说,激发情感→练习巩
46 222


固→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 br>课文的第l、6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
壮举”是指伟大 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 在这
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阅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
将这些 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自然段 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
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宽阔的海
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
得“ 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
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
读的情况组织评议,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提
示要把描写人多 、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3~5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 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
大壮举”。接下来第3-5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 读第3~5自然
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3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虎门销烟的经过)
(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能否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
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7 222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了人民对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 一
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 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
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让学生 试读,再名读,评价,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林则徐是分几步进行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 (第二、第三步:抛鸦片、生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生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是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并用“先……再……然后 ……”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 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随着林
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见……先向……再把……然后
又把……顿时……”然后学生自由练读,结合插图想象,通过销烟的过 程感悟这
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应怎样?自读第4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了什么?想想应该
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
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 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自然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结果如何?请自读第5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 br>“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
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板书)
指导朗读。
2.出示第6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学生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 年6月3日。
48 222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3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六、作业
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板书设计:
8 虎门销烟
伟 大 壮 举
场面:壮观 隆重
先 撒盐巴
经过: 再 抛鸦片
然后 倒生石灰
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教学反思:
一 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该环环相扣,这就需要
很好地过渡。生涩地过渡会割裂 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
要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
教案点评:
本文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历史事件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带回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销烟
的隆重、壮观,让学生 边读边想象,身临其境体会人民的爱国感情。在拓展练说
中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的毒品走私现象,充分激发 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和爱国热情。
《泉城》教学设计
49 222


教材分析: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
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各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
学情分析:
去过泉城济南的学生可能不多,所以泉水的姿态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可
以利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特别是第1自然段的 一组排
比、比喻句,在积累背诵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仿写。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语。
2.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3.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味泉水的奇丽,感受优美生动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感受作者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味泉水的奇丽,感受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有关泉城济南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激趣揭示课题→听读 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检
查自学效果→讲读课文第l自然段→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50 222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处名胜游玩,(出示课题:泉城)读一读课题。你
知道泉城是我国的哪儿吗?为 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范读,回答问题。现在你们知道济南为什么又叫泉城了吗?生齐读课文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并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确。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小组内交流。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词。
济南 大约 一亩 汇注 悬崖 组成 昼夜 吊桶 粗细 三堆 拎到
趵突泉 晶莹 剔透 喧腾
2.认读生词。
3.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五、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数数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这几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出示第2句话)你看见过白 浪翻滚吗?什么东西也是晶莹剔透的?你能
想象到吗?(动画展示)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下来自泉城的 声音吧!(课件:
泉水的声音忽高忽低)你听见了什么,仿佛看见了什么?
4.读一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泉水的美丽?(形态和声音)指导朗读。
5.这里是用什么词连接的?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
句话。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济南的泉多且清。
六、学习生字
51 222


1.出示生字:城 济 约 汇 粗 组 堆
2.找一找共同的规律,选择你已掌握的生字,教一教你小组里的成员。
3.描红,抄写。
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
的……有的……”。
板书设计:
泉城 声音 奇丽
形态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首先通过自读了解全文内容,学生说说在济南看到了哪些著名的
泉,整体把握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景观发自内心的赞
叹和热爱。
2.在读中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3.背诵全文。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美。
难点: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教学准备:
有关泉城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直接导入、揭示课题→精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感受景观之壮丽,泉水之
不同→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52 222


今天,我们继续去游览美丽的泉城。(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上节 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小组合作交流)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我们所了解的泉城如此美丽, 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就跟随
作者一起到泉城去看一看。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读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有
什么感受?
试着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2)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亮光。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声音。
这简直太神奇了!
(3)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谁能为我们模仿一下虎啸狮吼?
(4)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秋雨绵 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情绪低沉。秋天的
雨尤其如此。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 么特点?
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自由读第l自然段, 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
于对课文的朗读之中。
2.济南的泉水 是这样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济南
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读第2自然段? 其余同学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
有什么特点?
(1)珍珠泉在哪儿?
(2)珍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3 222


(3)看来珍珠泉的泉水非常清,清到什么程度呢?
(4)为什么说泉水像珍珠呢?珍珠有什么特点?
(5)泉水是从哪儿流出来的,是怎样流出来的?
(6)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涌)
(7)“涌”字说明了什么?
(8)珠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9)“仿佛有一只 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里面有一个字用得
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
(10)谁能为我们演示一下“拎”?
(11)你们明白什么是“拎”了吗?
(12)谁能告诉我“拎”有什么意味?
(13)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了,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
珠泉说些什么?
指名读课文。
3.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谈谈体会。
接下来我们要 游览另外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
句子,再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泉 水的样子。过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
领我们到另外三大名泉游览一番。
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 ,谁来为我们当导游,介绍一下五龙潭?其余同学对
照课本插图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1)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2)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
(3)同学们注意了,这 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汇注)为什么
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涌”而五龙潭 却使用“汇注”呢?
谁能为我们朗读第3自然段并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
4.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其余同学对
照课本插图体会。
(1)黑虎泉在哪儿?
(2)泉是怎么形成的?
54 222


