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西兰打工签证-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网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
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
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
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
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 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
冷却可使物
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
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
以使物体发
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
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
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
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
影响健
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
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
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
处不在的排序,自
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 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1、空气的性质
课时
2
2
2
1
第一单元
2、热空气和冷空气
3、空气中有什么
第二单元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总结
1、冷热与温度
2、热的传递
3、加热和冷却
4、吸热和散热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单元总结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第三单元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不同的声音
单元总结
1、我们吃什么
2、怎样搭配食物
第四单元
3、食物的消化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单元总结
1、排序
第五单元
2、分类
单元总结
复习考试
1
1
1
1
2
2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2
1
3
2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分析
本单
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
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
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
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
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
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
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
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
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
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
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
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
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
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
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
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2、热空气和冷空气
3、空气中有什么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课时
2
2
2
1
1
8
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1.1空气的性质
教 学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目 的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
和 要
缩等)。
求
重 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 点
探究空气有质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水槽、塑料袋、注射器、气球
实践
活动
探究空气的性质实验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1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会流动
要占据空间
有质量
能被压缩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植物都需要。
2、谈话: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里有空气呢?你
又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
3、提问: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4、学生演示并说明。
5、
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
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既然空气是
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
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学生活动设计
猜谜语
学生演示
4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
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
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
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
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实验: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
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
(1)实验: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又什么
感觉?
(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
后你
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2)自我设计实验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
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4)用手将“气垫”用力打爆,让学生解释现象。
(5)讲解: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5、小结:空气的性质(见板书)
6、完成P60的活动记录第1、2题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吹气
球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1.1空气的性质
教 学
1、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目 的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力就越大,
和 要
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求
重 点
空气的性质
难 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粗的吸管、注射器、打气筒等
实践
活动
制作空气枪
1.1空气的性质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
1、检查学生自带材料
2、复习:空气都有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
3、谈话: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空气的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1)提问: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讨论:(结合教材P4的插图)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 讨论
同?
6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4的表格填写。
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大小
汇报交流
填写表格
(1)提问: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那么,压缩空气的
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实验1:做两个喷气气球,探究喷气气球充其量的多少与它跑
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学生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观察记录
(5)实验2:做一只压缩空气枪。比一比,看看谁的子弹打得远。
(6)指导学生自制空气枪
(7)比一比,看谁射得远。
(8)讨论: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9)填写P61活动记录第3题
三、巩固应用
1、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体验压缩空气有弹性
2、玩空气枪
讨论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7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 学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目 的
和 要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求
重 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 点
实验探究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纸蛇、 蜡烛、
木棍、纸杯、细线、火柴
实践
活动
纸蛇转动实验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设计
2、谈话: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
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
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那么让我们就一起研究空
气是怎么流动。
3、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学生提出假设
8
(1)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2)出示纸蛇,先来看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3)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4)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小组实验
(5)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这能说明什么
呢?
(6)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7)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2、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
释。
(2)教师演示 P6的纸杯平衡实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三、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61的活动记录第1、2题。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9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22课时
教 学
目 的
1、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和 要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求
重 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 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集气瓶、水槽、线香、火柴、视频
实践
活动
热气球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冷热空气的对流
学生活动设计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
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观察烟会如何流动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2、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观察演示实验
10
(1)提问:冷空气是怎样流动呢?
(2)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3)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4)学生讨论回答(如:夏天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 学生讨论
(5)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3、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
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视频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4)做“热气球”实验
4、巩固应用
(1)制冷的空调、取暖器安放在生命位置合适?为什么?
(2)结合P8的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3)讨论交流
(4)小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11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1.3空气中有什么
教 学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目 的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化碳和水
和 要
蒸气等气体。
求
重 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蜡烛、水槽、玻璃片 火柴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2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氮气 78
其他 1%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
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
气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出示书上P9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
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教师演示实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观察演示实验
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
12
4、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
空气呢?
