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膨胀教案反思
科幻小说作文-惠州中考录取分数线
有趣的膨胀教案反思
【篇一:《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谢丽丽】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山潭中心小学
谢丽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
缩现象
3、教师补充实验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简单的装置也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空气体积的变
化。 演示:用红水堵住玻璃管管口,
用手温焐热烧瓶,让学生观察
玻璃管中红水的位置变化,从而再次证实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
四、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
1、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本领,这两者的本领谁大呢?
2、水和空气在热胀冷缩时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呢?(预设:空气变化
得更快、体积变化比水明显等)
3、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比水更明显。3‘
五、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们能解释水和空气的热
胀冷缩现象吗?
当我们全班同学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全班每个人都手舞足蹈的
跳起来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从游戏中我们
能明白什么?看看能不能试着解释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游戏规则:请两组同学扮作空气微粒,站在中间,两组同学扮作气
球手拉手围
住“微粒”,当“空气微粒”安静得紧挨着站在中间时,拉
手的同学需要围成多大的圈,然后请“空气微
粒”们手舞足蹈的运动
起来,拉手的同学需要围成多大的圈,观察比较一下。5‘
根据这个游戏你能得到一些启发吗?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假说吗?5‘
六、拓展:
1、你知道为什么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吗?1‘
(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车胎胀破。)
2、演示实验:热胀喷泉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喷泉”,演示
现在你能解释喷泉形成的原
因了吗?主要因为瓶内空气受热膨胀,
将瓶内的红水从细管中压出来了。回去思考一下让喷泉喷出的水柱
更高些你有什么办法。
3‘
板书设计:4.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膨胀(运动快、距离大)
空气微粒
受冷缩小(运动慢、距离小)
教学反思:
1、本堂课中学生用带气球的烧瓶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给
每组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
冷水,这样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观察气球鼓
起和缩小的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印象。<
br>
2、师演示的空气热胀冷缩的演示,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
也动手
做一做,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有趣。
3、生活中的热
胀冷缩现象的举例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教师应该把
更多发言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
效。
4、课堂最后我演示喷泉实验,给学生留了课后思考:如何让喷泉喷
出的水柱
更高些。这个思考可以当堂课解决,课内时间比较充足的
情况下尽量不要留到课后解决。另外我告诉学生
课后自制喷泉的替
代材料,我应该演示时就用自制的喷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课后动
手实验的欲
望。
5、我上课的语气语调太过平淡,教师偶尔也需要幽默和丰富的表情
和语调,
更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篇二:湘教版美术五上《石头说话》教案和反思】
《石头说话》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你或许参观过展览会或博物馆里的珍贵奇石,一定会为那些奇石
教材分析:
本课体现了美术课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大量的石雕图片欣赏,
让学生了解石刻
在内容、形式上的特色,感受我国石雕艺术的博大
精深。石雕亦称石刻。最初,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打制
石器,进而
运用
审美观,在石刻上雕刻文饰,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实用工艺品,
这就是早期石雕的产生过程。中国的石艺起源很早,从巍巍壮观的
万里长城到敦煌石窟,从富丽
的十三陵,到南京的明孝陵,从皇宫
庙宇雕刻到民间石艺,从避灾镇邪的麒麟、石狮、神兽等,到威风<
br>凛凛的武将及碑刻……中国的石文化丰富多彩,在宗教、建筑、园
林、陵园等方面独树一臶。引导
学生理解并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
入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加强学生对本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
奇石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奇
石的美,了解赏石文化,同时培
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本课着重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
特征,制作一个有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在玩耍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
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建议分析:
学生对于我国石文化了解不是太多和太深入,本课通过大量的石
雕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石雕艺术的雄劲、简练、精美、圆润的不
同风格的美,感受蕴涵于石
雕艺术中的中华民族进取、顽强的精神,
提高人文素养。让学生在石头上雕刻,条件不具备,我让学生到
生
活中收集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制作一个有
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儿童天
生好奇,富于想象,也未使用石头做材
料过,对石头特别感兴趣,小动物又是孩子们的最爱,课堂上他们
很激动,充满新奇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古代石雕艺术和奇石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
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操作目标: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
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
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
等。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1、学生收集石头时,注意石头形状、大小的不同,选择平整一
点和有特征的石头。
2、学生做作业时有可能没能很好利用石头的形状、纹理、质感
等特征,甚至破坏了石头的
天然美感,但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教
师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石头的形、色、纹理产生联想,造型
过程中尽量多地保留石头的自然本色。
3、动物身体的主要部分要选择大一点的石头。
4、可选用较厚的彩色卡纸做底板,把石头放在彩色卡纸上拼,
然后用薄的双面胶粘贴即可,大的石头可用厚的海面胶粘贴比较牢
固。
5、用水粉颜料在石头上涂色,注意颜色要厚,水分要少。
用油画棒涂色要用力,并且用力要均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很特殊的美术作品,想看看吗?”欣赏
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1)孔雀(2)猫头鹰(3)小猪(4)毛毛虫(5)白鹅(6)鳄
鱼
2、带着问题,分小组近距离观察、触摸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
品。
问题:(1)这些作品特殊在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感觉?
