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玛丽莲梦兔
596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18: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叶莉图片-济南市人事信息网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
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 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
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 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
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 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 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
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 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 学 进 度 表
第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周别








































时间




















内容 备注




















课 题
教学内容:

负数(一) 第一单元 第 1 课 时
第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
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 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
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 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
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 播
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
繁华的街市上有 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
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 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
个性调整补充
323
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10100
指出:这些相反的 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
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第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 表示转来6人,添上“-”
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 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
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 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 br>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
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 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
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 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
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
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
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第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
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
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
“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
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
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 朗玛峰比海平面高
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 低155米,
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
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 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
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第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 ,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
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
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 题

负数(二)
第一单元 第 2 课 时
第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
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 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
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
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 数,再让学生说说直
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
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
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第8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
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 轴上,从
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
负数比较大小时, 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实践题:小组合作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
标准记为0m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作业
1、练习一第6题 < br>2、补充练习;水果店运进10箱苹果,以每箱25千克为标准,超过的
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 数,称重记录如下:+1.5 -3.2 +2.5 -1.8 0 +1
-2 -1.4 +2 +2.4 请将这10箱苹果按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
板书设计:












第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圆柱的认识

第二单元 第 1 课 时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学 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饮料罐)、事先制作好的纸的圆柱模型,剪刀,
长方形硬纸片,小木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整体感知圆柱
1.出示第10页事物图,学生观察,或者观察准备的圆柱形实物。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
想象:如果把这样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描述,教师利用课件从事物图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
的名称。(板书课题)
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生自由说,并可以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二、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1、教学例1
(1) 观察圆柱模型或者圆柱形实物,思考:圆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2)观察高矮不同的圆柱,圆柱的高矮和圆柱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
系?
学生交流汇报
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汇报。
小活动
操作并观察:一张长方形硬纸一边贴在小木棒上,将它快速旋转,转出
来的是什么形状?
(5)小练
教材11页“做一做”,同桌交流。
练习二第1题
具体说说哪部分是圆柱形

页 第10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例2
(1)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看圆柱的侧面在哪里
(2)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3)学生动手操作,剪开模型,观察并汇报。
说说什么情况下得到的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 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
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 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学生在重复操作中观察,相互交流。(课件演示展开图)
概括: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地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
的高。
教材12页“做一做”
课前完成,拿出作品量出高和底面直径
想想设计圆柱图样,最关键的是什么?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圆柱的一些基 本特征,你能说
说圆柱有些什么基本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2题: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说说有什么特征
2、判断正误: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正方形。( )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2πr,那么它的侧面展开图一定
是正方形。( )
3、练习二第4题
动手算一算,小组交流,互相检查。
板书设计:











第1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圆柱的表面积

第二单元 第 2 课 时
1、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2、难点: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关键:利用教具、学具演示,弄清侧面积与圆柱的关系
课前准备:
圆柱侧面积展开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上课铃响了,教师戴着厨师帽进教室,并设下悬念:做这样一顶厨师帽
需要准备多少面料?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合作探究,发现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面积?
2、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1)大家回忆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2)长方形的长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3)圆柱体侧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自主交流: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明确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问:现在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实际应用
现在你能求出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多少面料吗?
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 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
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1、引导: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 的是什么?
2、学生同桌讨论,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

页 第12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3、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72.4
≈2080(cm2)
答:需用2080cm2的面料。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4页“做一做”。
五、畅谈收获,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表现。
六、作业:
课内:练习二第5、7题;
课外:练习二第6、8题。
板书设计:































第1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第二单元 第 3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有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6题
(1)引 导学生理解题目,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
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 纸轴的高度。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2*2)平
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 思考,完成汇报.
3、练习二第1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步骤,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 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
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

页 第14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
况保留近似数。
5、练习二第20题
指导学生可列方程解答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板书设计:































第1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2、渗透了空间观念及有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
3、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及节约意识。

圆柱体的体积 第二单元 第 4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模型;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出示幻灯片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同样的方
法复习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的?
二、情境导入:
现在老师这里有些棘手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老师解决?
1、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水杯,里面装满了水,谁能帮助老师求
出杯里水的体积?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谁又能求出它的体
积?
3、课前 老师布置同学们寻找身边较大的圆柱体,你都发现了什么?能
用以上的方法求出它们的体积么?
4、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推导、论证:
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圆柱体积的
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例5:
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
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页 第16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
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4、学生利用教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圆柱体可以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②两种立体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演
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 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
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6、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
示V=Sh。
四、实际应用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汇报已知和未知,自己解答后汇报解题思路)
3、反馈练习。完成书中37页做一做1。
五、目标检测
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分 别给了圆柱底面的半径、直径、周长,又都给
了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1、试着解决这样的问题。
(1)、尝试完成例6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2)、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①一个圆柱的的体积是141.3立方厘米,底面半径3厘米,它的高是多
少厘米?
②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2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
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 这段钢材重多少克?
(学生自己完成并汇报解题思路)
五、拓展练习
1、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结:圆柱体体积=底面积 ×高
用字母表示 V=Sh
1、试一试,做一做:求钢管的体积(单位:厘米)。(图略)
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
钢管体积=钢管的底面积×钢管的长(应用直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2、思考题:超市里有 很多物品被包装成了圆柱体,想想包装成圆柱体
都有哪些优点?(小组讨论)

第1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深一层的与实际联系,并向学生们渗透节约
意识]
六、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完成第21页第1.2题.
②测量你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
谁的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页 第18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第二单元 第 5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第1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
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
完成。
2、练习三第3题。
引导学生知道横截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
3、练习三第4题。
强调高应该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
4、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
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5、练习三第8题。
(1)学生 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
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 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
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 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
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
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 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
积。
三、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
2、完成《指导丛书》的相关练习。




页 第20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全过程.
3、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锥的认识 第二单元 第 6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关键:通过操作活动,测量圆锥的高,在活动中找到圆锥的高。

第2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前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一把直尺;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 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
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探索实践,掌握新知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多媒体课件:圆锥形实物图)
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 走实物的模像,剩
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小结:看来圆锥体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
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并请
同学起来说一说。
(2)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地猜 测
一下,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师:这么多答案,究竟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看实验: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
个性调整补充

