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含教材分析)
吉林动画学院地址-开学第一课手抄报图片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8单元 总复习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复习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
可
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
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
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等得到进一
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复习课不只是把知识重现一次,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查
缺补漏,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五年
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
惯,所以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
网。在复习时再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
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数学思考:通过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课时划分】
4课时
1.小数乘、除法复习………………………………1课时
2.位置复习…………………………………………1课时
3.简易方程复习……………………………………1课时
4.多边形的面积复习………………………………1课时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
之间的
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
有关的小
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
br>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
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
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
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
法的知识网络,并能
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 ,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 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做一做
12.5 3
0.98
扩大10倍
扩大100倍
缩小10倍
缩小100倍
师生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 ,再 ,最后 。板书:计算
方法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5÷3是怎么算的,
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
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22.32÷1.2
五年级上册教案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就像这
里的22.32÷1.2就要转化为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
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
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
时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
法)
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
师: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
你还可以用什么方
法进行计算?试试吧!
(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依据。)
师: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板书:运算定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
四、复习取近似数
师:既然是元旦节就要有节日的气氛,老师准备用彩带布置家。我们一起看
看吧!
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7.5米。
(1)需要买几卷彩带?40÷7.5=5.333…(卷)≈6(卷)
师:5.333…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板:循环小数—无限
小数)
师:这里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板书:取近似数:进一法)
(2)一卷彩带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8×6=19.08(元)≈19.1(元)(板书:四舍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可以做多少个花环?
40÷1.5=26.666…(个)≈26(个)(板书:去尾法)
师: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哟!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五、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
棒!这么快就把清单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老师这也
有两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忙算一下,好吗?比比看谁算
的快。
4.6+5.4÷0.27 3.2×25 ÷8
(
学生汇报时要说运算顺序。)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 再算
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分析:领先的运动员与最后的运动员相遇时,两人跑完了2个3k
m即6km,
所以两人的相遇时间可以用两人跑的总路程6km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时
离返回点的距离可以3km减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领运动员跑的路
五年级上册教案
程减去3km求得。(10分钟,100m)
七、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乘除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谁来说说我们主
要复习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2),练习二十五第3、5、6、16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因数→整数 计算方法 先 ,再
,最后
除数→整数 一看、二移、三对齐
运算定律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
四舍五入法
与整数的相同
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近似数 进一法
去尾法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
面是座位示意图:
6
5
4
3
2
1
1 2 3
讲台
4 5
小丽
小亮
小明
小红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教案
100m
11
10 北
9
书 城
●
8
五爱城 游泳馆
● ●
7
●
6
中山公园
5
●
4
邮电大厦
五一剧场
● ●
3
少年宫
2
天文馆
●
1
火车站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
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
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
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
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
(7,6)→(9,4)
→(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
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
,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
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
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
(2,4
)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
(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
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
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7
6
5
4
D( , )
C( , )
3
2
1
A(1,1) B( , )
0 1 2 3 4 5 6 7
7
6
5
4
D( , ) C( , )
3
2
1
A(1,1) B( , )
0 1
2 3 4 5 6 7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
五年级上册教案
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
置。
学生
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
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
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
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
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
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
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
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时 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7、18、19、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
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
学知识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方程的意义,理解题中的等量关
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并熟练的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养成检验
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能力,进一
步沟通
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 点:根据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回顾,质疑引导;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1.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3)
生齐读题。
师:以前我们用算术方法解这
一类题,学习简易方程后,又能用列方程来解
答,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简易方程”(板书课题),请
你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找出不同的解法展示。反馈,集体订正。
师:列方程解决问题第一步都是要干什么?
师:用字母x
表示未知量。(板书:字母——量)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⑴用字母表示数
师
: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那这个字母“x”
可以表示多少?(生反馈)对了
,这个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板书:数)
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师:现在有一个“比x 的4倍多13的数”,怎样表示呢?
