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
秋天景色-我的位置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
作者:冉常春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1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既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与维
持学生
不断探索的根本动力。如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大
多数教
师的一个难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数学阅读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
为学生数学阅读思
考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思考
小学数学调查研究发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具备一种重要素质,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强,
读得准、读得快
、理解比较透彻,问题解决起来得心应手。反之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乏
阅读能力,不是读漏题目条
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为此,要落实课堂教学目
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问
题解决的能力。必须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
学情境活动中,用心去阅读,用脑去思考、去感悟
,大胆去“探索——研讨——创造”。“把教
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阅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
力培养。强烈的问题解决意识会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思考,从横向和纵
向、顺向和逆向等多种
思维、演变、拓展、加深命题,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方式,择取典型命题从多
个角度、多
种途径,不同思路探求“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命题知识结构和解题规
律,提
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使之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均衡、和谐地发展,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一、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
学起
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问题解决的开始,主动探索新知识问题解决的心理,驱使
学生自觉去阅读,在
读中去想、读中去思,营造学生数学阅读的氛围,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问题解
决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进行
积极思考,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在“学
中问”、“问中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阅读
课本内容,思考课本问题,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认真琢磨,
反复推敲,读中生疑,教师趁热
打铁,让他们在交流活动中,自由、愉快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再用
大屏幕栩栩如生展示
多种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学生纷纷举手,表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方形的关
系,这样
化抽象为直观,形象而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而且领悟了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二、激起问题解决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