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加强理论学习-述职述廉报告2017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
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词语盘点
清爽[qīngshuǎng]唱和[chànghè]陡峭[dǒuq
iào]挺拔tǐ
ngbá]身躯[shēnqū]精致[jīngzhi]蕴含[yùnhán]奥秘
[àoì]
侠客[xiáè]静谧[jìngì]
小巷[xiǎoxiàng]俏丽[
qiàolì]烘烤[hōngǎo]音韵[yīnyù
n]演奏[yǎnzòu]
勤勉[qíniǎn]德高望重[dégāoàngzhòng]津津乐道[jīnjī
nlèdào]
左冲右撞[zuǒchōngyoùzhuàng]意味深长[yìèishēnchá
ng]
庞然大物[pángrándàù]行色匆匆[xíngsècōngcōng]
欢悦[huānyuè]清脆[qīngcuì]凝聚[níngjù]恶作剧[èzuò
jù]
奇妙无比[qíiàoúbǐ]不拘一格[bùjūyīgé]
多音字
血液树冠扎进旋转散布
唱和细数悄然调色版
旋律náxuā扎实旋zhā踏实扎t踏
tà踏青zā扎辫子xuǎn旋风
易读错的字
树冠guān旋转zhuǎn唱和hè津jīn津乐道短暂zàn湿润
rùn
草茎jīng洞穴xué它背bēi着几个小甲虫散聚sǎn
胆颤zhàn窈yǎo窕tiǎo自个gě儿
近义词
清爽凝望依然雄浑陡峭
蕴含奥秘恩泽轻盈奇妙
优雅清新忘却幽静倾吐
凝聚静谧追随傲然欢跃
攀谈僻静勤勉攀缘
反义词
俯陡峭德高望重精致粗壮
挺拔清晰湿润优雅轻盈
清脆静谧勤勉细密坚硬
淘气蕴含融化幽静欢悦
清脆英勇俏丽惊险巧妙
慌忙不拘一格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1课山中访友】
本文出自着名诗人、
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一篇佳作。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
“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
世界,表达了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
悬崖……
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
更加充分。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
的气息。
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
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不但写出了
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
分表
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
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
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
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
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
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
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
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
己”情谊
,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
br>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
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
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
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
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
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
浪,听见时
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
<
br>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感受到了时
间的
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
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拜访的“
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
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
,
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
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
神”;树──“是我的知己”,
“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
─
─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
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
“飞行中看到的好
风景”。
从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
花一树,一鸟一石,
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
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
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从“弓着腰,
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
默无闻,任劳任怨。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
百年了,说明
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
他的“德高望重”。随
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
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在作者心中,古桥就
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
写,把自己对
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第3课草虫的村落】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作者以别具
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
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
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
小圆虫,把它
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
象成“音乐家”;看到
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
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
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
印在读者的心中。
拟人和比
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
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
虫的村落,其实
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
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的人们,
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
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
也忘了自己。
这是开篇的句,
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
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
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
作者才与大自然相
融为一。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
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
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这
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
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虫,
就像一位
游侠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
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
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
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也就
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
④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
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
间的一切
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
灵性。这些甲虫竟然
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
美的音韵像灵泉
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从这
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
br>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
的食物
,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
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
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
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
三倍
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
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
此勤勉地奔
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
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
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
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
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
明时已傍晚。作者
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
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
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
来来往往的情景。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静谧”的“谧”,字音是“ì”。“巷”字提醒学生第8笔是
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