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日语量词-词汇量测试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教材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作者:聂艳军
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17期
【摘 要】数学教材空间可以看作是由显性的知识性成分和隐性的观念性成分构成的,其
中,观念性成分
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凝聚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中。设计小学数学教材空间要坚持学
科性、发展性、适度性、差
异性等原则,还应注意还原知识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水
平;训练数学思维要素,培养学生的数
学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挖
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
学科感受。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空间 数学文化 教学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
经验明确纳入
了课程目标,并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共同构成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和
主干。为了落实“四基”
目标,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展示以间接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也应
注重通过改变呈现方式以使学生从
中汲取数学观念成分。教材例题以及练习的编排与知识技能
目标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但怎样体现数
学内容与其他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永远是教师
一个人在作决定。鉴于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材空间的相
关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数学教材空间概念的界定
空
间,是指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教材空间,顾名思义,就是教材的内在结构及其组成部
分。按照不同的划
分标准,教材空间有不同的表征形式。教材内的知识一般以两种形态存在:
一是显性的、静态的结果性知
识,如数学概念、定义与公式、数学方法、数学语言、数学问题
等;二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理性精神以及关于知识产生和
形成时艰难的探索历程等数学背景知识等,这些隐性
的数学背景知识总是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凝
聚、投射到具体的数学知识之中,并和显性的数学知识共同构成
教材的组成部分,成为数学学
习活动的终极追求。这两个方面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本文中的“教材
空间”主要指向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层面,即教材内在的文化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材空间设计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
每
一节课的教材空间都应该是教师在对学科本质和教学核心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精心谋
划。“数学学习固然
存在与其他学科学习共通的成分,但它又体现着自身鲜明的独特个性。尤
其是,数学学习不是„数学内容
‟与„学习行为‟的简单相加与拼接,数学教学需要展开数学内
容、方法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数学教学
需要准确把握数学思维的特点、构成及其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