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能力的三大基本作用
湖北大学分数线-哈佛大学入学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能力的三大基本作用
作者:孙漫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20期
摘要: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且高效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数学中重
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不断总结提升及探索新
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
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动
手操作体系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
兴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作用
1.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
能力,实现他的
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调查显示我国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理
论性较强,而动手操作能力
较弱。从目前现状来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则显得尤为重
要,我们很多学校已经开展动手操作能
力教学,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基
本目标。只有注重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让
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数学成绩,才能打造小
学教育的魅力,才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硬实力。
2.动手操作能力的三大基本作用
2.1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深入事
物并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原动力之一就
是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数学
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据主
导、抽象性强与概括性强,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容易理解、有一定困难,
甚至产生厌学
情绪。要想学好一门功课没有一定的兴趣作为催化剂是不可能的,只有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
兴
趣,才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率才能够得到保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动手操作环节应与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结
构以及所具
备能力相对应,逐渐化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味为趣味。以此来不断
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的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
模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
主动地开展数学动手探索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更上一个
台阶。
我们以教
学“轴对称图形”为例,我在课前布置同学们用纸片剪好三角形(任意)、等边三
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上课时我提问:“把你们手里的每个
图形对折,看看哪些图形能完全重
合,哪些图形不能重合?”说完后学生们立刻动起手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