师: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除了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一个数,又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数
量关系)
⑶师: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请在答题卡上用线连起来。
2a与2a相加
a+2b
2a与2a相乘 4a
2
a与b的和的2倍 4a
a与b的2倍的和
2(a+b)
反馈:前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后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五年级上册教案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意义真简洁、明了。
3、复习方程与解方程。
⑴复习方程。现在有一个“比x 的4倍多13的数”。
①当x =5时,这个数是多少呢?
师:当x 有一个具体的值时,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有一个具体的值。
②师:如果“比x
的4倍多13的数是45。”现在又该怎样表示?
师: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生:方程。)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⑵复习解方程
师:刚才同学们解了一道方程,这里还有3道方程,你们能解吗?
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7题,解方程
x ÷1.44=0.4
3.85+1.5x =6.1 6x -0.9=4.5 学生解方程,汇报。
师:我们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同时乘或除
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逐步简化方程,
得到方程的解。在这里所指的数可以是像
这样已知的数,也可以是这样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师:x =1.6是这道方程的解吗?指名口头检验。
4、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1)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师:解方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基本步
骤?
学生回忆梳理出一般步骤。
师:在这几步中你们认为哪一步是最关键的?
(2)复习数量关系。请你们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并说出方程。
①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65平方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33米,高x 米。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式:
师:计算公式也是一种数量关系。
②小明买了8个作业本,每本x 元,付给营业员5元,找回2.6元。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式:
师: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一般我们选择容易解的方程
来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根据方程选择合适的条件。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甲筐有桔子60千克,
,乙筐有桔子多少千克?
设:乙筐有桔子X 千克。 列出方程是:2X +4=60
①甲筐比乙筐的2倍还多4千克 ②乙筐比甲筐的一半少4千克
③乙筐比甲筐的2倍还多4千克 ④甲筐比乙筐的一半少4千克
师:你们补上的条件,正是这道题的关键句子,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等量关系。
(2)对比质疑突出优化。
师:让我们回到教材第118页第19题,注意分析题题目的意思
,同学们会
列方程解答吗?独立完成,反馈。
师:这题与求地球赤道长度那一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生反馈)
师:看来,在这里,不论是一个未知数还是两个未知数,都能用列方程解答。
二、拓展提高
教材第118页思考题。
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座
大桥长2400m,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m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
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3分钟
,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3分钟。这列火车
长多少米。
分析:如教材第118页图,
考虑到火车自身的长度,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包
括大桥长度和车长,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设这列
火车车长为x m,可列方
程:
x +2400=900×3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简易方程,请记住用字母表示数是方程的基础,方
程是为列方
程解决问题服务的。
四、作业:教材第113页第3题(1)(2)及练习二十五第18题
【板书设计】
简易方程复习
字母——量、数、数量关系
等式的基本性质
关键——等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4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
形面积
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
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
换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 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师:同学们,咱们在第五单元里学习了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及
其计算,而且,还接触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
求面积,
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学会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今天,我们就来复习
这部分
知识。(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
师:那么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和梯形的
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你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下面的知识,看看谁的记忆库最充
实
?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同桌之间可以商量商量。(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师:大家在回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本
着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原则,找到了
几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梳理,大家对我们的面积公式
是不是更加
熟悉了。(边说边出示图。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
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
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都是把它转
化成已学
过的图形来计算。
二、查漏补缺,错误汇总
师:现在你们的记忆库中还有
内存吗?那,就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在利用公
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
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2.找对应的底和高。3.注意
单位换
算。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
他数量的关系。6.看清组
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下面,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
做几组练习。
三、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
,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
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
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
看来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4×4-2×2÷2=14(cm
2
)
方法二:(2+4)×2÷2+2×4=14(cm
2
)
3.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
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
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
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
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
,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
2
,通过数方格来确
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
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
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
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
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
学过的图
五年级上册教案
形来估算。
五、作业: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