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集教案

玛丽莲梦兔
900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2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纪晓岚简介-建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集教案
第一组单元分析(范业军整理打印)
编 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
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
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
形式不断丰富语 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 大
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
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 期生活感受。
“回顾?拓展”中的“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 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
的认识,积累诗句,
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
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
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 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 3
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 山中访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
好情感。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
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 几遍。读通课文,
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
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 情,踏一条幽径,独自
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 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
满怀的?用“满怀
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 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
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
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 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
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
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 真读读第三自然
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
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 高望重的老人,
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 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
的人影、鱼影、月影。岁
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 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
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
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 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
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
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 中,他驮过了哪些人,
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
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 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


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 的石桥。这节课让我
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
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 们之间情谊如何,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
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 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
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
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
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
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 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
友”,可以怎么说?(
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
友?……) < br>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
吗?你好,汩汩的 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 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 雀,叽
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 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
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
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
读感悟。) < br>(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
友,将他的回答写 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 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
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
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 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
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
头吟咏。满世界 都是雨,
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
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 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
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
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2﹡山雨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四、课前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 ,感受到了人与自
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
,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
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
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
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
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
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 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
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
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 起来,响亮起来,由
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 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
还用了省略号,体会
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 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
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
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
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 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
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 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
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
,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
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 进我的眼睛,流进我
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 草虫的村落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
灵对话”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 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
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
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 .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
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
,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
声才把我的心 灵唤出来
。”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 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
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
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 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


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 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
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
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
练笔”)
4﹡索溪峪的“野”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 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
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
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
水、野物和游 人的“野
”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 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
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 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
写。)
b赏析句子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
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
‘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
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
也让人觉得害怕 。)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 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
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
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 十分传神
地写出了索溪峪的“
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 调皮、可爱。也从侧
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
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
树木是它的大叔,石 头
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
归真”的意思是去掉
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 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
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 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
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 索溪峪,感受到
的是一个字──“野”:
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 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
真,渐渐变得“野”起


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 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
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 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
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
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 《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
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
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 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
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
个有声有色、有情有 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
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
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 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
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 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
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
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 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


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 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
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
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 中的一项,展开联想
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
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 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
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
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 蟀在唱歌;听
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
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
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
《观潮》等 在表达方


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 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
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
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
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
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
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 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
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
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 ,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
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
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 显
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
所引起的, 便是春回大地
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 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
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
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 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


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
较深的道理,回答 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
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
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第二组 单元分析(范业军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 了适合高
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
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 的翅膀》、《中华少年》
这四篇课文都围绕
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 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
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
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
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 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
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
式感悟、表达自 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詹天佑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
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 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
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 关
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
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
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 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
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
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
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
小组代表在全 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 腐
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
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 国的工程师,否
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
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 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
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
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在修筑的过程中,詹 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
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
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 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
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
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教学预设: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的最 后一句话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
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
掉信心。)如果学生能谈
到詹天佑那种 浓浓的对国家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大声读,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
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带着
那样的情感背诵出来。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师: 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
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教学预设一: 此环节要注意解决课后二题,如若学生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则由
老师带领大家找出此问题
。反复读文章那一段的描写,在读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再读检查自己的示意
图是否正确。
教学预设二: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
路才200 公里,为什么詹
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
阻挠、控制、要挟、轻蔑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 了解
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
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
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
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 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
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
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 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
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预设三:学生可能问:一个中 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
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教
师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 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
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3.学生谈感受,师生总结。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
有理。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齐读课文。
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
样的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
学生归纳的情况,引 导学
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
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 件事给了帝国
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
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 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师生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师提出建议。
A 表格式
B 自己设计图形,将内容放入图形中,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上放上收集
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料
的方式。
C 小图册形。
D 研究报告式。
E 习作展示式。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说明:活动的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时 间可利用家庭作业时间,在活动中,
应注意提醒学生以下两
个问题,第一,对资料的收集及整 理,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出自己最需
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
了资料的堆积;第二, 要注意收集资料的途径的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一两种
资料收集方式。让学生以
组为单位也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活动完成后,用一节课
展示,小组成员自己设计
展示方式,由老师评出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
板书: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6.怀念母亲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
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感悟爱国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五、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
的母亲吗?你们知道 失去
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
一直伴随着我度 过了在德
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
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 国母亲:我的祖国母
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
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
,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 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
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
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 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
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
潮起伏,又想 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
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
儿 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
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
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 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
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 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
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
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
己的在故乡地下 卧着的母
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 到作者对母亲深切
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 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
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
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 时间只有短短
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
有说不出的味道 ,浓浓地
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
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
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 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
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
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 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
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
到的句子老师 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
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
乡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
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
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
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
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
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
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 br>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


