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归去来兮原文-高中教师评语
精品文档
2012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一)、《秋天的怀念》选段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
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
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
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
好
儿活……
1、 在横线上把文段补充完整。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艰难( ) 烂漫( )
3、用“~~~”画出母亲昏迷前最后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
4请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母亲还没说完的话。
5、“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此时此刻,作者会说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
一段话。
(二)、 《商鞅南门立木》选段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
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
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
)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
赏吧!”
小伙子噌( )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任,负责推行新
法。今后,
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
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1、联系上下文,“大步流星”的意思是:
.
精品文档
2、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小伙子“嘟囔”的原因是什么?
(2)、这段话抓住小伙子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找出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
线,请你仿写一个句子,注意用上三个以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3、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1)、“小伙子噌( )噌噌地登上了城
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
下来。”句中描写小伙子动作的词语是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
是: ,小伙子“喜笑颜开”的原因是什么?
(2)、画“ ”的句子是对商鞅 的进行具体描写。
能把句中的“郑重”、“负
责”这两个词语去掉吗?为什么?
(3)、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商鞅的?从句中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商鞅说到做到、言
而
有信的品质?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表明:
5、 联系原文想一想,商鞅南门立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6、 请写出两句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名言。
(三)、《校园交响诗》选段
教室,像一只蜂巢。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
。上课铃一响,你一格,
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传授中汲( )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
循着历史的长
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
)琅;时而书写沙沙。在
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
)嘤地
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1、这段话主要写了
2、用“~~~”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是把 比作 。
3、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体会分号与句号,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
(
)琅;时而书写沙沙。”句中的“句号”改为“分号”吗?为什么?
.
精品文档
(2)、“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
)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
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能把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吗?为什么?
(四)、《成功,等待着你》
许多年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偿了人生的艰辛。为了(湖
糊)
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
他,常常贪婪地站立在书橱前,不
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
。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
他在书店的橱窗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
的两页读完才
走。第二天早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橱窗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了两页!他又
一
口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书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有顺
序地翻开了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 详)的老人抚摩着他的
头发说:
“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shuō
suō),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
主编本佳敏。
本佳敏
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爱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心的人。
善良的老人倾(qīn
qīng)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
身处困境(jìn j
ìng)的少年由此而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步入了知识的世界,终于
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为世
人所(遵 尊)敬的作家。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用“√
”表示。
2、 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艰辛( )
伫立( )
3、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如饥似渴:
身不由己:
4、 读文中画“ ”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5、 你认为本佳敏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6、 本佳敏是一个怎样的人?老人有是一个怎样的人?
7、 你能写出两条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吗?试一试。
.
精品文档
( 五)、《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
在陡峭的山岩上
,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
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
,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
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
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撒
了一层洁白的
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
峡
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
精品文档
中午,群峰披
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
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
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边陡立
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
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
向江心,使江面
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
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
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
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
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
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
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
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
在什么时候,它忽然
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
倾向江心,仿佛就要
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
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
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
上挂下来。 这一天,正好是中秋。
1、
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早 ) ( 迟 ) 近义词:( 发光) ( 发亮
)
2、
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
原因是:下午,太阳还没有
落,峡里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
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
于狭小
3、第4自然段重点写
黄昏时的三峡,显示了三峡 黄昏 时的特点: 黄昏时间
长,景色美
。
第5、6自然段先写 江面 ,重点写 山
,突出了三峡
夜 时的特点: 山高月迟 。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三峡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用“ ”
画出体
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5、用“~~”画出文中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6、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热爱 三 峡 的思想感情。
7、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古诗有不少,你能默写一首吗?试一试。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六)、《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
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
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
精品文档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
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
上去卖,但不是‘真买’。记住,无论别人给多少钱,
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
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
黄金市场上去叫
卖。再黄金市场上,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出10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
头。
最后,院长
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
倍。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
“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
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
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
重自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1)时间 有一天 (2)地点 孤儿院 (3)人物
小
男孩、院长
(4)事情的起因
小男孩总是悲观地问院长生命的价值。
(5)经过 院长叫小男孩把一块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卖”,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
(6)结果 小男孩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
2、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总”与上文哪个词语照应?(常常)这两个词说明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了小男孩的“学”与院长的“教”都需要耐心,都需要方法。)
3、第5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竟”字在句
子中表示转折强调,突出石头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这个不寻常的事,为下文道出文章主题作铺垫。
4、引号有几种不同的用法:①表示直接饮用的部分;②、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文中“稀世珍宝”的引号应取第 ③ 种。
5、结
合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
而是说“展示”?
因为上文讲到男孩子“蹲在”市场角落卖石头到他在黄金市场上“叫卖”的经
过已经
让石头身价高涨,男孩也自信了起来;现在,在“宝石市场”上,他已经
完全明白石头的价值了,于是在
这里是价值的展示,不是普通的叫卖了,所以,
不说“卖”,而是说“展示”。
6、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
么启示?
⑴、普通的石头由于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价值,成为稀世珍宝。
⑵、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只要自
己看重自己,
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七)、两小儿辩日
.
精品文档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wéi
wèi
.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
ch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
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 sú)为汝(rǔ√ nǚ)多知(zhī
zh
...
ì√)乎?”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先解释带点的字的意思,再翻译句子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去: 距离 。
句子的意思: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
午的时候离人远。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为: 是 。
句子的意思: 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3)孔子不能决也。
决: 裁决、判断。 句子的意思:
孔子不能够判断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孰: 谁。 汝:
你。 知: 通“智”,智慧。
句子的意思: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学识渊博呢?”
3、这篇文言文中,两小儿因 太阳的大小、冷热及远近 而辩斗,孔子
不能
判断谁是谁非 。
表现两小儿的
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精神和孔子 实事求是 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