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抚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快乐的除夕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
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
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
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
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
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课内理解: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
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
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
了
。
(1)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尽“”闲“两个字,给人静寂的境界。第一、二句中动中有静
(3)这首诗通过对敬
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
了拟
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望洞庭》
1、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
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
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
夜晚
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
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
用一个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
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课内理解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
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
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群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湖
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
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③第三四句,把洞庭湖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洞庭湖中的群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
1、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
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
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
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
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
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2、课内理解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
碧绿的江水象
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③
“忆江南”是词牌名,本首词的标点。
忆江南是词牌名,作者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了三
首回忆杭州的词,这是第一首,另外两首如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二课《桂林山水》(全文要求背诵)
1、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
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
爱之情。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
”讲起,既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
后,用对比的方
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br>(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
的美和特的美和人们
对她的由衷赞叹。)
2、课内理解
(1)“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句话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
2)从“大海”和“西湖”写起,用一个“却”字转折,衬托出桂林水的迷人。接着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桂
林水的“静“”
清““绿”。
(3)从“泰山”和“香山”写起,衬托桂林山
的别具一格。写出了“奇”“秀”“险”的特点。
(4)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
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
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要求背诵)
1、本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
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
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
、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
前展现了大自然
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2、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
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语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找出作
者的游览顺序,也不要着急,等学
习了课文内容后,再回头来,理清顺序就容易了。在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些语言
训练,用“时而„„
时而„„”,“即使„„也„„”这些词说话,在训练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天上的、
地上
,远的、近的都可以联系起来,给孩子们的思维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才有意思。
3、课内理解
(1)本文作者叶圣陶
(2)这是一篇游记。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
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
内洞;最后写出洞。
(3)课文还有一条线索,就是作者多次写到的“水”。
(4)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写
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后描写双龙洞的特点: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漆黑而且大。
(5)“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多端。
(6)“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要是……准会”说明必须一动不动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来说明孔隙的窄小。
(7)“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即使”就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本身已经够吸
引人,无需再比作什
么。
(8)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
游
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
(溪
流)为线索。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空隙:窄小;内洞:漆黑
、大、有石钟乳和
石笋。
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1、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
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
爱之情。课文先总
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
地的
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2、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
、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蓝天衬着高耸的
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
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雪峰比作白缎子,把云彩的影子比作银
灰色的花朵。
《语文园地一》
(1)“词语盘点„要求会默
(2)“我的发现“能用此句式造句
(3)“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
(4)“宽带网“中的五岳会背、默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②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③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资料袋与宽带网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
2、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近义词
