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简析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珠海中考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师:普雪梅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选编的
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编
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
思恋挚爱的思想感
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
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
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
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
学生的语言积累。教案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
,用心体会,积累书中
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5《古诗词三首》
《古
诗词三首》中,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
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
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
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
《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
思念家乡,辗转
反侧,夜不能寐。《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
一
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
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此诗
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形象鲜活,春意盎
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较少叙事成分;张籍这首《秋
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
和行动
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洛阳城
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
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这“意万重”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执笔之际
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
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 “复恐匆匆
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上阕“山一
1 6
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
明了行进 的方向。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
理。 “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教案建议:1、要善于利用表达思乡怀亲的诗 词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
学习。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 船
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
体,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
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案。以第一 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 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
交流来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 则,放手
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梅花魂》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
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 父的回
忆。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
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
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 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
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 气,临走送我
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一个个小故事,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
生命 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
种感情是怎样 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教案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
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 达方式。词句解读。(1)对课题 句
子的理解。①“梅花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 “魂”,指的
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
到 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
的民族精神。②句子一:“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6
‘春草明年绿,王
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
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
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
声地
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③句子二:“这梅花,是我
们中国最有名
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
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应
重点理解。
教案建议:本文教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
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
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案: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
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
什么?使学生对文
章有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
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
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
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3.教案中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如,“梅
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送给了“我”?为什么
送
给“我”绣梅花的手绢?……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 体会人物思想感
情的过程。4.本课语句
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
想感情。
7、《桂花雨》
《桂花雨》写作者
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课文的题目
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
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
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
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
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
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选编这篇课文,目的
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
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
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案的重点。
词句解读。(1)对句子的理解。①句子一:“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
3 6
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
在桂花的
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
香,晾干了泡茶 做饼也同样香气
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
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②
句子二:可是母
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
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
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
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③句子三:“于是,我又想起了
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此句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
”字
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
话使他又一
次想起。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
年的最美好
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教案建议:1.本课是略读课文。教案过
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教案过程可以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自读自
悟,认
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
体会“这里
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
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
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
童年小事的回
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作者
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
味。2.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
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
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
验,进一步体会人们
的思乡情怀。
8《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课文写了小
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
闲适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
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
4 6
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
通过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 流畅,积累语言。本文教案的重点是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 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
恋和思念之情。
词句解读(1)对句子的理解。①句子一 :“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
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 长石桥
上山摘茶叶在茶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以看
出,当时的情 景给作者留下了极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难忘,一看
到茶树,就会想起与茶树有关的这些事, 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②句子二:“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 我一辈子
也不会忘记。”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
光。那些 美好的印象,应该不光是家乡美好的景色,还包括作者记忆中童年玩
耍的情景,以及人们“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深深地印
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作者 对家乡印象之深,怀恋之
久。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教案建议:1.课始可以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
“小桥 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教案时要 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
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 段日子,是什么样
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
教案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 感受作者家乡的
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文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
有 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
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 ,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4.课文里
有些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 如,“唱和”的“和”读
hè,不读hé。本课生字的读音大多很拗口,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5 6
语文园地二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
的乡情”的活动。在教案本组
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 歌曲 文章等,一
是加深
对课文内涵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
问题是活动
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
精彩。教案建议:1.先回顾学过的课
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乡情,乡
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
”“告老还乡”见
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古往今来,
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教师要以
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
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讨
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
的乡情,思路应该开阔,不仅可
以采取朗诵诗词 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专题学习的延续,
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
情。本次习作的教案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
展开想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
方法,适当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当中。教案建议: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想象家乡变化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3.学生写完之后,要
引导交流,相互欣赏
。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选取
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
习作的指导。在交流评价之
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2014-9-13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