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939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01: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童年趣事300字-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1课时

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 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4.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重点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2.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难点

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
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
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透明玻璃杯。

一. 教学导入
备注(批)

春天, 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 让我们一
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
二. 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
活动: 1、 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
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
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 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
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
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 观察大豆的种子。A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
解剖、观察方法。
B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
能发育成植物 的哪一部分。
3观察种子记录表: (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
现(图) 植物的哪一部分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
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
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
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 1 - 41




试验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

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 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
是没有水; 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
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 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
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 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
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 有空
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
第二组对比 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
萌发条件的影响。最后通过 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
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l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学习播种
看教材第 4 页提供的图片,补充完善播种过程。
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
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 垫瓦
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 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
孔保证空气 及水分的流通。
五.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师提出问题:
1. 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2.怎样才能观察
到种 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
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把种子种在透明杯里。
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提示学生注
意观察完成活动.
待学生观察完过程后要特别提醒: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
种子的萌发过 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
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 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移植到花
盆里。
板书设计



- 2 - 41




科目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2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小苗快快长 小苗快快长

1. 能够管理好自己种植的植物,使其健康成长。
2.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4.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小苗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生长规律

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植物、尺子

尺子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记录。适时提起的话题。让学生感
受有时猜想 和事实之间是有差距的。

二. 活动 观察小苗的生长
1、 课堂指导
学生讨论: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讨论,使 学
生明确观察内容。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教材第 6 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尺测
量小 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
大小、宽窄。
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课后观察、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
盆小苗, 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 后,教师适时提醒同学观察、
记录、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 保持自由观察
的兴趣。 注意: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
开花结果之前,结 合本单元第 3 课内容进行教学。 寻找植物生
长的 证据” 植物生长的“


- 3 - 41





三.拓展
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活动前讲清安
全注意事项,给每个小组安排好观察 场地,以便每一个学生都有
合适观察的角度。 采用晋级制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与激情:发现
4 个植物生长的“证据”为 C 级, 发现 5~7 为 B 级,发现 8 个
以上为 A 级。
四.板书设计


- 4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3 课时

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

难点

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的植物等



备注(批)

一、 导入
师: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
它带给了我们什 么信息? 二、新课
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你有办法统计吗?
(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
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 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重点


- 5 - 41





二、全课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三、板书设计



- 6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4 课时

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会使用解剖的方法细致而有序地观察花的构造。
3、能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述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花蕾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2、 激发学生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科学知识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4、知道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

重点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难点

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用具

放大镜、镊子、白纸。

学习用具

放大镜、镊子、白纸。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师:身边的开花植物开始长出花蕾来了,这是植物生长的又一
证据。那么植物的 花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让
我们一起去观察吧。
二.活动 观察花蕾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 看一看、 摸
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 教师要提示学生可
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交流 观
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
存在较大的差 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
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 合
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
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 7 - 41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 观察花的构造
1、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 CD,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
免学生破坏花的 每一部分的完整性。
2、 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
边记录。
3、 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花有哪些相同的 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 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
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从而
激励学生继续观 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四、拓展 花的传粉
学生观看 CD,了解不同的传粉方式。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
(如:菊花) ,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 ; 有
的是虫媒花(如:菊花) ,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 ;为
了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在观看
之后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花授粉之后的发生的变化。 告诉学生这样
能更 深入地了解了花的作用。
五. 板书设计



- 8 - 41




科目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5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无心插柳柳成荫

1.能使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2、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3、关注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4、知道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
5、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重点

难点

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能使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植物繁殖方式的课件

