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

巡山小妖精
711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7: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生-戏剧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
能力。

三、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
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 br>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 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
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 :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
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 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
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 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
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m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 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
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我们可 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
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 号的容量大,
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
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
大。

生 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
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
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 的说法操作验证。)通过这种倒水
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 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
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 系怎样呢?结
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
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 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能
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 有一点困
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
器,把这一大杯水倒 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 2杯不到,或者说
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
量吗?
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
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
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 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 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
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 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
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
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这里
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 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
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

讲述:“净 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
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 1升,但瓶子
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 我们还会
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
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
呢?

谈话: 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
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量 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
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正方体)这
是一个空心的正方 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我们在正
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 么发现呢?

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 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
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
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
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
< br>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
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 br>
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 呢?沙锅
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

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
力。

第14页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
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
规定?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容量升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 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
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
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
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 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
身有益的数学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 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 的开发利用,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


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
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 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
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
发 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
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 方法。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
生学得生动、扎实。

1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 隐若现、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 、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
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
“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
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
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 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 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
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
了,带给你的感 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 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
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 音,那时的潮水
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
精妙)

◆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 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
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 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 平静的。当然,
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
一天,我们所 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
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 次大潮,
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
折服!真不愧为“天 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
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 景
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
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 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
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
顺序分段)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 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 下奇观”
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潮来时(远)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声)

(天下奇观)(近)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白浪翻滚(形)

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是
“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 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
上记号。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
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
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
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
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
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
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
峡谷雪山冰川和原 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
的神奇。


3、这些景 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
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 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
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猜你感兴趣的: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苗族的节日


三年级写植物作文-环保主题作文


情人节约会-香港假期


地理常识-变电站工作总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网-知识竞赛方案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中秋节英语怎么说-公司年会方案


首都博物馆-社旗县事业单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