页 第2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状)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 个圆,侧
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3)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师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
面要画成椭圆,最后标出顶点、底 面、圆心o、底面半径r。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4)圆锥的高。
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
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对于三种说法全班讨论。
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想一想,圆锥有
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画出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5)测量圆锥的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
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座位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有其他测量方法吗?
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 怎样测量它的高呢?我们来做一
个实验,每个小组用米或沙子堆一个圆锥体,想办法测量一下它的高。
(学生合作实验,并进行交流展示)
3、活动。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 ,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半
圆形硬纸,快速转动它,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 内互相
表述)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谁的手最巧。
以同桌为单 位,利用课本第123页的图示动手制作圆锥体或自己设计并
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作品 最精巧。
2、对比提升。
师:比较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2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板书设计: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圆锥的体积 第二单元 第 7 课 时

页 第2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各一个
师:同学们,你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说一说.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对己经学过的三种图形进行联系
整理,并画出箭头标志.
师:正方体,圆柱都是与长方体联系推导出了公式,并且在推导圆柱的
体积时用到了重要的数学 思想――转化.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圆锥的体
积.(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师:大家看,这个铅锺的圆锥形的,你有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2、准备学具,指导探究
师:同学们,接下来你又准备怎样用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来帮忙推导
呢?
给每个小 组配发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每套容器的规格不
同),引导学生验证是否等底等高.
师:将圆锥形,圆柱形容器装满水,猜一猜这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
柱之间的体积关系.
3、实践探究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师:各组圆柱和圆锥 的规格不同,但结论却很致主.那就是圆锥的体积
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的3倍.(板 书:V圆锥=

个性调整补充
1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 br>3
1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
3
1
V圆柱). 但别忘记了我们做实验的目的是推导
3
第2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你现在能试着说一说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吗?
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规范到:圆锥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
积是相等的,圆锥的高与圆柱的 高也是相等的,圆锥的体积又是圆柱体积的
11
,那么;圆锥的体积就等于圆锥的底面积乘.教 师相机完善板书:V圆
33
11
锥=V圆柱=Sh.
33
5、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四的第3.4.7题.
三.巩固应用
1、出示例题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
集体订正时,教师注意引导小标题的书写,帮助思维清晰化.
2、完成练习四第8题,并且讲评提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5.6题
2、想一想,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锥:
(1)加工成圆锥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2)削去部分与圆锥又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课 题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 第 8 课 时

页 第2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在复习中的整理、练习、讨论、合作和竞 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较系统地掌握圆柱与圆锥的
相关特点,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会对旧知识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前准备:
课前先让学生根据复习导纲进行自我整理。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进行独立复习导学提纲:
1、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梳理要求:
①试着用你们所喜欢的方式来整理。
②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层次分明。
③整理结果要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④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过程。
2、运用圆柱和圆锥公式时,应注意些什么?
3、对于本单元内容你还存在哪些薄弱点?
一、小组交流导学纲要
二、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师:小精灵想开一家冰激凌店,开 店之前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有一
项工作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在他的店中要准备哪些不同形状的容器 来装冰激
凌呢?
学生各抒己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说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
征.
三、深入思考,展开复习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不错,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小店初开,考虑到资 金和
成本的问题,他决定暂时只选择圆柱形容器作为在店内吃的,选择圆锥形的
容器作为买走吃 的,其他形状等小店经营稳定后再考虑.在容器的选材上事
先进行了考察,准备将店内用的圆柱形容器自 己用硬纸来制作,圆锥形容器
直接从食品厂定制成可食用的脆皮.那么在制作和销售中,我们还需要知道
和这两种形状的容器有关的哪些信息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圆柱的侧 面积,表面积要如何计算呢?圆柱,圆锥的体积又是
怎样推导的呢?公式是什么?这些知识在接下来的准 备工作中还要发挥大的
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共同回顾一下.

第27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学生交流,汇报
师: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对你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启示
吗?
四,利用情境, 延伸练习
1.为了测量作用圆柱形纸杯所需要的材料,将同一种纸杯展形, 说说它
的侧面图形的高.完成书本第30页第1题.
2.第一批准备试做100个圆柱形纸杯 ,每个高8厘米,底面周长是31.4
厘米,至少要用多少硬纸?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在销售前的冰激凌都放在不同的容器中,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求出本店
所有不同容器的体积
完成书第30页第3题
4.完成书本上第5.6题,并讲评提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本第29页第2.3题,
2、书本第30页第2.4题





















课 题
比例的意义

第三单元 第 1 课 时

页 第28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
2、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呢比例。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 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几项?
比有什么性质?并给我们举出实例。
(板书学生举的例子,并注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为比例作准备。)
探索新知
1、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
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
2、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第一幅: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
第二幅: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红旗
第四幅:谈判桌上的红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问题:
1、你能说一说这四幅图中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你们想知道这些长和宽是多少吗?
出示国旗的长宽数据。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板书:2.4:1.6=3/2
60:40=3/2
我们看到,这两个长 和宽的比的比值想得,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
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接起来.
可以表示为:
2.4:1.6=60:40

第29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出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比例的分数形式:
板书:2.4=60
1.6 40
4、设疑
上面的四幅图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出示:5:60=2.4:15(?)
出示:在比例的计算中,单位要统一.
5、比和比例
你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的比例和以前学的比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己总结.
出示:
比和比例
1)项数不同 比:两项 比例:4项
2)意义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3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
教材33页,做一做第2题
小组内议一议,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四、小结.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
五、作业
1、练习六,第1、2题
2、小思考题:用2 3 4和6四个数能组成几个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操场上的国旗:2.4:1.6=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32
2.4:1.6=60:40
分数形式:(略)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页 第30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三单元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第3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做一做”,练习六的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每名学生写出5个准备好的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7∶4和5∶3;
2)将下面比例填写完整
3∶8=9∶( ) 0.5∶( )=5∶17
师:刚才,你 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
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 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 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
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自学要求:
(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
(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
项和内项吗?试试看
学生汇报,师完成板书: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6:10=9:15 12:13=6:4 2.4:1.6=60:40
这么多的 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
3、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31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 ×9=72
4、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
5、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 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 练习: 做一做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准行。
小明和小红玩套圈游戏,小明用10个圈套中8个,小红用35个圈套
中28个,谁的套圈 成绩好一些?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1、练习六 4 、5
2、补充练习
(1)你能用“4、5、12、15”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可以写出
几个?
(2)你能根据6×5=10×3这个算式,把它改写成比例吗?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24=8×9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页 第3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解比例
第三单元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 否
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板书:a:b=d:c ab=dc)
二、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我们刚才用
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而另一个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 京
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
想知道.你们能帮 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瞻远瞩320M。北 京的“世界
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1:10。这座
模型高 多少米?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