(3)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喷吐)
(4)“喷吐”说明什么?
(5)黑虎泉除了泉水急、水量大,还有什么特点呢?
5.我们现在又来到了趵突泉,请喜欢 趵突泉的小导游领我们去游览一番。其
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体会。
(1)水确实很清,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2)泉是怎样形成的?
(3)“冒”字说明了什么?
(4)泉水有什么声音?
(5)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
(6)你现在明白趵突泉为什么位于七十二泉之首了吗?
6.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 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游做总结的话,
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各泉壮丽景观
的赞美和热爱。
你们在别的地方见过这么美的泉吗?
因为济南的泉水是独一无二的。
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了独一无二?
你明白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了吗?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去图书馆找资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 阅关于泉城的内容,回去办一
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最新颖。
板书设计:
珍珠泉
9 泉城 五龙潭 天下闻名
黑虎泉
趵突泉
教学反思:
55 222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关系。
《九寨沟》教案
教材分析: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
的山水美景,折服于各种的异兽珍禽。全文共 5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
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和名称的来历。第3、4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
然风光和那里的异兽珍禽。第5自然段回味总 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
意的人间仙境。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 朗读和背
诵。
学情分析:
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想象、体会九寨沟的秀丽风光。文章 语言优美、用词准
确,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瑰丽。
4.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珍稀动物的特点。
难点:
1.品读词句,反复朗读,结合想象,体会九寨沟神奇而又瑰丽的景色。
2.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所介绍的珍稀
动物的特点。
3.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56 222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难点: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有关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
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掌握生字词→理清思路→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练写生字→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
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和大家再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板书课题:九寨沟,生齐读课
题,质疑)看到这个 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哪些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名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7 222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 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第1、2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第3、
4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 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九寨沟真是
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
2.九寨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 )理解“神奇”:
什么样的地方才是神奇的地方?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 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
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个
自然段来说?
3.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3、4自然段的关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写“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1.会写本文的生字、词语。
2.欣赏有关九寨沟风光的影片。
板书设计:
10 九 寨 沟
童话世界(神奇、美丽)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前,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九寨沟的资料、图片、录像,为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本节课以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为主,并让学生在初读
58 222


时质疑问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3.体会九寨沟神奇而又瑰丽的景色。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难点:感受九寨沟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的图片、资料,歌曲《神奇的九寨》。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学习第3、4自然段→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
1.出示九寨沟风光图片,把学生带人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人景区,就……”
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
“童话世界”:在你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出示:“雪峰插云,古 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
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
总写。
59 222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3.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语。
4.过渡:这两句话让人感受到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只有这两句行吗?
为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生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
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想先看看异兽珍禽?但书上提醒我
们先看什么?(自然 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文中好词并归类。
插入云霄 清澈见底 银光闪闪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 森林遍布 蔚为壮观 银花四溅 五彩缤纷 大大小小
雪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进行理解,观察图画帮助理解,发挥想象。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
化。
△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
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 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 底、有彩色
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理解“遍布”。
60 222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 飞瀑、异兽珍禽……九寨
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讨论第3自然段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2)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3)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4)深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4自然段,课 文中描写的几
种珍稀动物的特点各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 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 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 羚羊
憨态可掬的 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它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
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它们最惹你喜爱的地方。
(1)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一一读出“陶
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
(2)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 当要读出什
么?(“喜悦”、“激动”)
(3)只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还要读出什么?(“陶
醉”)
6.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
61 222


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齐读。
7.朗读课文中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四、小结
1.我们 一起来看看课题:______的九寨沟,你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
适?(学生说)
2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
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 到凢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
奇的九寨》。
五、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2.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设计:
10 九 寨 沟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教学反思:
以朗读为主学习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要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朗读的
兴趣。
《田园诗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 之国的荷兰”来写:碧
绿的草原,鲜艳的郁金香,黑白两色的奶牛,骠悍强壮的骏马,白色的绵羊,黑< br>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塔……美丽
富饶的荷兰就像一 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
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 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
美和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62 222


同学们对荷兰不熟悉,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荷兰,课< br>堂上可以通过画面、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感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懂课文,知道“田园诗情”描写的是水之国、花
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2.查字典学会文 中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 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
和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 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感受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极目远眺、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自由驰骋、辽阔
无垠”。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3.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教学准备:
有关荷兰风光图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流程:
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质疑→总结存疑→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田园诗情”。看到“田园”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
63 222