5、研究空气的成分
(1)、讲解实验步骤:
蜡烛点燃后,罩上玻璃杯后,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组交流。
学生实验
(5)引导学生发现,杯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
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
(6)火柴熄灭的实验
①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时的玻璃杯中你认为还有
空气吗?为什么?
② 教师要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③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④ 你们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实验
(7)认识杯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
成。
6、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P10,认识空气的成分。
7、小结:(见板书)
阅读资料
教学反思
1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
1.3空气中有什么
22课时
教 学
目 的
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和 要
2、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求
重 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 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烧杯、集气瓶、蜡烛
实践
活动
1.3空气中有什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提问: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其中氧气和氮气分别
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谈话: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这节课我们来
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
二、认识二氧化碳
1、教师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 ,提问“有颜色,有气味吗?” 观察二氧化碳
3、演示书上第11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你有什
么想法?
14
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5、小结:(见板书)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
(1)谈话:从资料中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
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的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实验
方法。
(3)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因为瓶子里只装了很少的澄清的石灰水,瓶内<
br>大部分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充分摇动瓶子后,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2、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1)谈话: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把冰块放进干燥
的玻璃杯,盖上玻璃片,过一会,观察发生什么现象?(杯
壁外有许多小水珠)证明了什么?
(2)提问: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
会变软,这是
怎么回事儿?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证明空气中
含有水蒸气。
四、全课总结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1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 学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目 的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和 要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求
重 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 点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观察调查法
教 具
视频 图片
实践
活动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你知道哪些地
方都能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性呢?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持 体验憋气活动
续十几秒中左右。)
3、提问: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
4、学生回答
思考回答
5、观察P12图片,提问: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体离不 观察图片
开空气?
16
6、讲述: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
球上的动植物也离
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板书课题)
二、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
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书上
P13图片。同时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
2、看了书上的这两副图及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
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
5、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使
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这些
工具能否改造,使它们不再污染空气呢?
6、讨论:看看书上P14的图片,讨论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
7、讨论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8、讲述: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
,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
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课后同学们可
以调查
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
出你的建议,我们要从小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
作出一份自己的力。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观察图片
观看视频
讨论
17
第 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
2、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4、因为地球是个(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
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
三、问答题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
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
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 冷和热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
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
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18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
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3.1了解水
、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
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
与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
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
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
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
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
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因此,
在教学中,教
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冷热与温度
2、热的传递
3、加热和冷却
4、吸热和散热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课时
1
1
2
2
2
1
9
19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2.1冷热与温度
教 学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目 的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和 要
3、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况热水变凉的规律。
求
重 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难 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 学
方 法
2.1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实验探究
教 具
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
话: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我们喝的时候
会感觉到烫。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
再冒热气了,我们就可
以从容的喝它了?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讲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
一
杯是冷水。如果是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
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
2、学生实验并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提问: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
4、提问: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并谈感受
20
<
br>5、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
的温度的,要准确测出物体的
温度,要借助温度计。(板书课题)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测水温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
度”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活动记录P65第1
题)
3、交流测量结果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谈话;
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
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
么样的规律?
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活动记录P65第2题)
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5、小结研究方案,并提出实验时的要求
6、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
(四)画热水变凉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
线图。
2、讲解并演示曲线图的画法。
3、学生画曲线图,并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4、小结: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
的规律。
5、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6、学生讨论交流
7、讲解:热水刚倒入杯中
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
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
慢
了。
8、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看,如果再继续观测下去的话,温度会怎样
变化呢?
学生测量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21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课 题
2.2热的传递
教 学
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目 的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和 要
求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重 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难 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实践
活动
检
板
查
2.2热的传递
书
传导
设
热传递的方式 对流
计
辐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谈话: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
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
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提问: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热的?