花盆、 枝剪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
代。
学生讨论:植物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吗?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可能有的学生应用过扦插、嫁接技术,
可能有的 同学从书本上了解过扦插、嫁接技术,还有的同学可
能对扦插、嫁接技术一无所 知。教师可以根据前测情况导入下
面的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前测情况 亲身经历直接经验 书本
间接经验 无经验 导入对策 请有经验的同学介绍方法 这 些
方 式 是 怎 么 回 事 ? 怎 么 操 作 呢? 教师直接介绍
二.活动 植物分身术 1、指导。 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掌握
规范的扦插方法。
学生观看相关 CD。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使用枝
剪时应注意安全,要爱护植物。
为学生特别讲述: l、 教材图示中,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
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 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
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2、 植物扦插能否成活,
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提醒学生细心照料所扦 插植物。
3、扦插。 教师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如:大蒜、土豆、太阳花、
芦荟)组织学生进行扦插 的实践活动。 3、介绍。 教师借助课
件向学生介绍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

- 9 - 41





如:大蒜、马铃薯利用 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
落叶生根用叶繁殖后。
三、拓展 移花接木
1、活动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践。
2、让学生意识到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
花卉等方面应 用广泛。
四.板书设计




- 10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6 课时

翩翩雌与雄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记 录观察结果。
2、 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3、 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4、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重点

难点

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新鲜鸡蛋、放大镜

实验记录表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小鸡是从哪里来的?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
是怎样出生的。
二.阅读 从蛋到鸡
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
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
的描述进行补充或
完整讲述: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
小白点,这个是鸡 蛋的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
胚胎发育的部位。
第二幅图到第四幅 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
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 成,逐渐长出喙和羽毛。
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 壳啄破
跃跃而出。
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
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
利用图片向学生展 示小鸡生活趣事, 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
神奇, 激励学生观察鸡蛋结构的兴趣。

- 11 - 41





特别讲述: 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不
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只有公鸡 和母鸡交配后产生的受
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 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 发育
成新个体的。
三.活动 观察鸡蛋
1、 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
①、观察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鸡蛋。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 观察鸡蛋的外壳;再指导学生把鸡蛋从
中间敲碎观察卵壳膜;最后指导学生观察 卵白、卵黄和胚盘。
②、观察要求 鸡蛋打碎后要把卵白、卵黄和胚盘放到培养皿里,
既注意了教室卫生,又便于观 察。
2、 学生观察。 教师提示学生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的形
式记录下来。
3、指导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在学生观察记录鸡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讲述鸡蛋的结构和
功能。
相关资料: 鸡蛋椭圆形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蛋壳上有
小孔可以起到透气的作。鸡蛋 壳里面有两层卵壳膜,可以起到保
护卵细胞的作用。鸡蛋一头大一头小,在鸡蛋 大头的一端卵壳膜
分开形成气室,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鸡蛋的内部由卵 白、
卵黄和胚盘等部分组成。卵白能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能
供给胚胎 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内贮存着供胚胎发育的
营养物质。
四.板书设计

- 12 - 41




科目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7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翩翩雌与雄

1、 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记 录观察结果。
2、 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3、 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4、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重点

难点

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学生回家搜集有关自
学习用具

己出生情况的资料
教学用具

动物繁殖后代的相关资料


一、
谈话引入
备注(批)

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
二.阅读 人从哪里来
1.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人的孕育过程。 学生自行阅读 学生提
问教师 提问学生:人的孕育过程与前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相
比较,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胎生动物胎生、哺乳的
特点。
2.制作成长记录卡。
教师提示:希望大家大胆设计卡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甚至还可以加入自 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照片。 在我们的成长过
程中,我们的父母付出了许多,请大家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恩
之言。
特别提醒:请大家保存好手中的成长记录卡,五年级下册“我
们在成长”一课中 还需要使用。
3.最后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了解动物繁殖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有性繁殖。
不同点:卵生、胎生
教师结合教材小狗的图例让学生找到动物有性繁殖的共同
点, 即需要精子和 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后一代;然后
再对比前面小鸡的孵化,了解胎生动 物与卵生动物的不同点:卵


- 13 - 41



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而 胎生动物的受

精卵是在母体内。
发育成胚胎然后再生出来的, 而且刚出生的幼体是 靠吸食母乳长大
的。 观看其他动物繁殖方式的录像资料, 促进学生对繁殖方式的多
样性和相似性 的认识。
三. 板书设计



- 14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8 课时

科技发展话克隆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的发展。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4、关注与克隆技术有关的生物繁殖技术问题。

