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651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7: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入党宣言-入党申请



1、虽然在课前我已经很认真的把教材解读了好几遍,但是对这篇诗的教学还是无从下 手。
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
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蓄的诗
意的基本理解 ,也就不能很好的体会诗的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的教学是难点。在教
学时,学生对“铺设金桥” 和“架起大道”,提出了疑问,对此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课上带过了,在课后我浏览了凤凰 语文网上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
做了解释:是老师,把学生从无知的昨天引向幸福 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让学生知
道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是老师,在昨天和今天之 间、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
大道”、“架起金桥”。老师起着架桥、铺路的作用。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看 来诗歌的学习不
仅在与读还在于有关生活的积累。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有了第一课的铺垫,学习起来轻松 多
了,课堂效果也很理想。
2、用了三节课时间学完了《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文包诗,宋 代大文学家苏轼借月抒怀,
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宽慰”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学生通 过预习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找
到这条线。但是在课堂上对诗文的理解总觉得不够流畅,很多孩子没话说, 我想也许苏轼的
年代离我们太远了,孩子无法理解。所以我从苏轼和弟弟兄弟情深着手分析,把孩子们放 到
苏轼的回忆中去,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从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个变化。下面的课程
顺 利多了,只是课堂上的手寥寥无几,在作业中我发现同样的题目,课上没有几个人会举手,
但是作业上很 多回答并且很精彩。怎样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所以教材才把这两首放在了一起学习。《望洞
庭 》是刘禹锡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我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对照课文插图去理解,
然后把不理解的提 出来,也可以把理解的说一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只是有一句
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潭面无 风镜未磨”。我从古时候的镜子说起,他们明白了铜镜,自然
而然联想到湖面和铜镜的共同点。在体会诗 意上,还不能深入到诗中去。所以在学生基本理
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作 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古诗《峨眉
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 人的感情。由于第一
次带四年级,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看来,教学古 诗应让
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
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
是最关键的 。
4、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
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
们眼里是各 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
天的影踪。学习《秋天》 ,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
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 .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
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 收获。我觉得俞教导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
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 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
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 文字。特别是三、四、
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 加指点。
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5、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 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
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达到每堂课的阅读 质与量的结合。这样就大
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
6、这是一篇人物 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



立志 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我和往常一样,布置
了预习单,也布置 学生去找找相关徐悲鸿的材料。课上由挂图骏马图引入徐悲鸿,请学生交
流查到的相关资料,课堂气氛非 常活跃,好多手都举起来了。听着他们的介绍,我很欣慰,
看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做的非常好。下一个环 节,是检查预习生词的情况。对于四年级的学
生来说,这个环节已经不难了。读到“嫉妒”一词时却卡住 了,大部分的声音把嫉读第四声,
有几个微小的声音妒第二声。和谐的读书声嘎然而止,我的教鞭也停在 了这个词上。心里顿
时凉意四起。这就是预习的结果吗,连课文的生字词都没有解决。接着就是几个人的 小型辩
论会,大多数的人一头雾水。
对于这个场景我无奈又好笑,我没有履行法官的角色对此 作出“判决”,我把这个“审判权”
留给学生,没有一个人能拿出有力的证据对此有个“判决”。我说: “我很遗憾,没有一个同
学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语的读音,说明你们的预习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电脑的漏洞
多了会系统瘫痪,而我们学习中漏洞多了会......(同学们七嘴八舌接过话题)那么请 在课后
补上漏洞,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漏
洞。
反思:预习不是一样形式作业,要抓量的同时要把好质的关.预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
应该针对性的布置量力而行的作业.语文的学习要从基础抓起,特别是字词.是重中之重.虽然
词语的书 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不是难事.然而,词语依然是根据.在预习中把课文读准,
读通是最基础的事 ,也是最容易的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都是从字词入手,然后才是句。
7、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
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 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
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 ,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
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 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
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课 文教学中我
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
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
河 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词语
时,要求学生不 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
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 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
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 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
风景。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
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 句的理解,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壮阔
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一起 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在下面的教学中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在读中想象,体 悟壮情”. 叙事类课
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 回。”由于本
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
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
白: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
帝将他革职,罚 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l了更多的关于
“壮举”的另类思考。
8、 本课围绕“泉城”这一关键词,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写济南泉不仅多而美:接着分别介
绍了珍珠 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生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
学本课时,光用 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泉城的样子的。在教学第二课
时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让孩子 们看边欣赏图片边来体会文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用课件上