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3、讲解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实验
22
5、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2、介绍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三)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
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
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
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提问,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
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实验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2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2.3加热和冷却
教 学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目 的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和 要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求
重 点
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 点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学
方 法
2.3加热和冷却
固体的二氧化碳
—— 干冰
实验探究
教 具
蜡烛、固体体胀器、火柴、酒精灯、细玻璃管、气球、空饮料瓶等
实践
活动
板
书
设
计
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糖和蜡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24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汽化的资料
(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实验
(4)汇报结果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4
、讲解: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
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学生讨论交流
阅读资料
学生观察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并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
2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2.3加热和冷却
教 学
1、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目 的
2、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和 要
3、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求
重 点
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 点
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讨论法
图片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3加热和冷却
温度计的发明:
1603年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 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
1742年
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发明了摄氏温标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温度计的发明史
学生活动设计
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明出
来的?
2、学生阅读P23资料《温度计的发明》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阅读资料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学生
26
分析P23的讨论题
2、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3、讲解: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
冬夏温差达50℃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
米。
4、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本课小结
四、填写活动记录
讨论
教学反思
27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2.4吸热和散热
教 学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目 的
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和 要
求
重
点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难 点
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油、水、石棉网、三脚架、纸盒、金属片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4吸热和散热
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学生活动设计
1、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
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
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
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提出预测
3、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4、学生设计实验
预测
学生设计实验
28
5、学生实验
6、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学生实验
画曲线图
7、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
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8、按上述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9、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0、小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图图的吸热、
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讨论
教学反思
29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2.4吸热和散热
教 学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目 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和 要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求
重 点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难 点
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同样大小的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温度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4吸热和散热
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 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学生活动设计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
实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数据
设计实验
5、小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二、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30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
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
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观察图片并思考
问题
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
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吗?我们要来比一比,那个小子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3、制作
4、检测保温性能并进行评比
5、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31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 学
目 的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和 要
2、能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求
重 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难 点
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易拉罐、试管、温度计、冰块、盐、视频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水
冷却 加热
加热 冷却
加热
水蒸气 冰
冷却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大自然不同形态的水。
(1)《欣赏美丽的水》视频
(2)展示水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欣赏视频
观察图片
(3)谈话:这里有什么形态的水?除此之外,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32
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
(1)谈话:关于水的变化,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
(一)、研究雨的成因
1、谈话: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模拟雨的形成呢?
2、学生实验、交流
(二)研究霜的形成
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交流
(三)研究雾的成因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
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有颜色吗?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讨论
4、小结: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中是云,
低空是雾。
教学反思
3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 学
1、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目 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和 要
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求
重 点
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难 点
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湿抹布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书
设
计
加快蒸发的方法有:① 温度高
② 蒸发面积大
③ 有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认识蒸发现象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讨论
3、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认识到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
观察图片
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问: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提醒学生要控制变量
34
4、学生实验
5、小结: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三、水的变化及循环
1、提问:水有哪些基本形态?
2、学生讨论:
(1)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转化?画在实验记录上。
(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3)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3、总结:
学生实验
学生讨论
教学反思
35
第 周
1 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
3、热总是从(
)处向( )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 )
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融化成(
),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冷却时,体积会( ),这种性质叫做
( )。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散热也( )。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形态的( ),这种现象叫( )。
9、水蒸气遇( )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单元分析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1知
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
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
等多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
br>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
36
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能
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
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2.5能刑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运
用于新的情境中;
科学知识
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1.2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1.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利·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
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
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
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
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等
内容,这些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单元,我们不仅要
致力于让学生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应
该让学生感受到所发现的规律的一致性。随着他
们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
到的和能观察到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将得到持续加强。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不同的声音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课时
1
1
1
2
1
6
37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3.1声音的产生
教 学
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目 的
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和 要
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求
重 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 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教 具
尺子、小鼓、饮料瓶、钹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3.1声音的产生
书
设
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
(1)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学生的汇报
(3)你能从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知道些什么?
