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小结

温柔似野鬼°
830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21: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审代理词-愚人节是哪一天


《小数乘法》单元小结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 数乘整数
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
助学生发 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
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
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的 高效性,也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
可以依赖知识的生长结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 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教
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节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
应 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处理得不到位, 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1.2×0. 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讲两个因数分
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 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 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 部分学困
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 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
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 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 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
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 思维能力的培养具
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 理,
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
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标
指出:学生的 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
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 。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
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 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
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因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 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
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 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
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 掌握计算
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这样才能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数除法》单元小结
本单元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除数为整数 的小数除法;第二部分是除数为小数的小数
除法;第三部分是积、商取近似值;第四部分是循环小数;第 五部分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各部分的内容说明如下。
通过“精打细算”“参观博物馆”等情 境,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类似,只 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
以了。此规律的得出是借助实际情境得到的。除数为整数的小数 除法又是除数为小数的除法
的基础,因为除数为小数的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为整数的除法。通过“谁打电 话的时间长”
的情境,学习除数为小数的除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利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
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为整数的除法。通过“人民币兑
换” 的情境,学习求积、商的近似值。货币最小的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只要保留
两位小数就可以了 ,由此引入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通过“谁爬得快”的情
境,计算蜘蛛和蜗牛平均每分爬 多少米。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会有一个或几个数
字不断重复出现,从而介绍循环小数。通过“ 电视广告”的情境,学习小数连除、乘除混合、
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教材有以 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创设了“到
哪个商店去买牛奶便宜”、参观博物馆“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人民币和一些国家的货币兑
换等情境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为整数 的小数除法,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可以解决;除数
为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 已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为整数的除法。教材安排的内
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 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
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发展学生数感 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估算的意
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确计算。如“参观博物馆 ”是整数除以整数,商
是小数的除法,情境中提出了四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的问题,教材呈 现了“每
人6元多一些”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在学生精确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相互验证,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观察物体》单元小结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 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
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 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
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 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
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
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 生活场
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
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
好后又让他 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 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
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 机、
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
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
这样的操作 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
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 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 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
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 创设条件,让
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 活
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
学 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
个面,联想到整 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
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 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
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 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
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 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
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 尺度该如何
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 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 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
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 识”又该如何编排?
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简易方程》单元小结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 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
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 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
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 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
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 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
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 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
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
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 因此往往老师们
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 分
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数 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
学生强调并反复 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
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 能用到。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
种符号。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
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 并且含有
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
是什么呢 ?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
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 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
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 式叫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
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 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
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 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
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应该都会 有答案。
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
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
问题,毕竟 ,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
迎刃而解了。












《组合图形面积》单元小结
一、内容分析
《组合图形面 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包括四部
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 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学生在进行组合
图形面积计算时,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 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
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运用平 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二、基于以上对本单元、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 学重难点
和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2、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学过的基本图形。
1、复习旧知 组合图形的面积需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开始设计了复习已学过的
一些图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为新授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2、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在新课开始,教师展示 漂亮的组合图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
地认识了组合图形,教师给出明确的定义 便于学生对组合图形有个正确的认识,寻找生活中
物体表面的组合图形,体现数学生活化;自己动手拼摆 组合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再次对组
合图形的产生感性认识,而且也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了铺垫。
3、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本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 到求组合图形的方
法。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 一定
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
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
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当学生汇
报出许多方法时,体现了解 题方法的个性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选
择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与汇报交流总结出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这样 突出了本节课的
重点和难点,知识落到了实处。真正作到了感悟与知识的生成相辅相成。
让学 生求做一面中队旗需要多少布,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和体现如何用数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从而激发学生
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
今后要继续做到:
1、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全面关注全体 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
习与活动。
2、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还需进一步加强。
3、继续努力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小结
课后,细细回想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自己在处理课堂“ 生成”时很不灵活,即使课前对
学生的反应已经做了很多的预设,但当学生的回应在不我预料之内时,我 还是显得比较慌张,
这主要还是归因于对教材专研不深。如果能够把握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生成”,课堂 将精彩
无比。
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古人云: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
程背景下的数学课要生成 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如本课的
摸球比赛环节,第一次黑色布袋中有1 个白球7个黄球,第二次黑色布袋中有3个白球5个黄球,
比赛规则是摸到白球多男生赢,反之则女生胜 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是比赛结束后
男生意见很多,很多人都猜测布袋里白球少黄球多,说这样 的比赛不公平。这个教学片断,
其实是我所进行教学预设的“精心”,我认为,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 学生在课堂上互动
生成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
二、敏锐反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 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
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 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 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
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本节课主要研究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但实验很难证明这一点。学生分组实验:在装有4个白
球,4个黄球 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共摸40次。试上时,学生统计出白球和黄球的次数
差不多,我没什么负担。 可教研活动课上,学生摸出的白球个数与黄球个数基本都是不相等
的,有的小组相差得还很大,告诉学生 说可能性相等,自己都觉得有点牵强。在摸之前,学
生其实已经能体会到白球和黄球数量相等,摸到的可 能性相等了,而实验做下来反而学生发
现不相等,好象这个实验只说明了摸球的过程中具有“偶然性”。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
困惑的地方,也是我没能灵活变通的地方。但如果我能控制得更好的话,整堂课 肯定很自然、
很精彩。
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追求真实与朴素,追求预设的 目标在实施过
程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在学生错误的
回答中,在学生不同的意见中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构建真实、灵动的课堂。











《数字与编码》单元小结
一、对教材的理解
“数字与编码”这节课 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调查邮政 编码的编排使学生了解编码的编排方法。我选择调查学
生比较常见、而且将来使用频率也比较高的身份证 号码,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通
过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
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合理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
学生 自主讨论、交流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该课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
以生活中常见的一 些编码导入新课,;第二次层次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 索识别身份证号码、设计身份证号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排的
规律与方法;第三层次为联系生活中的数字 编码,进一步拓展练习,让学生感知数字编码与
生活的联系及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的魅力。延伸环 节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学号,通过
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的进步很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
新认识了 “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我没有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
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 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 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小组合作,探索编码规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 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
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
导入环节,我从生活中常 见的编码导入,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练习中都以实际生活中的例
子,如百岁老人、寻找失主等,充分的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让学生编学号时有一个
学生提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西岑小学时我没有好好的 发挥作用,没有问“为什么用字母x
表示”课堂没有跟着“生成”走,而过分被“预设”牵着了。 这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比如课堂上编码应用欠缺,小组合作的时效仍待提高,
上课仍 有些紧张、语速快等。但有这堂课课堂形式、学生小组探究等新课堂理念的初步尝试,
相信“邮政编码” 、“书号”等编码规律及意义会更易突破。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xxxholic语录


问候语图片-公示范文


青少年心理辅导-济宁会计信息


元旦黑板报资料-宁波国税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2016上海中考


中秋图片-北京语言大学分数线


珲春市政府-留学英语


说课的步骤-歌颂教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