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重难点知识梳理汇总(下)
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验收申请报告
用字母表示数
知识精讲1:
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
1.可以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个数或表示数量关系;
2.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把
乘号省略。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
子中的加、减、除号不能省略。
知识精讲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
(ab)c
(ab)c
用字母表示
ab
(ab)c
agb
ab
注意: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只有乘号可以省略。
(2)同一运算定律或计算公式中相同的量要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3)
a
读作“
a
的平方”,表示2个
a
相乘,
a
2
a
a
;
2a
读作“二
a
”,表示2个
a
相加,2aaa
。
2
(4)将数据代入字母公式求值的方法:先写出字母公式,再
代入数据求
值,计算结果后面加单位名称。
知识精讲3:
用字母表示公式
公式
正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用文字表示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2
Saga
Cag4
Sagb
用字母表示
Sa
2
C
S
C(ab)2
C
知识精讲4:
用字母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的步骤:
1.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列出含有字母的数量关系式。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注意:根据给出的数值求一个式子的值时,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知识精讲5:
可以省略乘号或者利用运算定律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知识精讲6:
用字母表示图形中的数量关系的步骤:
1.找出图形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当数量关系中含有相同的字母时,要
化成最简结果)。
2.将数据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值。
奥数思维拓展:
图形中的规律
1.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
2.学习两类思维方法:比较与转化法 <
br>[例题]食堂里就餐的桌子每张可以坐4人,多于4人就把两张桌子排成一排,如图所示,以
此类
推。如果有n张桌子,请用含字母n的式子表示就餐的总人数。
……
[分析]:
增加几张桌子,能做的人就会增加2个。如果有n张桌子,能坐的人数为4+2(2n-1)。
[解答]:
如果有n张桌子,那么就餐的总人数是2(2n+2)。
[技巧]
解决此类题目需要先找出规律,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举一反三]
1.如图,按图中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1)1张餐桌可以坐8人,2张餐桌可以坐多少人?
(2)按照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
餐桌张数 3 4 5 6
可坐人数
……
n
2.如图,每个等腰梯形的边长分别是2cm,2cm,4cm,2cm,将几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合,所成图形的周长如下表。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梯形个数
周长
1
10
2
16
3
22
4
28
5
……
……
n
3.如图,仔细观察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与直角三角形个数的关系,填写下表。
正方形的个数
直角三角形个数
2
4
3
8
4
5
……
……
n
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
知识精讲1: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知识精讲2:
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知识精讲3:
解方程的方法
(1)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
①先写“解:”;
②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使等式成立;
③求出x的值。
④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边,检验所求是否是方程的解。
(2)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
①先写“解:”;
②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a,使等式成立;
③求出x的值;
④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边,检验所求是否是方程的解。
(3)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
①写上“解:”;
②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
③计算出方程的解;
④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边,检验所求是否是方程的解。
(4)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
①写上“解:”;
②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x;
③将方程的左右两边调换位置;
③计算出方程的解;
④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边,检验所求是否是方程的解。
(5)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
①写上“解:”;
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x;
③将方程的左右两边调换位置;
④计算出方程的解并检验;
(6)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①写出“解:”;
②把ax看作一个整体,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b;
③计算出ax的结果;
④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
⑤计算出未知数x的值并检验。
(7)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把小括号里的x±b看作一个整体,
先求出x±b的值,再求出x的值。
方法二:根据乘法分配律,
把a(x±b)=c转化成x±ab=c的方程,
求出ax的值,再求出x的值。
(8)形如(x±b)÷a=c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把小括号里的x±b看作一个整体,
先求出x±b的值,再求出x的值。
方法二:根据乘法分配律,
把(x±b)÷a=c转化成(x±b)÷a×a=c×a,
得到x±b=c×a形式的方程,
求出ax的值,再求出x的值。
奥数思维拓展:
(一)同解方程
1.渗透一种数学思想:等量代换。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分析法。
[例题]方程
x-0.8=2.4与mx=9.6有相同的解,求m的值。
[分析]
两个方程的解相同,也就是x的值相同,因此先求出 x-0.8=2.4的解,再把它带入mx
=9.6中,会得到一个含有未知数m的新方程,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就是m的值。
[解答]
x-0.8=2.4
3.2m=9.6
解: x-0.8+0.8=2.4+0.8
3.2m÷3.2=9.6÷3.2
x =3.2
m=3
把 x =3.2带入mx=9.6中,得到3.2m=9.6。 答:m的值是3。
[技巧]
方程中虽然有两个未知数,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隐
含在已知条件中,通过计算可以先
求出来,再把求出来的数值带入方程中,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数。
举一反三:
1.方程x-0.6=5.4
与a÷x=0.6有相同的解,a是多少?
