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1)

巡山小妖精
828次浏览
2020年08月23日 00: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杠三星是什么级别-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


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1)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 )

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 B. 诸元素之女

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

(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
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 (1)D

(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3) 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
季不可或缺的代表 性元素

(4)略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 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
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 生动,是比喻。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是排比。

故答案为:(1)D

(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3)比喻 ;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
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 素。

(4)D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


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 齐投向主席台。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就位。乐队奏起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 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
什么效果?

(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

(4)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 大的意义,
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答案】 (1)开国大典

(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放进去;投篮: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参加进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
课文 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考查夸张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 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
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
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开国大典

(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放进去;投篮: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参加进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了。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
握,要 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
摩。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课外阅读。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 看一眼那位送
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的天空……

她 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
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
辛 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
宴,游长城。临别 ,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
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
邻座的外交官 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 盒子,不由怔住了,
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 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
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 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oW。

“So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
是北伐会师时的纪 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 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
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雾中。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
岛 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
军,不正需要这架 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 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
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 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形容路途很遥远。________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

莽撞;冒失。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案】(1)热爱;蔚蓝

(2)千里迢迢;完璧归赵;唐突

(3)思考


(4)表达了渴望台湾回归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这道题是
按课文原文填空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
字。特别注意“蔚蓝”的“蓝” 字,不要写成“篮”。(2)千里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完璧归
赵: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 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唐突:莽
撞;冒失。(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 忖”可以换成词语:思考。(4)大陆
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表达了渴望台 湾回归祖国,渴望祖国
统一的美好愿望。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 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
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1)主要考擦学生对课文的 背诵情况。学生对课文背得熟,
应该没问题。但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 中重点词语的理
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反之再根据意思,写出文中词语。(3)本 题
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4)本题考
查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 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
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 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 的大海。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2)第二自然段 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
(填序号)

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__, 第
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答案】 (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2)①⑦

;②③④⑤⑥

(3)B

;A

;C

【解析】
【分析】(
1
)考查的是本为准说的是哪三幅画,(
2)考查的是描写的食物都是
什么。(
3
)考查的是音乐的表现方式。
本题 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
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 ,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 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


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课文梳理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
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yí tǐ_____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
zhūi dào_____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wàn luán_____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 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
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 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 aì fǔ_____
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yí tǐ________

zhuī dào ________

wǎn lián ________

aì fǔ ________

(2)片断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爱戴?

(3)写人们送来的挽联多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写人们送来的花圈多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遗体;追悼;挽联;爱抚

(2)前来吊唁的人多、送挽联花圈的多、来吊唁的人很悲伤。

(3)数不清;挂满;堆满;大大小小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对拼音 的掌握(2)考查的是鲁迅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
(3)考查的是词义。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 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
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课内阅读

这次,我 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天空是那么
________ 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_,而并不
__ 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流入
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
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好像________。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 ,天空是那
么________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
不________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
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 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
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
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 ,好像________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柔软 柔美]________

[勾勒 勾画]________

(3)“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 ,“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

【答案】(1)清鲜

;明朗

;愉快

;一碧千里

;茫茫

;翠色欲流

;静立不动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柔美

;勾画

(3)绿的范围

;绿的程度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课内知识的了解。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 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
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 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
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 ——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
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 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
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
来,问他一周前是 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
很重的孩子。 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________(A.zhòng B.chòng)围

②病得很重________(A.zhòng B.chòng)

(2)填空。

同一个消息,官员说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__,而温森多说是“________”,这是
因为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温森多是一个_ _______的人。

(3)划线句子中的“二话没说”突出了温森多的爽快,充满 爱心。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语也
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写在横线上。

(4)短文最后一段中“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答案】(1)chóng;zhòng

(2)坏消息;温森多的钱让那女人给骗了 ;最好的消息;他认为没有孩子病得快死了就是
最好的消息;善良、充满爱心

(3)飞快、塞

(4)不可以删去,“长吁一口气”写温森多听到没有孩子病死的消 息后如释重负,突出了温
森多的善良、充满爱心。

【解析】【分析】(1)本题 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
析。①重(B.chóng)围②病得很重( A.zhòng )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 读边思考,才能填好
每一空。(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划线句子中的“二话没说”突出了温森多的爽快 ,充满爱
心。这句话中还有飞快、塞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4)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
析。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熟悉和 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此题考查对
句子的理解能力。(4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 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
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 9年开始在柳树
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 ,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
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 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
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 群众的生命安
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


树? 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为了提高树苗的 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
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 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 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
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 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
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 秋
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
收工。截至19 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 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
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 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
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 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
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 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 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
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 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
成了青山碧岭。

(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
法:在陡坡上大规 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 、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
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 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
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 br>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


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2)这道题考查
的 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
子,然后联系上下 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
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仔细读短 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变化呢?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 树行为来分析。(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
内容的理解。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 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
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5)这道题考查的是 对人物的评价和
知识积累。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
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第②题,对人
物的评 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
重点语句的理解。理 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
就是20年”,时间之长,再加上 辛苦,足以让李老汉的头发白了。但是这20年时间,他植
树造林“600多亩”,绿遍了柳树梁。
【点评】(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这种
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
具体的语言环 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
息的能力。(4)这道题考 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 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
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 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


二、习作作文
9.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一 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教训、锻炼、理解、
教育、关心……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br>
【答案】 略


10.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发挥想像,写清事情经过和结果。

时间:雪后初晴

地点:绍兴海边的沙地上

人物:“我”、少年闰土

起因:“我”要闰土雪地捕鸟

经过:① 扫出空地;②支起竹匾,撒下秕谷、杂粮;③看鸟雀觅食;④将鸟雀罩在竹匾
下。

结果:捉到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丰收而归。

【答案】 略


11.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印象中。可是经历了某件事 后,也许你发
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总之,
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捕捉细节,写出真是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②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
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 用规范,不少于450字。

【答案】 略


12.题目:和________聊聊天

提示与要求:①聊天对象可以是爸爸、 妈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老师、
传达室大伯等,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 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
人……②文章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把题 目补充完整,体
裁不限。

【答案】 略

合肥六中-领先科技


英文励志名言-吉林师范大学招生办


专业特长-广告设计实习报告


地震预测-年终总结范文


遵义市东风小学-地道战观后感500字


女士手表品牌排名-检讨书大全


白羊座男生的性格-争先创优活动总结


雾霾英语作文-郭德纲于谦相声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