第33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
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
手。
(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
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 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
书:X:320=1: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
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
未知项)
(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
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
的基本性质。应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
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
叫做什么? (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
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果代
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
(17)、解比例 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
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 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
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把
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那就做做下面这道题: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
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 。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3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 是1.5:2.5=6:X这样形式
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页 第3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
(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
(5)、12:24=3:X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板课题: 解比例)什么叫解比例?怎样
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2)、现在你们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了吗?(用来解
比例)
5、拓展延伸
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思考题: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
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书本第37页第7题
板书设计:



























第3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成正比例的量 第三单元 第 4 课 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0页,练习七第1、 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事物 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
不是成正比例。
3. 用
y
k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x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
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录像课件


页 第3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1.认识实验器材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我们一起去实验室瞧瞧吧!
(课件出示:实验桌和实 验器材。 )
(2)提问:实验桌上有什么呢?
(3)学生汇报:(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1把尺子。1桶水。还有一
张实验报告单。)
(4)出示实验报告单:
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
(5)引导观察:从这张实验报告单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录像引入,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
2.观察实验
(1)观看课件:水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同学做实验的情
况,注意记录每一个玻璃杯中水 的高度。
(2)汇报记录,教师完成统计表
高度cm
体积cm
3
个性调整补充
2
50
4
100
6
150
8
200
10
250
12
300
评析: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
录,使 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观察变量
(1)根据上面统计表,小组讨论:它有哪几种量呢?
体积和高度这两种量有变化吗?
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汇报:水的体积增加,高度也相应增加。水的体积减少,高度会
相应降低。
2.引导研究定量
(1)思考: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
(2)出示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
高度cm
体积cm
底面积cm
2
3
2
50

4
100

6
150

8
200

10
250

12
300

(3)提问:每个水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底面积,并填在数学书第39页统计表中。
(4)汇报:每个水柱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算式。

第3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5)介绍: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是底面积。在这里,底面积相同,数
学上叫做“一定”。(板书:(一定))
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再次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现在统计表中有哪几种量?
哪种是变化的量,哪种是不变的量?
体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
(2)汇报明确:体积和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体积增加,高度随着增加;体积减少,高度随着减少。
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 3)质疑:具有是你们说的这些特征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量呢?
请到数学书第39页去寻找答案吧。
(4)学生自学。
(5)汇报交流: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关系?水的体积和高度叫做什
么量?
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
5.教学字母关系式
(1)讲述: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用x表示,第二种变化的量用y
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 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
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
(2)学生试列:
y
k
(一定)
x
(3)全班交流: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
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小结:两种量要有关联。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随着减少。
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 br>评析: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
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己建立 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
1.举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1)学生自由举例。
(2)预设: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长方形的宽,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和
长成正比例。
出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统计表
面积m
长m
2
14
2
18
3
20
4
提问:如果有上面这样一种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吗?

页 第38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思考:刚才这句话怎样说才准确呢?
2 、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 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
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
量?
四、课堂练习:
P41做一做(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最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数学书练习七第1题。
一架飞机的飞行时间和航程如下表。
飞行时间时
航程km
2
1460
5
3650
6
4380
9
6570
(1)算一算各组航程和相应飞行时间的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3)表中的航程和飞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七第2.3两题(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页数。
4.拓展练习。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是否成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
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 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
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课 题 反比例的意义 第三单元 第 5 课 时
教学内容:
P42 成反比例的量例3及做一做 练习七6、7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页 第40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⑴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⑵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⑶、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⑷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
成反比例的量。
2、自学P42例3,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例3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 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
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3.学生自学后,4人一小组,交流自学收获,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4.学生分小组展示预习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
(1)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 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
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 度和底面积
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
比例的量 。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
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 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运的吨数
需要的天数
300
1
150
2
100
3
75
4
60
5
50
6
个性调整补充
(1)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 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并比较积的大小。

第4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3)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投影出
示)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3、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成反比例关系的 例子很多,你能用一个具体
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吗?
四、全课小结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
键是什么?
五、作业:
P46练习七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例3: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反比例关系.
x×y=k(一定)
板书设计:


课 题 比例尺 第三单元 第 6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1页的例1-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 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页 第4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用比例尺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挂图 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
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 ,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
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2.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个性调整补充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
(1)出示课文插图。
(2)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 1:1 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
米。(并做相应板书。
③ 因为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
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 。
3. 线段比例尺。
(1)出示课文插图。

第4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2)找到“比例尺 ”。
(3)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 ”是线
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
4、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例1)
① 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② 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5000000㎝
=1:5000000
5、教学例2
①出示教材例2
②组织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6、教学例3
①出示教材例3.
②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画出操场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 作。通
过小组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好比例尺。
④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确定比较合适的比例尺。
⑤小组合作完成:根据比例尺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⑥组织学生画出操场平面图,在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 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2题。
3.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
为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 尺。
4.把一个长和宽分别是500米和300米的长方形,按照1 :5000的比
例尺画在图纸上。
5.在比例尺是1 :40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如下图)。

页 第4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量出所需数据,再求出这块草地的实际占地面积。







板书设计:


























课 题 比例尺的练习课 第三单元 第 7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八的第3-10题。


第4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那么,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1:150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应用练习
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以下问题。
学校操场上有一条长200米的跑道,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这张
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①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②他这样做对吗?
③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④谁还有其它算法吗?
2、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
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
(2)在一幅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5.2
厘米,求 两地的实际距离。
(3)AB两城相距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
应画多长
(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并讲解,集体订正。)
3、判断: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都是1.
(2)一个精密零件,长7毫米,画在图纸上是5.6厘米,这幅图的比
例尺是8:1
(3)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米。

