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鸽巢问题》

绝世美人儿
635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17: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节好课的标准-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 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
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
思维。
【教学方法】
借助学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发现、总结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纸杯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老师手里有一副扑
克牌,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 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是52张,
请五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牌,我猜这五张牌中至少有2张 是
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 那么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5名同学各
抽一张,验证至少有2 张是同一种花色的。(学生打开牌让大家看)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神奇吧?再给你们表演一个,这回请你们任意抽出14张,现在
你手里的14张牌至少有一对儿 。(让学生打开牌看)
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因为这个有趣的魔术中蕴含
着一个数 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
二、情境认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 么放,总有1个
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师: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请小组的同学摆摆看,在动手之
前请看活动要求:
① 分组摆一摆,要求将所有的笔全部放进笔筒里,允许某个笔筒空
着,不考虑笔筒的顺序,只考虑笔筒内笔 的支数。
②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③ 边摆边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用 1 表示笔,用 0表示笔筒(画
一画)看看一共有几种摆法?
2.汇报展示
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可能会出现以下几
种放法:
4 0 0 3 1 0
2 2 0 2 1 1



引导学生观察4种方法,从而得出: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2
支笔。
师:再次观察四种方法,哪种方法能直接得到这个结论。(引导平均
分)
师:既然用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会用算式表示这种方
法吗?
生:4÷3=1……1 (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小结:先平均分,余下1支 ,不管放在那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3.思考:
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支笔。
把6支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支笔。
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支笔。
师:这么大 的数字,同学们这么快就得出了结论,你是不是发现
了什么规律了?(笔的数量与笔筒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还要操作
验证吗?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 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
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呢?多
3呢?多4呢?
4.做一做
出示题目:5只鸽子飞进了三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



只鸽子。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要平均分,余下的数要进行
二次平均分,就能保证“至少”。
5.教学例2
思考问题: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
里至 少有3本书。为什么呢?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书呢?
引导学生分析: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 ,7÷3=2(本)......1
(本),若每个抽屉放2本,则还剩1本。如果把剩下的这1本书放
进任意1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3本书。
8÷3=2(本)......2(本), 剩下2本,分别放进其中2个抽屉
中,使其中2个抽屉都变成3本,因此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 br>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10÷3=3(本)......1(本),把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
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总结: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数+1 整除时
至少数=商数
6.你知道吗?
其实这一发现早在150多年前有一位数学家就提出来了。课件出
示你知道吗。
“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
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 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



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情境巩固
1.解释课前所做的魔术游戏。
2.教材69页做一做
四、情境拓展
一个班有61个同学,至少有几个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原理?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
总有…… 至少……
四种摆法: 4 0 0 3 1 0
2 2 0 2 1 1
7÷3=2(本)......1(本)
8÷3=2(本)......2(本)
10÷3=3(本)......1(本)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通过几个直观例子 ,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
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 模
型思想。
1、借助直观学具演示,经历探究过程。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
经历 探究过程,感知、理解鸽巢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通过 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
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一定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
鸽 巢问题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
来思考问题。
3、在活动中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的“鸽巢问题”的建
立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 和发现的,学生学
的积极主动。特别以游戏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学到
了鸽巢原 理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国防大学分数线-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爱祖国演讲稿


建筑法-商业策划书范文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美丽的夜晚


招标文件范本-除夕祝福


一路上有你作文-山东力明学院


描写樱花的作文-学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