样的画面?(田野、农舍、庄稼、家畜、人)
2.今天,让我们去 欧洲西部,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一荷兰(板书),去欣
赏那里的美丽风光,去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
3.请同学仔细欣赏。出示图片(荷兰图片),解说:
(1)荷兰是欧洲的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
(2)荷兰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
(3)荷兰的草原绿意盎然,辽阔无垠。
(4)荷兰的牧场牛羊成群,悠然自得。
4.真是不虚此行,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宁静悠闲的牧场
为荷兰美景增添了色彩。荷 兰拥有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打开课本,用心聆
听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自学了课文,你们能读准确文中的生字、词语了吗?
老师出示两组词语,你们赶快自由朗读吧!
词语:顽皮 严肃 仪态端庄 舒缓平稳 汽笛 天堂 牲畜 板凳 漆黑
生词认读:
极目远眺 绿意盎然 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自由驰骋 成群结队
2.指名读,齐读。
3.通过课前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
4.老师这里还有几组图片,出示:草原图、奶牛图、骏马图等,根据画面你
能想到什么词语?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吗?
(适时评价,在观察图的基础上理解、概括)
(1)绿意盎然: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绿,绿得旺盛,绿得醉人。
还有什么是绿意盎然的?
辽阔无垠:哪个字是“边”的意思?
我们还用“辽阔无垠”来形容哪些事物?
(2)自由驰骋:速度之美。
64 222


鬃毛飞扬:鬃毛飘动飞逸。
骠悍强壮:体格健壮、勇猛、阳刚之气。
5.接下来,再看下面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谁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多音字的音?
出示:吆喝 喝水 圆圈 牛圈 记载 满载
6.扫除字词的障碍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荷兰 田园醉人 的美景了。请同
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风光?读完后,你能用
文中的词句来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________,骏马________,家畜________。
傍晚,人们________,这里一片寂静,____________。
夜晚,_________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_____。
7.填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适时评点、指导: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发现了本文是按 照从白天到傍
晚再到夜晚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很好,你的发现又上了一个台阶,你已经掌 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也就是把每一自然段的大致意思连接起来。
三、齐读质疑
1.过渡。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人
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
们再次踏进牧场之国, 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好。
2.齐读课文。
四、总结存疑
荷兰,是花之国,是水 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里是动物们生活的天堂,是
属于它们的自由王国。下节课我们将带着问题深入学 习,充分体会荷兰的田园风
光,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顽( ) 芒( ) 载( )
玩( ) 茫( ) 栽( )
65 22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奶牛 一( )骏马 一( )运河
一( )牛奶 一( )灯塔 一( )晚霞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草原 ( )的骏马 ( )的低地
( )的牲畜 ( )的原野 ( )的小鸡
( )的郁金香( )的绵羊
板书设计:
11 田园诗情
草原:辽阔无垠,绿意盎然
动物:悠然自得
教学反思:
“读”领风骚,“读”中生情:
根据不同的 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能感
悟到荷兰的田园美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土人情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流程:
巩固词语→精读感悟→总结点题→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训练
66 222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现在一定能将下面的词语读得既快又准!
辽阔无垠 仪态端庄 自由驰骋 悠然自得
2.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4个阂语说一两句话吗?
二、精读感悟
1.通过上 节课的初读感受,我们对荷兰的田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细细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感受荷兰独一无二的田园诗情。
2.现在,我们来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荷兰的田园风光,说说这个迷 人的田园
哪里最吸引你,它又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
3.交流,赏读。
(1)第2自然段。
②“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生读,说喜欢的理由)
概括出牛犊和老牛各自的特点:瞧,牛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①草原上的奶牛 各具情态—一引读“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
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老师也喜欢这两句,前一句用“有的……有的……”刻画了奶牛的姿态,后
一句则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把它们看作牛群大家族的家庭成员,生动地描写了它
们的活动或姿态,刻画出了各自的特点。
请同学仔细观察58 页左边这幅图,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也来描述一下各具
情态的奶牛呢?选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自己说,也可以与你的同桌合作说。
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相信这片牧场会因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让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
(2)第3自然段。
(生读,说理由,再读)
①“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骠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谁能读出骏马的
力量和速度之美?
②“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没有了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充满生机吗?
67 222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是以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
阳刚和奔放,请我们 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3)第4自然段。
①绿色草原还是其他动物们的天堂,你是怎么理解“天堂般的”、“它们自己
的王国”的?
②生交流感悟。
③请一小组带着喜欢之情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4)第5、6自然段。
①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晚就另有一番情景了,请同学比较一下, 你能说
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②板书。
白天 生机勃勃
夜晚 宁静安详
③哪儿写出了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
④总结:白天, 是生机勃勃的;夜晚,是宁静安详的;白天,是1热闹、富
有动感的;夜晚,是优美、独具韵味的。带着 这种感受,请女生一起朗读第5、
6自然段。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练习背诵。
(5)第7自然段。
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点题
1.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荷兰吗?
出示_____的荷兰“,先概括一个你印象 最深的特点,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叙
述,谁想来试试?
2.对啊,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 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动物们自由
的天堂,是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其实,荷兰还有更多的美丽之处课文中没能一一提到,如风车、郁金香……
68 222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有关荷兰的更多的资料、图片,制作一张荷兰旅游宣传小 报,
在班里展示。
五、作业
欣赏有关荷兰如诗如画的风光。
板书设计:
11 田园诗情
美丽迷人的草原
真正的荷兰 天堂般的动物世界 白天生机勃勃
宁静安谧的夜晚 夜晚宁静安详
……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默读、自主学习、充分自读体会后,组织学生集体 交
流,让他们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接着其他同学
可以补充自己 的体会,再读,这样,学生读得越来越好,而且可以根据自己不同
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不仅提高了 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使学生感悟到了荷
兰的田园美景。
《桂花雨》教案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以“桂花香 ”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
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 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
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 学生从“摇
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是体 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
的感情。教学时可以从“桂花 ”切人,按课文记叙的顺序教学;也可以直接从“桂
花雨”切人,从课文的中间突破。
学情分析: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但体会母亲
69 222


