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

别妄想泡我
927次浏览
2020年08月26日 19: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剧本-瑞昌市一中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姓 名:
学 校: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学 号: 081170410
指导教师: 赵 学 海
完稿日期: 2009年12月








目 录

论文提纲 .................................... .................... 2
摘 要 ................. ......................................... 3
关键词 .......................................... ................ 3
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 3
(一)教学设计 .................................................. 4
(二)教与学的和谐 .............................................. 4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 5
(一)加强说的训练,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 .......................... 5
(二)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 5
(三)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 .................................... 6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 7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比较法 .................................. 8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性学习法 ............................ 8
参考文献 ......... ............................................... 9

提 纲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 题,在对于教学越来
越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建立了它一定的社会突出地位。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等研
究方面综合阐述了在 小
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培养孩子生 活数学的观念,以及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
学数学双语教学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目的是让教师能对教学有更深入地认识,对
于教学有更科学地把握,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体会
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在对于
教学越来越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建立了它一定的社会突出地位。本文从小
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小 学数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数学双语
教学等研究方面综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 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习
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以及对于小学数 学教
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目的是让教
师能对教学 有更深入地认识,对于教学有更科学地把握,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会数学 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
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数学的学习具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学生在学习 数学过程中,在思维和情
感品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数学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同时,数学学习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具有正确的
自我概念和数学 观。因此,数学教学的主要责任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让他们能从数学的角度和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会从中提出问题,会运 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能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对于学生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见,对于研究小
学数学教学意义深远。

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 研员以形成正确理念、提高教学效益
为目的的行为,是从数学教学活动的现实出发,总结和分析教学的经 验,探讨和
运用教学的规律,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
随着改 革、开放政策的加速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正进入一个改革和深
入发展的阶段。教育的发展不仅 在教育政策、管理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计划、
教育方法和教.
育手段等方面向我们提出了一 系列有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让我们去研究。而
且,还对更深层的问题——各学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 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主要
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更是首当其冲。开展数学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工
作者的迫切任务,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义
不容辞的任务。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 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
略、教学 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设 计理论要研究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这些
方法的方法,它不是一种静态设计的能力,而是一种动态设 计的能力,是一种现
场诊断和决策的能力。因而教学设计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和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
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 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所研究的,包括确定教学目
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 分析确定教学任务、评定教学结
果,以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可由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来承担,他们往往把教学设计作为自己
备课和授课工作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任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班级就某
一内容的教学所作设计和准备。
(二)教与学的和谐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生生多边活动, 只有教与学诸因素和谐, 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1.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传递、加工的过程 ,也是情感信息交
流、感染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为
此,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中,重在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个过程, 而不
在其容量的大小, 重在师生间情感、知识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都找到
成功、找到自信,进而发展人的个性,培 养人的健全的人格。
2.互动式教学。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即时 反
应,发现其真实的学习需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案。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
主宰学生跟 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真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思 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许多
的对话、交,轻松自由地参与学习.
流,在这种 交流中进行学习,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
许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与体验,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加强说的训练,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
语 言从宏观上来分,可以分为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生活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用来交流的普通语言,它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随意性大。数学语言是用来表
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化语言,是数学特有的 形式化符号体系,它具有简
练、严谨、抽象和形式多样的特点。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 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小学生
由于受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以及思维特点的影响,掌 握并运用数学语言有一定的
困难,但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只要有效的借助生活语言来理解数学语言 ,
同时引导学生逐渐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是非常可行的。
那么,如何从生活语言走 向数学语言呢?数学学习中借助生活语言作为桥梁,目
的是为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显然,真 正的数学思维有赖于内化了的
数学语言的支持,高度符号化的数学语言系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必要支撑。 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
(二)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现代课堂教学中首要突出的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 中心思想。现代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具备积极性,求异性、
广阔性、联想性等发散思维的特性。那么,如 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呢?
第一,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于 培养发散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
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 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冲突性引入”、“障碍性引入”、 “问题性引 入”、“趣味
性引入”等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
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


于引导他们 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 活动的展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而从多方位
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 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
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 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
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
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 培养他们的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
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第三,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 其一不知其二,
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
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 ,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
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 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
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只有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才能使学生进入广 阔思
维的佳境。
第四,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 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
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 是植树问题,但题目
特点确与植树问题相同,因此可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例如: 把< br>一根木棒锯成3段需要8分钟,那么照这样计算,锯成5段要几分钟?很显然这
个题目就是植树问 题中“两头都不种”的情况。
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 ,才能使
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
作为 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
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 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 造。因此,激
励学生发散思维,把求异创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
教 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
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 维。
(三)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 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
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 基于这
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此,教师就应该做到:
1. 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 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
习规律的一种方法。若教育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却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
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
学知识。
2.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 但不


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 br>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
友?第几个小朋友 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再比如,
在高年级相反数认识的学习中,如果光是让 学生认识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等概念,
往往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数学小游 戏:现在的学
生在班级中一般都有自己的学号的,教师可以随机点一位学生的名字,让其他同
学 说出这位同学学号的相反数……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相对快乐多了,也体现了
“寓教于乐”、“做中学”的 思想。
3.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善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 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思考,
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 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 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
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 价格,用
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
用,教 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 情景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加强感知,突出重点,激发思维。
使数学生活化。如:在低年级教学 “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 模拟了一个商店,请
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
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 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
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 景中
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教 学方法是教学的精髓。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具体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 能够使学生学的愉快,学的扎实。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比较法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 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
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 容易地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
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乌 申斯基曾经也
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的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性学习法
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 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 ,获得知识与
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挖掘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
们 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 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
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
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小学数学探究活动
的设计时要注意 哪些问题呢?


1、一个成功的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探究有效的关键。小学数学 探究课题
应尽量取材于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探究内容源于生活,有助于
学生的 探究兴趣,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
快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热情。另外,探究内容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
水平、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背景,即设计时要充分考虑 到根据学生现有的条件
能否完成这一探究活动?完成这一活动需用多长时间?还需要哪些材料资源的支持?
2、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是提高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学生接受或自主确立
探究课题后,围绕该探究课题进行的方案设计、资料收集、实验操作等,每一环
节均要明确其.
目的是什么?任务何在?只有明确了探究目的和任务,探究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
矢,有效提高活动的价 值,否则势必造成探究意义的失效性。
3、改变教师的“导演者”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 究活动中,常有教
师以“导演者”形式出现,把探究的选题、方案设计、资料调查及实验操作等整
个过程全部设计安排好,学生按照教师编写好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
活动,整个过程步骤整 齐划一,结论一致。如此,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
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应改变这种“导演者” 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
主角”,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方案 ,并按自
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和宏观调控者形式出现,
参与 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做一些咨询服务,了解学生探究动向,提供一些合
理化的建议。
小 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只要我们科
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 深入认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
成长,并且在同样的时间内收获更多,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成梁 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版
[2] 叶季明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版
[3] 陆丽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版
版 2006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M]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 吴亚萍[4]

黄瓜的营养价值-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


安徽巢湖-英国出国留学费用


南京市委组织部-租房协议书范文


校园安全作文-华东政法大学地址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个人学习计划书


篮球比赛新闻稿-保密工作总结


白杨礼赞说课稿-观察日记动物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张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