重点

难点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学生谈: “克隆技术知多少”?
二.阅读 了解克隆技术
1、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克隆技术
2、组织小型辩论会:主题: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约
20 分钟) 正方:正面﹥负面 反方:负面﹥正面 要求双方在简
要提出本方观点后, 进入辩论阶段, 3 分钟时间做总结陈词。
3、 教师简要评述辩论会学生的表现
4、 教师向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提出希望:今后保持对生物
繁殖技术发展的关 注,注意资料的搜集。
三.板书设计


- 15 - 41




科目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9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它在哪里

1. 能用语言、路线图等方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利用导游图、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辨认位置的生活能力。
4.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5. 知道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另一个物体就是
这个 物体的参照物。

重点

难点

了解人们确定位置的一些方法

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航海定位及 GPS 定位的图片

石头、彩笔



备注(批)

一. 教学导入
家长要来学校参加座谈会, 你怎样为家长介绍你所在教室的位
置及进入学校 后所走路线。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我们常常需
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三. 活动 它在什么位置
活动进程:
1. 认识参照物: 教师选择一个位置站好 (如黑板中间位置的
前方) 请学生描述老师所在位置。 将学生不同的描述板书在黑
板上; 寻找不同描述位置的相同点:都相对于某一物体,都描述
了老师在这个物体的某 个方向上。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位置的方
法,我们在描述位置的时候用到了前后、左右、 上下、远近等词
语,而这些词语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来说的,那么这个物体就是
描述选定物体的位置时的参照物。 然后可以打开书让学生阅读教
材中给出的参照 物的概念。
2. 学会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分析事例:图中叔叔的怎
样为小朋友指路,讲清了什么? 以珍禽馆为参照物, 向左走 300
米描述的是猴山在珍禽馆的什么方位和离珍 禽馆的距离。让学生
明了如何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 16 - 41



练习:如果校门口一位外地人打听去本地学生熟悉的某处地点(新华

书店、中心 医院) ,你将怎样指引路线。
3. 利用音像资料介绍其它的定位方法。
三.活动 餐厅在哪里
活动按下列环节展开:
1. 认识图标。
2. 寻找路线,画出路线图。 要求学生先找到餐厅的图标,然后寻
找从西门走到餐厅的路线,并用笔标出两条 路线。
3. 描述路线。 首先让学生同桌相互描述自己所选路线,做好相互
的补充和言语上的准备。 点兵点将台:任意叫一名同学向大家清晰
地描述,其余同学按其描述找到路线。 再任意叫一名同学指出路线。
正确两人都可或星号一颗。
4. 比较谁选择的路线最近。 估计活动中学生凭直观判断路线的远近
可能会有争议,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学到 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解决
问题,即借用棉线、尺子可以准确比较路线的远近。
5. 交流体会。 说说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提供导游图,路线指示
图,今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 帮助?体会学到的这些知识,获得的
辨识位置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 17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0 课时

它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能用语言、路线图等方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利用导游图、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辨认位置的生活能力。
4.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5. 知道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另一个物体就是
这个 物体的参照物。

重点

难点

能利用导游图、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培养学生辨认位置的生活能力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石头、路线图



备注(批)

室外课: 找“地雷”
教师宣布活动目的:在于利用所学,能绘制找“地雷”的路线图,
能利用他人绘制的路线图找到“地雷” 。
提出活动要求:
1.先阅读书上的活动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活动的帮助信息, 如果你担任“埋
雷” ,你需要按步骤完成哪些任务?如果你担任“找雷”的
任务, 又怎样才能找到“雷”?
2. 学生回答
3. 想想: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4.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A 合理安排活动顺序; 先
给“地雷”做上标记,然后找到合适的地方埋下“地雷” ,再绘
制一张找“地 雷”路线图,与他人互换后展开寻找“地雷”的活
动。 B 合理分配小组、合理人员分工; 组内一半人负责“埋雷” ,
一半人负责画出线路图,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也可 以将一个活
动小组分成两个小组,活动就在组内进行。 C注意安全,注意爱
护环境,整个过程中不要踩踏植物等 D 活动结束后的小结。
说一说在寻找的过程中哪些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帮助找不到
“地雷”的同学分析原因,可以让他们和“埋雷”的同学交流,
- 18 - 41