课事件幸福的事 。在上课的伊始他们是兴奋是惊叹,看着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致,他们沉醉于
其中。在视觉的欣赏后,我把 重点放在了文字上,让孩子们分别赏读四大名泉的来历及各自
的特点。最后把视线停留在描写四大名泉泉 水流动的词语,分别体会。有了前面文字精读和
画面补充做基础,孩子们非常踊跃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让 我惊喜的是他们的理解还是很到位
的。看来只要教师认真的做好基础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可以落到实 处的。
9、《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类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 描
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
在 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写景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词藻华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
值得学生们推敲 、咀嚼的蓝本。可作为四年级学生常常是对写景的文章不感兴趣,文字中描
绘的场景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 转化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那些优美的语句让他们读起来没有
情感,那只不过是一个个难于理解的字符而 已。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围绕第三、第四自然段介绍的内容,课前精心准备了九寨沟美丽风光
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媒体不出门在网络中欣赏到了直插云霄、封顶银光闪闪的雪峰奇观;像
颗颗宝石的 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整个河谷及山坡的原始森林,以及高低错落如白练腾空的
瀑布。每一幅画面的出现 ,孩子们都是惊呼一片,他们惊叹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神奇魅力,
从视觉上感受着九寨沟的绮丽风光。欣 赏完图片当我出现文字时,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三
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朗读起来绘 声绘色,更为惊喜的是,他们还能当堂
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了下来。
第四自然段也是因 为先有了图片的视觉感受,我没说几句话,学生们按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方式进行了自主学习。
随感: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是主动,我想着应该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吧。处于中年级的 小学
生还是依赖于强烈的形象思维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不强,由于多
媒体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
耳闻其声,目 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
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
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10 、《田园诗情》把我们带进了荷兰,一个以风车为标志的国家。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
园。 眼下是秋 收秋种的季节,而我们的教室外就是一片田野。学生们学了这一课后,在课
后,很多同学都对着窗外,戏 称这就是田园诗情,几个人边笑边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改造。
我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我明白了学生的 笑声。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田野他们看得
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美。在感受了荷兰的田园 后,孩子们很震撼,怎么会那么美。
嬉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希望眼前的家乡也是一片田园诗情。罗丹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课时片段
。。。。。。。
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面对充满田园诗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凯宇:荷兰,真美啊!
凯凯:荷兰太美了,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静喆:荷兰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那静谧的夜,宁静而富有生机。
明洁:荷兰的牧场真是个自由的国度,我喜欢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
孩子们举手很踊跃,心中满是对荷兰的向往和热爱。他们为这诗情的田园着迷。
师:那么被你们也称为“田园诗情”的家乡呢?你们觉得美吗?



孩子有的轻轻的摇头,有的从窗口张望。。。。。。
师: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如果你去细心观 察,那么美就在眼前。荷兰的小朋友同样也会向往
我们家乡的“田园诗情”的。
反思:荷兰诗 情画意的美景孩子们领略到了,文中的佳词妙句孩子们也品读了。我想在教授
这些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孩子 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教会用他们手中的笔写下美得文字。
11、《桂花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 记事抒情散文,淡淡的乡愁伴着那片片飘落的桂花在心
头弥漫开来,童年的快乐也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 渐渐浮上心头,儿时摇桂花的快乐、母亲
洗手敬香的场面、父亲随口拈来的诗歌全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准备上这篇课文时,得知周六有三位特级教师将对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于是暂且搁下,
准备 多学几招,好与学生一同分享这场又香又甜的桂花雨。三节课各有特色,真不愧是大师
水平,可惜自己水 平有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了。
课堂上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展开教学,学生凭借预 习,很快说出了“香喷喷、香气
扑鼻、香味迷人、快乐、高兴”的桂花雨。接着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 句子,学生从书上
找到了找到了五句话,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句子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 桂花
的香气,在朗读中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摇桂花”时的忙碌、“摇桂花”后的满足在朗读中一一体会。
母亲的话时常响在耳畔,学生虽然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对琦君的介绍,居然也悟 出
了她对故乡是多么的怀念啊,“月是故乡明”“桂是故乡香”!浓浓的思乡情怀一览无遗。
12、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
地,化生出 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 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
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 “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
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 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
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 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 是多
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 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
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同学在小黑板 上画中心句。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
画中心句还是信手拈来。全班交流,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 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
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
大概是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 式一致,学生读来兴致盎然,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
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 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
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汗毛变成了满天的 繁星”…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 们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
的 语言描述得很形象。
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
想的盘古。
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
无尽的遐想。



