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日记之和爸爸做题
06年高考作文-关于清明节的图片
必备小学数学日记之和爸爸做题
生活中的数学需要我们细心发现,查字典数学网为
同学
们特别提供了数学日记之和爸爸做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
所帮助!
又是周末,
唉,作业做完了,漫漫长日,该怎么过啊?我嫌无
聊,随手拿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捧起来看。唉,
又是
看过的书。我抱怨着。
咔啦,房门打开了,哦,原来是爸爸,正好,我想出气呢!
爸,我好闷啊!闷就看书啦!你爸我小时候哪有什么电脑、
电视啊?可你又不给我出去玩……对了,我
最近看到一道
数学题,恐怕……我们廖家大小姐也算不出来。显明,爸爸
是在吊我的胃口。不过
,一向好胜好强的我还是经不起这番
考验,说:出题吧!
我先讲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
非常爱玩。有一次下
令在全国张贴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
给予重赏。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
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榜。他发
明了一种棋,使国王
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
呢?术士赶紧说:
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
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
第1页共4页
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
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
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
为我爸爸可不开
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
有
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
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184
46744。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
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
用积累的
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
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
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
将2作为基本
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
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
1,
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
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
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
大的数目。缺乏学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
第2页共4页
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我得要抓紧时间钻研一下奥
数题才行。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
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
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
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
“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
“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br>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
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
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
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
”“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以上是查字典数
学网为大家分享的数学日记之和爸爸做题,
第3页共4页
大家还满意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