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榕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新年祝福语四字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学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
习兴趣。而且学生生活范围和认
生
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对音
乐学习的渴求与
情
期望也进一步增强了,但音乐欣赏课上,学生还是缺乏耐心。在所有音乐活动
况
中,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部分学生对乐谱知
分析
识的学习仍不是很感兴趣。本学期,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
方式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单元还包括“歌曲”、
“音乐欣赏”、“器乐”等内容,
这些内容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
乐、视
谱等。
其要求如下:
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
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
教
方法,能够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材
欣赏
: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
分
类和演唱形式,常见
的 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
析
同情绪。
器乐:练
习竖笛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
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
律。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
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
身心健康,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基础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
讲调式、音阶的
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音乐基本技能: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
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
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
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音乐
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
的音乐。
主
要
措
施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3、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直观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
周 次 单元 教 学 内 容
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听《蓝天白云》
1-3
第一
《朝景》唱《捉泥鳅》听《放风筝》
单元 采集与分享《露一手》唱《绿色的祖国》
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采集与分享
唱《银色的桦树林》听《卡农歌》《第一交响曲》
4-6
第二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
单元 听《丰收歌》唱《丰收之歌》
听《霍拉舞曲》我的创造《集体舞》
唱《我们的田野》听《春到沂河》
集体舞《露一手》唱《田野的召唤》《红蜻蜓》
听《美丽的村庄》唱《小竹桥》
听《春笋》《小小竹排》
唱《跳柴歌》听《月光下的凤尾竹》
采集与分享《我的创造》
唱《小事情》听《月亮河》
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听《鳟鱼》
12-14
第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单元 听《月高月光光》《望月节》
唱《愉快的梦》听《二泉印月》我的创造
唱《堆雪人》
15-16
第六听《雪橇》《铃儿响丁当》
单元 唱《踏雪寻梅》《铃儿响丁当》
听《冬天的故事》
17-19
第七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唱《理解多好》
单元 听《OK星期天》唱《学习歌》
第八唱《七子之歌》听《东方之珠》
单元
唱《爱的人间》
复习本册教材知识点,巩固课本中要求会唱或会背
复习
唱的歌曲。
4
3
3
3
4
3
课 时 备 注
7-9 第三
单元
4
10-11
第四
单元
19-21
2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4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50339-20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
B50312200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
安全卫生
建
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建筑
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br>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
0194-9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
术规程JG65-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版)JGJ1
30-2001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
建筑施工高处作
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0<
br>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
T50326-2006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一2001
建设项目工程
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一2005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一2007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一200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IT12一99<
br>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一2007
十三工程资料管理制度
工程
资料按照区实际情况,分为日常资料和备案资料分别考虑。日常资料包含方案管理、工作联系函、技术核定单、会
议纪要、甲方来文、图纸管理;备案资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
资料、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资料、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八个类别。
项目经理部设置专职资料
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包括所有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施
工资料的审核、把关。
一、日常资料的流程
.工作联系函
.方案管理
.技术核
定单
.会议纪要及甲方来文
.图纸管理
二、备案资料管理流程
所有备案资料都
经过:资料形成→签证→归档整理三个过程,具体分工如下表所示。
序号
资料类别
形成
部门
签证跟踪
移交存档
施工管理资料
工程部、安质部(质量)
资料室
资料室
施工技术资料
工程部
资料室
资料室
施工测量资料测量室
资料室
资料室
施工物资资料
物资部
物资部
资料室
施工记录
工程部
资料室
资料室
施工试验资料
试验室
试验室
资料室
过程验收资料
工程部
资料室
资料室
竣工质量验
收资料
工程部
资料室
资料室
工程部、测量室各类资料均需在工程完成当天形成
资料,并移交资料室;试验室、物资部资料无法当天完成的,应在资料完成(出报告)当天移交。
在资料
完成当天资料的具体管理事项由资料室负责,并建立资料管理台账,每周一、周五12:00以前交总工程师审核
。
三、竣工文件管理
(一)竣工文件流程
接到变更通知→在电子版图纸上修改并标记→
分部工程现场施工并验收→移交资料室备案
(二)竣工文件要求
.项目经理部是各施工项目的主
编单位,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按时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竣工文件应在工程正式验交前半个月全部编制
完成,验交前七天,送交业主,以便组织工程的交验。
.竣工文件编审完后,书写竣工文件清册一式六份
装箱,由项目部负责办理竣工文件的工程师妥善保管。正式交接验收前,将全部竣工文件送交建设单位。对竣工文
件资料中不移交的备查资料,负责安排整理成卷,妥善保存至工程保修完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存档或销毁。