页 第46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学生抢答,并说出理由)
4、运用线段比例尺解决问题。
(1)回答指定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改成数值比例尺
(3)用不同的线段比例尺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
A、在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0厘米,这两地
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B、南京到上 海约320千米,画在1:4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图上
距离是多少厘米?
c、 某小学的校园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量得校园宽是
150米,在这张图纸上应画多少厘 米?
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2)评价: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或哪一个小组表现最棒,好在什么地方?
画图时,首先要根据 纸张的大小选择恰当的比例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
图纸更美观,更实用。实践操作练习
四、能力提升练习。(优生完成)
1、我们的课桌面是一个长方形,你能把桌面按一定的比例 尺画在纸上
吗?先用1﹕50的比例尺,看可以吗?再用1﹕500的比例尺画,看哪种好
些。
2、小明新家比旧家大多了。长10米,宽8米,总面积是多少?他们买
的房子是毛坯房,也就 是说总面积给定,房屋内的格局可以自己设计。再由
建筑工人按图纸建筑施工。我们请了一位设计师,根 据这张纸的大小设定了
1∶100的比例尺,先画出外轮廓,再设计出了一套样板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为小明家设计一套合理的居室格局图呢?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们又有哪些新 的收获?比例尺能帮助
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
六、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4、5、6、8题。




课 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三单元 第 8 课 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练习九(1)


第4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 、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 形的相似,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尺子、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情景导入:出示
(1)一幅缩小后的长城图片,看不清;再出示放大后的长城图片,清
晰了。
(2)一幅放大后的天安门城楼图片,太大了;再出示缩小了的图片,
很清晰。
2、谈话: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把图片放大或缩小。
请大家看看王晓刚同学在电脑上处理的图片。
二、 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
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图片变大了;长宽比原来长了;图 片中了蛋糕也大了;图片
的形状没有变;刚才看不清的图片而现在能看清楚了……
师: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变化规
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联系实际、形成概念
1、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的长和宽的数据:
第一幅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教师: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的长呢?
我们可以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
请学生说说 两条对应的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放大后的长是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的比是2:1;
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按2:1的比放大。

页 第48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那么,放大后的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宽分别是多少?它们又有什么关
系?
生:放大 后的宽是原来的2倍,放大后宽和原来宽的比是2:1,把原来
的宽按2:1的比放大。
教师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
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 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师:如果要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
几?各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模仿上面的长的变化说说。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课件出示图形:想一想,填一填,按要求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图中(5)号图形是1号长方 形放大后的图形,(3)号图形
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按2:3放大, 按
1:2缩小)
分析2、4号为什么不选。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
比放大或缩小)
四、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1、课件出示 教学例2
教师:按3:1的比放 大长方形,放大的长方形长是几格?宽呢?会画
吗?如果按1:2的比缩小长方形,长和宽又是多少呢? 会画吗?
学生汇报,投影仪展示。说说你是怎样把这个长方形放大的?课件演示。
怎样缩小的呢?
教师:观察上面的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每个长方形的 长和宽的比都是2:1;变化后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
面积比是9:1和1:4,图形的所有对应边都按照 同样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不论是把长方形放大还是缩小,每组对应边的比
是相同的。
2、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方格图: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会画吗?
学生在书上画出按指定的比放大的三角形。
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课件演示)
教师: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学生:对应的斜边也是按2:1的比放大的。
教师小结: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时,把它的两条直角边按2:1的

第4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放大,对应的斜边也跟着放大2倍。
五、巩固概念,分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
按1:2的比把下面图形缩小,你会画吗?
说说怎样画的。
教师小结:缩小图形时,所有对应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缩小。
2、出示天安门城楼的图片, 再出示①②③④⑤5幅变化后的图片,合
理选出一幅放大、一幅缩小的图片。说说①③⑤为什么不是?
3、完成填空: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2) 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3)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4、你知道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 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
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 br>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
天文望远镜……正是这 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
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5、完成练习九第2题
小结:
按2:1的比放大正方形,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边长的2倍,
按1:2的比缩小长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对应边是原来长方形的12。
六、自主评价,总结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怎样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呢?
放大或缩小图形时,所有对应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






页 第50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第 9 课 时
教学内容:
P59-- 60例5 、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3、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4、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某事物的实
际高度吗?通过这一节课 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
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
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 br>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
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
价。)
(2)引 入新课: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
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

第51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
(3)学生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4)集体交流、反馈 水费 用水吨数
2.8
元 8吨

元 10吨
水费:用水吨数 =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
(5)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
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 用水的吨数成正比
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12.8x

10
8
8χ=12.8×10 8χ= 12.8
×10
χ=
12.810
χ=
8
12.810

8
χ=16 χ=16
(二)、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页 第5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2、
同学们
师:这个问题
一定会解决!
(1)自主
解决问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
板书:解:设要捆χ包。
30χ= 20×18
Χ=
题。
2018

30
Χ= 12
答:要捆12包。
3、例题改编。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呢?
4、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 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
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概括总结。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统称“五步曲”: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 用自己熟
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质疑互动,比较建构
1、让学生阅读P59-60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学生可能会
质疑:
(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
(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 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
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
广泛性。
3、建议学生:“用比例解”、“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可以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面形成不同解决问 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建议学生今后用比例
解这样的问题,并在检验环节中用算术方法解题来进行验证, 可以“一举多
得”。
四、巩固提高。
1、教材60页的做一做:1、2题。
2、教材练习九的第3、7题。
五、全课总结。
师: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5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2、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九的第3题的学习,现在你
们懂得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某事物的实际高度了吗?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12.8x

10
8
8χ=12.8×10 8χ= 12.8
×10
χ=
12.810
χ=
8
12.810

8
χ=16 χ=16
例6:解:设要捆χ包。
30χ= 20×18
Χ=
2018

30
Χ= 12
答:要捆12包。























页 第5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 第三单元 第 10 课 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练习九(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第5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指名
汇报。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九第4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解答,再共同完成并相互交流
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6×12=8x
X =6×12÷8
X =9
答:9天可以完成任务。
(2))练习九第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三、拓展训练
练习九第6题
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问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组织学生在 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海水的质量与盐的质量成正比
例。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了哪些方面的提高
作业:
1. 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12000本,其中科技书占
五分之三 ,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2:3,故事书有多少本?
2. 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 ,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
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 2:3,这本书有多少页?
3. 每 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
数的比是3∶2,共值4000元。领 带与胸花各多少?