问题 出在哪, 是路线图有误, 还是辨识路线图有误。 课后可

以由双方共同找到 “地雷” 。
板书设计


- 19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1 课时

谁在运动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 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4. 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
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难点

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沙盘、模型车、小塑料人、木棒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等小物体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或者类似的画面? 这种情形究竟
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 活动 .游戏:谁动过。
1. 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要
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 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然后请
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下面 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
动过,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小结
得出:活动中你 们选择的讲台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
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
三.活动 运动还是静止
活动分三层展开: 1. 场景模拟,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
是静止的。 在桌面沙盘上设置旗杆等参照物,用模型车,载两
个模型小人在沙盘上活动,选 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旗杆、车上
的人,车后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 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
否正确,说出自己 的理由。

重点

- 20 - 41



3. 师生共同小结依据什么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若物体相

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 是静止的。
4. 判断练习,组织填写教材第 30 页的表格。游船上、电梯上的
女孩相对于地 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船身、电梯是静止的。
5. 判断练习: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以什么
为参照物。
6. 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
四.板书设计




- 21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2 课时

谁运动得更快
教学目标:
1能合作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
单的图表 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2、愿意进行合作与交流。
3 让学生通过曲线图了解物体运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难点

对小车的运动进行定量测量。
课件(含蜗牛、蚂蚁、小汽车、小车、棉线、秒表、钦尺、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公共汽车的图片及数据 线轴、记录表、粉笔头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特殊的运动员,它们要来比一比
谁运动得更快, 大家来当裁判好吗?(板书:谁运动得更快?)
二.活动:判断不同的物体谁运动得更快
1、 判断蚂蚁与蜗牛运动的快慢: ⑴ 现在第一组运动员上场 ⑵
蚂蚁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 ⑶ 经过测量,蚂蚁爬 1 米大约用
1 分钟;蜗牛爬一米大约用 11 分钟。那么, 谁运动得更快呢?
⑷ 你是怎么判断的?
2、 判断小汽车与公共汽车运动的快慢 ⑴ 现在请第二组队员上
场 ⑵ 认识它们吗? ⑶ 有人测量发现,小汽车 1 小时可以跑
80 千米;公共汽车 1 小时可以跑 50 千 米,那么谁运动得更
快? ⑷ 你是怎么判断的呢?(真是个聪明的裁判员! ) 活动:
设计跑步比赛(判断同种物体谁运动得更快)
三.活动:设计跑步比赛(判断同种物体谁运动得更快)
1、 谈话: 在这两场比赛中, 蚂蚁比蜗牛跑得更快; 小汽车
比公共汽车跑得更快。 那我们班上有这么多同学,谁跑得更快
呢?

重点

- 22 - 41


2、 看来咱们班跑得快的同学还挺多的, 要不这样吧, 我们来设计
一场跑步比赛, 比一比究竟谁跑得更快好吗?请大家先商量商量,
看哪能个小组设计的比赛方法 又多又好。
3、 学生分组讨论。
4、 提示:好,时间到,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
5、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相同时间 3 分钟,比距离相同时间 30
秒钟,比距离(里程表)相同距离 100 米,比时间长短相同距离 1 圈,
比时间)
6、 提问: ⑸ 真不错,想出这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来了。那
么,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方 法进行分类呢? ⑹ 有的是规定相同距离
比时间,有的是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距离。 ⑺ 这两类方法都能比较出
谁跑得更快,但如果我们要选出一名学生参加 100 米 短跑比赛,用
哪种方法比赛会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
7、 学生回答。 活动: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
四.活动: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提出问题:如果要精确知道到底快多少,慢多少呢?需要怎么办?
(出示小车)我这里有一辆小车,它能在桌面上沿直线运动(演示几
秒钟)它在 运动中每个时刻的快慢都是一样的吗?怎样进行测量
呢?
1、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 学生提出自己的测量方案。老师板书与追问: ⑴、计时、报时
(需要什么工具?多久报一次时?今天我们就 10 秒钟报一次时
吧) ; ⑵、测量距离(用什么工具量距离?小车在运动的时候好不
好测量?怎样做既不 会影响小车的连续运动,又能进行准确的测量
呢?(做记号)用什么做记号?做 完记号以后再来测量小车到达的
位置) ; ⑶、拉小车; ⑷、做记录
3、 演示实验: ⑸、哪个小组先来试试,让小车运动起来,并测量
它每运动 10 秒钟,运动到什 么位置。 ⑹、大家分一下工吧。 ⑺、
学生进行合作测量。 ⑻、评价:你们觉得这一小组的做得怎么样? 学
生提出自已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评价: 测量进行
得怎么样? 计时的同学表现如何? 配合得怎样?记录得好不好?
4、 交待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