.竣工文件的整理除满足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和工程所在
地地方标准规定外,其他应按如下要求整理:
()封面:用word文档制作。
()文件名称:
单位工程用设计的工程名称为竣工文件的名称。
()文件编号:用竣工图的图号。
()在中铁二
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制样上加盖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章。
()竣工图根据设计图、变更设计和施
工情况绘成竣工草图,经复核审查后,用utoCA绘制竣工图(注意底图的长宽尺寸要比图纸的长宽尺寸各大0
mm),图标内应签字的人员,要一一签字。
.竣工文件编制的审核工作,由各项目部资料人员先行自审
后,再送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主要审核竣工文件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有无漏项;数量是否正确;竣工底
图是否标准、透视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补充、修改。
.竣工文件全部编制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应主动
与业主协商,确定交接日期后逐件移交。
四、施工影像资料管理
施工影像资料由工程部负责收集
,每月刻录光盘存档。
十四技术资料签字制度
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按照《施
工技术管理办法》规定的封面、格式执行并进行统一编号,编制或制表、计算人,复核或审核人,批准人要签字齐
全并标注签字日期。
二、原始记录按不同类别建立统一格式并进行统一编号,记录或制表、计算人,复核
或审核人,批准人要签字齐全并标注签字日期。
三、技术检查记录中检查人与被检查人均要签字齐全并标
注签字日期。
四、按单位工程建立工程日志,专人负责逐日记录(采用黑色签字笔),字迹应工整不潦草
、不涂改,每页要有记录人、复核人签字;工程日志格式及内容根据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要求另行确定。
五
、测量记录使用专用记录本公司下发的全站仪记录薄、水准仪记录薄用铅笔记录,记录项目应正规完善包括:名称
、部位、日期、天气、地点、人员、仪器编号等,每页记录应签字齐全,不得撕毁缺页;采用非手工记录的,测量
后要及时将相关数据打印输出,签字齐全并留存备查。
六、需要编入工程竣工文件的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均
应符合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及国家、行业的相关文件规定,各类表格应填写完善、文字清晰、签章齐全。<
br>七、资料由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收集,资料员负责整理归档保管。
十五技术数据复核及检算制度一、重大施工方案编制:各项方案中安全计算,由主管工程师计算,工程部长复核,项目总工复核审核,项目
负责人审批。
二、技术交底:工程师负责交底编制,主管负责复核,现场负责人、领工员、安全员、施工
班组接受签字。
三、现场收方单、收方数量计算单:现场主管负责计算,工程部长负责复核,项目总工负
责审核。
四、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因现场作业条件所限,应在返回室内后核对记录,避免错误产生。主镜
测量人员记录、测量主管工程师复核。
五、测量技术交底: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交底编制,工程部长负责
复核,现场负责人、领工员、施工班组接受签字。
六、试验记录:试验员负责计算,试验室主任负责复核
。
十六设计变更洽商管理制度
设计变更涉及工程造价、技术、质量,变更主要以技术核定单的形
式提出,阐明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变更措施,各单位签字盖章确认后,以复印件和电子扫描件的方式发送工程部
、预算部、质检等相关部门,严格按变更内容指导施工。
设计变更具体事务由工程部实施,变更前及批复
后均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核。具体流程见资料管理中,技术核定单流程图
十七测量管理复核制度
由
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日常具体的测量工作管理,包括现场测量定位、测量报验、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和接收等工作,
同时及时填报相关测量资料及做好测量资料归档工作。
一、测量管理流程及要求
测量管理流程图
二、测量复核
测量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测量复核制度,其运作依靠自检、外检和抽检以及验收
制度。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量复核制度。
本项目复核签认制度:外业测量,一般部位由各施工队测量
人员施测,项目部测量组进行复测,工程部部长复核检验;重要施工环节部位和施工控制测量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
行施测,测量负责人进行复测,并由项目总工进行复核检验。内业测量资料由项目测量组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校核
最后由测量主管复核签字确认,内业资料需定期送项目总工审核检查。
.控制网的复测:
()平
面控制网复测时由项目部测量组负责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各工区测量队提供协助,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方向观
测法和测回法施测,并且更换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导线复测工作应尽快完成,只有当复测成果批准后,方可以定位
放线,在复测时,由项目测量组负责复测成果的比较、衡量、评定,对每个测站的复测值与反算值进行比较平差计
算,严格控制较差。最后成果报项目总工审核。平面控制网建立起来后每月要进行一次复测。
()高程控
制网由项目部组织测量采用往返闭合线路进行测量,成果资料由项目部测量组人独立计算整理。最后成果报项目总
工审核。高程控制网建立起来后每月要进行一次复测。
.基础工程测量和复核
()轴线控制桩校
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测量的精度。
采用测角精度″的全站仪,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投测。
()轴线投测方法:轴线投测采用″级全站仪用方
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
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轴线投测的精度。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
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点,当同一轴线上只有一个控制点时,可以某一距离远视线好的控制点做后
视,然后转角度到轴线方向上,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条,
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精度要求:边长误差小于110000,测角精度小于′。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
面上拉尺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控制线弹墨线标明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然后在该平面上测出轴线及
细部线。控制线投点间距不应大于10m,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0cm控制线。弹墨线时要
对准点位,小线要拉紧。框架柱要弹轴线立线至顶,以控制梁位置。所有弹线均要求墨线清晰,并用红三角标注。
()基础施工标高控制、复测
①高程控制点联测:在施工过程中每月对场内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
复测,雨季前后复测一次,在结构施工至±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
②标高测量:为了保证竖向
控制的精度要求,楼层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进行相互校
核,校核后三点间的校核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楼层平面施工中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并用红色油漆画
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③施工过程中使用时先检测基准点的准确性,无误后,再检
测几个基准点同一标高的校核误差,当校核误差小于3mm时方可作为施工层标高抄测的依据。
.楼层平
面测量与复核
()地下一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轴线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
控制等级。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埋设内控点,每一流水
段至少应埋设个内控基准点。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得低于建筑
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
细部轴线。
()高程传递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