页 第56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的联系。
2、经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获得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三单元 第 11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
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第5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普通自行 车和变速自行车的车轮直径、前、后齿轮的个数及齿数,投影
仪。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吗?你了解自行车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汇报。
揭示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第66页的自行车图片。
①提问:这辆自行车踩一圈,能走多远?
②组织学生议一议,怎样计算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相互交流想法,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A踩一圈量一下就知道了。
B车轮周长乘以后齿轮的圈 数来计算踩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③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前一种方法误差较大,引
导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④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出: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踩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⑤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再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
⑥组织学生展示并解释各自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变速自行车中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①收集数据
②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③代入数据,求解
④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的结果。
三、运用数学
如何使这辆变速自行车变化出几种不同的速度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四、课堂拓展
你还能提出一些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页 第58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统计
第四单元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第5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完整的统计图表能够准确地反映信息的特征。
分析统计图时不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所误导。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 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科教书第
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
彩电吗?
根据 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
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是最畅 销的,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
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其
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 呢?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
有比A品牌更畅销 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 电市
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
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
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 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第1题。
四、总结概括
1.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分析判断是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页 第60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统计
第四单元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及第69页练习十一第2题。


第6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理解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教学重难点:
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来比较、判断统计图。
如何依据统一标准来判断、比较统计图。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 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
来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它以线段 的上升或下降来表
示统计的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小组探讨。
课件展示教材第68页例2.
组织学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汇报。
(2)引导释疑
教师: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
来不一样呢?
课件展示问题:
① 两幅图虽然看起来不相同,它们所描述的数据一致吗?
② 两幅图在哪儿不相同?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这两幅图看起来 不相同,但它们所描述的数据是一致的,
之所以两幅图看起来不相同,原因是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 左图1格代
表50元,右图1格代表100元。
小结:
组织学生议一议:我们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
误判。(板书)

页 第62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一第2题
教师展示部分同学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 题 抽屉原理 第五单元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1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练习十二1、2


第6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课前准备:
笔、笔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两把椅子,
请3个同学上来,谁愿上 来?游戏规则是:老师说开始时,请你们3个
都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时,3个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我没有看到他们
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
同学 ,我说得对吗?”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一
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枝笔放进3个笔筒,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1)请各小组利用学 具动手放放看,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巡
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
根据学生摆放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2,2,0)(2,1,1)
师:观察这四种分法,在每一种放法中,有几枝笔放进了同一个笔筒?
师:我们已经将所有的 放法一一列举出来,你们发现了什么?“总有”
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枝是什么意思?
(3)比较这些摆法,哪一种是最快捷的,只摆一次就能得到这个结论?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学生上台操作(边演示边说)——汇报小结。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
把7枝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 你有什么发现?
2.解决问题:(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
进同 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页 第64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根据学生说理情况,师进行操作演示)
师:余下的两只鸽子应该怎样分?为什么?(进一步强调“至少”情况)
师:现在你们能解释 为什么老师肯定3个同学坐2把椅子,至少有2个
同学坐在同一把椅子上了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
至少有几本书?
(1)学生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2)交流汇报。
板书:5÷2=2(本)……1(本) 2+1=3(本)
师:5 是什么?2是什么,等号后面的2又是什么?1呢?那么至少有
几本书放进同一个抽屉里?
(3)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
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4)学生汇报。
板书:7÷2=3(本)……1(本) 3+1=4(本)
9÷2=4(本)……1(本) 4+1=5(本)
2.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
书?
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师板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 对呢?在小组里进
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小结:我们将书、笔、鸽子看作物体,笔筒、鸽舍看作抽屉。求至少
数,要先找准物体数和抽屉数, 然后用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所得的商再加1
就是至少数了。
4.认识了解“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P71做一做
2.练习十二第1、2题。
3.小游戏摸扑克牌。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 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5个同
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 请大家猜
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第6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4,0,0)(3,1,0)(2,2,0)(2,1,1)
物体数 ÷抽屉数= 商 …… 余数 至少数 = 商+1
5 ÷ 2 = 2(本)……1(本) 3 = 2+1
7 ÷ 2 = 3(本)……1(本) 4 = 3+1
9 ÷ 2 = 4(本)……1(本) 5 = 4+1
5 ÷ 3 = 1(本)……2(本) 2 = 1+1































课 题 抽屉原理 第五单元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的例3以及相关的练习


页 第6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抽屉问题的基本原理
、课件、活动记录单
课前准备:
一个不透明的盒子、每组红蓝色乒乓球各4个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生:玩过!
师:如果有四位小朋友在玩这个游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生:有两位同学出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四位同学是待 分物体,石头、剪刀、布是三个抽屉,当待分
物体的个数比抽屉数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两个 物体。(板书:
当待分物体的个数比抽屉数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两个物体。)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课本例1的抽屉原理。
二、创设情境,猜想验证。
1、猜一猜、摸一摸。
出示一个装有红色、蓝色乒乓球各4个的不透明的盒子,晃动几下, 并
问: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放了什么?
生猜想
师摸出一个球给大家看看, 同时大屏幕出示:盒子里有红色、蓝色球各
4个,并提问:如果老师再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 br>师:如果老师想要摸出的球中,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
球?(大屏幕接着补充出示 )(板书课题:摸球游戏)
2、想一想、摸一摸。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并讲解示范如何填活动记录单(一)。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先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试一
试,验证各自的猜想。(师加强巡视,并引导学生思考)
二、 观察比较、分析推理。
1、 说一说,在比较中初步感知。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

个性调整补充
第6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以补充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课件演示来帮助说明,如果汇报中出现了不< br>同的想法,师生可以共同梳理,比较各种想法,寻找能保证摸出2个同色球
的最少球数,达成统一 认识)即为:要想摸出的球中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
少要出3个球。
2、 想一想,在反思中学习推理。
师:同学们,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同
色的?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 深入探究、沟通联系。
师:为什么,前面有些同学会认为在4个红球4个蓝球中,要想摸出2
个同色的球,最少要摸出 5个球,请大家猜一猜他们的想法?(如果没有,
就请先前这样想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想法。) 师:其实,这种想法是把今天学习的例3和前面学习过的“抽屉原理”
联系起来了,把4看成了“抽 屉数”也就是把每种颜色球的个数当成了“抽
屉数”。这种想法有道理吗?例3和“抽屉原理”有联系吗 ?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会儿,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 深入探究、沟通联系。
师:为什么,前面有些同学会认为在4个红球4个蓝球中,要想摸出2
个同色的球,最少要摸出5个球,请大家猜一猜他们的想法?(如果没有,
就请先前这样想的同学说一 说当时的想法。)
师:其实,这种想法是把今天学习的例3和前面学习过的“抽屉原理”
联 系起来了,把4看成了“抽屉数”也就是把每种颜色球的个数当成了“抽
屉数”。这种想法有道理吗?例 3和“抽屉原理”有联系吗?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会儿,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师:那么例3中我们把谁看成待分物体的个数,把谁看成抽屉数?同桌
之间交流想法,再全班交 流。
生可能会说摸出的3个球是待分物体。两种颜色是抽屉。当待分物体的
个数比抽屉数 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两个物体。而例3中“抽屉
数”就是“颜色种数”换一下结论就变成了 “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
出的球数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师板书:补充结论)
师 :请同学们反过来思考一下,至少摸出几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
球中有红色的?。为什么呢?
四、 对比联系,感悟新知。
1、 完成课本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2、 完成课本第73页的第3题。
3、 涂一涂,算一算。
请在2行5列共10个小方格内,任意涂上红色或蓝色,观察每列的涂

