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司法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晓红
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自
主学习的积极,
辅助其课前高效预习,还可以使其在生动形象的多样活动参与中,扎实掌握所
学、运用所学,提高数学学
习质量。基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
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
用信息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
挥信息技术的
作用,营造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展现,在增强课堂趣味性
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自主而高效地学习。在此指导下,
我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
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讲解和课后练习等环节。
一、辅助学生高效预习
课前预习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今天,其仍具有探究价值。因为课前预习的实
现,不仅可以驱
使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
知,做好上课准备。事与愿违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
对课前预习都不甚重视。教师往往机械地
为学生布置讀教材,做练习等任务。而自主学习能力
和自制力有限的小学生,其则采取机械应对的方式,
或翻阅课本,或将预习任务束之高阁的,
最终导致课前预习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其课堂参与情况。在教
学活动开展中,我对传统的课
前预习方式进行了反思,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辅助学生高效预习。基于
此发现,我在组织
教学活动的时候,即发挥了微视频、网络平台等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以“认知图
形”为
例,我在课前,结合新知内容,为学生精心录制了展示类的微视频。在此微视频中,我主要向学生呈现了包括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在内的生活常见的物品,在学生自主观看的过程中,
其自然
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建立感性的认知。在其观看微视频的过
程中,我还设计了
这样的任务:根据所观看到的图形,在生活中寻找与其形状类似的事物,以
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如
此借助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以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观察和
体验过程中,建立地图形的感性认知,同时还可以搜
集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准备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多样教学活动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
科,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
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仍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
直接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堆积在学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