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海外看中国-策划案格式
龙源期刊网 http:
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朱国林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
实践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是现代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更是数学教育
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
学生熟知
、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
察周围世界,增强数
学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意识
新
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尤其
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教师更要紧
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
巨大魅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
学生活化教学呢?笔者借此谈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与生活接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生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可
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媒体
辅助手段,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
究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
提。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这节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魔术盒:里面会
是什么
呢?在轻音乐的伴奏下,里面“飞”出了苹果、桔子、香蕉各有若干个,教师追问:里面是什么<
br>呀?它们各有几个呢?由于学生被魔术盒里的物品所吸引,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水果各有几个,
教师
的提问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由此引出学生对
如何统计它们个
数的思考。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
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
的“最近发展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
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
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
能是主动的。所以创设生活情境的
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
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
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索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
方向。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