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2018年放假-高中会考成绩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
合的应用题。在教学
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
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
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
号列出两
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
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
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
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
列式解答两步计算
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
、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
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
br>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
感,从而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
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
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
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
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
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
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
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
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就比较容易了。求商
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
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
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
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
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
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
br>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
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
用除法
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并
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
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
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
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
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
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
践能力、分析能力和
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
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
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
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
,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
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
他的实物,帮助
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
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
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
知识。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
一些活
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
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
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
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
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
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
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
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
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
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
感知,使学生大致能
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二) 课本P48~66页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二)―――解
决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整理和复习-----
解决问题
(2):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
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
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
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
诀一些简单和
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
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
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
七、单元课时安排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2、 解决问题
………………………………………4课时
3、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
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
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
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
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
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
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
,
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内容中的一
些重要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
、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
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
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然后整理万以内的数顺序和数位表,再教学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写出万以内近似数,最后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
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
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
数字的意义。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
际进
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
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
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
的数
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
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
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
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
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
中间、末尾有“0”的数。
突破措施:
(1)将学生的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尽量多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课时安排:
约8课时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
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
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初
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
br>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
“表示物体有多重
,可以用克或者是千克做单位”,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同时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选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
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
理解数学知
识的意义。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
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质量要用称来称一称,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为
了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
教材一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
的表象,第二是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例如:要
知道物品的轻重,可
以用秤称,然后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称,实际练习读秤、弹簧秤等常用的树枝,<
br>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
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
br>重难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
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突破方法: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可以借助硬币、一袋食盐、1个鸡蛋等日常用品,让学
生猜一猜,掂一掂,
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种,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助建立1
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在学
生明确了“要知道物品的重量,就要用秤称”和认识了各类的称之后,
重点放手让学生称量生活各种常见
的物品,掌握称量方法并建立1克和1千克的
观念。
3、 培养估测意识。
在学
生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高先估测在实测的练习,让
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到结
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培养估
测能力。
教学时间: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
br>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
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
有关知识,另
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口算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
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
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
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多位数,试商时从被除数里减
去除数和商的积,如
果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基
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
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
、减法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
以内),会正确计
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1、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突破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小组合作中活跃
思维,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
。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使学生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估
算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
意义,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
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内容安排
例1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
收
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2 认识条形统
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
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
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能根
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表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
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
学习素材, 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2.这部分内容建议用3课时进行完成。
第九单元(找规律)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 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
践 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 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
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五、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
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
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
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
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
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
分散学习
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
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
答
。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