五.板书设计



- 23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3 课时

它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2. 通过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3. 用纸飞翼探究槭树种子传播的秘密。
4.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运动的方向和快 慢。
5.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类。
6. 了解槭树种子为什么能飘落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难点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课件或图片、橡皮筋、轮子、 (悠
(悠悠球)纸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悠球)纸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神舟 5 号发射升空后的录像, 地面控制中心
对飞船位置、 速度、 方向的了解情况。然后可以简单介绍神舟 6
号在这方面的情况。 用教材的导入语引导学生进入下环节的学
习。
二.活动 小汽车车是怎样运动的
1. 学生读图,了解图中信息。 图中包含的信息包括方向, 出
租车行驶路线, 路标, 时间指示, 和房子等参照物。
2. 学生思考并试着自行描述: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出租车的运动
情况,怎样描 述?
3. 组织学生描述出租车的运动, 注意教学的组织, 强调
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要求学生评价他人的描述。 出租
车的运动情况:3 点出租车位于路标 10 千米处,往东北方向行
驶 3:30 到达 路标 20 千米处,此段 10 千米用时 30 分钟,速
度较慢;然后向东行驶,3:45 行 驶至路标 30 千米处,此段 10
千米用时 15 分钟,速度较快;然后在路旁一座红 色房顶的屋子
处转弯向南行驶,4:00 行驶至路标 40 千米处,此段和第二路段
速 度相同。
4. 师生共同小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运
动的方向和快慢

重点

- 24 - 41





三.活动 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
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很多物体的运动,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让学生用轮子 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归纳出它们不同的运动方
式。
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另一
个在纸上可以用 文字或图画来记录轮子的运动路线。当学生小组
合作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教 师适时指导。
2.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介绍: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和转
动两种。讲述:摆动属于振动,振动又属 于平动这是因为摆动和
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因此可以看作平动。 四.拓展
槭树种子会怎样运动 由于槭树的种子具有双翅,像长了翅膀的
鸟,故而能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安 排学生课后制作纸飞翼进
行探究。
五.板书设计




- 25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4 课时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并由 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
3.在“弯道‘竞走’ ”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海绵 、厚纸条、胶带、
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乒乓球、记录纸。
长)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帆船在海面上航行,想想船受到了哪些力?

二.活动 力的作用
1.体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要明
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 方法。 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向
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 力的方向一样
吗? 人与物体可直接感知的力: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
等活动。 、 、 物体与物体之间须间接感知的力:进行“压海绵”
“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 、 慢和方向”等活动。思考: “力
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交流: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交流,
然后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 教师必须引
导学生进行归纳, 帮助他们认识到: 提、 推、 拉、压、吸引
都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
体 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三.指南车信箱 各种各样的力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的资料
重点



- 26 - 41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四.板书设计



- 27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5 课时

弹簧和橡皮筋

教学目标:
1.玩过弹簧和橡皮筋之后,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示它们形状的变化和自
己 所感受到的反推力的方向并由此认识弹力。
2.能正确使用测量力的大小并做好记录,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能发现弹
簧伸 长的规律并据此制作简易测力计。
3.乐于探究弹力的奥秘,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