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
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 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
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
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7*彩色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 岛、爱
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
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
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 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
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
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
料考虑) < br>(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
才有要能有所收获 ,小岛


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 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
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
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 ,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
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 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
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
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
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
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
两眼直发愣。”、“
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 ,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
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
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
抱着纸箱的。)
(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
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 ,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
那个唯一残存的小 瓜在
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
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 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
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 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
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
的 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
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
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 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
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
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 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
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
,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 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


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 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
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
生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
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 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
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
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 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
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
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
璨的诗篇!
板书: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
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
演讲稿能做到观 点明确,
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 资
料,今天这节课,老师
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 同学们把自己
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
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 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
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
们分好组,在出现这 种状
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 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


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
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 报者。鼓
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
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 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
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
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 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
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
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 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
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
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
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
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
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 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
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
,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 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
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
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 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
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
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 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
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
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回顾?拓展二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
的困难、问题和解决 办法
,活动的收获。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 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 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
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
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
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 不少麻烦,
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 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
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


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
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
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
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 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
识了许 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
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
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
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 (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
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
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
试!
2 .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
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
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第三组 单元分析(李泉宁整理打印)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
去你心头的不悦 ;真情是
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
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
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
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
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 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
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 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
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
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 br>,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
基础上,学习作者 通过环
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组课文人 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
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
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
质的作用。 < br>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
识到做人要讲诚 信,但
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引导学 生善于用敏锐的双
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 br>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
》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 br>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 时,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1~2课时。
9.穷人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
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
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 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
压迫的农奴。青 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


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
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
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
章。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的
《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 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
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 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
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
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 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
的是___________,菜
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 ,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
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 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
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
,广大人民对 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
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
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
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 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
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
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但她
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 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
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
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
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 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
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
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
可。”你觉得 呢?从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
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 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
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
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 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
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 < br>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
而现在却变得沉默 ,是因


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
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 ,她沉默是
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
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
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
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 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
贫困与艰辛。同样,全
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 ,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
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
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 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
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
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
有《战争与和平》、《复
活》等。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
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


是一场特 殊的欺骗。齐读
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
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
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
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
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 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
的路,“你放下!等
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
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
到了心目中那 匹香甜地
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
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 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
“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
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
”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 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
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
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 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
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
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
了。
板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 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
丧──充满了神圣感
──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
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
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 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
称赞和鼓励使“我”发
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 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
静地望着我,像“深深
”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 平静的神态,
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
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
众演奏。 < br>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
地望着我,像深深 的潭水
……”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 读文
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
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 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
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12* 用心灵去倾听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 疾青年善
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
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 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
心。人间处处有真
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 br>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用心感受 。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 ,再
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
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 :
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 二个母
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 面的苏珊当
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
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 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
做?(不予理睬、粗暴打
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
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
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
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


知你发 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 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
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
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
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
刻画。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
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 、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地点(家里、学校
、邻居家、外婆家 、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老师同学……)等角度去
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我把 《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
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
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
作、语言、心理等细节 描
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
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
比较具体?是怎 样写具体
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
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 致
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
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
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
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
真诚待人,是做人的
基本准则。
“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
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
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略
第四组 单元分析(李泉宁整理打印)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
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源,保
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 p>
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
己的力量。 < br>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
学习课文时,联系 生活实
际思
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
“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
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 据漫画写环
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 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
用、枯竭、贡献、威胁、
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br>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
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 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
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
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5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6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
碎了。”听到这些,你
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 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
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
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 “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
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
球的美读 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
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 这
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
亲的喜爱之 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
让学生找出地球渺 小的
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 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
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 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
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 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让学生感受我国环
境状况。
(5)看!所 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
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谁 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
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
碎)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
重点词语“至少”,体会
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 ,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
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 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
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
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 这些话肯定会很
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
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 球太可爱了,同时
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14*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
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
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
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 洲的 与 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 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
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
这条大瀑布面临 ,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 ,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
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 速浏览课文,画
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
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课件出示)是这几句吧,咱们一起读读。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 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
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
,(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
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 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
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
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 何在?(号召人
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
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 ,
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
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 们一同行动起
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


