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参照物”运用
张家口六中-环卫站工作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参照物”运用
作者:顾惠娟
来源:《中国教师》2008年第22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好多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会产生无从着手的困境,他们经常要么瞎蒙,
要么胡乱写一个
答案等待老师订正。事实上老师也明白,自己一讲学生就会懂,这只是学生能
够解决问题的一个假象,因
为仅就错的某一题而言,学生有记忆答案的能力,如再碰到类似的
问题,他们将仍是猜谜,仍会押答案。
如此反复,师生皆感到疲惫不堪,收效不大。反思这一
现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是一个原因,另一
个原因则在于教师。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中
寻找合适的“参照物”,在碰到该类问题时引导学生主动进入
一种有意识的、清晰而又自觉的思
路上去,从而帮助学生走出一种“无从着手”的困境。参照物,即能够
进行参照和对比的物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照物”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估算教学中参照物的合理运用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估算,所以无论是在计算教学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估算作为
其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正逐步得到提高,估算的
习惯正逐步养成。但如何引
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估算,使学生能较快、较准地接近标准答案,这
就需要一个教学策略问题。
以二年级上学期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学为例,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后,教师常常
会让学生估
一估数学书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甲说30厘米,乙说5厘米,丙说80厘米。对这样
的问题,学生举手的
热情比起其他问题来积极性更高,原因是可以猜,可以不需要严密的思
考,但给出的答案不是太小,就是
太大。令执教的老师苦恼不已。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出
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恰恰是由于缺少了一个已知
长度作为参照,教师在教学前没有作好恰当引
导。假如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熟悉的物体的长度进行比照,估
算教学就不会陷入困境。比如引导
学生用自己掌宽的长度来度量,一个掌宽约为6厘米,估计数学书的长
度大概有这样的几个,
这样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会小得令人尴尬,也不会大得离谱了。像解决估计长度这
一类的题
目,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子”,如指宽、掌宽、一庹等作为参照,估计结果就会
较快、较准地接近标准,且让人信服。在估算的过程中,虽然个人选用的参照物不一定相同,
但
有了一个标准,估计的结果就会趋向于一个合理的范围。
“估计”不是瞎猜,而是有
据可依;而这个“据”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教师在教学中
所起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在估
算中寻找到比较合适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