2、保鲜袋发声
(1)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2)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3、身体发声
(1)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
组
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2)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
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学生活动设计
实验交流
38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声音的产生
1、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吗?(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
3、[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1)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活动记录。
①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
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
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②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
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
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③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4、[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
(1)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
食指按在鼓
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2)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3)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4)学生汇报
(5)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5、[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1)谈话: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
振动,
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2)学生做音钹和喉咙发声的实验
(3)学生汇报
(4)有些物体在发声时,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
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三、总结:
1、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
声音就消失。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39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3.2声音的传播
教 学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目 的
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和 要
3、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求
重 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 点
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制作土电话的材料、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3.2声音的传播
书
设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
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视频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 视频演示
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
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0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
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2、学生活动: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 学生活动
音。
3、提出问题:
(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从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
传播的呢?
2、学生讨论
3、提问: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4、学生交流、实验、汇报
5、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三)做“土电话”的活动
学生讨论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
时候棉线要拉直。)
2、学生制作并使用,交流发现。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
三、拓展
1、你能用你学得的知识来解释成语“伏罂而听”吗?
2、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学生制作
土电话
教学反思
41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4、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及措施
重 点
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 点
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耳朵的构造模型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书
设
计
声音传递的路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谈话: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
音传播的媒介,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二、学习新课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你觉得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将你的预测填在表格上(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
2、学生交流(在学生汇报预测时可以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模拟材料, 学生交流
例如当学生说到接收声波、声波在耳朵里引起振动时,让学生做相
关的实验进行观察。)
42
3、教师归纳,并进行适当分类,
4、教师通过模型和课件向学生介绍人耳的构造。
(板书)声音传递的路径: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5、学生把自己的推测和课件陈述的内容加以比较。
6、请学生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认识耳廓的作用
1、我们的耳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写出预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2、学生汇报预测及实验并开始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口述
学生预测并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4、要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
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样呢?
(三)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放一些噪音给学生听,问: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3、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音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认识噪音的危害
并说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三、拓展应用
讨论:1、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2、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阅读资料
讨论
教学反思
4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3.4不同的声音
教 学
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目 的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和 要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求
重 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难 点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能发声的物体、 橡皮筋、空盒子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3.4不同的声音
书
设
计
音量: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 猜声游戏
嗓音对这为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提问:为什么他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学习新课:
(一) 发现声音有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两次(强弱不同)问:听到什么?有什
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44
2、谈话: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
3、学生做发声活动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
学生发声活动
4、提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使用力的
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
提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能改变声音的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
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二)辨别声音的高低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
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即橡皮筋的
长短、松紧、粗细都有可能影响声音产生的高低。)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指导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倾听。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小结: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学生实验
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
4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3.4不同的声音
教 学
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目 的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和 要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求
重 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难 点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能发声的物体、 橡皮筋、空盒子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3.4不同的声音
书
设
计
音量: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什么叫做音量?什么叫做音调?
2、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乐器演奏乐曲呢?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制作:
思考回答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
