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温柔似野鬼°
566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09: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命的感动-优秀生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以《数 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
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 经验
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 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
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 映数学教育
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
丰富性和发展 性。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
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
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
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
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
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
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 br>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
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
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
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
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
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
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
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
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
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
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
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 页第7题)和“统计”(第
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
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
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 活动的认识
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
动,实践活动分 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
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 ,我们认为可以
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
独安排,大 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 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
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新 课标 第一网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 ”、“有多重”,属第一个层
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
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 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
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 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
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 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
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
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进行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 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
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
平移 、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
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
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 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 统计图表
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
索给定图形或数 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
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 理的能力。 9.体
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
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
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
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 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
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
良好 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前
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 的几个
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
节的发展,使学生在 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
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
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 景,使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
人?”“跷跷板乐园一共 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
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 )对于每
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
是单纯的计算题有 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
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 理解或比较喜
欢的方法。 四、具体内容 主题图(游乐园情境)(P2~P3) • 设计
了 四个活动: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以及准备去玩丢沙包的和准
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玩沙包( 包括正在玩和准备来玩的)、买
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 学生观察图时,开< br>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


实用精品文献 资料分享
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
察问题。 •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
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 算的可以暂时留下,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 例1(用
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
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
的解法。 例2(教学使用小括号) (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
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 (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 练习一 第2题,所有信息、问题全通过 对
话呈现,以收集易拉罐为背景,渗透环保教育。第4题,以中国国家
足球队参加“2002年 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为题材, 通过计
算B组各队得分,既练习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又受到爱国
主义教育。 第5*题,是一个关于年龄的思考题,也需要用加、减两
步运算来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 (1)过多少年爸
爸50岁:50-35=15, (1)父子俩相差多少岁:35-8=27 (2)
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年龄:8+15=23。 (2)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
年龄:50-27=23。 例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
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
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
问题。 做一做 P9 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
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 ◎鸟:现在有几只
鸟?(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 ◎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可用
乘加两步运算解答) ◎蜜蜂:有多少只蜜蜂在采蜜?(?) 练习二
第3题,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二年级上册出现过,是父女俩去海
洋馆,算两人买票一共要花 多少钱。这里是算一家三口逛动物园买票
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既可以用乘加两步运算,也可用连加进 行计
算。 第4题,与练习一的第4题对应,也是计算参赛各队的总分,
只是这里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乘法计算出。 第5*题,选做题,通过计
算方木块的个数,既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练习用乘加或乘减
运算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五、教学建议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
的联系。 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最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
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
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 与学生
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
实用价值。教师可以 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
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
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3.让学生自主选
择解答方法。 这部分内容,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
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 决问题,对于不
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解答 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 第二
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 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加
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
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 •现在“平均
分”专门列为一段(以 毛毛虫的形式),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
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 的认知基
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
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
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 P14: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P23:利用学过的连
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
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
到难的原则,先编排 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
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
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
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平 均 分 主
题图 (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
个“每份同样多”的例 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
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 生活中到
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
以回过头来让学 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
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 分糖和橘子的情景
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
是同样多 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
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做一做
P13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进一步理解“平
均分”的含义。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由主题图分
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
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
法同时并 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
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做
一做P14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
份,说说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
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
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
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
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
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 做一
做P15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
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
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
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练习三 第1~2题,帮助学
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3~6题,用分实物卡片或连线等方法,寻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求平均分的结果。 ◆ 除 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
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
果可以用除法算 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做一做P18
•通过多次平均分18块饼干,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熟悉除法算式
的写法。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例5(教学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熊猫每4个一 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
5盘。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
以 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做一做P19
第1题 •通过多次实际分○,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
四 第2、3题,都是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分成了几份。 第
4~6题,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东西。 使学生看到实际生活中两种分
东西的方法确实存在,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的练习可以经常做。
第9题,练习把乘法
口诀填完整,填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为用口诀求商做准备。这样
第8、10题,被除数可通过乘法求出,由此
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教学用口诀求商做准备。 2.用2~6的乘
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
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
的连加、连减和 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
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
初步认识中孕伏。P20 第2、3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
题。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如P23例1,
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 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
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 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
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如P29例3(15个小朋友做游戏), P31
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
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
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二年级看图写话-上海中考吧


仪征中学-幼儿园心得体会


徐弯弯-公司放假通知怎么写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大学生创业策划书范文


高考报志愿网站-半月谈评论


西安文理学院分数线-情人节祝福语简短


剧院招聘-长春招生信息网


评选活动-毕业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