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较难。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利用本文可以继续培养学生
分清文章主次、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桂花的“香”与摇花的“乐”。
3.通过搜集资料 ,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学
会带着问题小声读或默读课文。
4.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善于联想,将思维和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桂花雨》教学课件。
2.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些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学生对她有较多了解。
学生:
1.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
忆。
2.找有关桂花的文章来读。
教学流程:
70 222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细读课文,探究解疑→课堂总结→布置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 久的回忆。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1)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
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桂花时的乐趣。
(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老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句活表
71 222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 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
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喜爱桂花
桂花雨 摇、收桂花 思念家乡
怀念“摇花乐”
教学反思: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 读中感悟和理解,
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将学习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
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描述文中的情景。
难点: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思乡之情→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桂
72 222


花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把第1自然段背下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也可 以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话来说)
2.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l自然段好好地读一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到她美好的童年时光,去闻一闻桂花香,摇一摇桂花
树,淋一淋桂花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找出来仔细读一读。(指两名学生读,两种 情况:①你找得对,读得很好,还有
谁愿意来读一读?②你找得对,还有谁来补充,谁愿意把大家找到的 语句来完整
地读一读?)
2.交流。(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再读读这段 话,找一找哪些字词写得好。(要突出“最茂盛”、“香飘十
里”和“浸”。大家都浸在花香里,写出了 桂花香的浓郁持久、香飘十里;桂花
的香气味儿可以飘出很远很远,可见桂花开得有多茂盛了)
(2)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两名同学读:A.听了;你的朗读,
我们仿佛……;D.你希 望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
(3)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感受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请大家深 深地吸一
口气,看着大屏幕,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出示)俗话说得好:桂子花开 ,十里飘香!桂花的香气浓郁、沁人心脾。
当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谁来把课文第21自然段的第2、 3两句话读一读?要
是能去摇一摇桂花,那该多好啊!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好好体会一下摇桂花的乐趣。(学
生自主学习)
2.谁愿意把这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请读得好的学生来读)
(教师评价:要针对情境来评价,如,你读得真好,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也
深深地陶醉了) < br>3.摇桂花对童年的“我”是一件大事。“我”缠着母亲问,盼着摇,可为什
么母亲一开始不答应 ,后来又同意了呢?
4.请你在文中找到描写摇桂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73 222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先读找到的句子,再出示文字)
(2)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看看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出“我”的快乐心情。
(3)(说完出示插 图)如果此时桂花纷纷往下落,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
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说完之后配动画、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齐声读一读。
(5)指名读一读。(不强制点评,想说的可以说)
5.桂花摇下来了,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谁来读一读?母亲洗净双手,撮一
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多么虔诚啊,他们为什么这么 做呢?
6.摇桂花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让“我们一家”沉浸在对吉祥、丰收的
期盼和喜 悦中,激动之余,父亲即时口占一绝。(出示诗)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
这首诗,体会“我们一家”此时的 喜悦心情。
7.摇桂花是“我们家”的大事,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也寄托了“我们”对来
年丰 收的期盼,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好。(齐读)
8.父亲是儒雅温和的,如他爱作诗,体现了他的修养 和书生本色;母亲是敦
厚慈祥的,桂花的清香淡雅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文中的作者是天真无邪的,父< br>母的温情如桂花雨般滋润着童年的“我”的情感世界。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摇桂花也是全村人的大事,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看看全村人都在做些什
么。
2.桂花还能做成好多食品呢,你们吃过哪些?
3.全村的人都在为桂花忙,为桂花乐,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把第4自然段读
一读。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几十年过去了,摇桂花的乐趣还深深地铭刻在“我”和我们一家 人“的心
里,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5、6自然段?
2.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哪位同学
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完后提问:怎样读好母亲的这句话?(对家乡 摇桂花的回
忆、难忘家乡的感情)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把这句话读好。
74 222