出相应解释。例如:用吉他中的一跟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请各组先制定方案然后向
46
全班汇报。
3、自制乐器的制作步骤:
(1)准备好相关材料
(2)设计乐器的音高,确定每个音高在乐器中的位置。
(3)根据音调调节方法,一个音一个音地安装、调试、定型,直至
所有音高调试完毕。
(4)在乐器上做好音高标志
(5)为自制乐器进行装饰。
4、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二)用自制乐器演奏一段音乐
(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制乐器
制作小乐器
用自制乐器演奏
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47
第 周
1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说话声音大小是(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
)不同的表现,演奏
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 )
A 音量 B 音调 C 高 D 强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 )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
土地 B 空气 C 坛子
二、判断题
1、在一组形状、大小完
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
次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
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
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
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
高。
(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 )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
是噪音。
( )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
先后次序。
( ) 听神经 收集声波
( ) 耳 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 )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 耳 廓 传递振动
( ) 鼓 膜
传送声波
( ) 听小骨 产生振动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一些要求来建构
的:
科学探究
2.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数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
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
资料。
48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科学知识
1.1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1.3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3.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食物的营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给食物分类、
阅读资料、检验食物营养成
分、统计与分析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学习阅读食品标签—卜的营养成分信息等
活动,指
导学生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了解这些营养哎分的作用,认识到食物多样化的重要
性.以及选择食品时要注意它含有的营养成分和数量。同时进行分类能力、实验能力及
利用资料能力的训
练.并引起学生对营养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二、合理营养。在本单元,合理营养的内容涉及平衡
膳食、饮食安全及饮食习惯三
个方面,分布在第2—4课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一些合
理搭配食物
的科学方法,知道安全饮食的基本常识,并用于指导目己的饮食行为,运用所学知识改
善自己的饮食结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图表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消化器官的组
成与保健。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才
能被人体利用,消化器官的健康和良好的
饮食习惯,是人体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基本
保证。因此,在学习食物的营养和平衡膳食之舌.引导学生
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初步了解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对学生健
康成长十
分重要。这部分内容分布在教材第3课:
第四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我们吃什么
2、怎样搭配食物
3、食物的消化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49
课时
1
1
1
1
1
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4.1我们吃什么
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4、意识到食物的多样性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
重 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 点
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土豆、萝卜、花生米、碘酒
实践
活动
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检 查
板
4.1我们吃什么
书
设
计
六大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非常重要。
学生活动设计
1、谈话: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在生活中
2、讲述:食物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从小到大,我们吃过各种各样
的食物,每天吃什么是很有讲究的,这里面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吃什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食物中含有的不同营养
1、提问:你们常吃的食物有哪些呢?
(米饭、蔬菜、肉类、水果…… )
2、那这些食物里究竟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
思考回答
50
3、阅读P40资料
4、阅读P42主要食物营养表
标准)
6、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
7、学生汇报交流
(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讲解并示范用滴管取碘酒和滴碘酒的方法。
了一滴碘酒,看看有什么不同?
是否含有淀粉。
4、提问:如果想知道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油脂,可以用哪些办法?
5、学生分组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油脂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三)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1、谈话:现在我要做一个统计,我想统计一下你们最爱吃
的三种食
物(用图表统计,强调三种)
2、学生先设想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作出自己的统
计图。用图表
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3、交流:.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什么?
4、提问:这样只爱吃一种食物有什么危害?
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得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
食物要多样,不能偏食。
阅读资料
给食物分类
学生检测食物
学生统计
讨论交流
5、谈话:你能把我们刚才所说的食物分类吗?(强调分类要有一个
2、演示并提问:碘酒是什么颜色?老师分别在馒头片和萝卜片上滴
3、讲解:由于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我们可以用碘酒来检测食物中
教学反思
51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4.2怎样搭配食物
1、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了解食物金字塔,并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
3、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4、愿意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重 点
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难 点
理解和运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设计一周的食谱,完成活动记录
4.2怎样搭配食物
食物金字塔的结构特点:
第五层:油、盐、糖
第四层:豆、奶类
第三层:鱼、虾、肉、蛋类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
第一层:粮食类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到各种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
养成分,知道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
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
并不懂得该怎样搭配自己的食物。(板书课题)
2、观察P43图片,提问,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 观察图片
食方面的问题?
3、谈话:上图中的两位同学的饮食都不十分合理。 为了健康成长,
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52
二、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 认识食物金字塔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搭配才算合理呢?看P42食物金字塔图。
2、提问:你能根据这个图告诉我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保
证营养全面、均衡?
3、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4、谈话:你们每天的食物搭配合理吗?根据你的食物日记,作出你
的食物金字塔。
5、提问: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
怎样改进?
6、学生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7、谈话: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当一天家,来设计
一天的食谱,比一比
谁的设计最合理,又好吃,又省钱。
8、学生设计食谱。
9、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的合理性
三、巩固应用
分组讨论
设计食谱
评价食谱的合理
性
设计一周的食谱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怎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请同学们回家以填写活动记录
后,为你的家人设计出一份一周的食谱,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反思
5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4.3食物的消化
教 学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目 的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和 要
3、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求
重 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 点
了解消化道运动食物的方式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
教 具
图片、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4.3食物的消化
书
设
计
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肛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地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2、小馒头最终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那么小馒头在我们的身
体里是怎样“旅行”的呢?
