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教材分析

巡山小妖精
825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21: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福建历年高考分数线-培训学校工作计划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教材分析
1、教学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看懂图中数据的同时体
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折线的方法。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只学过条形统计图。教学折线统计图的
具体目标是: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 个数据的现实
意义;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
的分析、预测,体会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描点、连折
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从这三条目标可以发现,看懂折线统
计图是基础,能带动其他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学也从看折
线统计图切入。
(1)、第94页例题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整体感知折线统计
图。呈现一张反映某地5月21 日白天室外气温的统计表,
告诉学生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随之
出现相应 的统计图。学生虽然第一次听说折线统计图,只要
看到统计图上那条醒目的折线就能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 。第
二步通过三个问题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三个问题
的答案都在统计图上,第(1) 个问题要看懂横轴上的信息,
第(2)个问题结合纵轴的分段看懂折线上各个点所表达的
数据, 第(3)个问题分析折线的状态和数据的走势。设计
这三个问题的意图是教学看折线统计图,所以要关注 学生看
图的过程和方法,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要说说是怎样看的、
怎样想的。如每隔2小时测量 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的两
第1页共6页


个时间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表示 最高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
位置最高,表示最低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位置最低;折线从
下往上表示 气温在升高,折线从上往下表示气温下降第三步
通过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 表
达一组数据的大小,还能形象直观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状
态。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95 页想想做做第1题仍然练习看折线统计图。在回答教
材提出的那个问题前,要让学生仔 细看图,从中收集数学信
息。包括从统计图的标题了解图所表达的内容,从折线上各
个点表示的 数据了解它的具体含义,从折线的形状分析它所
反映的态势这些看图的要求不一定都通过提问来落实,可 以
采用学生交流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的形式进行教学。
(2)、第9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2 题都是教学画折线统
计图,只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图上描点并连成
折线。描点和连 线是表达数据的大小和变化态势,是制作折
线统计图最重要的工作。用适当位置上的点表示数据,找到< br>点的位置是完成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关键。这道题在统计图上
表示计算机台数的4个点,分别在横轴 的四个年份对应的4
条竖线上,还要与纵轴上的1格表示5台相匹配。在学生第
一次进行描点练 习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时要注意三
点:一是描点时可以利用图上的横线确定点的高度,要把点< br>画在相应的竖线上。二是从左边第一点起到右边最后一点
第2页共6页


止,在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都画线段,使各条线段连成一条
折线。三是想想做做第2题的纵轴上把0~1 10之间画成
折线所表示的意思要对学生作简单的解释。
2、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
地表示数据。
具有使用统 计图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基本学会了制图的方
法,还表现在能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达数据。这是《标准》
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第97页例题教学这个内容。
例题呈现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是南京市2019 年各月的降水
量,第二组是北京、南京等六个 城市2019年10月的降水量。
虽然这两组数据都是降水量,但表达时选用了不同的统计
图。 为什么前一组数据选用折线统计图,后一组数据选用条
形统计图?弄懂这个问题只要理解教材中两句话的 意思,这
两句话是第97页要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
计图更合适和第98页要比 较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用条
形统计图更合适。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着第一组数据的
统计 表想一想,这组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反映些什么?
让学生体会表达这组数据既要反映各月的降水量, 还要反映
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是因为它具
有表达数据变化态势的特点 。同样,对第二组数据也要让学
生体会只需反映各个城市的降水量是多少,选用条形统计图
是因 为条形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第3页共6页


第99页想想做做的两道题,也要让学生想一想: 表达数据
时要反映些什么, 是反映数据的数量的大小还是反映数据的
变化情况?选择哪一种统计图比较适当?
3、用统计方法到周围去了解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 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 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 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 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 重于传播知识。本单元的
最后是实践与综合应用《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既对学生
进行一次有 关人口、环境、资源的教育,又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表达、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次实践与综 合应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看四幅反映
2019~2003年我国人口增减变化、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的变化、造林面积增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长的折线统计
第4页共6页

图,让学生感受这些都与生存空间有关。启发学生再通过其
他渠道进一步了解影响人类生存空间还有 哪些因素,从而增
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存空间的意识。第二段引导学生讨论在
自己周围能调查哪 些与生存空间有关的资料,从中选择天气
情况、气温变化、空气质量等项目进行统计活动,用统计图表呈现数据信息。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 汇、
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
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 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这次实践与综合应用需要的时间长,无论调查哪方面的情况
至少要积累连续10 天的数据。收 集数据的渠道多样,有些
要观察,有些要看电视、听广播,有些要查阅报刊。因此,
要做好活动 的组织工作,帮助学生小组内分工,谁收集哪方
面的信息、到哪里去收集都要明确;经常提醒学生按时收 集
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及时记录数据,防止资料流失。
10天后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统 计工作,还要相互交流活动
的收获和想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 、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第5页共6页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 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 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 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br>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 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 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6页共6页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


感恩节-准考证号


萨德是什么-世界大学最新排名


消防安全手抄报资料-家访心得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


关于狼的文章-加油站站长工作总结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责


毒句-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