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南京市人事考试网-月球作文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反思内容:教学第3页的例题;我注意了几点:
①让估算和笔算相互促进。在列出算式420
÷30后;教材呈现了三种估算的情况;
其中第三种可以看作是对前两种估算结果的提升和概括。如果学
生估计有困难;
可以设计台阶:分给10个班够吗?20个班呢?在确定商的书写位置时要利用估
算的结果加以解释。
②把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结合起来。我引导了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br>这样的除法分几步进行?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哪里?然后把什
么除以30;商写
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样的计算分两步进行;
“1”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要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③通过验算;对计算结
果加以了确认。我注意培养了学生计算后验算的良好习
惯;形成对探索的结果自觉反思的意识。
教学第3页的“试一试”;重点在“比较”。比较内容:商的位数;位数不同的
原因。比较目的:结合
具体的计算过程;把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升到
理性的层面;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的过程;
初步总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
算过程。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1 21
反思内容:
掌握试商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
除以两位数的关键;也是学习的难点。除数是一
位数的除法;可以直接根据口诀确定商;除数是整十数时
;可以根据整十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确定商;但除数是非整十数时;则不能一下子确定商是多少。因此;<
br>需要试商。
试商的方法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教材用“32接近30;看作30来试
商”这样的语言;没有讲把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原因有二:一是学生
在认识百以内数
时;对这样的说法十分熟悉;二是“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第
十单元才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把除数看
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是简便而且有效
的试商方法。因为这一方法;首先是把新的计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计
算;符合解
决问题的一般经验;其次;经过验算证实计算是正确的。
我帮助学生逐步体会试商
的方法。例题的教学中;直接教学生“32接近30;把32
看做30来试商”;让学生尝试计算;“试
一试”没有告诉学生把39看做几十来
试商;而是提示学生思考;再计算;“试一试”之后;引导学生把
例题和“试一
试”中出现的试商情况加以比较;初步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二)》
2 21
反思内容:
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调商的两种情况。调商的基础是:学生知道余<
br>数必须比除数小;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教学时注意突出一个现
象;产生一个意识;
促成一次提升。
一个现象:在例题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发现;第一道例题除数乘商的积大于被
除数;初商大了;第二道例题余数与除数相等;初商小了;让学生产生调商的需
要。
一个意
识:此前;学生学习的所有除法都是一次试商成功不需调商的;所以要帮
助学生形成调商的意识。在感知
一次试商不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商大或
小的情况该怎么办;自己发现调商的方法。要体会调商是
试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
节;不能因为调商而怀疑试商。表现在书写上;一开始的商要写得淡一些。 一次提升:在两道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比较试商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
整体上对不同的试商
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①都是先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
十数试商;②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往往
初商过大;需要调小;把除数看
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往往初商过小;需要调大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 复
习 》
3 21
反思内容:
三位数除以
两位数;如果除数是非整十数;通常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因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主要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对
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安排是有层次的: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除
法;然后教学商是
两位数的除法。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里;以最容易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为起点;
发展到非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里;从商
的个位上不是0发展到
商的个位上是0。
教材先教学口算60÷20;在知道商3后;让学生学习用竖式计算。由于学生已经
知道商是3;因此会把3写在商的个位上。这里;口算为笔算服务;口算和笔算有
机结合起来。
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教材第一次出现了答语;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
生对解决问题的结果和完整的过程有
更明确的意识。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后解决
问题时要写出答句。“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非整十的两位
数和三位数除以
两位数;教材给出了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商的书写方
法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通过验算;对自己的计算加以确认。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计算步
骤相对复杂。体现在:要先判断被
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除数够不够除;在第一次除后还有余数;需要和个
位上的数
合起来继续除。计算时;要理解每次商的书写位置。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角的度量》
4 21
反思内容:
教学这个内容时;我
重点放在量角的方法上;在指导学生怎样对点、对边、看刻度;
甚至让学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结果学
生还是不会量角。在本课中;我淡化了纯
文字叙述;注重实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及量角的
注意点;再从学生
出现的问题中抓住关键处;表述了量角的全过程。
我认为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量角;领悟操作方法;而不是背诵精
确的数学操作语言。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角的认识
》
5 21
反思内容:
我教学时让学生
看钟面想办法比较四个角的大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
间。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想出了很多
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把课本例题的钟面稍作了改动;使其中两
个钟面时针、分针
形成的角大小很接近;目的是想让学生除了直接观察外;动脑筋想别的办法去比
较;体会比较角的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开阔思维。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是可行的。
有的学生想用纸条“
做”出与其中一个角同样大的角;再与另一个角进行比较;
有的学生想把这两个角照样子画下来再作比较
;有的学生想出用量角器来量角的
开口有多大(我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出这一方法。这可能是学生预习的
原因;或
许有家长指导。这很好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知识作了准备)。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角的分类及画法 》
6 21
反思内容:
本节课安排安排了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两个教学内容;也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
br>是一堂典型的学具课。本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一节课下来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再与同桌、小组间的交流;探索出
新的知识;既尊重了学生的发现;又很好
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但是由于安
排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以及上节课学生学的知识还不牢固;以至
于这节课对那些
中下等孩子来说有点过于走马观花;甚至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师;开始干自己的。这
是我以后的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给学生牢固基础知识;这
