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原则
小学生作文清明节-自己申请出国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原则
作者:戴志英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4期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教学,除了多算、多思考之外,还要有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与之相
适应,特别是教
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
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
学习、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思考
教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的,学生借助课本和
教师讲解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讲
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一、直观性原则
数学教学虽然有许多知识是抽象的
、理论化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
的认知规律,始终贯穿好直观性原则,特别是低年级
学生,因为他们的认知是从直观的、感性
的事物入手的。直观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会增强学生
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
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物,达到对知识的构建和认识。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知
识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币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感性的认知,然后再明确他们之
间的单
位关系,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桌之间用元、角的等量关系进行兑换,这样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事物,学生可以轻松完成本课时的知识理解。还有比如圆锥圆柱的教学,可以
拿等底
等高的实物容器,让学生进行现场试验,从而明确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公式之间
的关系,即等底等
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直观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记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就
不会出现计算的粗心和失误。当然直观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
程中还有许多例子,需要教师多思考,多
摸索,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以传授知识为基
础,切不可将直观性原则运用过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整堂课因展示直观实物而忽略教
学目标。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以致用,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学了就要在生活中运用,如果脱离了联系实际,那
么
知识的学习就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了生活的知识,缺少了联系实际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
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完知识后,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注意到,许多知识点
在成人看来
非常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没有
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这个知识点后,学生
课堂明白了米、分米、厘米等单位
之间的换算,但是这种单位换算是非常空洞的认识,学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