1、观赏—欣赏 蜿蜒—绵延
精湛—精深 安慰—安抚 耽误—耽搁 均匀—匀称
2、款待—接待 鼓动—鼓舞
启示—启迪 隐蔽—躲藏 沉寂—寂静 凶恶--凶狠
3、执行—履行
打破—突破 偶尔—偶然 约摸—大概 流畅—通畅 安静—宁静
4、给予—赋予
沉稳—深沉 开阔—广阔 装饰—点缀 耀眼—刺眼 违背—违反
二、反义词
1、前进—后退 拥挤—松散 保护--破坏 干净—肮脏 善良—丑恶
沉重—轻便 2、踌躇—果断 忧患—安乐
灵巧—呆板 创造—模仿 黝黑—白净
赞扬—批评
3、平稳—波动 偶尔—经常 安静—喧哗 平静—激动 糟蹋—爱惜
乏味—有趣
4、可爱—可恨 赞许—指责 清凉—闷热 怀疑—相信 清澈—浑浊
舒畅—郁闷
5、容易—困难 感激—抱怨 承认—抵赖 扩散—聚集 微波—巨浪
聚集—分散
三、多音字
闷
称
划
缝
mēn
mèn
chèn
chēnɡ
huá
huà
fénɡ
fènɡ
(闷热气头)
(郁烦闷雷)
(对称心职)
(称呼)
(划船水算)
(筹计划分)
(缝补制纫)
(裂缝隙见缝插针)
钉
dīnɡ
dìnɡ
把
bǎ
bà
乐
yuè
lè
(钉子锤)
(钉扣子箱)
(把握舵酒)
(刀把儿)
(音声乐章)
(快取逗乐)
(相类似乎)
(似的)
看
干
数
佛
kān
kàn
ɡān
ɡàn
shǔ
shù
fó
fú
(看守押门)
(看见书重)
(干粮柴净)
(躯树干练)
(数不清落)
(数学量词)
(大佛爷经)
(仿佛)
似
sì
shì
四、词语归类
1、形容风景的词语: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花红柳绿 春暖花开 风景如画 百花齐放
2、描写四季的词语: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骄阳似火 炎炎夏日 秋高气爽 冰天雪地
3、描写月亮的词语:月明人静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月黑风高 明月高照
4、描写植物的词语: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一碧千里 杂草丛生
绿树成荫 生机勃勃
5、词牌名:渔歌子 忆江南 长相思 念奴娇 水调歌头
6、意思相同的词语:甜蜜、捕捉、寻找、叫喊、呼唤 医治、解救
7、意思相同的成语:成千上万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坚定不移 千言万语 千呼万唤
8、含牛的成语:牛气冲天 九牛一毛 气喘如牛 牛刀小试 牛鬼蛇神 牛郎织女
9、形容山的成语:奇峰罗列 连绵不断 形态万千 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 危峰兀立
10、形容水的成语: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波涛汹涌 清波荡漾
五、仿写句子
仿写描写桂林的山的语句。
1、黄山的山真高啊,高得让你感觉到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黄
山的山真陡啊,陡得让你感觉随时都会倒下来;黄山的山
真奇啊,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让你流连忘返。
仿写描写漓江的水的语句。
2、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见水中的石头、细沙和鱼虾;小溪的
岸真绿啊,绿得像盖上绿色的毛毯;小溪的物真丰啊,
水中小鱼小虾快乐地嬉戏。
3、牡丹花
真艳啊,红得像是燃烧的火焰;牡丹花真香啊,清风轻拂,飘香四溢,沁人心脾;牡丹花真美啊,远远望去,她像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少女。
4、天上的云真白啊,像棉花糖,像白雪,像奶油;天上的云真美啊
,像骏马,像企鹅,像绵羊;千变万化,漂亮极了。
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1、六月的天气,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凉,时而热,真是变化多端啊!
2、每个人的生活都
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喜悦、时而愤怒、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无论你走到哪里,它们都将伴你左右。
3
、天上的云真是千变万化,时而薄若丝棉,时而堆积如山,时而又变化出可爱的小动物,真是令人遐想。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每课一练
1、《古诗词三首》
一、基础知识题
(1)“相看两不厌”的“厌”的意思是( )1、讨厌 2、满足 3、憎恶
(2)“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的读音是( )1、huï 2、hé 3、hè
(3)《望洞庭》的作者是( )1、刘禹锡 2、白居易 3、李白
二、巩固提高题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 )修辞手法。1、比喻
2、夸张 3、拟人
(2)《忆江南》中“忆江南”是( )1、词的题目 2、词牌名
3、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
(3)“能不忆江南?”是用反问的语气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1、对 2、错
三、带着问题来读书
1.______(谁)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_______为伴
,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A李白 山 B杜甫 山)
2._____夜,________(谁)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既赋诗一首。(A夏
刘禹锡B.秋 刘禹锡)
3.“忆江南”是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描绘了江南______季秀丽的风光。
四、判断对错我能行
1、“孤云独去闲”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 )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
五、填空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而“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人则以奇特的(
),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把( )比作( )。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________谙:_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
总的赞美,与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七、连一连。
李白 诗鬼
杜甫
诗豪
刘禹锡 诗仙
李贺
诗圣
2、《桂林山水》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ú xiá
pínɡ zhànɡ pān dēnɡ lián mián bú duàn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澜( ) 攀( ) 瑕(
) 绵( )
润( ) 举( ) 假( )
棉( )
三、多音字组词。
sì ( )
juàn( )
似
卷
shì( ) juǎn(
)
四、重点语句练习。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
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这样的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个句子用了一个比喻,作者把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 。
五、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是一篇以_________为主的记叙文。(A状物 B写景)
2、文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构段方式,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的美。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
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
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连绵不断的画卷”还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二)我__________过峰峦雄伟的泰山,___________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___________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
山真奇呀啊,一座座(拔 拨)地而起,各
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bǐng
píng)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立 丽),倒(dào
dǎo)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
(wū
wù)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dào dǎo)下来。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和读音。
3、短文中“嶙峋”的意思是(
)A形容人刚正有骨气。B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C形容人消瘦露骨。
4、本段主要介绍了桂林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反复朗读,判断哪种朗读符号正确。
(1)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2)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读拼音,写词语。
yōnɡ jǐ
jiānɡ zhè wān yán tū wù sēn yù
( ) ( ) ( ) (
)
shāo wēi é jiǎo tún bù
yuán tóu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兀( )
适( ) 皇( ) 碗( )
元(
) 造( ) 呈( ) 蜿(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仿佛——
观赏—— 明艳—— 依据——
反义词: 拥挤—— 昏暗——
蜿蜒—— 聚集——
四、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艳”的近义词是“鲜艳”。 ( )
(2)“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 思。
( )
(3)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 )
(4)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 (
