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我的同桌作文200字-报告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郝翠娴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
做计算题差错多
,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
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
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
的
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
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
发生抄错数
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计算结果
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
上时却抄错了。
二、概念、法则不清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
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
会引起计算错误。
三、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
,感知的印象缺乏整
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有的学生把35看作是5
3,把“+”
看成“÷”。
四、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的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
熟悉的部分等强
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
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如
: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
生错误。
五、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则主要依赖感性
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
独立性,仍旧以旧
经验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生习惯了用“凑十法”进行
计算,而
见到不同的“8-6”之类的题目,往往会不假思索得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