页 第68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色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五、 本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或感想?
板书设计:
摸球游戏
当待分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两个物体。
当摸球的个数比颜色种数多1时,就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球是同色
的。

































课 题

节约用水 第五单元 第 3 课 时
第6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例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 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的方案。
课前准备:
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材料,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江、河、湖、海、小溪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说说水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活中吃、喝、洗等),农业中花、草、庄稼的灌溉等),(工业中。。。。。。)
教师引 导学生总结:水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人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2、师:人们一天也离不开水,我国水资源现状是怎样的呢?这里有许
多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揭示课题)
二、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我国水资源的黑板报。
2、教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信息告诉其
他同学,并说一说这些信 息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3、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74页,思考:
①怎样理解“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这句话?
②根据以上一段话,说说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
(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除以四分之一,就是世界人均
水资源的占有量)
三、汇报讨论:
1、让学生选择一个漏水的水龙头,记录一定时间内漏水的数量。
①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②汇报后教师提问:测量到的水龙头漏水速 度不一样,那么怎样表示全
班的调查结果更有代表性?
2、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编制 的有关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浪
费水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页 第70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当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定时,时间和漏水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呢?
①学生讨论,汇报。
②按照这样的滴水的速度,这个水龙头一年将浪费多少水?
③ 了解你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并计算,按照这样的滴水的速度,这个滴
水的龙头一年所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 久?
3、计算并汇报。
四、深化应用
1、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用水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有节约用水,不随便浪费。遇到水龙头或水管
漏水时要及时请人修理。
2、提出一个有效的节水方案。
































第7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至77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熟练地读、写整数和小数

教学重难点:
复习要点:数位顺序表,数的读、写
复习难点: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前整理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P76—77。
二、知识梳理:通过学习回顾师生共同归纳:
三、了解区分以下概念
1、整除和除尽 除尽包括整除,但整除不包括除尽。
2、自然数的两种不同分类: 按;因数个数分,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按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分,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
3、质数和互质数。
质数指一个数,互质数是指两个以上数的关系。
4、质因数和因数。
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相同点:都是三种方法
排列法
一般方法(短除法)
特征方法
特征方法:
⑴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数的最小
公 倍数,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⑵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约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
积。
四、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十三1,3,5,8题
2、补充作业:

页 第72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填空:
⑴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 个位上是最
小的合数,百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数位上是零,这个数写作
( )。
⑵用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能被5除的有( ),能同
时被2、3、5整除的有( )。
⑶用一个数去除30、45、60正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⑷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 )和
( )或( )和( )。
⑸有一个四位数a43b,能被45整除,这些数是( )。
五.作业::练习十三第2,4,6,7,9题
板书设计:
































第7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数的运算(一) 第六单元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方法等课文第80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 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
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则运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创设情境,(出示六一儿童节的情境图)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
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
2.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
同之处?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a+0=( ) a×0=( ) 0÷a=( )
a-0=( ) a×1=( ) a÷a=( )

页 第74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a-a =( ) a÷1=( ) 1÷a=( )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在以上交流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教师出示相应表格,让学生进行
填写。
4.四则运算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如下:(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法 减法
互为逆运算
求相同数 求相同减
和的简便 数个数的
运算 简便运算
互为逆运算
乘法 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结: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注意点。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一)
1.四则运算的意义。
2.四则运算的方法。
数的运算
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4.四则运算的关系。






第7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数的运算(二) 第六单元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课文第81-82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四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和性质。
难点:会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性质,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 称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家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了
(3)算一算。
计算下面各题。
①2.5×12.5×4×8 ②4×
③(21-
举例





用字母表示





个性调整补充
25
+4×
77
71
)× ④5.03-2.14-1.86
87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计算:(710-18×4)÷2(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
样吗?
算一算:
8371
×〔-(-)〕
94164
二、巩固练习
1.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页 第7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2)请两位选手上台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第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2)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第5题。
(1)说一说你的思路。(2)列式解决问题。
第6、7题。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数的运算(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数的运算
乘法分配率

















混合运算


第7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式与方程(一) 第六单元 第 4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等。(课文第84、85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 量关系,运用定律,几
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同学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
意什么?
②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
A.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B.用字母表示公式。
(4)做一做。
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并连线,教师巡视。)
2.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
个性调整补充
1
X-6.2=4.8
2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 时行走3.8㎞,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
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页 第78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4)全班反馈、交流。
(5)完成课本“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5题。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方程?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
2.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式与方程
未知数
方程的两个要求
等式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第7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常见的量

第六单元 第 5 课 时
教学内容:
P87—88。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对所这的计量单位系统加以整理,使学生巩固自己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
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

教学重难点:
计量单位的进率和化聚法。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找规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回忆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分分类,这些计量单位分别属于哪些量?
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重量单位
时间单位
钱币单位
2、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这三个图形表示的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
什么区别?
3、复习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手势或语言表示这些单位有多长?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注意两个特殊的: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完成书上的填空。
4、用同样的方法复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页 第80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5、我们学习过哪些重量单位?
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复习时间单位。
整理出。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日
1日=24时 小月=30日
1时=60分 平年二月是28日
1分=60秒 闰年二月是29日
拳头上数出大月、小月来判断1—12月分别是什么月?哪几个月是大
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7、完成P88页第3题。
8、估计生活中的常用量的大小完成P88页第1题。
二,复习名数的改写
1、复习名数。
什么叫名数?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请举例说明。
2、复习名数间的改写。
⑴单名数改写为单名数。
①看②想③算
先看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
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想应该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最后列出算式计算。
练习:
0.5米=( )厘米 82分米=( )米
0.4公顷=( )平方米 3200毫升=( )升
7.2时=( )分 420秒=( )分
⑵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2.4分=( )分( )秒
4米8厘米=( )厘米
(3)完成第87页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⑴完成书P88页第1、2、4

