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余年寄山水
582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18: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学费减免-母校寄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主备:吴小四年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题,P3 “练一练”,练习一的1—3题。
级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 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
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
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步骤
一、理解容
量的含义

教师活动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
学生活动
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
多少

个性修改
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分组讨论
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汇报解决的办法( 用其中
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一个水壶的水倒入另一
容量)
小组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杯
想想看哪个水杯的容量大一些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
3. 练习“练一练”第1题
出示挂图 ,说明图意
4. 练习“练习一”第1题
出示挂图 ,说明图意
个,进行比较)
小组内交流
观察 猜测
思考方法
交流(装满水到一到 )
独立思考交流
说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独立思考
交流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感受容
量单位统
一的必要


1.我们已经知道容量的单位有大也
有小 ,那这些水壶的容量有多少
呢?
出示两个水壶,两种型号茶杯若干
(A<B)
把水壶A装满水倒入茶杯A
把水壶B装满水倒入茶杯B
问:A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B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A水壶的容量就比 B水壶的容量大
吗 ?
2. 使用统一的杯子再倒一次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
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观察感受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交流观察实验结果
(A壶倒出的杯数多)

猜测 交流




观察
交流发现

三、感受
“升”


1.出示挂图,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容
量单位

观察挂图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交流结果
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
表示
2.“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出示:“练一练”第2题
3. 感知1升的多少
出示量杯,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
容量是1升
现在,老师将一个长、宽、高都
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

互相交流升的应用
独立完成 交流

认识量杯以及量杯上刻
度的含义

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一
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
根据回答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出示各色一升饮料的包装盒
4. 体验1升的多少
把 1升的水倒入纸杯中,看看能倒
几杯?
四、巩固练

练习一第2题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
1升大吗?
巡视 个别指导
五、全课小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
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
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
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 容量。

教后反思:

升)
观察 交流

观察 交流
体验 1升

独立完成
交流 判断理由

互相交流


课题:
认识毫升

主备;吴小四年
教学内容:书p3-4页的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级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步骤
一、了解预
习情况
教师活动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
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
以用字母ml表示;1升
=1000毫升;……
二、认识1
毫升
1、出示教材图片,问:从中知
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交流后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
体,通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可以
用字母“ML” 表示。
2、1毫升有多少呢?
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
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 我们要用它
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
你有什么好办法?
实验:大约要205滴才是5毫

算:205÷5=21(滴)
2、



学生交流











(可以先用滴管滴5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毫升,再除以5就得到了
3、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 1毫升的滴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
水,(取一 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
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

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
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
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21滴水(1毫升),组内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
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
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
的药水了么?

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
水大约是多少?








学生交流想法
三、看书并
认识看刻






回答书上的提问:21滴水大约
是1毫升
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
刻 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
因为这个图是立体的。
升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1升=1000
毫升。
四、完成练
习一
1、第5页第4题。说说下面每
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
升:




学生独立看书,看完
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
要的知识,如: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
毫升作单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
列式理由。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
算式。

2、第5页第5题倒出100ml 饮料,
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
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
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
喝?


3、第6页第6题下面的容器里各有
多少毫升?

4、填空:








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 br>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我自己:4口;100÷
4升=( )毫升2000毫升=( )升 4=50ml)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五、全课小
结:
教后反思: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互相交流


课题:
升与毫升练习
主备:吴小四
教学内容:
书练习一第7-12题。

年级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
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可让学生分别说
说每个容器具体
的容量,如热水瓶
约3升……


填完后讲评汇报,
说说自己估计的
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练习
1、概念梳理: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指导

2、练习一第7题。
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
适?

3、练习一第8题。
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4、练习一第9题。
(1)看图说说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
(2)再算一算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
比1升多?
5、练习一第10题。
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
(1)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1升 6升○6000毫升
3升○2500毫升 7000毫升○8升
6、练习一第11题。
7、常见容量的估计
(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
(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
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说说自己计算的
方法。

二、补充练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一瓶娃哈哈有180升。…………( )
明明今天喝了400毫升牛奶。…( )
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
1升水重1千克。……( )
用滴管滴100滴水大约是100毫升。(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 )作单位,计量比
较多的液体,用( )作单位。
①升 ②毫升
一瓶洗发水有750(),一瓶可乐有1.25()
①升 ②毫升
(2)、一个纸杯可盛水200毫升,5个纸杯可盛水1
( )
①升 ②毫升
甲容器可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盛水3.1升。
甲容器的容量比乙容器的容量( )。
①大 ②小
3、解决问题。
(1)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


学生判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升?
(2)食堂的王师傅把4升油平均装在8个油壶里,
平均每个油壶装多少毫升?
(3 )甲容器可盛水200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
水50毫升,丙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2倍,丙容器< br>可盛水多少毫升?
(4)一瓶光明牛奶的容量是2升,明明每天喝了200
毫升牛奶, 喝了8天。这些牛奶喝完了吗?
(5)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甲
容器的 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
各是多少毫升?
选几题让学生说
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
三、布置课
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 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
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
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后反思:



征兵时间-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大清朝皇帝列表-剪彩礼仪


首都医科大学分数线-入党积极分子发言


库伦旗-会计实训报告


环保手抄报的内容-暑假打工实践报告


中国人事网站-话题作文怎么写


毕淑敏散文-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5月14日是什么节日-校本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