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做中学

玛丽莲梦兔
9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12: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收获作文-相片尺寸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中的做中学

作者:吴小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9期

摘要:“做中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改变传统数学学习的“讲中学”为
“做中学” ,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知识。
关键词:做中学;体验;探究;群体交互
传统数学学习多是通过传授、练习等主要 方式来获取知识,在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依然占
据着我们的讲台。杜威很早就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做中学”,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
儿童用自己的思想去做实验。而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活动经 验,让学生去体验、去经
历。在小学数学中的做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性活动,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做中学是一
种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究性和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 般
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作用与经验共享的过程。那么怎样让小学低年级学生
“ 做中学”呢?
一、借助学具,在动手操作中解决计算教学中的难点
刚进入小学的儿童,从心理学上分析,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抽象数字
对于他们来说是 没有意义的,是抽象的、枯燥的,但是他们的生活却离不开数字。要解决这一
矛盾,可利用数学知识的现 实原型,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操
作,动手动脑,弄清数学知识的道理和 结构化难学为易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两位数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时,常常感到困难。例如计算28+4 ,有的学生会把4和2相加等于68,还有的学
生不知道“满十进一”得出错误答案是22。这道题既要 考虑相同单位相加减,又要考虑“满十进
一”、“退一当十”的进退位法则。怎样让学生理解?单靠讲授 ,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思维也会
越来越僵化的。那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借助学具小棒,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关
键的。下面是探究28+4的计算方法过程:生1:我先分别拿出28根小棒和4根 小棒,然后从
4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凑成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小棒,就是30,再加上2 根是
32根。生2:我是先从8根里拿出6根跟4根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小棒,就是30,再加上2根就是32根。生3:我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是12根,12根加上两捆是
3 2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明白4根是和8根相加,理解了相同单位的数相加;4和8
相加得到1 2根,10根捆成一捆,理解了“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就是知识的主动建构。学
生在操作中获得了 直接经验,建立了思维的模式,思维得到了发展。所以在小学计算教学中,
要避免死讲算理,让学生多动 手操作,克服理解算理的难点,化解学生畏惧计算的心理。
二、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幽默个性签名-主持词范文


石家庄师大附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护士资格证成绩查询-开学啦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政治学习总结


合租服务器-后进生转化计划


国徽法-生产实习心得体会


图兰朵计划公式-职场礼仪培训ppt


经典广告口号-重庆高考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