第81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课 题 比和比例 第六单元 第 6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能够正确、
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
难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课件


页 第8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呢?(生答)
谁能用“比的知识” 说 说男女同学人数的关系?(生答师板书)谁能说一
个和它相等的比?(生答师板书)如果把这两个比用等 号连接起来叫什么?
(比例)
那么现在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整理复习什么内容了吗?(比和比 例)(板
书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二、合作交流,整理知识:
1、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
要求:
a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 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
整理;c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d时间为5分钟。
学生分小组合作整理,请一组同学上台整理老师黑板上的。师边巡视边
加以指导。
2、汇报交流
师:请刚才在台上整理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要
这样整理?(选代表说,其实的组员协助)
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整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 说为什么这
样整理。(说的不完整的,可由本组的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2 - 3种,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其进行补充或问题质
疑。
3、整理知识重温重点知识点
4、归纳概括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能把整理的 结果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你
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在整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按今天的方法进行整理 。
谁来说说刚才我们整理知识的步骤。(先找出有哪些内容,再根据内容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用 不同的形式整理知识。)
三、复习提高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学得如何了吧。
1、解决例4,让学生独立审题并写出答案,然后交流。
例4 李阿姨是个剪纸艺人。平时 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
剪纸;节日期间,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课 件出示)
(1)你能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
吗?(说说比值 表示什么?)
(2)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个性调整补充
第83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
2、看来大家学得还真不错,敢于迎接挑战吗?
挑战第一关:跃上台阶,基本练习。
挑战第二关:综合应用。
挑战第三关:智力大考验。
四、归纳知识 提升数学素养
今天整理了《比和比例》,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以后的复习中将怎样做?

板书设计:




















课 题 数学思考(一) 第六单元 第 7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 例5,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

页 第8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 点,
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2.连好有什么感想?(太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把点减少一些,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 找找其
中的规律。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线,之后缩小
放至表格内, 并出现相应数据)
如果增加1个点,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 那
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演示)
学生逐渐添上点并连线,再把表格补充完整,反馈。
2. 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
列出点和线的关系
(引导学生明 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
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 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
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3.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讨论交流,集体评议。
师小结规律
4.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升。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 8个点,每两点连
成一条线,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1)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学生
独立完成)
(2)反馈
5.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 来了什么题目!(课件示情
景问题: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合作交流,
之后学生回答:这道题 其实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刚才解决的连线问题。那
么答案就是1+2+3+…+9=45)
个性调整补充

第85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三、巩固练习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 试从简单问题去思
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书上
的 几道练习题,看看能不能运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去解决它们。
1.练习十八第2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方法)
2.练习十八第3题。
师:仔细观察表格,你能找出规律吗?请同学们想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
它的边数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交流
(2)反馈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里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正好是 这个多边形的边
数-2!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就等于边数减2的差去乘180?
3.练习十八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
四、全课总结
对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课 题 数学思考(二) 第六单元 第 8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6,练习十八第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
2、巩固和发展学生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


页 第8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重难点:
对于乘法原理的初步感悟。
课前准备:
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走三 种不同路线,从乙地到丙地可以走两种不同的路
线,某人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到丙地,共有几种不同的 走法?学生议一议,
交流汇报。
引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例6。
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 br>中选出1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
2、组织学生交流,强调:要有序思考,避免重复或遗漏。
3、组织学生汇报评议:
(1)说一说你的思路。
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看有几种选法。
学生汇报,师板书
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看有几种选法。
小组议一议,代表汇报,集体评议。
第三步:把两次选法进行搭配,看共有几种选法。
小组合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字母或画示意图等)表示各种选
送方案。
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案。
(2)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使学生明确:
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
有3种选法。
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
有2种选法。
第三步:把第一步的3种选法和第二步的2种选法进行搭配。
所以,选送的方案共有6种。
4、归纳思考方法:我们表示六种选送方案,是分几步完成?你有什么
发现?(3*2=6)
5、举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是分两步思考,有多少种情况?

第87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学生举例说明,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集体评议。
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二)
1、用a b c表示3个合唱节目,用A B表示2个舞蹈节目
abA abB acA acB bcA bcB
2、


















课 题

页 第88
数学思考(三) 第六单元 第 9 课 时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例7,练习十八第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逻辑推理常用的方法“排除法”。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列表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于“排除法”的理解。
课前准备:
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
你能在我的描述过程中猜出他的名字吗?
他是日本漫画中的著名人物。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他
会模仿不同人物的声音。 他是个探案高手。他被称为日本的福尔摩斯。喜欢
柯南吗?为什么喜欢他?他为什么能侦破一个又一个离 奇迷案呢?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要用到推理,“推”就是由此及彼,由一些条件得出
结论。“理 ”是说在条件与结论之间要有理可循,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就
像探案一样,要根据蛛丝马迹的线索,探 寻案件的真相。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推理问题,做一个破案高手。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例7。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 次每班只要一个班
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br>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学生很难做出判断。)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B



C



D



E



F



个性调整补充
3、 引导提问。

第8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
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
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
同班。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5、小结:我们的推理使用了“排除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 种多
样的,还有不同的推理方法吗?你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
法,我们最后的结 论是什么?(是相同的)(板书:确定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八第6题
组织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说说解踢思路,并进行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三)
全面理解——寻找线索——列表分析 ——确定结论



















页 第90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六单元 第 10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1,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能熟练辨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会画 线段,度量线段长度,会画一直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
2、掌握角的相关知识,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按照要求画角。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主要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重难点:
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
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
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 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线段有两个
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
限长的 .
二、复习角.(课件演示)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课件演示)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第91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课件演示)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3)平行四边形
有什么特征?(4)梯形有什 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
平行四边形之 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
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课件演示)
说说圆有什么特征。
反馈
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判断并说名理由。
五、课堂小结
评价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页 第92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 1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
会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相片,问: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呢?
师:如 果想知道镜框(木条或铝合金等)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要想知道
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
揭示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
板上)
(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计量周
长要用什么单位?
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常用的
面积单位有哪些?
3、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
现?
(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
师对应板书)
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
3、想想议议(2) :老师家有一块菜地宽45米,长比宽的3倍还多5
米。老师要给菜地四周插上篱笆,至少准备多少米长 的篱笆?
(三)复习面积的计算