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为什么举行 保护大自然 保护地球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 荡、滋润、善待、松
脂、宝贵、滋养、婴儿、
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
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 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
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
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 酋
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
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板书
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
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 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
酋长西雅图的 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
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 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
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
地,而作者却选择 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
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 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
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 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
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
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
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 保
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
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
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 关语句,并做好旁
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
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
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
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 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
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
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 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
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
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 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
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
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
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
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
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们,这
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
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
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 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
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
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
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
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
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 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
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
,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 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
辉了”,这位普通老人


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
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
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
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 ,让我们
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
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 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
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 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
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
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
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
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 土地是神奇的》和
《青山不老》四篇课文
,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 :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
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
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
境的问题。 < br>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
次口语交际的主 题和内容
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
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 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
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 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
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 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
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 上主要有哪
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
在这个人的 脑子里?
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 理解和感受,
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
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 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
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 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
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
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
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
成绩优秀的作文 ,以培养
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 作进一步思考,从所
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 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
是神奇的》和《青山不
老》 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
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
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 态环境的密
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 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
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
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 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的读书方
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
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 实际
,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 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
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
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 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
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
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 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
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


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 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
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
成语?
(2)再读故事, 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
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 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
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
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
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 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
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
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 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
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
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 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
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 ,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
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
倾注着对 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
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
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
学生交流“留在心里 的
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
编发生在自 己和小伙伴之
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br>二是交流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 ”则讲
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
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 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


乡》、巴金写的《永远不
能忘记的事 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
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
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 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
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
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
们都会打招呼, 想不想赶
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 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
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
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
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 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
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
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 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
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
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 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
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
子)
3、老师 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
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 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
形象。再读读课文,你
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 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
力,但要有根据,合乎
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
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
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
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
。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 br>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
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
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
“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 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
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
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
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
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
写来表现人物的 特点,把
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
老师 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 br>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
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
指什么?这句 话表
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意思呢?同
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
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
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
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 情,可惜正月过
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
时会说些什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 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
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 ?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


乡》来读读吧!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
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
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 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
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
,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 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
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
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 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
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启发教 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
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
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 ,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
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
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 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
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
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
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 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 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
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 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
了笑,说:“哈哈!还是
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 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
────生:“囫囵吞枣
”。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 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
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 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
评“我”读书太马虎)因
此,听了这句话,“ 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
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
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 两本书──《表》和《小约
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
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
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 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
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
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 助车夫以后并没有
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
,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 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
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
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 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
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
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 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
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
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 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
味这句话──他为自己…
…(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 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
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
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
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 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
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 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
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
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 br>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
什么?“碰 壁”又指什
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
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
将个人安危 置之度外,横
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 br>的这两句诗── (师
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
的爱戴,(板书 :爱戴)
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
留在 人们的记忆中,也深
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19* 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 们对鲁
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 尚的人格魅力、坚
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
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 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
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
的、五十上下 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
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
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 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
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 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
的不同理解吗?(还
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0 有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 :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
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
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
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 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
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
”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
之间是并列关系;第 五
、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 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
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
、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 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
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
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
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
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 在后来
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
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 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
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
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 勃地欣赏、评价着,
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
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 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
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
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
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
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
是消极低落。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 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
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 br>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
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
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 了
。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 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
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
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 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观;结构是否比
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
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 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
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
鲁迅。
(2)提出要求:可 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
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
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
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 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
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
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
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
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
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
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汪翠玲整理打印)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 .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
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


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 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
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
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 .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
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
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
计划时有哪些要 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
活动 内容(3)制订活动
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
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 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
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P99页和106页。
4.学生 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
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
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
同行”可以有选择地
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 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
当地的民歌、童谣,以
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 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
归类。(3)欣赏自己喜
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 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
朗诵会。(5)根据兴趣
,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 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
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
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 、合理、科学以及活动
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
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
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
现出屈原、李白、杜甫、
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
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 考。怎么解决这些问
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
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 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
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
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 .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
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
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
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
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
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
们还想不想继续去 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
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
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眼前