3、学生猜测后并绘制“旅行图”。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
(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谈话: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
不相同,其实馒头旅行的路线是
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猜测食物
的旅行路线
54
(1)看P46图,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
(2)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填写活动记录
(3)观看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你想过为什么人能倒立着
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做模拟实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结: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提问:消化器官对于我们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平时
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2、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3、讨论: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
惯?
4、小结:
观察图
填写活动记录
观看视频
学生猜测
交流讨论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55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重 点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知道什么是加工食品、什么是天然食品。
2、知道过多摄入食品添加剂有损健康。
3、能够识别常见食品属于加工食品还是天然食品。
4、知道怎样做到安全饮食。
调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难 点
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观察法
教 具
食品包装袋
实践
活动
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安全饮食: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多清洗,多浸泡
3、多吃绿色食品
4、少吃腌腊食品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常吃的食物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食品,一类
是
加工食品,你知道这些食品中哪些是天然食品哪些是加工食品
吗?
2、提问:你是怎么来区分的?
3、谈话: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们通常吃的这些加工食品安全吗?
(板书课题)
二、调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1、讨论:你知道这些食品和饮料中漂亮的颜色是什么吗?你知道色
学生活动设计
给食物分类
56
素的有关问题吗?
2、讲述: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
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
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3、调查活动: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然后在表格中记录
下来。
5、学生分组调查
5、小结:食品添加剂可以方便食物的保存,增加食物的色、香、味,给我们带来方便,也丰富了我们的食物。但是,应尽可能选择添加
剂少、添加剂量安全的加工食品,
并要注意不多吃。
三、天然食品都安全吗
1、提问:新鲜的天然食品都安全吗?
2、学生汇报交流
3、讲述:垃圾猪、被污染的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等不安全的天
然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它们也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四、注重食品安全
1、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多吃绿色食品;
少吃腌腊食品。
(2)拒绝“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无注册商标、无厂
名厂址)
讨论
调查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57
第 周
1 课时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 )、( )、( )、
( )。
2、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 )、(
)、
( )、( )、(
)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
( ),应该吃得最少的是( )。
3、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 )、( )、( )、(
)、( )、( )。
4、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 )。
5、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 )和( ),要多吃(
)食品,
少吃( )食品。
6、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
)期和( )期。
二、用线把下列的食物和他还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接起来
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淡水化合物
三、判断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2、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 ( )
3、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
4、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
5、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
6、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
(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 )
8、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 ( )
9、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 )
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
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
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
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
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
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58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对收集到的证据(数据、资料)
进行初步整
理和加工的方式方法。它不仅标志着学生认知目前达到的水平,也提供厂使学生认知走
向更高远、更广阔水平的潜在可能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排序和分类。
在实际科学探
究活动中,排序和分类都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方法,那
么,应该是排序后再分类,还是分类
后再排序呢?我们的回答是,多种情况都存在:同
类的事物固然可以就某一个性质进行排序,比如说指猴
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信天翁是
世界上最大的鸟,翼展有3.5米宽(图片见参考资料);不同类事物照
样可以就某一个性
质进行排序,比如比较身边的软材料(布、纸、塑料).哪一个(是哪一种)最结实。
就排序的含义来说,它一定是在具有同样特征或性质的众多事物之间进行的:就分
类的含义来说
,它一定是用一个特征或性质既完成求同又完成排异。因为课的内容必须
有先后,先学习排序,还是先学
习分类,教师可酌情掌握。至于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逻
辑关系,我们没有必要向学生交代,即使交代,学
生也很难弄明白。
1.排序。通过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
br>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在此内容中,除了教会学
生根据同一
特征和不同特征来进行排序的方法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1)学生必须
明确是对事物的什么特征
或性质进行排序,如“排列科学数据”、“发现铅笔标记的特征”;
(2)科学的排序活动需要耐心细致
的观察与测量,如“根据树干的年轮的数量进行排序”;
(3)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巧妙、精确地认识
不同事物的特征与性质.如“排列材料的导
热性质”、“测试不同塑料的多种性质”。
2.分
类。分类是基础的探究能力之一,它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连续活动:(1)通过观
察,能在头脑中将事物的
不同性质区分开来;(2)依据相同的特征或性质将单个的事物合
并成类;(3)依据相同的特征或性质
排除或排斥非同类的事物。这些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1)调动经验发现类的特征进行的分类
,如“给果实分类”;(2)找相同点来进
行分类,如“给指纹分类”以及“找奇怪海洋生物的特征”;
(3)模仿科学方法的分类,
如将分类进行到底的“二分法”。
第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排序
2、分类
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课时
1
2
1
4
59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5.1排序
1课时
教 学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目 的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和 要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求
重 点
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 点
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5.1排序
书
设
计
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一般排座位和站队都按照什么来排列的呢?