)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六、带着问题来读书
1、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_____(A记事文章 B游记)
2、作者按______
_顺序描写的同时,还多次写道_______,两条线索清晰地交织在一起。(A游览 水 B事情发展
水)
七、课内语段阅读。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上面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层,那
儿一层,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
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
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在文中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精神”一词的意思是( )A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活跃、有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沿途所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短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间接写
出了双龙洞在地势很高的地方,“__________”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
到处都是。
八、课内语段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
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都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
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
乳和石笋,这是什
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做什么,(
)很值得观赏。
1、给短文的最后一句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用“_______”画出表明“双
龙洞”名字的来历的句子。
3、短文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填顺序。
A→→→洞口→→→B→→→C→→→D→→→E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
4、《七月的天山》
一、读拼音,写词语。
fǔ shì
mǎ ān mián yán bái ái ái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柔嫩——
绚烂—— 细碎——反义词: 凉爽—— 寂静——
盛开——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作者进入天山主要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
,再往里走,他又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走进天山深处,他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 _________。
四、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
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节选自《 》,作者(
)。
2、从文题看,这是一篇_________的文章。突出了_________在______
__季的景物之美。
3、作者用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六、我来判断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1、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焉,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__。
2、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__。
七、课内语段阅读。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
_______。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
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段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
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
捧到满怀心
爱的鲜花。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__________句。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一、给正确的读音打“√”。 3%
红叶似(sì shì)火 饮(yǐn yìn)马溪边
重重(chïng zhîng)叠叠 走了一转(zhuǎn zhuàn)
美如画卷(juǎn juàn) 盘曲(qū qǔ)而上
二、圈出错别字,并改正。4%
波澜状阔( ) 峭壁段崖(
) 微风兀立( )
三、按规律或要求写词语。6%
1、水平如镜
细如雨丝
2、五彩斑斓
婀娜多姿(描写花儿)
3、深不可测 栩栩如生(描写溶洞)
四、仿照例句,用上带点词写句。6%
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同,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五、连线给下面的诗句找朋友。4%
浮天水送无穷树 海上明月共潮生 辛弃疾
落木靠山天远大 带雨云埋一半山 刘禹锡
春江潮水连海平
潭面无风镜未磨 黄庭坚
湖光秋月两相和 澄江一道月分明 张若虚
六、按要求填表格。5%
词语
拔地而起
突兀森郁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几
画
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在序号
中打钩)
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
拉。2、夺取、攻克。3、超出,高出。
1、高高地突起,2、形容山秃。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17%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能不忆江南?请你补充这首词。作者是 ,所填
句子的意思是
“谙”在这时的意思是 。6%
2、“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意思是
,这句话道尽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请你写一句赞美祖国山河美不胜
收的名句。“
。”(2分)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
的水真绿啊,绿得
我也能模仿写一句话:
4、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 的新绿,眼前一片
。
这句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4%
八、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25%
(一)《桂林山水》选段 5%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 )云雾迷蒙,(
)绿树红花,(
)竹筏
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这些词都是表示 的。(1)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结尾,表达 作者对桂林山水的 ___________ 之情。(1)
(二)湖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
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
为什么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
尔投入
一粒石子,让它(击 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 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
“锦”上无
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
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
要开始了。
等大雨一落,(连 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竟 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
br>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圈一圈。(2)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2)
(1)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 (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
)
3.文中描写了________时和
_____________时湖的不同景色,作者把湖比作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的情感。(5)
4.摘录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反问句。(1)
5.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
6.第四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种手法,其中的“礼花”指的是___________,“礼炮”指的是
,
“玉花”指的是__________,“掌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6)
九、习作。30%
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是自家的阳台还是景区的一角
?是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恬静?请选择你
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要求:1、注意要按一
定的顺序写。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4、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