2.方程6÷x=4与bx=9有相同的解,b是多少?
3.方程c-x=4.5与d+x=2.5有相同的解,求c+d。
(二)解复杂的方程
1.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方程、转化。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分析法。
[例题]解方程:7x+8x-13=17
[解答]
7x+8x-13=17
解:15x-13=17
15x=30
x=2
[技巧]观察方程,将能够先计算的部分先计算,使其简化,在求出x的值。
举一反三
1.解方程。
9.5x-6.1x+1.8=12
4x+0.7x-2x+1.9=10
2.解方程: 8x-7=2.5x+20.5。
实际问题与方程
知识精讲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含有两个未知数时,设其中的标准量为x,
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
注意:① 解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② 没有检验要求时,可以口算检验。
知识精讲2: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1.形如a(x±b)=c的方程有两种解法:
(1)把小括号里的x±b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x±b的值,再求出x的值。
(2)根据乘
法分配律,把a(x±b)=c转化成ax±ab=c的方程,求出ax的值,再求x的值。
2.形如a(x±b)=c的方程的应用:
(1)把要求的未知数设成x,再列方程;
(2)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3)检验作答。
知识精讲3: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1.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可以先将方程转化为(a±b)x=c的形式,再求解。具体解法如下:
ax±bx = c
解: (a±b)x = c
(a±b)x÷ (a±b)= c ÷(a±b)
x = c ÷(a±b)
2.形如ax±bx=c的方程的应用(和差倍问题):
用方程解和倍问题时,先设其中一个
未知量为x(通常设一倍数为x),再根据两个数的
倍数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然后
根据这两个数量的和或差列出形如ax±
bx=c的方程解答。
知识精讲4:列方程解决路程问题(画线段图法)
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方程问题(使数量关系更直观)
奥数思维拓展:盈亏问题
1.渗透三种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模型思想、方程思想
2.学习两类思维方法:比较法、对应法
思维提升:
[例]建设路小学
学生乘汽车去春游,计划准备若干量车,如果每辆车上坐45人,那么有30
人没有座位
;如果每辆车上多坐5人,那么多出一辆汽车。原计划准备多少辆汽车?学校共
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
假设原计划准备x辆汽车,由第一种坐法,得出(45x+30)名学生
;由第二种坐法,得
出(45+5)(x-1)名学生,而学生总数是不变的,我们根据“总人数相等”
得出等量关系
并列出方程。
[解答]
解:设原计划准备x辆汽车。
45x+30 =(45+5)(x-1)
45x+30 = 50(x-1)
45x+30 = 50x-50
30 = 5x-50
80 = 5x
5x = 80
x= 16
学生:45×16+30=750(人)或50×(16-1)=750(人)
答:原计划准备16辆汽车,学校共有学生,750人。
[技巧] <
br>解决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先找出不变量,再根据不变量列出相应的等式。例如:根据“总
人数相等”
列出相应的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1.绿化队植树,如果每人栽1
5棵树苗,那么还剩27棵没有栽;如果每人载18棵,那么少3
棵树苗。绿化队总共要栽多少棵树苗?
