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玛丽莲梦兔
604次浏览
2020年08月26日 19: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舞台美术-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灵武
四小课题组 石润玲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 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
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 、技
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
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 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
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 教育中固
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
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
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意
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
积极的学习情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
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英国教 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
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
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
生如何 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 习成绩,较多的把目
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
养比较 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
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 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
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
一 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
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 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
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 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
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 学生可塑性
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中探索 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



方法,通过 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
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
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 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
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 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
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调动 非智
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气氛中,达到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 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学
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1.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
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
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
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 重要基础。
2.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
如专心 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
行为习惯。
三、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一
些著名教育家都非常重 视习惯的教育作用。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
就把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叶圣陶也说 :“‘教育’
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
的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我们参与课



题研究的 老师都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懂得:小学
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 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
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奠基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让学
生养 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们认为,一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
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 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
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
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
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
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以及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我校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从小养成自觉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书写等习惯。使每
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 的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
突破学科中 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1. 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各班学生的学
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 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
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
因 素,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 心发展
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 ,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
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这一目
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
发展。这一目标必 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上课、看
书、说话、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
措施:
(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 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
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
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
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 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
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 br>习方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
生活 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置、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
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
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
在生活中求知。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
长 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
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 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
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
于个性心理、家庭环 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
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 加强对学生
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
成不良习惯。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
法:
1.文献研究法。收 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
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 理和学习
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
略。并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
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
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
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研究对象:一年级3班、4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1. 准备阶段:(2010年8月)
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
内容。
2. 实施阶段:(2010年9月-12月)
1) 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
2) 确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
3) 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争取家长的支持;
4) 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
的培养。
3. 总结阶段:(2010年12月)
1)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 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七、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教学案例
3、其他相关材料
2010年9月30日

记一次辩论会-文明学生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秋天的落叶作文


感情名言-阅读伴我成长


群个性签名-读书笔记400字


法语专业-中国梦口号


证监会微博-黑龙江一本线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年薪制度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感恩父母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