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位置

余年寄山水
724次浏览
2020年08月19日 21: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仓井空简介-北京物资学院分数线


第一课时 位置(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描述
物体在平面中 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 、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知道可 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 知识。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 导入
1.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
PPT课件)
2.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
表示出了张亮同 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演示PPT课件)
3.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 (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 数就表
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 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
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索,感悟新知:
1、课件出示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 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
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 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
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 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
的条件。(演示PPT课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 br>5、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
列,这样就能用第 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6.你能用这样的数对来表示出王艳、赵雪的位置吗?(出示课件情境图)
7.游戏:(速度由慢到快)
(1)师点学生名字,生说对应数对。 (2)师说数对,对应位置的同学起立。
8.用数对分别表示 周明、张亮、赵雪三位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用数对
分别表示 张亮、孙芳、李小冬三位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9.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 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
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练一练、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
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
学目标是 :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
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
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 定物体的位置,能描
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北、东北 、东南、西北、西南这
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跟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这八< br>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子发现,想要知道具
体位置,除了方位 ,还需要知道具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
授。 在探索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 情境图,以猴山为观测点,让学生
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熊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 着让学生
发现方 向坐标被平均分成了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
是30 °。用课件演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颜色鲜
艳的课件来区分“——偏——° ”,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很快的说出相对的“—
—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够很快 发现也可以用“东偏北60°”
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境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予学生的,并没 有让学生用量角器来实践。在下面
的练习中,有一题需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再次与学 生一同复
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也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
标出来 ,并且把度数标出来,以免混乱。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
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 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角度——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
较循序渐进。“距离 ”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么有多大问题。
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 °”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得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具体位< br>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你一定会听见的


奉贤中学-工程合同管理师


张韵凝-活动计划书


廉政谈话记录-但愿人长久教案


黄婉佩-青海招生信息网


非主流伤感留言-学习礼仪的心得体会


山东潍坊医学院-湖北会计从业资格证


三伏贴的配方-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