2
.舞蹈队同学排队,计划每行站8人,则多出3人;如果每行站9人,那么少了1行。舞蹈
队共有多少人
?原计划站几行?
3.老师给学生发练习本,如果每人发8本,那么少了84本;如果每人发5本,
那么多了36
本。算一算共有学生多少人?练习本多少本?
4.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如果把绳子对着量,那么多出3
.6米,如果把绳子三折量,还差2.4
米,那么这根绳子多长?井有多深?
奥数思维拓展:环形行程问题
1.渗透三种数学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提升:
[例]在一条长0.24千米的环形跑道上,小丽、小娟同时同地起跑,小丽每分钟跑0.12千米。
(1)如果背向而跑,两人36秒第一次相遇,小娟每分钟跑多少米?
(2)如果筒向而跑,小娟90秒后第一次追上小丽,小娟每分钟跑多少米?
[分析]
[解答]
解:设小娟每分钟跑x km。 解:设小娟每分钟跑x km。
36秒=0.6分 90秒=1.5分
(x+0.12 )×0.6 = 0.24 (x-0.12 )×1.5
= 0.24
x+0.12 = 0.4
x-0.12 = 0.16
x = 0.28
x = 0.28
答:小娟每分钟跑0.28 km。
答:小娟每分钟跑0.28 km。
[技巧]
解决环形行程问题,画简图比较直观:
(1)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相遇几次的路程和就是几个环形跑道长;
(2)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第几次追上的路程差就是几个环形跑道长。
[举一反三]
1.在一条长0.4km的环形跑道上,小宝和小贝同时
同向起跑,小贝每分钟跑0.18km,过了10
分钟小贝追上了小宝,小宝每分钟跑多少千米?
2.小明和小亮在0.4km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出发,
背向而行。小明的速度为
0.08kmmin,小亮的速度为0.12kmmin,两人经过多长时间第
二次相遇?
3.一台环形车道上,甲骑一圈需要30分钟。现在甲、乙
两人骑自行车从环形车道的同一地点
同时出发,背向而行,18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如果乙的速度
是0.3千米分,那么甲
的速度是多少?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知识精讲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转
化
的
数
学
思
想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高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
S=ah
底a
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注意:①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先找到底和其相对应的高,再计算。
②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面积扩大到原来的n倍;
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缩小到
原来的
1
,则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1
nn
。
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面积扩大到原来的n倍;
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
缩小到原来的
1
,则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1
nn
。
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n倍,高缩小到原来的
1
n
,面积不变。
知识精讲2: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或 长方形
高 高
底 底
高
高
高
底
底
底
a=S÷h
h=S÷a
底
底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完全相
同。
三角形的底 = 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 = 平行四边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2
=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2 (相对应的底和高)
底 = 三角形的面积×2÷高
a
=2S
÷h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高h
S = ah÷2
高 = 三角形的面积×2÷底
h=2S÷
a
知识精讲3:梯形的面积
梯形
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
底a
梯形的高 = 平行四边形的高
每个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2
= (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梯形的高÷2
上底a
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上底 +下底 = 梯形的面积×2÷高
S =(a+b
)
×h÷2
高h
奥数思维拓展:
(一)平行四边形的高
1.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归纳思想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分析法
思维提升:
[例题]如图,平行四边形
的底增加1米,它的面积就增加2平方米(阴影部分)。原来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下底b
a+b = 2S÷h
=
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高
h = 2S÷(a+b
)
[分析]
增加的面积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增
加的小平行四边形和原来平行
四边形的高相等。所以可以先通过增加的图形的面积算出高,在计算原来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答]
高:2÷1=2(米)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2=10(平方米)
答: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
[举一反三]
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多少?