重点

难点

学会使用测力计
认真分析数据,善于发现规律,愿意合作制作测力计,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圆筒测力计, 握力计

硬纸板,剪刀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
片,并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 思考:这些产品中都用到了弹簧
或橡皮筋,弹簧和橡皮筋在这些产品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二.活
动 变形的弹簧 1.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观察它们有什么
变化,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 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学
生玩弹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3.组织学生
开展交流活动,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①
谁 施力了?方向是怎样的?②谁产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
样的?③结果怎 样?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且画出反推力(弹
力)的方向,帮助
学生形成或完善 弹力的概念。
三.活动 使用测力计
1.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使用弹
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②、测力前应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若指针没归零,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
③在测力过程中,要注意轻拉轻放,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
下端导板相 撞而移位,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
致,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 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

- 28 - 41



④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2. 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 先让学生练习调零,再要求他们将测力
计挂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挂钩上先挂 1 个钩码,全组成员练
习读数。 1 个 50 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是用 gf(克
力——非国际单位制,是工 程单位制)还是 N 表示(牛顿——
国际单位制) ,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用 N 表 示, 1 个 50 克
的钩码重量是 0.49 牛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钩码对测力计的拉
力是 0.49 牛顿。 学生再次练习之前,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
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 2.5 牛顿,每 个钩码重 0.49 牛顿,那么
测量时最多只能挂 5 个钩码。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 并做好记
录。 3. 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 这种变
化是有规律的。 四.拓展活动 制作简易测力计 本活动在课内完
成.
四.板书设计



- 29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6 课时

苹果落地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
实 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
地球 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重点

难点

认识重力及其方向
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
成功的道 理。

学习用具

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

教学用具

支架、细线、钩码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 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
绍。
二.活动 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
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 的规律并形成对
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
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数次调整支架的倾
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
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 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
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 的物体,
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
石块, 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
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 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 不能由此得出肯定
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
的方式来解决 这一问题。
三.活动 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 30 - 41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

苹果等小物 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
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 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
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 学、统计图是否标好
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
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
次测量取平均 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
说它重力的大 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然
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 图的汇总。
四.板书设计




- 31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7 课时

巧推棋子

教学目标:
1、能感 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及方向是怎样的。
2.能初步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并懂得根据需要
采取 相应的对策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4.在推棋游戏中能主动探寻其中的奥秘而不是单纯地做游戏,游戏之中能
遵守 规则。

重点

难点

初步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系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1 颗围棋子,毛巾



备注(批)

一.教学导入
直接从游戏式的课题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今
天我们就一 起来玩个“巧推棋子”的游戏。

二.活动 推棋子游戏
1.介绍材料
2.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
值区内,尽量停在高分区。 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
而不是滚动,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 圆弧形的那面则要朝
上摆放。 每人有三次机会,将所得分记入 P68 页的表格中
3.进行第一轮游戏,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4.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让学生
带着“怎样控制好棋 子”的问题进行第二轮游戏。
5.交流总结
三.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1.寻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学生自由发言。
2.观看 DVD
3.设计:抓鱼手套
4.想象没有摩擦力的生活会怎样?
四.板书设计

- 32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8 课时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以 “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 为例, 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
行分析, 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以“把苹果切开”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
逆变 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
步进 行判断,能模仿青铜器的生产方法制作蜡星星。
4.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

难点

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苹果、 水果刀、 海水晒
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
盐和青铜器生产等有关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 、
资料 (课件或图片) 。
坩埚钳等



备注(批)

一、溶解食盐
1、器材介绍与确认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
量的蒸馏水(副板书 1:蒸馏水) , 它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
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 1 人,用那已经消 毒了的
筷子蘸一点尝尝。 师(学生尝过之后) :不但没有颜色,而且
没有任何味道,是吗? 师:桌上还有 2 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
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 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
(板书:盐)
2、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
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
料,请 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 。咱们比比,看哪
组变得最快,开始吧。 (2)实验方法交流 师:现在,所有的盐
都已经变“没了” ,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 。说 说,
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请
问,这盐是 真的没了吗?
二、提取食盐
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
“没了” ,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 来吗?如果能,又有
哪些方法?
2、实验方法交流