4.“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同
学们,每到这时,“我”还会想到些什么 呢?请你联系全文来说。
六、总结全文
1.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将永驻我们心间……当桂花从桂花树上< br>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
头。现在就让我们 再把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也把这个镜头深深
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七、作业
写一写自己童年的记忆。
板书设计:
12 桂 花 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教学反思:
课文 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需要学生认真读,细心体会,默
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 作者怀念童年生活的那份情。
《开天辟地》教案
教材分析:
神话是人类远古时期 的产物,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
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创世神话想象 奇丽的特点。故事出自三国吴
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多认为是从《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与南方 民族
“盘瓠传说”演变而来。
课文脉络清晰,分4个部分。其中“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 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
盘古 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
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
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已学了一些神话故事,但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有
75 222


待于进一步认识,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感知、积累文中准 确
生动地语言。学生可能对盘古为创造光明、美好的世界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缺乏
深切的感悟, 在这方面要花大力气帮助学生领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感受盘古这个神话人物,激发学生阅读、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是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创造了世界,感受盘古伟大
的献身精神。
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文辞优美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研究中国
古代神话的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文中文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文辞优美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
1.收集并阅读与盘古开天辟地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流程:
激情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再读课文,了解大意→书写生字→布
置作业
76 222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
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板书课题)
2.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收集到许多有关盘古开天辟地 的资料,谁愿意
向大家介绍?(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介绍盘古)师可补充:盘古是我国
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殚精竭虑,以自己的身躯化生出生机勃勃的世界,
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所敬 仰。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
科学和哲学等内容,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 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同学们已经初步预习课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能读准吗?(指名读生
字)
注 意正音:“丈、柱、浊”是翘舌音,“丈、拢”是后鼻音,“斧”和“肤”
音节相同,声调不同。
2.师:这些生字的字形你仔细研究过吗?哪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回答:(1)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为主,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的
特点。
(2)“拢”字的右半边不要少写一撇,否则变成“扰”字了。
(3)“竭”字的右下是“人”,不要写成“メ”)
3.师:看来,大家对文中的生字预习得 很认真,我们再来看看你理解了课文
中的哪些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词语 你没有弄明
白,和大家一起讨论。
混沌: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冉冉:慢慢地。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雷霆:声音极大的雷;霹雳。
皎洁:明亮而洁白。
纵横交错: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
77 222


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4.师:课文共有8个自然 段,谁愿意读?(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引导
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时点评。注意读好第2、7自 然段中的两个长句。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出示一组成语,请大家读读。(指名 读,齐读)联系课文内容思考,
这组词分别写了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回答)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第l自然段)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第2自然段)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第3~5自然段)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第6~7自然段)
2.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斧、厚、竭、液”的书写。
五、作业设计
1.为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倒下(dǎo dào) 倒水(dǎo dào)
血液(xuě xuè) 破碎(suì shuì)
2.形近字组词。
注( ) 拢( ) 竭( ) 厚( )
柱( ) 扰( ) 渴( ) 原( )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天( )地 ( )天( )地
( )天( )地 ( )天( )地
板书设计:
13 开天辟地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勇于献身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78 222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教学反思:
教学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6、7、8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抓重点词句,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难点: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学习课文→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合作探究→布
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 括地说一说课文写了
什么内容?(学生回答)
2.师: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 间万物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
读课文,深人体会。
二、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师:在盘古还未开辟天地前,宇宙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
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抓 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
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三、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
1.师: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5自 然段,感受人类的祖
先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生自读,交流: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
79 222


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 “巨石
崩裂”等处体会到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到开天辟地
的艰难, 从“也跟着长高”、“几千万年过去了”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
象的高大)
2.师: 盘古勇敢地追求光明,他以神力开辟天地,虽历尽艰辛而不悔。在漫
长的岁月里,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支撑 着天地,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霜雨雪的考验,
为了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他矢志不移,是多么令人惊叹与钦佩 。你能把你的感受
读出来,让听者感受到盘古的伟大吗?
3.学生练读,个别读后师生评价。
4.师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
变成了地。”
这一句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 而浊,冉冉上升——慢
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 br>的不同)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5.学生齐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第6~7自然段)
1.师: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 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在临死前,盘古还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了世间万物。(出示挂图)看,这就是盘古给我们创造的世界,对照课文
读一读,再给大家介 绍一下盘古创造的美丽世界。
2.学生自读,再交流感受。
3.师:让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再次感受盘古为我们创造的美丽新世界。(学
生齐读)
4.师:风云雷电,日月江河,三山五岳,大道 良田,雨露甘霖,这一切美
好的景象都是盘古 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的,他为人类开辟天地、创造万物,他为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他不愧为人 类的祖先。
5.师:请再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为什么?
6.学生交流体会: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
80 222


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呀!
五、学习第四段(第8自然段)
师:就这样,盘古以……(引读)
六、合作探究
师: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
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 神话呢?它反映了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你能谈谈自己
的观点吗?
七、作业设计
1.收集并阅读中国古代的其他神话故事。
2.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请他对你的讲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3 开天辟地
盘古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精神时,要让学生深入体会。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
教材分析:
古希腊神话想象丰富,保存完整,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课即
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 改编而成。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
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 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
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 慧,并且
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
甘愿 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81 222