第93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纸上写出
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抽样展示,并对应板书。)
2、想想议议(3):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电脑演示其推导过程。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 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
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小 组合作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教师出示网络图。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 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
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
第一关——自主探索,巩固内化,
教材第97页做一做
第二关:联系生活,综合应用
星期日,王越骑自行车去公园看花展,已知王越家与公园的距离 是4396
米,自行车轮胎直径是70厘米。如果自行车每分转100周,那么王越从家
到公园 要用多少分?
第三关:数学探究,提高能力。
操作活动。(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师:怎样向你的同桌介绍这个长方形?
怎样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怎样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你是怎样确定圆心的?圆
的周长是多少?这个圆和正 方形的周长相比哪个大些?
四、总结,注重体验
五、作业,留有回味。
开放题: 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
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 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
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板书设计:









页 第94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 第 12 课 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十二册总复习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类比等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类比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一只形状不规则的金鱼缸,里面装有一些水。组织学生思考:谁有
办法求出这只鱼缸里大约 装了多少升水吗?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复习。
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
对于这些立体图形你们已学会什么?
二、梳理公式,沟通联系
(一)复习特点
说说每个图形的特点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复习体积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说说什么叫体积?
1、课件出示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们的体积公式。
(1)根据学生回答板出体积公式。
V长方体=abh 统一的体积公式
V立方体=a.a.a V=sh
V圆柱=∏r2.h
总之,“底面积乘高”是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一个统一的体积公式。
2、显示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
米; 圆柱底面半径4厘米,高10厘米;计算它们的体积。
3、反馈汇报计算结果
(二)复习表面积
1、如果给以上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涂上油漆,那需要涂漆的面就是它

第95页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们的?(表面积)
说说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反馈汇报,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
4、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体积都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它们的表面积
是否也有统一的公式呢?
学生猜想:(长方体的表面积也能用“侧面积+2个底面积”)
教师:可以吗?
(1)回忆一下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用底面周长乘高?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圆柱,展开加以说明。)
(2)那长方体的侧面是哪一部份?请 你想象一下如果将长方体的侧面
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然后提出思考:展开后你们发现什么?
根据这个关系,想想还能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 面积?学生独立思考并完
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路,然后汇报。
5、小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得出: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也有统
一的公式,
表面积=侧面积 + 2个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 + 2个底面积
6、说圆锥为什么不能用“底面积×高”计算它的体积,还记得圆锥的
体积公式吗 ?给定圆锥的条件,让学生求它的体积。
7、小结
三、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一).做一个鱼缸,它是有5面玻璃用橡胶密封而成的(为了安全,
鱼缸口也用橡胶包住)。
1.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概念,说说以下问题分别求什么?
(1)求橡胶有多长?
(2)求鱼缸占地有多大面积?
(3)求玻璃的面积有多大?
(4)求整个鱼缸占据了多少空间?
(5)求鱼缸里有多少水?
2..如果给你具体的数据,你会求吗?(直列式不计算)
出示条件:长8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水深3.5分米
3.鱼:我搬到这个新房子里生活后,水面升高了0.5厘米,你能求出我
的体积吗?

页 第96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二)、张老师家中的自来水管的内直径为2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
每秒8厘米。一次,客人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等主人发现已放
10分钟,大约浪费了多少升 水?
四、课堂总结,谈谈收获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的收获怎么样?都有哪些收获?










































第97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图形与变换 第六单元 第 13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变换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平移和旋转,能将简
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
把教材103页例题做成课件,中国印图案、 京剧脸谱 、花边图案、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
的海宝图案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
示四个图案,京剧脸谱、蝴蝶图案、花边图案,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
海宝图案,依次从小到大排成 一排。)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
现了哪些数学 概念?请4人小组互相交流。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的结果。你可以任意的选择一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和缩小
老师:这些都是图形与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复习图形与变换。
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
1、分类整理。
谈话:如果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把这 些变换方法分类,你认为可以分
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同桌互相讨论下。
小结:第一 类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因为它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第二类是按比例放大 或缩小,它们只改变图形的
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2、位置变换。
谈话:分类的 依据不同,所以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那我们先来研究轴
对称、平移和旋转,请大家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并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和方
法整理在表格中。

页 第98
个性调整补充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1)把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时,各要注意些什么?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时要注意什么?
(3)他们各有什么应用呢?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放大
缩小
特点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沿直线运动
绕点或轴运动
大小变化
形状不变
生活中的例子
剪纸等
电梯、抽屉等
吊扇、风车等
放大镜等
照相、地图等
老师:下面来考考大家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整理的结果来交 流一下。(在
学生讲到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
些是轴 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老师提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老师:继续来复习平移和旋转。
3、缩放变换。
谈话:我们复习了第一类变换,它 们在变换时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
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时还需要把图形放大和缩小。(出示中 国印图
案)这里有一幅中国印的图案,如果按4:1的比把这幅图放大,作为奥运
的宣传海报, 要怎么办?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把这幅图按4:1放大,表示什么?
(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3)放大后图形的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是4: 1,宽的比也是4:1。放大后图形
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5倍。
提问:如果把这幅图按1 :4的比例缩小,缩小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
少厘米?面积的比是几比几?请大家完成在练习本上。
比较:请大家比较一下,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小结: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与原图形相对应的边总是成比例的。
三、应用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着重说一说三种几何变换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99页


★虎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 题 图形与变换练习课 第六单元 第 14 课 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05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快速的变换,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
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
观念。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一)我会说。
1、请学生说一说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几个要素是什么?
2、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长 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个平面
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没有用到平移或旋转的是那个 图形?
分小组讨论发现,小组汇报。
(二)我会填。
1.变换图形的位置可以有( )、( )、( )方法;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可以改变图形的( ),而不改变它的( )。
2.将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 )倍。
3、在钟面上,分针绕点o旋转30°表示时间经过( )分;时间
经过15分,分针绕o点旋转( )度。
4、把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等腰梯形按对称轴的数量从
小到多的顺序排列,结果是:
个性调整补充
( )。
(三)我会画。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并画它们的对称轴。
(四)我会想。
1.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 )
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面积都不变。( )
3.把一个图按1:3的比缩小后,周长会比原来缩小3倍,面积会比原
来缩小6倍。( )

页 第100

道教创始人-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星星网络


情人节的起源-开家长会学生发言稿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税务自查报告范文


淳淳教诲的意思-奥巴马的简历


青岛恒星技术学院-福建二本大学排名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实习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