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职工行为准则-桥的作文
七年级基础检测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
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
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
劝的语言是:
;《孙权
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
;文末的“
”(原文)
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议论,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
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 。(不超过五个
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11、《山中杂诗》中描绘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美丽幽静之景的诗句:
, 。诗中突出表现山中奇趣的诗句:
,
。
12、《竹里馆》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 ,
。诗中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
, 。
13、《峨眉山月歌》中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
句:
, 。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
舍之情,语短情长,《峨眉山月歌》中与此意境
相似的诗
句: ,
。
15、《春夜洛城闻笛》中以声传情的诗句: ,
;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
,
。
16、《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
句:
,
。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
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
, 。
17、《山中杂诗》(吴均)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
18、《竹里馆》(王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峨嵋山月歌》(李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逢入京使》(岑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滁州西涧》(韦应物)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5、《约客》(赵师秀)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6、《论诗》(赵翼)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代文
1、确凿( ) 2、菜畦(
) 3、桑葚( ) 4、油蛉( ) 5、
斑蝥(
) 6、臃肿( ) 7、攒 ( ) 8、收敛( )
9、鉴赏( ) 10、人迹罕( )至 11、秕(
)谷 12、系( )
13、书塾( )14、蝉蜕(
)
15、拗( )过去 16、盔( )甲
17、鸡毛掸( )子18
咻咻( )19、玉簪(
)花 20、骊( )歌 21、叮嘱( )
22、花圃(
)23、木屐( )24、讪( )笑25、骇(
)人26、
来势汹汹( )27嫉( )妒(
)28、伫( )立
29、荒草萋萋( )30、哺(
)育31、哽( )32、炽( )痛
33、嗥(
)鸣 34、谰( )语 35、镐( )头36、污秽(
)
37、马革裹尸
38、平沙 39、曛( )
40、铤( ) 41、彷( )徨(
)42、可歌可泣( )43、
鲜( )为人知
44、鞠躬尽瘁( )45、弥( )高
46、
锲( )而不舍 锲 47、兀兀( )穷年 兀兀
穷年
48、沥( )尽心血 沥
49群蚁排衙( ) 衙
50、迥(
)乎不同 迥 51、警报迭( )起
迭 52、气冲斗( )牛 斗、牛泛指
53、杂乱无章 54、踌( )躇(
)
55、巴望 56、磐(
)石 57、重荷( )58、
深邃(
)59义愤填膺( ) 60、亘古
文言文
1、世隶 耕 2、未尝
3、父异
4、借旁近与之
旁近 5、收族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7、文理 8、邑人
9、稍稍 10、宾客
11、或
12、乞 13、父利其然也 利
然 14、日扳( )
环谒( )
15、不能称 16、泯(
)然 17、通悟
18、贤于材人 19、得为众人而已耶
20机杼( )21、可汗( )( )22、鞯(
)23、辔( )头24、
溅溅( )( )25、胡骑( )
26、燕( )山27、啾啾( )28、戎
( )机
29、朔( )气传金柝( )30、策勋
31、著( )我旧时装32、云鬓( )33、对镜帖(
)花黄
34、当涂掌事 35、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以 务
36博士
3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涉猎
见 往事
38、乃 始就学 39、及 过
4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
4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更 刮目 42、见事
《孙权劝学》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
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
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
将一事无成。
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 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
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
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 ) 涉猎(shè
) 孰(shú ) 遂( suì )
三、 解释加点词。1 当 当权
; 2、辞 推辞 ;3、治 研究 ;4、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 了解 。6、 乃: 于是,就 ;7、才略 才干和
谋略 ;
8、。 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
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
C )2.( A )3.( A )4.( C )六、1、( √ )2、( √)3.( √ )
七、翻译下列句子。1、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
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
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八、问答题:
1、 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
2、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