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过程”
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通讯稿
龙源期刊网 http: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过程”
作者:亢风云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01期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的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从课程目标
的高度突出
过程的地位,明确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标,更重
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经历
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体验,积累经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
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
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是分不开的。所以,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关注知识
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
展的那些过程,比如观察、疑问、联
想、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
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关注过程呢?
关注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
明: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
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
形式展现
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手发现新知识。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活动,一般是离
不开学具操作的。但
这个操作过程,到底让学生有些什么收获、对促进算法建构有些什么帮助
呢?马克思把自觉自由的活动视
为人的内在本质。在数学操作活动中,不妨把这种“自觉自由”
理解为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能主动地操
作、有策略地操作。
低年级学生在遇到新的计算问题时,无需教师的指令,一般会自
发产生使用学具的念头。
这是由他们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主动操作的情境中,学生会对自己从事
的操作活动进
行一定的策划部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操作策略,并且实现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在探索
“13-9=?”时,无需教师提醒摆法,学生会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操作,其操作策略应是多样的:其一,从13中逐一地数掉9个,最后剩下4;其二,先从10中去掉9,所剩下的l与3合成
4:
其三,先从13中数掉3得10,再从10中数掉6,最后得4。当然在多种操作方法中,第一
种是最“
原始”的,不宜提倡,后两种均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具有思维价值。在
小组活动中,这些
不同操作方法会得以展示、比较,先进的方法将会影响原始的方法,在互动
交流中,学生探索到解决新的
计算问题的妙法。
关注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