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
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 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
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
灯,然后联想到天 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
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
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
洁白的流苏, 在朝霞里
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
的白 桦树,既具色彩的变
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 br>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
的街市 》《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 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
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
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
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
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
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
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
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
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
于秋天的诗、关于春 天
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
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 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
材中,《 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
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
》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
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
可以是诗表演, 还可以
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 单、化妆,
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王小一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 ,
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
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 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
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
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
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
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 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
锤炼语言,就可以写 出
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
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
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 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
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
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
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3.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
动计划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 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
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
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 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
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
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
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
遍,回忆本次活 动的全过
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
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 过程中还
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
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 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
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
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第七组 单元分析(范业军整理打印)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 发生的
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
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 一位普通的老人和
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
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 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
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
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 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
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 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
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
之间生死相依的 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
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编写这组 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 ,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
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
者的表达方法。入选的课 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
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
力。配合本组 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
课文教学时,教师应
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21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 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
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
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
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 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
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
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
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 们将走进动物丰
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
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
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 文
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
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 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
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 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
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
变了调的地方 话──“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 br>呢,对海鸥的
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 外表描写,你能感
受什么?(勤俭的老人
,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
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 的事情?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 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
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
前 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
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 /p>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
他 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
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 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
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人类爱护动物, 动物回报
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
何与 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
建议。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
动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 鼠是自己跑来
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 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
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
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 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
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
再谈感受,也可 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


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
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
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 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
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
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 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
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
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
衰老、炯炯有神、浴血
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
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
好、战象对村民 的深厚感
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
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
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
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与象共舞》)谁
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
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 .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
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
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
的最后一头战象 (补充完
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
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


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 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
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
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 ?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
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
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 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
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 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
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 提出不懂的问
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
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 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
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
了怎样 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
的回答,老师
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 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
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 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
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


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 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
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
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 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 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
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
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
武豪迈?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
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 子
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 请写下你
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
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
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
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
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
、《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
择一个场景,想 象嘎羧内
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24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
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
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
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 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
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
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 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
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
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
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 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
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
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的感情写真实写 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 之计营救
小狐狸;老狐狸深入“
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 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
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
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 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
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
十分珍贵 、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


又开始了它们美 好的生
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
也包含 着人类对其他生命
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 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
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
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 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
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
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 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
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 < br>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
笔。如:正太郎在去 牧场的
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
分别的 情景一定十分感人
,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
24*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奶 桩 回
喂 木 放 要

老狐狸 送食 正太郎
(聪明、善良) 搭救 (善良)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
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
知道的知识和充 分的理由
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 初步
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
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
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 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
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
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 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
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
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
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
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
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
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 是有关动物
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
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
从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事件
: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
新闻 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 景模拟对话练
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
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
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
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 br>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
前还存在许多伤害 动物的
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
护野生 动物,让动物永远
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 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
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 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
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 的图
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 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
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 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
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
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 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
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
意)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 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
)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
情真实。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
否写具体、生动了 。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 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
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 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
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
之所以写的这么好 ,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
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
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 法上进行比较,通过
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
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 ,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
老舍的《猫》,同
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 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
读《白鹅》《猫》《松


鼠》)
3 .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
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 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 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
我 们要比一比,看谁背
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
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8.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
交流会。
第八组 单元分析(李泉宁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
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
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 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
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 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
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
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
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
靠高尚而 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那恬静、淡雅的微
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
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 艺
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
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
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
福,使
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 < br>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
在叙事时展开联想 和想象
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
的方法 ;三是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
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布置学
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 有关资料,留
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
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 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
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 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
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25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
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 洋洋兮 若 江河 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课文
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 注释;联系上下
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
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


