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领结婚证需要婚检吗-北京一本线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61页
例2,“练一练”,第61页
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
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
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
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
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
动。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增强用
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
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
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里的数
学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
主动思考、善于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
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
的策略。
【教学难点:】有条理的整理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资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
题。这是学生形
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为学生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
略
,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
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
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这将为学生以后形成
其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知识和思维的基础,
在整个教材的相关内容学习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一个水库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的情况
,
用表格呈现水位变化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每2小时下降
12厘米这个
重要信息,再用列表的方式整理相关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的价值,形成策
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这些具
体经验还没有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可以
充分调动学生原
有的知识经验,主动选择适合的方式整理信息、分析问题,使学
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和规范化。
【策略分析:】
1、精心设计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用<
/p>
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
决
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巧妙设计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
量关系——列式计算——检
验反思,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经历知
识形成的过程,较好地掌握
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检验和反思,培养学
生实践能力。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
无论是表达分析数量关系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
方法和个性特点。突
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策略的形成和建立模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在列式计算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及时检验和反思,真正理解和掌握解
题策略,使解题策略
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头脑中完整建构。
3、注重观察和比较,激活学生思维。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
维。教学
时每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催化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
观察比
较,在例题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在例题两
个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比较异
同点,在练习中也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帮
助学生及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有价值的思维训练
,不仅使学生理解解题
策略,还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活了学生<
br>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切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讲究 “
简洁美”,这样设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容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对新课题学习的
思考状态,为下面的探
究做好准备。】
二、解决问题,探究“策略”。
1、
理解题意。
(1)出示第58页例2,出示“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
理
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
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启发: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充分吗?为什么?
是的,没有告诉你水位变化的情况,不知道水位每
小时下降多少厘米,看来,
这个观测记录的情况也很重要。
出示
时间 9:00
11:00 13:00 15:00
24 36 48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这张表,你能看懂这张表吗?表中告诉你哪些信息?
(电脑
动态表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信息的?
(3)交流汇报:(你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课件连线表示)
生:9时水位下降了12厘米,到11时水位下降了24厘米„„(课件以统
计图的形式出示)
你发现什么?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板书)(电脑放大出示) 追问:仔细观察表格,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放水时
间越长,水位下降越多,
但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
设疑:7时—15时,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而水
位下降
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水位下降的速度也不变吗?你从哪里看
出?(
“照这样的速度”)
是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按前面8小时水位下降的速度计算,是解题的
必要条件之一。 <
br>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表中信息,发现了这个重要信息(指着“每2
小时下降12厘米)。现
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说一遍。(一
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每2小时下
降1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
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出示),能用什么办
法整理条件和问
题更简洁呢?(出示列表)
2、分析数量关系。
(1)提问:通过
刚才的活动,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使我们清
楚的理解了题意(板书:理解题意),接下来
要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这题可以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2)学生交流:你准备怎样算?
生:(1)根据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可以先算出水
位每小时下降多少
厘米?从条件入手分析,是一种好的方法(2)还有不同想法吗?从问题想呢?
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也要先算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
厘米?(3)根据每
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在表中一一列举找出答案。(4)因为
速度是一样的,根据水位下降的高度是
2小时水位下降搞得10倍,想出所需要
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10倍。
3、列式解答并检验。
(1)解题思路明确了,接下来要列式解答,还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列
式
解答并检验),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思路,列式计
算,解答在59页书上,再
想一想怎样检验?
(2)学生按要求完成,展示学生方法,比较其联系。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
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抓
住题目中的“每小时水
位下降的速度不变”)
【设计意图:在出示例题后,没有给出观测记录的表格,制造出认知冲突,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表中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整理信息的强烈欲望,使整
理信息变成学生解决
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通过列表整理数据,学生独立
思考、合作交流,体会解题思路的多样性,从
而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
和认识,并由此引导学生迅速解决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以后再根据算
式讲述解
题思路,进行检验反思,使问题解决的思考在解答中由模糊走向清晰。】
4、触类旁通。
出示:照这样的速度,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
可
以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列表)(出示)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也可以这
样整理(电脑出示),先独立思
考,怎样解答?学生先解答,再交流不同的解法
(12÷2=6(厘米),12×6=72厘米;12÷
2=6,6×12=72厘米)
比较2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的
地
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分析数量关系时,都要
抓住水位每小
时下降速度不变这一关键。)
5、回顾与反思。
谈话:请同学们回顾刚才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从理解题意、分
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等方面展开交流,
并适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
题,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抓
住每小时下降的厘米数相同,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
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能按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通过回顾反思,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
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
样整理条件和问题?出示题中表格,要求学生把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整理在表中。
提问:要解决小军和小丽的问题,那些信息是有用的?分别要先算什么?你
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 <
br>追问: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都要抓住哪一个数量?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
每本笔记本的单价相
同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电脑显示)
2、练习九第4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
和问题,你从图中还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明
确“每瓶果汁的含量相等”),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并进行解答吗?
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评价: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的?怎样检
验?以后在解决问
题时,都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但不必把每道题的检验过程都写
出来,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并比较2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做练习九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说说表中能知道什么?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
br>【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充分运用课本资源,直接采用教材中“想想做
做”的第1~2题,练
习九4、5题,每道题目都坚持让学生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将师生的课堂注意力锁
定在对解决问题策略手法的运用与
对策略思想的体悟之上,从而能够有效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教学
难点。】
四、回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策略?你还有哪些收获和
体会?有
什么问题或者疑惑吗?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2小时 12厘米
?
小时
12÷2=6(厘米)
120厘米
120÷6=20(小时)
12×6=72(厘米)
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 检验
反思
12小时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