全文可按“无火”、 “盗火”、“受罚”、“获救”分为4段。课文情节曲折,语
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体现了古希腊神话 善于塑造英雄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心灵,树立人物 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类没有火时的生活缺乏感性的了解,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弥 补
这一空白,要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进行先后两个不同状况的对比,从
而帮助学生感 受普罗米修斯甘愿自己受苦,为人类盗来火种的勇敢与伟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了解普罗 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以及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
进步。
3.从故事人手,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了解普罗米修斯盗 火的英雄壮举,以及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学习普
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2.自主发现,共同研讨,正确评价课文中出现的3个人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资料。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字卡片、小黑板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82 222


3.课件。
学生:
1.收集并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资料。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流程:
交流资料,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理解 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欣赏本
文优美语言→练写生字→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师:上篇课文,我们了解了祖先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感 受到中国神
话故事的魅力。神话故事是人类文明之源,许多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都有属于自
己的 神话故事,这其中,古希腊神话故事最丰富、最美丽,艺术成就最高。课前,
同学们已经阅读和了解了一 些古希腊神话,谁愿意介绍自己的所学、所得?(学
生交流)
2.师: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许 多著名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了解 他的英雄壮举。(板书课
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我们先来认读课文 中的生字。(学生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及
时正音:“惩、啄”是翘舌音,“锁”是平舌音,“惩 ”是后鼻音,“肝、链”是前
鼻音;“惩罚”一词中“惩”应该读成 chéng ,不能读成chěng。
2.师:刚才大家的读音很准确,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检查大家对字形的
掌握情况。(学生板演)
辨形组词:
普( ) 罚( ) 啄( ) 偷( )
晋( ) 罪( ) 逐( ) 愉( )
3.师:这篇课文是外国的神话故事,其中出现的一些人名、地名比较难读,
你们能读好吗?
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 主神宙斯
83 222


赫刺克勒斯 奥林匹斯圣山 高加索山
(学生练读,并可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这些神或地方)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也来读一读。
驱赶 迈进 折磨 烈焰 后悔 困苦 不远万里 触犯 惩罚 盗取 壮
举 自由 小心翼翼 张弓搭箭
(学生边读边理解词义)
师:课文共8个自然段,我们请8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做评委,看他
们读得是否流利。
(学生读书)教师根据读书情况指名学生进行简单评价,其中难读懂的句子
可全班习读。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师:请同学们读第1自然段,概括大意。(学生读文,归纳 :人类没有火
种,生活非常困苦)
2.师:大家归纳得很好,老师把它浓缩成两个字“无火” ,这是故事的起因,
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两个字来概括故事的经过、发展、结果吗?同桌或学习小组之间可以一起讨论。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完成板书:无火→盗火→受罚→获
救。
4.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
四、熟读课文,加深印象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你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 个段落
读给同桌听,请他评价。课后,喜欢同一段落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自己读文的感
受和心得 。
(学生练读)
五、书写指导
“偷、啄、肝”左窄右宽,“罚”左下部是“讠”,右下部是“刂”,中间不
能多一撇或一竖。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84 222


2.收集4个形容心情兴奋的成语。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盗火
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勇敢
教学反思:
教学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 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
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空白,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
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难点:自主发现、研讨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2.《普罗米修斯赞歌》。
3.课件。
教学流程:
交流人物品质→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探究人物形象→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速读课文,把握英雄品格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对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有 所了解,这位
英雄身上到底有哪些闪光的品质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读书时想到
的词 语来概括。
出示:(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有同情心 勇敢机智 不畏强暴 甘为人类受苦
85 222


二、品读课文,体会英雄情感,感悟英雄心灵
1.师:刚才我们一起概括了普 罗米修斯令人敬佩的品质,请同学们仔细读文,
思考: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感悟到普罗米修斯的这些 品质的?请同学们选择
其中一点仔细研读,把重要的句子、词语圈画出来,并加以体会,有感情地读一< br>读。
2.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3.交流。
“有同情心”——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1)师:课文哪里具体写了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课文第l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人们生活困苦仅仅表现在这两方面吗?
③练习说话:没有______,只有______。
人们生活非常困苦,没有______ ,只好______;没有______,只好_____;
没有______,只好______ ……
(2)师:人们生活非常困苦,普罗米修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下定
决心盗火。从 “决心”这个词可以体会到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
天火。”
“勇敢机智”——他巧妙地盗取了天火。
(1)师:请大家自读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说说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勇
敢而机智。
(学生交流,抓住关键词语:“躲、悄悄、插进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师:出示普罗米修斯盗得火种图。
①普罗米修斯高举着火把把火种送到人间,他为了保存火种就……
②引导学生品读“小心翼翼”。
③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教师引读)
④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师: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心情怎样?又会有什么表现?
86 222


