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4课时
文学手抄报内容-计划书格式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练一练,练习六1-4。
教学目标:
⒈ 通
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掌握正确的观察
方法,能正确
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画出从
前面、右面和上面观
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视图,
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⒉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
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一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拿出一个杨桃放在讲
台
上,让同学们照着杨桃的样子画下来,同学们都画得很认真。忽
然,同学当中发出一阵笑声,
老师走过去问为什么发笑,一个发
笑的同学用嘲笑的口气说:“老师叫我们画杨桃,而他却画了一
个五角星。”(课件出示:五角星)老师听了后没有笑,而是拿起
这张画看了看,并叫那几个发笑的同
学到那个同学的位置上去看
看。那几个发笑的同学一看,脸都红了。为什么呀?
2.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观察,探究新知。
1.认识正面、侧面、上面。
(1)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实物。
①出示长方体形状实物,问:谁能说说哪儿是它的正面?侧面?
上面呢?
②上台指指。
③揭示正面、侧面、上面。
(2)举例: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正、侧、上面的物品
①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你一眼就能看出哪儿是它的正面,哪
儿是它的侧面、上面呢?
②出示挂图:一组电视机、洗衣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
是电视机或洗衣机的哪一面。
(3)观察长方体
①出示长方体问:你知道哪种颜色的面是它的正面呢?侧面呢?上面
呢?
②变换长方体的位置,再如①提问。
(4)感悟揭示:当一个物体没有明显标志的时候,通常把正对观察
者的那个面称为正面。
(5)游戏:对口令。出示一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观察。
指出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书空画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
到的图形。
提问: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从同一角度观察。
(1)小组活动:长方体放在桌子中间不动,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
br>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你能看到哪几个面?
(2)活动汇报,全班交流。
(3)想一想: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
(4)得出结论: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1)小组活动:长方体放在桌子中间还是不动,你能找到和刚才看
到的形状一样的位置吗?
(2)活动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
是不一样的。
四、巩固深化,扩展新知
1.练一练
①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正方体看一看,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
上面呢?
书空画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
②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 观察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1)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5-7。
教学目标:
⒈ 通过从前面、上面、右面观察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
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
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
置看到的形状。
⒉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动过程,探寻不同
的摆法,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
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
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⒈让同学们照样子摆一摆。
⑴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⑵比较观察的结果: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⒉ 教学试一试
⑴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⑵提出目标: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想一想,摆一摆。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
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
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
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
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p>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
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 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
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
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
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眼,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
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
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
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
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
同的视
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 完成练一练第1题。
⑴同学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⒉
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⑴提出目标,使同学们明确。
⑵根据目标,学生动手摆一摆。
⑶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目标。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观察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2)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3,练一练,练习六8-11。
教学目标:
⒈
通过从前面、上面、右面观察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
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能辨认从不同位
置看到的形状。
⒉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动过程,探寻不同
的摆法,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
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
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
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
到了什么形状?
⒉ 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
但由于拼摆的
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
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
正方
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
我们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前面看,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
⑵从右面看,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
(3)从上面看,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
(4)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
他摆法。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过渡:我们再仔细从自己摆放的物体的上面、
右面观察。这时看到的
形状与一开始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2.这样摆可以看到什么?
(1)形状还是原来的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从上面看一看,
你看到什么形状?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前面、右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
么?
(2)让学生看一看,记住你所看到的,画下来。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其他几个方面去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为什么?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目标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练一练第2题。
⑴按目标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
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
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
法却不一定一样。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练习六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练习六12-17。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
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
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练习六12。
口算,集体订正。
2.练习六13。
(1)说说由几个正方体搭成。
(2)连一连。
3.练习六14。
(1)出示题中图形,并要求学生进行拼搭。
(2)独立思考,画图,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级反馈,组织讨论。
4.练习六15。
(1)看一看,同桌讨论。
(2)集体订正,有错的指明搭出再观察。
5.练习六16。
(1)摆一摆
(2)看一看
(3)议一议
6.练习六17。
(1)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
方体拼搭而成的。
(2)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
(3)组织交流与讨论。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
二、拓展延伸
1.用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
状
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
2.动手做。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3)最后班级进行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
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
帮你解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