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8)
百年孤独读后感-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慨。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长征》歌曲,生欣赏,感知课文。
2、刚
才我们欣赏了气势磅礴的《长征》歌,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路线的错
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为了保存红军主力,红军开始长征。一代伟人
毛泽东,仅仅用了56个字就对这举世闻名的跨越十一个
省连续行程二万五千里
的长征做了高度的概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3、师板书课题《长征》。
4、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革
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好,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目标先自己把这首诗读一下,在读的时候想一
想这首诗中,哪两句
对这首诗起概括作用。指名学生回答。
生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好,同
意的举手,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再来想一想,在这两句中哪一个
词语与下文联系的非常密切。
生回答:万水千山
师:那么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生:无数的山 无数的水)
师:我们在这首诗中都介绍了哪些山,哪些水?(生:山 — 五岭山 乌蒙
山 岷山 )(水
— 金沙江 大渡河)
师:刚才我们已经说过“千山”是无数的山,“万水”是无数的水。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把翻越的山都写出来,于是五岭山、乌蒙山、岷山是山的代表,而千
山万水指的是红军在
长征途中的千难困苦,那么红军是怎样对待长征途中的艰难
困苦的,请同学们认真从第一二句中找出来。
(生:红军不怕 只等闲)
师:“只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平平常常的事)
师:哪位
同学把前面两句诗的意思说一下?(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红军不
怕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把这些艰难困
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那么我们来想一想,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生:
顽强 无畏 不屈
不怕困难)
师:那么我们读这两句诗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呢?谁来读一下呢?大胆来读。
(生读
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刚才我们体会到了红军的无畏精神,对待长征途中的困难
他们不怕,只
看做是很平常的事,因此你要读出红军无谓的精神。好,老师读一下大家体会一
下
。师读诗。
好,看哪位同学再来读一下,要大胆独读出军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
请举手
。生读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好,同学们读得很不错。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在这两句诗中“逶迤”是
什么意思?(生: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
断的意思。细浪:翻作细浪的小。磅礴:气势雄伟的山的大。
泥丸:小泥团,形
容山的小。)
师:那么逶迤一词描写了山的什么?(长)
师:磅礴又描写了山的什么?(高 气势)
师:哪些词形容山的大呢?(逶迤 磅礴)
师:那么在读“逶迤”“磅礴”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师:哪些词语形容山的小呢?(细浪 泥丸)
师:我们再来考虑一个问题:在前面说山之大,
后面又说山很小,是否矛
盾,为什么?(不矛盾,前面的山是实实在在的山,后面的山是红军眼里的山,
是红军在蔑视困难。)
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五岭山连绵不断,在红军眼里像翻腾
的
细小波浪;乌蒙山气势磅礴,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师:这两句诗写出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回答得很好,请
同学们读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读的很有气势
,太好了。
3、学习诗的第五、六句。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诗的第五、六句。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金沙
江滔滔不绝翻滚着,拍打着岸
边向东流去,给人以暖的感觉。)
师介绍:“暖”还有更深一
层的意思,1935年在红军渡金沙江的时候,我们
的侦查员俘虏了敌军的情报,不费一枪一弹,红军顺
利渡过了金沙江,大家想一
想红军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 喜悦
兴奋)所以给人一种暖的感觉。
师:那为什么过大渡桥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
红军过大渡河场面
师:好,你们告诉老师桥上有没有桥面?桥板哪里去了?(被敌人抽掉了)
所以面对大渡河上那
十三根锁链,桥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河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
觉?(寒栗)
师:好,那么我们读这两句诗应该怎样读?(第五句喜悦 第六句
惊险悲壮)
指导学生读诗。教师范读。
4、学习诗的第七、八句。
师:刚才我们讲山的代表时,我们学习了五岭山的逶迤,乌蒙山的气势磅礴,
那么作者在写岷山的时候突
出了红军怎样的心情?(喜)
师:那么在过雪山时就没有困难了吗?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看红军战士
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随时有生命的危险,有大风,有雪崩,随时都有可能让大雪淹没生命,
但我们的红军面对困难
,还是以顽强的意志翻过了岷山)
师:那么在这一句中“喜”又表现在哪里呢?
(红军在
克服了种种困难翻过了皑皑雪山后的一种喜悦心情,看到了胜利
的曙光,所以用了一个喜字。)
师:谁来说一下这句诗的意思? 在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一、二、四方
面军,那么为啥没有第三方面军,因为没有建制,目的是迷
惑敌人。)
师:当时红军方面没有
建制,所以三军指全部的红军,“开颜”喜笑颜开,
“尽开颜”是什么意思?(红军过去后个个喜笑颜开
)
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红军过后个个
都喜笑颜开)
师:请同学们把最后两句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三、精讲释疑
1、我们再来回顾
这首诗,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赞美了红军的哪种精神?(红
军不怕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
赞美了红军乐观、无畏的精神。)
2、好,请同学们以高昂的激情再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体会红军的精神。
四、巩固达标,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征》这首诗,我们知道了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
艰难困
苦,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赞美了红军乐观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胜利后,
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
福生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崇
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歌》,升华主题。
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的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