(4)小练笔: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______;女人们____ __;
小孩们______。
(5)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不畏强暴, 甘为人类受苦”——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受到宙斯严厉的
惩罚,他不后悔、不屈服。
(1 )师:(出示普罗米修斯受罚图)这就是一心为人类着想的普罗米修斯,
而此时的他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 崖绝壁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胆战。他
会经受怎样的痛苦呢?夏日炎炎,太阳像火球似的炙烤着 他;(媒体播放狂风声)
狂风吹打着他;(媒体播放雷电声)雷电折磨着他;(媒体播放鹫鹰声)鹫鹰啄 食
着他,同学们,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抽打、恶鹰的啄食,使得普罗米修斯的身躯
已经血肉模糊 ,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年、十几年……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
感触,请通过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声。
(2)师: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屈服了吗?动摇了吗?后悔了吗?
这是为什么?
(3)品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
为人类而受苦”。
①“情愿”是什么意思?
②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
③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④师:普罗米修斯的表现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大英雄赫刺克勒斯。不
知过了多少年……(引读 至文章结束)
三、拓展阅读,升华英雄形象
1.师:普罗米修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 的火种,更是精神上的火种。
所以《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世代流传,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2.师:出示,配乐诵读。
普罗米修斯赞歌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87 222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四、合作探究,评价其他人物
1.师:课文不仅塑造了英雄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还勾画出 另两位性格鲜
明的人物,你能谈谈对宙斯和赫刺克勒斯的看法吗?(学生交流:宙斯是个专制、
暴戾、凶狠的恶神;赫剌克勒斯是富有正义感的人间英雄)
2.师:宙斯的专制、凶狠与普罗米修斯的 无私、博爱相对比,更衬托出普罗
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古希腊神话故事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同 学们课后
还可以继续读读他们的故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2.收集4个写英雄人物、英雄行为的成语。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盗火
无火 有同情心
盗火 勇敢机智
受罚 不畏强暴,甘为人类受苦
88 222


获救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文时,要抓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案点评:
本案设计重在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精神。
2.注重激发情感和朗读训练。
3.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通过媒体优化情境,帮助学生探究文本意境。
《一路花香》教案
教材分析:
《一路花香》这则寓言主要讲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
挑水工却告诉它: 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裂缝浇灌了美丽的花。寓意可以从两
方面把握:一是从两只水罐身上得到启示: 世上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都有自身存
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二是从挑水工的 做法中学到
道理: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人或物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
值。
《一路花香》这个题目本身就很美,一语双关,不但写了花美、花香,还暗
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 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赞美那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对破水罐 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从挑水工的角度来审视身边
的事物(即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借助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情感体验,培养语文素
养。
重点难点:
89 222


重点:反复品味人物对话,领悟寓意。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
生观、价值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花草的事,从而感悟文章的寓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
与课文相关的课件或贴图。
学生:
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1.师:(出示课件或事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 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
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 它的一
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
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2.师:一朵漂亮的小红花绽放,它带给我们什么?哦,原来是一组词语,小红花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水罐 骄傲 惭愧 渗出 完好无损
浇灌 花瓶 欣赏 不禁 日复一日
3.(学生读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1)“渗”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 。(2)
“罐、灌、歉、欣”是前鼻音,“瓶”是后鼻音。(3)“罐”与“灌”都是形声字,
它们的发音相同,形旁不同,联系字义加以区别。(4)说说“骄傲、惭愧、欣赏”
90 222


的反义词。(5)注意“完好无损”的“损”是“破损”的意思。“日复一日 ”的
“复”是“又”的意思。
4.师:站在这条小路上仔细观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这条小路的
一边开满鲜花,而另一边却一朵花也没有,很奇怪)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
1.师: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看一看这条芳香四
溢的小路上曾发生 过什么事。
2.(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读课文,体会角色
1.师:这篇课文中有3个角色,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2.4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完好的水罐:完美,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2)破损的水罐:善良,能为他人着想,不但能装半罐水,还能浇灌出美
丽的鲜花。
(3)挑水工:聪明、善良,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
出的水浇灌它们。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师:同学们都看到了这3个角色的闪光点,可是破水罐却对 挑水工说:“你
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
挑水工了吗?挑水工觉得它们回报自己了吗?
2.4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l)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它回报了挑水工。
(2)破损的水罐:因为自己有裂缝感到惭愧,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
(3)挑水工: 尽了全力。发现破水罐渗水的特点,巧妙利用,把缺点转化
成优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 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
3.师: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请同 学们
写一写破水罐的心声。(学生练写,交流)
五、总结
1.师:今天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启发,你能谈
91 222


