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和反思

玛丽莲梦兔
689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18: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连舰艇学院分数线-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代
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
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
抽 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分配问题与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事例,认真分析发生的现象,揭示内在
规律。
教学时数:3课时
课时安排:
1、 分 配……………………………………1课时
2、 抽取游戏…………………………………1课时
3、 节约用水…………………………………1课时







课 题 分配
教 学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
目 的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
的观点
重 点
:分配问题
难 点
: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探
一、教学(例1)
索新知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
有几种情况?
(1)学生思考各种做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演示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
铅笔,为什么?
3、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想法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二、教学(例2)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二、练
1、完成练习十二的2、4题
2、班上汇报交流









课 题 抽取游戏
教 学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
目 的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
重 点
:抽取问题
难 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活动掌握基本原理
师生双边活动
问题
关 键
步 骤 个体设计

一、新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

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的球的个数与颜色数有什么关系
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
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巩
一、做一做第1题
固练习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二、第2题
1、说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的?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吗?为什么?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 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
立足知识点。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
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
究过程,从探究具体问题到类推得出一般结论,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再到实< br>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找到实际问题和“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灵活地解决实际
问题。让学生经历 “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
本课着眼于学生数 学思维的发展,注重让学生充分体验猜测验证的推理过
程,努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 验操作、假设推理等活动,调
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体验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让
学生在应用 “抽屉原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
1、采用枚举法,让学生把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初
步感知抽屉原理,再通过 把4枝铅笔放入3个文具盒里,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
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 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
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2、让学生理解抽屉 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问题,
学生经历探究得出至少数=商+1。
3、注重引导提升,深化操练。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主探讨商大于1的情况。引导学生逐 步学会运用一
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继续思考,类推,得出抽屉原
理 的一般性的结论。
4、巩固探究,注重引导提升。



通 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假设推理等活动后,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体验运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动手操作、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让学生在应用 “抽屉原理”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样设计,
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5、游戏中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 新课前,用“抽屉原理”
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
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随后我设计了
一个学生非常熟 悉的抽取扑克牌游戏,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
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
活”的理念。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 力。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
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别是
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
维步步 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
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 初步的逻辑能力。让学生在应用“抽屉原理”的
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 求数学知识的欲望。这
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课 题 实践活动:节约用水
教 学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资 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
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
目 的
2、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
重 点
:节约用水
难 点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揭
1、师:这节课活动的主题是节约用水
示课题
板书:节约用水




二、探
1、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哪些了解?
究新知
(1)学生交流,互相说明各自从报纸,网络上
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知识
(2)教材介绍
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m³,约为世
界人均水平的1 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
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②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
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③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
(1)学生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
(2)利用收集的有关数据算一算
①算出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
②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照这样计
算,一年漏掉多少升水?
(3)解决问题:
①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
②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
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③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

④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浪费掉的水
河供多少人用1年?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 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内容 的呈现
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学生 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
这样的理念,在“节约用水”一课 中,我努力营建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生活化的
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 生的内在潜能,着眼
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
在“节约用水”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



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
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
约用水”认识 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
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 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
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本节课设计及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这一内容没有把它简单地作为一个知识点来教学,也没有把结
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 容,对教材进行了深加工和再创造。例如:利用电
视、报刊及网络等资源,收集有关淡水资源的信息,生 成新的教学内容,使知识
的呈现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感受到节约用
水的迫切性。
2、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查研究、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为学生营造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的生活大课堂,把“节约用水”这 个理性的
认识贯穿于学生的一系列活动中。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淡水资源的资料,观察
生活中 人们浪费水的现象,动手测量一个滴水龙头1分钟的滴水量,实验探究1
滴水的重量。课中,把各人收集 的资料、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适时
的进行交流,建议学生成立节约用水宣传组,设计节约用 水广告。让班级学生发
节约用水倡议书,在网络上进行节约用水宣传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活动的< br>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感受到自身劳动
的价值,收获成功 。
3、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是启发引导,适当点拨。
学生学习的素材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如对家庭 用水量及每月所付水费的调查
对生活中浪费谁现象的观察,以及“全校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浪费
的水费能用来做什么”等等,既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
是“有用 的数学”“生活的数学”。
4、在活动中渗透有关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统计 调查结果时借用了统计图表,如淡水资源和用水资源
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而学生测量水龙头的滴水 时间和滴水量的关系,则选



用了统计学,学生从图表中发现:时间 越长浪费的水越多,渗透了函数思想,体
现了数学教学的大数学观。
5、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环境。
通过图片资料让学 生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感受水是
生命之源。然后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到地 球上水资源贫乏,许多地方如中
国、深圳也同样缺水。从情景中,学生自己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自 然引入
课题。
6、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 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 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
架起桥梁 ,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
驱力。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约 用水的必要性,计算、感受一滴水的作用,课
堂上,无论是本校用水情况,还是家庭用水情况,始终都是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值得自己今后在教学中关注和改进:
1、设计的课堂容量大,牵扯的知识点多,因而导致四十分钟的教学有赶的
现象。学生回报材料信息涉 及面不够广,小组合作计算感受一滴水的作用、完成
作业纸上的试题时间吧充足,设计节水广告的时间也 太短。
2、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今后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评价的
激励作用。
3、应更进一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学困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
组合作学习中。



给母亲的一封信-薪资证明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厦门大学教务处


合肥师范学院地址-搭建平台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心得报告


远程研修-员工辞职申请表


双鱼座性格特点-几号是父亲节


中国梦作文600字-奥斯陆大学


九江一中-名著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