- 33 - 41
重点


3、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

师:看看,有不认识的吗?介绍 “蒸发皿” (灯片 1:蒸发皿) ,
它是用耐火陶 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
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 试管夹吧。
4、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
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 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
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 么?
5、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
看“注意事项” 。
6、学生提取食盐
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
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 的什么方
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
色粉 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
的新物质呀?
三、建立概念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
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 ‘变’来 ‘变’去的盐”
(板书:变来变去的盐) ,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
盐, 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
还得给这两个“变” 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 师:现在,让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 去
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
过程,我们 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
程)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 1 名学生到前面尝苹果,学生
嚼苹果的时候,师再切 1 个) 。 师(对嚼苹果的学生) :请稍
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 师有个要求,麻烦
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师(对全班同学) :我的那
个才切开还没吃呢,你们大家说说,它从一个变 成两半,还能再
变回来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四、演绎应用 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灯片 3:水的三
态变化、种子发芽、热胀冷缩、捏橡皮泥、森林大火、炸 鸡蛋、
蜡烛熔化) 2、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 (课件:煮海为盐,可
逆变化,有利)



- 34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9 课时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2、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变 化过程。
3. 知道“煮海为盐”“青铜器的生产”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

难点

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海水晒盐和青铜器生产等有关资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料 (课件或图片)



备注(批)

一、阅读与分析 阅读:了解青铜器及青铜器的生产,教师适当补
充介绍。 青铜器的生产包括“制模”“制范”“熔铸”和“修整”
各个过程, 分析:判断青铜器的生产过程是否可逆? “青铜器
的生产”是可逆的变化过程(青铜器的生产与青铜的冶炼不同,青
铜器 被损坏以后还可以再次熔铸),
二、活动 制作一个蜡星星
1.从青铜器的生产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怎样制作一个蜡
星星?
2.蜡星星的制模:提示可以用厚纸制作。
3.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4.学生完成制作。
5.评价总结制作情况。
三.板书设计

重点



- 35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20 课时

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学目标:
1. 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 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 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4.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重点

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 环境比较潮湿、 与空气接触、 与酸
难点

碱盐等接触

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
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盘等





备注(批)

一、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
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 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
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 推想金属生锈 的原因吗?
二.活动 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
2.设计对比实验
3.实验探究并观察记录(课后)出示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供学
生观察验证的一组 对比实验(潮湿与干燥)并已经能够看见结果
的材料。
4.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问题 查阅资料:金属生锈的其
它原因。
三.活动 金属与锈
1.对比观察一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指导观察方法:用细砂纸擦铁质部分;比较软硬的办法:刻
画,比较刻画后的痕 迹深浅。
学生观察后汇报,
然后讨论:铁锈还是铁吗?

- 36 - 41



2.对比观察多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3.初步得出研

究结论并据此判断其它物质变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得出:锈是某
种金属发生了变化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 将物
质的变化尝试按“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前一课的物
质变化的例 子进行又一次的判断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有两大
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
蜡烛熔化、热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剪开布料、木头做成家具、
食盐的 溶解等都属于形态上的变化(即物理变化) ;金属生锈、
和水泥、泥土烧成砖都 会产生新物质(即化学变化) 。 4.初
步了解防锈的方法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找到原因后“对
症”献策,再指导学生阅读“指南 车信箱”中的有关资料。 4. 师
补充介绍纳米技术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
了一门以 0. 1~100 纳米这样的尺度 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这就是纳米科技,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 物质的
科学技术。 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 纳米为百万分
之一毫米,即 1 毫微米, 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略等于四十五
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1 厘米=10000 微 米,1 微米=1000
纳米) 。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 100 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
颗粒尺寸在 1~100 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
材料。纳米金属 材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
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 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四.课后作业 搜集相关防锈的办法,完成单元评价页 P69 的建
议。
五.板书设计