2、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思考回答
3、讲述:像排座位和站队那样,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他们,
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1、排序活动:
(1)排序活动1: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排序并填写在P52表格
中。
进行以下四个排
60
(2)排序活动2:按照铅笔上的标记排序,填写P80活动记录。
(3)排序活动3:按照树上的年轮排序,填写P80活动记录。
(4)排序活动4:按照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
2、学生分组完成以上四个排序活动,并做好记录。
(二)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
序活动并填写活
动记录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
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天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和
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根据塑料薄膜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的特性进行排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三)认识排序的作用和意义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排序,为什么要排序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小结
3、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资料的方
法。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应用:
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61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5.2分类
12课时
1、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2、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
同类和排斥异类。
3、知道什么是多极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及其他物体分类。
重 点
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 点
找物体的相同点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分析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
学的特征。。
检 查
板
5.2分类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
起,便于人们方便寻找、比较。
学生活动设计
给水果分类填
62
1、谈话:我们去超市购物,发现超市工作人员将同类的东西摆在一
2、讲述:像超市这样,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于一类,
这种做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给水果分类,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分组活动,尝试分类,把分类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1、观察P55水果图片,试着给它们分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你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
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
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
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
使信息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
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
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及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给生物分类的方法使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观察P59的分类情况
6、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到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
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7、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
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
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三、拓展延伸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分析出你个人区别
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写活动记录
汇报交流
阅读资料
讨论思考
拓展
教学反思
63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5.2分类
22课时
1、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2、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
同类和排斥异类。
3、知道什么是多极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及其他物体分类。
重 点
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 点
找物体的相同点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检 查
板
5.2分类
书
设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
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找相同点分类
64
1、讲述: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实践活动:按指纹,观察指纹的特征。
3、学生分组分类、交流
4、小结:全部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5、观察P56图,提问: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6、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庭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二)多极二分法
观察指纹并分类
观察图辨别特征
1、讲述:多极二分法: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
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2、看P57图,找出分类依据,填写分类依据。
三、拓展:
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找出并填写分类
依据
教学反思
65
第 周
1 课时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排序和分类是(
)的常用方法。
2( )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3、( )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二、问答题
1、分类的方法有多种,请举例说明。
答: 找相同点分类,如分指纹。
多极二分法, 如分动物。
2、说出三个需要排序的理由。
答: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
第 周
2课时
科学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
2、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3、1783年,法国人利用
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冷却时,体积会 ;这种性质叫
做 。
5、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 、 。
6、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 、
、 、 。
7、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 。
8、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
和 ,要多吃
食品,少吃 食品等。
9、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 期和 期。
10、“三无”产品指的是:无 、无 、无 。
66
二、判断题
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 (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
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
失。
( )
7、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
8、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 )
9、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
( )
10、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
)
三、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他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
后次序。
( )听神经 收集声波
(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耳廓 传递振动
( )鼓膜 传送声波
( )听小骨
产生振动
四、问答题
1、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2、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67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