13、本课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 有火种的困苦,
不惜违反天规,勇敢地盗取了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虽然他受到了宙斯的 惩
罚,可是他不屈不挠的动人传说。本节课我从一个“盗”字入手,说说你对盗的理解以及你觉
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呢?孩子们纷纷说盗是偷得意思,在平时这样的行为我们都会对此进
行惩罚。一个 孩子还没坐下另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说:“普罗米修斯他是有原因的,他的行
为不该受到惩罚,而且是那 么残酷的惩罚。”我示意他坐下,“别急,走进课文,我们自然会
明白普罗米修斯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 一个小插曲,但是正是这个小插曲不仅很好的导入了
课文,并且为精读文章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 其他孩子为他们的意见分歧也有了兴趣,
所以整堂课大家都很有兴趣。看来一个巧妙的引入也是很有必要 的。同样一个好的结尾无疑
是对正堂的课的一个提升。在文章分析完,孩子们对普罗米修斯有了一个真正 的认识,在他
们的心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稚嫩的语言还无法真切的表达心中的感受,我出示了一首《 普
罗米修斯的赞歌》(这是《语文补充习题》上的),让孩子们齐诵,虽然没有指导,但是孩子
们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一首好诗表达了他们心中的千言万语。一首好诗也成了这
堂课的点睛之 笔。
14、《一路花香》反思
--------------让缺席的默读回归课堂
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 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
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 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默读成了一个缺席者,所 以我们四备把默读又
提了出来,让它回归我们的课堂。《一路花香》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它有一个富有诗 意的题
目。故事很简单,我让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尝试理解文章内容。出示问题:(1)初看课题,< br>我的问题是:( )。(2)读了课文我知道:( )
我认为题目还可以换成:( )。在整个默读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
还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有的孩子还会指读。看来默读缺席课堂太久了,孩子对此已经有些陌
生。我让孩 子们停下来了,重新一起学习了默读的方法。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
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 ;还要边读边思考。虽然孩子们还不能完全做到,不过我相信经过
一段时间的训练,默读这位缺席者一定 能回归我们的课堂。
15、《说勤奋》反思
本篇课文时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 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
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 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 地方,在交流司马光
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 示成功
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
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
人民、对社 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
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 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
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
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 血浇灌出来的。”还引导学生认识到:
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 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离开了勤奋谁也不能取得成功。最后的合作探究中我们一起探讨了怎样去理解 “勤奋。是不
是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叫勤奋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明白了勤奋也要有个度,必要的休息
和活动也是需要的。
16、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 》,带着弟子外出察
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 怕吃苦、



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 体会文章的中心,紧扣
“苦”字,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 古寺的破败
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 br>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
交流各 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人 物精神的感悟,我还适时创设了写话的情景,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去想
象李时珍在寻访草药,编写《本草 》的过程中经历的千辛万苦,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
受苦的博大情怀,即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 悟,又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中经历了一次语
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不足之处教学李时珍品尝药材一段时,对 文本的深入不够。 看来还得
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充分。
17、我们抓住哥伦布情感线 索,感受人物心理,探究发现过程。哥伦布的情感变化是串联整
个故事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教学中紧 扣这条线索,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
生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教学中 ,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哥伦布在航海
不到一半路程看到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相继病倒时“心情十分沉重”。 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
累大家,主动要求留在荒岛,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的矛盾心情。当 哥伦布的船队
胜利返航接近荒岛时哥伦布心情“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看到他的那些船员劫后余生时的“ 又
惊又喜”。进而引导学生以“重逢”为题,想象说话。把那些在荒岛上的船员是如何活下来的,
说出来。通过他们前后所吃食物的不同探究治愈“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良方,从而揭开它神
秘的面纱 。
18、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
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
强,学生比 较喜欢。
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
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
二大特点 :“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
的含义。最后一个 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
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 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
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最后让 学生感觉到,国际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常言道,文章有“文心”,题目有“题 眼”,
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
中体现,
问题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
提的 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伊始,我
问:“爱上网吗 ?平时你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了学生上课
的热情。直奔文章要核心,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引导学生走进深度走进精读。在学生整 体感知全文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
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时。再次引导 学生: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传递信息
快?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内容多?再次引导了学生读书探究,也引导 了学生抓住了重点,最
后准确地找出“ 天涯咫尺”“无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网”等语句。带着这样的 教学设计,我和
我的孩子们走进课堂教学实践,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
效果。
19、因为外出听课,《诚实和信任》这一课由我们的一把手校长杨校长代上了。