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 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
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
期为知音? < br>(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
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
望、寂 寞、忧虑、渴望…
…)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 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
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
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
中出现了几次?意思
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 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
,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 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
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
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 .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
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
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
明月、徐徐清风 、袅袅炊
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 伯牙鼓琴,志在清
风”,透过伯牙的琴声
,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
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 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
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 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
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
、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
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
朋友,这就叫 ──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
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
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 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
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
琴声中,弹奏 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
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
(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 什么?(渴望有
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
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 ,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
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
──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
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
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
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 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
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 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
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
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 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
乐曲,学生欣赏)伴
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26 月光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 清幽、
琴键、陶醉、苏醒、飞
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 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
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
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 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
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
的曲子,是谁写的?《月
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 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
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 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
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
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 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
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
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 '幽静''纯熟
''陶醉'这三个词语
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
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


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 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
也叫谱写,简单的
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 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
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 的
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
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 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
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
,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
画上窗口,而且 从窗口里
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 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
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 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
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
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板书:
月光曲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 \太穷谱谱成
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 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
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
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 是《月光曲》。这首曲子
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
,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 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
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
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 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
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
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 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按起琴键来。”)
读后 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
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
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 ?“(清幽)”这个“清”是“亮、清
朗”的意思;“幽”
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 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
有幽雅、美和静的含
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 怎么清幽,小
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
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
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
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 切
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
他们同样 需要音乐,我
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
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
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
,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 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
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
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 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
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
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
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
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
琴声怎样?” (贝多芬
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四、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 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
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 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
思想感情。 < br>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
来。在记事中恰当 地加进
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五、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
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
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
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
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
次。第三课时
一、难句讲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
出来…… “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
的琴声。这琴声 把他
吸引住了。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 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样高超的演奏技
巧 ,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
多芬。姑娘的话说明她对
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 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
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 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仿
佛”,指哥哥看陶醉
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 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
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
的大海。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
美妙!
二、佳句赏析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
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
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好 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这
样的美,盖过了茅屋 < br>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贝
多芬想到,美好 的音乐
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
想,使 他接起琴键来。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 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
“水天相接”处升起,海
面上“ 洒遍银光”。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
音乐轻幽、舒缓。第二 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
逐渐增强,曲调出 现了
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
花“涌 过来”,气势凶
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这样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
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
,美妙动人。
三、归纳训练
本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 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
妹俩弹琴的故事。他触景
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
分段段意: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 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
苦人的同情和爱。
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 br>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27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 、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
一日、大样彼岸”等词
语。 < br>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
把看到的和想象到 的自然
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对照 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
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


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
和背景等具体的 描写中体
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 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
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 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
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
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 ;
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
细描写了蒙 娜丽莎的面部
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
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
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
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 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
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
受最深的一点) < br>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
细细读一读,体会 体会,
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 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
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
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 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
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
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
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 到
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 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
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
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体会:我们仿佛看 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
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
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 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
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体会: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 ,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
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
。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 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
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
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
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
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
象)
(5)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
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
右手。刻画得极 其清晰、
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 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
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
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
的句段吗? < br>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
深深地印在你的脑 海里,
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
(学生准 备后做讲解员介绍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 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


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 娜丽莎的神奇
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
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
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
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 界最著名
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
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六)结语
今 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
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
象,同样,他也 成了我们
灵魂的一部分。
28 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 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 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
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
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
”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 留神,一个
倒栽葱,摔下床来,直
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 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
就连小花猫也成
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我”的家里是多么 热
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 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
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 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
一个孩子对评剧的 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
影响了“我”,小 小年
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
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
为清贫。”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
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
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
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
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六)总结全文

< p>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
了“老实 做人,认真演
戏”的道理。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 养口头
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
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 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
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
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 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
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
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 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
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
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
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
流自己感受 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 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
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
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
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随着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
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 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
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


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
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 用的
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
时候加入 自己的想象和联
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
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 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
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
艺术 。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
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 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
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回顾?拓展八
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
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1 )《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
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 < br>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
旋律就像大海一 样由弱到
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
的。 听到的写具体,并恰
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
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


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
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 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
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 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
经常采用”采蜜本”摘
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
学语文。
日积月累
一、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有关于音 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
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
多个领域。)
二、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 请教
同学和老师。
三、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 可以让
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
他成语。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成语故事
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二、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 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
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
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三、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劝说作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感恩节吃什么-红旗谱读后感


申请转正报告-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高考时间


盲人摸象-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暗黑情感语录


写景的作文400字-网络策划书


感恩妈妈的句子简短-韩国中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