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吗?(学生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感受或收获) < br>2.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善于发现,不断改善,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六、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惭愧( ) 欣赏( )
2.辨析同音字。
guàn jiāo cán xīn
水( ) ( )傲 ( )愧 ( )赏
( )溉 ( )嫩 ( )缺 ( )颖
3.自由结合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15 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完美) (善良) (聪明)
教学反思:
本文含义深刻.让学生 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
定的难度。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创设拾级而 上的坡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展开讨论,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加深情感体验,培养语文素养。
难点: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简笔画背景。
学生:
92 222


课本剧道具,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路花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学生发言)
2.师:今天.我们要来演演这篇课文。
二、提出表演时应注意的要点
师:表演课 本剧是我们同学最喜爱的语文实践活动,我看同学们都做了,精
心的准备,不过,老师还是要在表演前提 出几点要求:
1.一组同学表演时,其他同学要当文明的小观众,尊重表演的同学,在他们
表演时认真欣赏。
2.同学们又是小评委,表演结束后,根据我们的剧本,也就是课文的内容,
对演员的表演作出 评价。
三、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表演。
2.第一组同学表演结束后,教师可 引导演员结合表演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
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的表演,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请其他同学表 演其中的一个片
段。
四、全班同学分组表演
为了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目的 ,应给出时间进行分组表演,教师巡
视,发现表演出色的小组。
六、总结
七、作业设计
1.各学习小组整理出课本剧剧本,评选出最佳剧本。
2.背诵补充的相关名言。
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 人家的长
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周恩来
人皆唯其长处所用,不问其短。
93 222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
板书设计:
15 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 挑水工 破损的水罐
为自己的成就骄傲 善于发现美、 正确看待自己
创造美 发现自己的价值
教学反思:
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充满张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说勤奋》教案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结构清晰。课文一开始就亮出了作者
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
证明。课文选择的两个 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
资聪明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靠勤奋成 才的,这样就把道理说得更深刻,
令人信服。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 有所作为,
呼应开头。
学情分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经过3年的语文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
默读,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 要内
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
维结合起来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习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4.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知 道摆事实、讲道理是
其运用的方法之一。
5.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
94 222


境界的桥梁”的道理。并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 应
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讲明道理的。
难点:在对课文的研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 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
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师板书“勤”字)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写好汉字,做堂堂正正
的中国人。请生读“勤” 字。(正音:qín)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勤勉)
2.解题:师板书“说” 字,学生读课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
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勤奋”二字。这是一 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课题,
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 说清
楚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章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先拼读生字,再读熟新词。
95 222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稍、础、社”是翘舌音,“枕、惯、训”
是前鼻音。
指导读通长句:
(1)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
来的。
(2)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
的?课文最后又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做好记号。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指什么?
(2)把这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过渡: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
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比喻什么?(取得的成功)“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付出的艰辛劳 动)
(3)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6 222


比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后一句比前一句 更有强调作用。“古今中外”是从时间跨度上和不同地域
上强调的,就是指无论古代、今天,不论中国、 外国都是如此;而“每一个”包
括了所有的成功者)
3.齐读第l自然段。
4.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惯”、“基”。
4.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抄写。
2.背诵第1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 说 勤 奋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勤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故事,懂得道理。
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补充资料。
学生收集古今中外靠勤奋成才的人的故事及与勤奋相关的名言。
97 22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第1自然段情况。
3.上节课学习了第1自然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事例
1.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 br>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能成功主要靠什么?(勤奋)画出能说明他们勤奋的句子,学生默
读。
3.交流司马光勤奋的例子。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时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
中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用19 年的时间终于
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19 年时间”可见时间长,由“著名”、
“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以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
(3)交流“勤奋”:①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②长大后用“警枕”来自励自勉。
(4)理解“勤奋”。
①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 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
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 为止。
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由“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
“ 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对比手法的
使用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②文中“警枕”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98 222


(5)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
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 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
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6)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4.交流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1)看看童第周 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 “学习成绩很差”体会)
(2)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3)“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要付出艰辛的劳
动)
( 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
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 难度”。
(5)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
是……还……”等词句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 br>(6)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从课文中找出语句 来理解“勤能补拙”,用“_____”画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
学生交流。
(7)齐读第3自然段。
5.为什么举他们的事迹作为例子?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三、延伸与拓展
不管你多么聪明,也不管你基础多么差,都要靠努力、靠勤奋,才会成功。< br>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
学生交流。
99 222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学生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练习本上。
五、总结
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 人成才,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作者
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
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祝愿每位同学都能通过勤奋实 现自
己的远大理想!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16 说 勤 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
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
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 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
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学情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 目》的过程来说,只是其中
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而 不
怕吃苦的高大形象。因此,处理教材时应把这个“小故事”与修订《本草纲目》
这个“大背景 ”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修订好《本革纲目》,万民得福”打下
100 222

水浒传人物绰号-四六级准考证查询


感恩手抄报-学校党建工作总结


163校友录-养生方法


贵阳市实验三中-天津科技大学分数线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秋收作文


羊的成语-入党介绍人发言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幼儿园年度工作报告


麦考瑞-心理健康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