今天我刚走进教室,孩子们立即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讲起了杨校长上课的过程:
倪敏:杨校 长上课和你不一样,他一上课就让我们把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读一下,还问我
们,发现这三篇文章在写 作内容上有没有共同点?我们回答,这三篇都是写与“诚实守信”
有关的。
黄伊然:杨校长只 用了两节课,还把《练习6》中的“处处留心”中的第二部分也学习了。这
些内容都是跟“诚实守信”有 关的。
陆文蔚:杨校长上课有些地方很仔细,有些生字的字音都标了出来;也有很多地方让我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说简单些,就是杨校长讲课,有些地方讲得很仔细,提醒我们注意,有些
地方放给 我们很多时间思考,很有挑战性。“
杨佳颖:嘿,校长的水平就是高啊,能够把一个单元的内容让我们在一节课上都有了解……
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没有亲临现场,但从同学们的飞扬的神采,兴奋地谈论中我感觉到 了他
们的快乐。
是什么紧紧扣住了孩子们兴奋的神经?是杨校长高素质的教材解读把握教材的 能力。杨校长
在教学中,根据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编排的特点,抓住了本单元教学的主线——诚信,组织教
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一下子接收到了三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信息,在《诚实与信任》一文的教
学中 通过分析谁诚实,表现在什么方面?谁信任谁?体现在哪儿?最后又回到单元中关于诚
信的格言教学,使 本届课的内容与整个单元浑然一体。学生体会一下子接受了这么多信息的
自豪与兴奋,体会到了学习的快 乐。
杨校长的教学理念值得我学习,把一篇文章学成一个单元,甚至是一个主题的学习,不唯书,不唯这篇课文!把握单元教学的主脉。
20、《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 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
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 主地把
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
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
平台,通过 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 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
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 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
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 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
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 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
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 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 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
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 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
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 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
的未来。
21、《九色鹿》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 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
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 深刻的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读
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

< p>

悟。九色鹿的美丽在课文第一、五自然段描写得比较美,怎样通过学生的朗读传递一种美 的
感受呢?抓住“洁白如雪”、 “九种鲜艳的毛色”等词进行指导朗读。在教学九色鹿痛斥调达
的那段话时,好多学生读不出味来,无法体会九色鹿的切齿之恨,因此我就设计了一些导语:
“滴水之 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呀!那调达回报她的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很快
答到:“他不但没有 回报他,竟然还出卖了九色鹿!”孩子们情绪一下子激昂起来,感情也就
自然流露出来。
除了 重视学生的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多次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
起誓;想象九色鹿 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
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 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22、苏教版《雾凇》一课语言优美、意境优美的课文 。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
“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 ,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
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 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
画面,让美充溢课堂。纵观整节课,留给我的感受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 是美的
课文,学下来我觉得课堂有点闷。课开始,当我就让学生看图,然后用词语来表示雾凇。可
孩子们说的词语非常的单一,而且很多都是用了文中的词语。当孩子感受到雾凇的千姿百态
时的说话练 习,学生说得干巴巴的,完全体现不了雾凇的形态美。也许是雾凇太美,美得无
法用语言来形容吧。在学 生理解课文重点第二小节时,没有让学生感悟到雾凇在形成过程中
的动态美,学生感悟不到位。这些片断 让我不断反思,事后我就想:如果课前我多了解一下
学生的实际;如果课前我多设计几套方案,以不变应 万变;如果课上我能正确地疏导;如果
我能在课上恰当地引导这 一现象是不是就不会存在?看来在教学的艺术道路上我还需不断
探索,希望遗憾越来越少。
2 3、小学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
字的机会。 而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本文是一篇知识性很
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 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在
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 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
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课文中介绍了 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
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有句话说:“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
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 容的时候,我首先
指导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 学生体
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 br>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然后又指导了一幅春联
“春回 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另外的两条我组织学
生自学,和同桌讨 论,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
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 喜悦!接着我开展请大家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
种内容的活动,要求学生把春联在课堂上读给 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
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并亲自动手连一连。课堂上气氛非常 活跃。学生已在动手的同时,将
所学知识归为已有了。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 习的精神,极富实
效。
24、《元日》反思 这是一首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王安石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
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学习这首古诗,我 主要让学生联系生
活经验积累入手,说说自己过年时最兴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再导入古诗的学习 。
学完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试着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景,再让学生大胆地
汇报。
佳昱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穿着新衣裳在开心地玩耍。”



小颖说:“我看到了小孩子正拿着鞭炮在燃放。”
天宇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凯玲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
赛璟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沐浴着太阳的光辉。”
金宇说:“人们正在尽情地喝着屠苏酒。”
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富 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
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 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
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 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词-运动会200米广播稿


成人高考英语-新宠儿


想家的句子-成都市财政会计网


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证券从业资格预约考试报名入口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裁判员宣誓词


华科自主招生-团日活动总结书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厦门国税局


预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财务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