(2)老师制作的都是什么呢?
揭示课题: 有趣的石头动物
设计意
图:欣赏、观察、触摸教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导入新课:
一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
”。二是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石头作品的特殊之处——有凹凸感,具有立体效果,激发学生
的新
奇感,丰富了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
趣;三是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
目标。
二、新授课:
1、师:“今天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课堂,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招
点石术,能把石头变成小动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石头、神笔和马
良形象。
设计意图:神笔马良是儿童喜爱的神话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设计
使课堂教学具有情趣性,也是有机贯穿教学的一条线。美术课程标
准
指出:“应充分
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
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
程内容呈现形
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
情感态度。”<
br>
2、师:“点石术在哪儿呢?就藏在这些石头作品里。小组讨论:
怎样做才能让石头变成小动物呢?”
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石头中板书:看、想、拼、贴、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观察、讨论,总结了石头变成小动物的五步
制作方法——看、想、拼、贴、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看石头联想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块规则和不规则的石头,引导学生
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色彩产生联想,师:“可以把石头作为小动
物的头部或身体的主要
部分,这些石头可以变成哪些小动物呢?”教
师再出示几块石头的组合,师:“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几块
石头组合
在一起,将会产生出新的动物形象。”教师示范拼摆一组石头,然后
找2——3名学生
到视频展示台上组合练习演示。 老师提出的问题:
1、如何选择石头?
2、如何拼摆?
3、怎样再添画?
你能提出问题吗?
小实验:同样的颜料在白纸上和石头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和建议进行自学探索。
七、师生交流,解决自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篇三:六下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
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
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陈菲菲、董晓晓、陈永互、陈
任
重、陈倩倩)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
在
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
学
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
与,
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
乐。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
数
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
柱
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
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
的
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
灵
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
比
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
的
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
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
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
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
屉
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
观
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
活
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
教
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
知
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
知
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
索
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
促
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
简
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
不
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
统
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
等
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
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
理
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
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
发
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
综
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
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
对
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
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
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
完
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
时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
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
“激
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
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
实
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
的
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
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
的
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
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确
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
生
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
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
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
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
践
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
时
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
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
和
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
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
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节数 1 2.222.28 负数、面的旋转 4 2 3.13.7
圆
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4 3 3.83.14 圆锥的体积、练习一、单元考
试 4
4 3.153.21 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 4 5 3.223.28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 4 6 3.294.4 比例尺、练习二、整理与复习
4 7 4.54.11 单元考试、期中考试 4 8 4.124.18
总复习一、数学与代
数 4 9 4.194.25 数的运算 4 10 4.265.2 五一放假
4 11 5.35.9 数学
的运算、代数初步 4 12 5.105.16 代数初步 4 13
5.175.23 图形的认
识 4 14 5.245.30 图形的测量 4 15
5.316.6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
置 4 16 6.76.13 统计与概率、解决总是的策略
4 17 6.146.20 期末
复习 4 18 6.216.27 期末复习 4 19
6.236.29 期末复习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备注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
数
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
(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
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
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
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
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
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
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
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
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
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
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