- 37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21 课时

燃烧的蜡烛

教学目标: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
验证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4.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5.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难点

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
教学用具

石灰水。
学习用具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备注(批)

重点


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实
验。 启发学生思考: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为什么没
有改变?让学生进一 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活动 蜡烛的变化
1.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蜡烛燃烧前”→“ 蜡烛燃烧中”→“蜡
烛燃烧后的结 果鉴定”的顺序来进行: 提示:在蜡烛的燃烧过
程中,要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还要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 什么气
味,并用自己的方法(语言或者绘画)来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
情况。
2.学生实验观察。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
4.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烧杯壁上
澄清的石灰水滴变成乳白色)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
瓦锡的研究” ,指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产生了二 氧化碳,知道是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5. 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三.板书设计


- 38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22 课时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我们怎样整理信息

教学目标:
1、能够反思整理资料的过程,总结提炼整理信息的方法。
2、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
3、意识到只有对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析,才能获得新的
发 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科学知识 知道整理信息的方法。

重点

难点

能够反思整理资料的过程,总结提炼整理信息的方法。

知道整理信息的方法。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一.教学导入 这是本学期的总结课, 这学期我们知道了整理
备注(批)

和正确处理科学信息是科学研究取 得新发现的关键环节,那么这
节课里我们也一起来探讨和整理信息相关问题。
二.整理信息
1.联系四年级上册初步整理资料的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将零
乱的文本 资料进行归类、梳理,归档。由此引伸到本学期的训练
重点—初步梳理、归类、 统计数据信息,使学生知道,必要的梳
理归类和统计是分析数据的基础和前提, 它能使零乱的数据信息
逐渐变得条理清晰。
2.在归类、梳理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是对数据进行甄别
和筛选。剔除一 些不可靠的信息,选取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的信
息和数据,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 的关键。
3.第三个层次就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分析、比较数据的基本
方法。比 如,将对比实验的数据进行罗列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
的相同与差异;将事物发 展过程中的同要素数据进行罗列,寻找
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 本学期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常见的统计
图表的运用。 让学生回顾和交流在使用 各种统计表、统计图时
的感受。比如,这些统计图表的优点和缺点等等。
4.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整理手头的资料或数据。这里
可以设计 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谈一谈准备怎样整理教师提供的
数据和资料,并讲述如此 整理数据的理由。

- 39 - 41



5.生完成书上的统计。

6.汇报:教师可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整理,比较
明确地让 学生知道: 整理分析数据信息是科学研究最终取得成
果的关键步骤; 归类梳理、甄别筛选、分析比较是处理信息的基
本步骤;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它 们各有所长,根据不同的需要选
择统计方法;整理数据的目的是便于从数据中发 现规律。
三.板书设计




- 40 - 41





科目

课题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第 23 课时

科学自己做,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和运用所学的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分析
并 能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3、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数据整理和分析活动。
4、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

难点

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人类的 有
关活动同样会影响到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数据整理和分析活动

学习用具

教学用具


一.教学导入 讲述或用视频介绍气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让学
备注(批)

生理解研究并掌握各地区的 气象特征和规律对本地区人们的生
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出测试要求: 当一回小小气象分析师,整理分析当地的
气象数据,研究寻找本地气象特征 和规律。
1.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及记分标准
2.简要讨论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联系上一节课复习提升的
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准备怎 样整理
这些数据,通过交流,保证数据整理能顺利进行。
三.组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独立自主完成以下两步: 1. 整
理数据。 2. 分析数据 观察绘制好的统计图表,比较、分析数
据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科 学研究最重要也是最关
键的一步。 提醒学生争取更加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 和规
律,并试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四.交流与展示 将个人的分析结果拿出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组织同桌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利用 专用的一节课评价等第。 针
对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若干意见
五.板书设计



- 41 - 41

手写爱-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怎样写读后感-朱日和阅兵


烟台南山学院-情人节活动策划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图书馆-计划书怎么写


清远中考-柳铁一中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五一促销活动


南郑中学-实习推荐信


创业计划书范本-我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