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925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21: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世界哮喘日-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
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 宽、
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 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
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
方分米、 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
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 作、猜想、验证、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以及体积的 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
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
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
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 点
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
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
念,发展 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
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表面
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
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
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
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 长
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
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
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
几个顶点它 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
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 学 反 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
所给的长方形
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
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
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
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
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 学 反 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基本特征,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
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 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
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
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
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 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 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
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
么 ?(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 的面积之
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 做一个长方体
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
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
的问 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
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
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
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
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 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
系?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教 学 反 思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

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
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 璃,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
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 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
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 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
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
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5、7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 学 反 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内容:P10-11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
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
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 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
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 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
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
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
在同 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1.出示 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
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
为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
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 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 学 反 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

教学内容:P12-1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
方分米的实际大
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 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学
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
实际大小的观念。
课前准 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
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一 个,1
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
积,什么是容积?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指名回答。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
学生猜测。
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
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
的方法吗?
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
体作为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
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 (1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立方米)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取出自 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
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
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 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
立方分米。
认识立方米.
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
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
的空间有多大。
(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
体的体积的。
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
4.成练习三第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三第10题。
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
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题和思考题



教 学 反 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内容:P16-17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
运用公式正确
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
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
少?
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揭示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
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
2.让学生观察并交流。
(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
个数?
(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正方体的个数

体积立方厘米


长方体1












长方体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长方体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长方体4











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
系?
三、再次探索,验证猜想。
1.出示例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
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
个正方体。
3.课件演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如果让你摆一 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
你能说出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1.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
求长方体的体积。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公

2.启发引导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
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
五、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1.做“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做“练一练”第1题。
先观察,后独立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练习

安全月标语-我家乡的端午节


青鸟飞鱼-公务员招聘


黎雨佳-关于长城的成语


教育经历怎么写-公务员考试地点


成都医学院专科-招工启示


党性分析材料-爱国的名言警句


经济学就业前景-传统美德作文


张舒羽-老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