2.如图,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底是长方形长的一半,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8平方厘
米,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二)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倍数关系
1.渗透一种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推理分析法
思维提升:
[例题]如图,三角形AEC的面积是三角形ABE面积的多少倍?(单位:厘米)
[解答]
三角形AEC的面积=6×h÷2
三角形ABE的面积=3×h÷2
因为EC的长是BE长的2倍,所以三角形AEC的面积是三角形ABE面积的2倍。
[提醒]
根据两个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关系。
[举一反三]
1.如图,三角形AEC的面积是三角形ABE面积的多少倍?(单位:cm)
的长是DC的2倍,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单位:cm)
组合图形的面积
知识精讲: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其面积既可以看作几个
简单图形相加,也可以
看作几个简单图形相减。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根据已知条件对图形
进行分解,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先
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求和或差。
估算不规则图
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通过数格子确定面积的范围,再将不满一格的都按半
格计算,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
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面积。
奥数思维拓展:
(一)用转化法求面积
1.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归纳思想
2.学习两类思维方法:剔除法、转化法
思维提升:
[例题]如图,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的一部分叠放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
[分析]
如果想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显然有很大困难,我们不妨利用转化法。因为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
DEF完全相同,而它们的重叠部分为三角形CGE,所以梯形ABEG的面积等于CFDG
的面积,可
以先求出梯形ABEG的面积。
[解答]
EG的长:7-3=4(厘米)
(4+7)×3÷2=16.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5平方厘米。
[技巧]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可以转化成的容易求解的图形。
[举一反三]
1.如图,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
的一部分重叠在一
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2.如图,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的一部分重叠在一
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3.如图,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的一部分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
(二)等积变形
1.渗透两种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
2.学习一类思维方法:转化与平移法
思维提升:
[例题1]求图1的面积。(单位:厘米)
[分析]
等积变形法:根据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转化为图2,直接求梯
形的面积。
[解答]
(16+6+8)×10÷2=190(平方厘米)
[技巧]
同底等高(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
[例
题2]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如图3),中间有一条长方形小路,草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分析]
等积变形法:长为5m、宽为0.8m的长方形和底为0.8m、高为5
m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
等,把这个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并向左平移,草地的实际面积就是底为(
5.4-0.8)m,
高为5m的平行四边形。
[解答]
(5.4-0.8)×5=23(平方米)
答:草地的实际面积是23平方米。
[技巧]
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形状可以相互转化。
[举一反三]
1.用两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块你长方形稻田里有一条平行四边形的水渠(如图),稻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块长方形草地,长为20m,宽为1
5m,中间有一条宽为2m的小路,求草地(阴影部分)
的实际面积。
植树问题
知识精讲1: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树)的解题方法: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棵树=间隔数+1。
知识精讲2: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树)的解题方法: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棵树=间隔数-1。
知识精讲3:在不封闭路线上植树(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解题方法: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棵树=间隔数。
知识精讲4: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棵树=间隔数。
奥数思维拓展:
方阵问题
1.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2.学习两类思维方法:观察分析法、抽象概括法
思维提升:
[例题]光明小学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老师安排同学们组成一个13行
13列的方阵。最外面的
一层有多少人?最外面的第二层有多少人?
[分析]
[解答]
最外面的一层人数: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3×2+11×2=48 12×4=48
11×4+4=48
最外面第二层的人数:
48-8=40
答:最外面的一层有48人,最外面的第二层有40人。
[技巧]
在方
阵中,某一层的人(或物)数=每天人(或物)×4-1×4,并且牢记“每相邻两层的数
量都相差8”
。
[举一反三]
1. 张叔叔家有一个正方形的鱼塘,他在鱼塘的每条边上等距离栽了10
棵树苗,每个角上都
栽一棵,那么张叔叔在鱼塘的四周共栽了多少棵数?
2.植物园举行植物展会,在广场上用花盆摆了
一个方阵,最外层有200盆花,那么最外层的
每边上有多少盆花?
3
.棋盘上有一堆棋子,如果排成三层空心方阵,多出10个旗子;如果在中间的空心部分增加
一层,反而
又少了10个。那么棋盘上一共有多少棵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