样便于后面的教学。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
7 21
反思内容:
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
br>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中我主要注意这几点1、
在具体情境中;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
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从
创设情境中;我问学生: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
吗?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比如自己带
了多少钱?东西的单
价?准备购买的数量……)并出示挂图;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接着认识“综合算式”
这课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感觉
比较容易;但在交上来的作业中;错误却异常的多。
主要有这几种:1、学生在算式的下面用递等式计算
;在算式后面还有一个“=”;
以为是双保险;却不知反而是不规范的。2、今天学习的乘加(减)的顺
序是知道
了的;但反而以前学习的乘除、加减运算顺序混淆了;导致计算错误。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1)
8 21
反思内容:
这部分内容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括号
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例题继续从购物
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依然是
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自
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产生疑问时;引
出小括号让学生认识;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
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认识平行线》
9 21
反思内容:
教学中;我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
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
平行关系。让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
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
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已让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
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
是容易忽视的地方。所以我在课
一开始的时候;设计让学生用铅笔摆的方法;感觉这种情况的确实存在。
再通过画
一画;发现了困难;及时指出:我们一般考虑的都是在同一平面。这样就很自然地
解决
了这一问题
画平行线;实质就是平移的一种应用。我们学生确实也提到了备课中我曾
考虑到的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不随意移的时候显得很有必要。不
过在具体操作的时候;
还是会有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来画;对正确使用三角板和直
尺有点困难和不习惯;要强调要指导。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21
反思
内
容:
这部
分内容是
在学
生学
习了
直线
的相
交与
平行
的基
础上
安排
的;先
教学
两条
直线
互相
垂
直
和画
垂线;
再认
识点
到直
线的
距离。
认
识
垂线
的编
排与
平行
线类
似。
引
导学
生联
11 21
系实
际情
境理
解垂
直的
概念。
并引
导学
生主
动探
索画
垂线
的方
法
教学
中;我
从这
几
方
面去
做的:
一、复
习有
关平
行线
的知
识
。
二、认
识垂
线。
三、画
垂线。
四、完
成书
上的
练习。
总
之;有
了前
面认
识平
行的
基础;
学生
12 21
在认
识这
节课
的时
候比
较的
轻
松。
在
选择
不同
的方
法画
垂线
的时<
br>候;同
学一
般都
选用
了三
角板
来画。
但用<
br>这种
画法
容易
在交
点处
画得
不理
想。
存
在的
问题:
学生
比较
容易
画完
了垂
线之
后;漏
画直
角标
13 21
记。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找规律》
14 21
反思内容:
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
间的规律。例题着重引导
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相应的规律。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以及类似现
象中简单数学规
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
主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想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我们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
在上兴趣班的时候
都学过“点子和段”的一课;所以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并不
陌生。在上课的时候我着重讲清楚2个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多1少1的问题?
这是记忆中的一个难点。事实上;通过“一一对应”的说法;学生比
较容易理解
“最后一个就是多出来的一个;及外面的总是多1”。2、一线和一圈的区别。具
体
通过兔子吃蘑菇的情境;学生还是能体会的。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观察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5 21
反思内容:
这部
分内容主要观察由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
形状;体会所观察的对象的
空间特征。这是在学生已经观察过由3个和4个同样
大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对观察
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学习经
验。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
直觉
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教学中;我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
察物体形状的经
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
面和上面多看到的形状。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
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
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
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
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
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这节课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观察
经验;在摆的时候;他们都自发的不满足于
一种结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就鼓励他们从多种摆法中总结出
比较有条理的想法。
这样就可以使多种摆法都比较齐全的呈现。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16 21
反思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观察由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组成的两个
简单物体的组合。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观察一个物体;并
形成空间转换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观察两个物体;这比观察一个物体的形状相对要复杂一些。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同一方位辨认看到的物
体形状;也有利于学生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关
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通过观察由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组合图形;感受物
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四(1)班 科目 数 学
17 21
教师 郭开新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时;我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在学生会用列表的
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
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生进一步积累
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
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18 21
反思课题 《找规律》
反思内容:
这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
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
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
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
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 复 习 》
19 21
反思内容: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反思课题
四(1)班 科目 数 学 教师 郭开新
《 复
习 》
20 21
反思内容:
2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