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别妄想泡我
570次浏览
2020年08月26日 2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池州人事网-企业贷款申请书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
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 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
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 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
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
值 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 )40、42、44
20、30、40、( )、( )、( );
45、50、55、( )、( )、( );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2、32、42、( )、( )、( );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
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
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
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
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
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 比
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
选 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2、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
含义。
3、
4、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 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 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
一说。
三、 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四、 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 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 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
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
2、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
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
量单位的必要性。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 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
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
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
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
么?
2、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
2、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重要性。
2、
3、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
橡皮等)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 br>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
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 “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 、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
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
位置,读出数值。
一、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 最
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
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 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五课时: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 ------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
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三、加与减(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
算与生活的联系。
2、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的计算。
3、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
实际问题的意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二课时:采松果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
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 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
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
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 25个松果。”小松鼠数
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
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
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果?”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 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 了多少个松果只
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㈢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
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
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
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
二、练习过程: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己计算。
30+50 10+40 60+20 70+20 50+40 90+10
90-70 80-50 70-60 50-40 80-60 50-10
说说是怎么想的?
2、计算。
24+5 36-4 5+83 25+4
52+3 2+57 99-8 5+61 35-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核对答案。
3、看图列式。
22M 6M 27M

5M ?M
?M
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4、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几个?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4+□=3□ 4□—4=4□
小组讨论,自己填写。
核对。我写了几个?同意吗?
5、选问题,再解答?
东东做了26朵小红花,小芳做了3朵小红花。
问题:一共做了几朵小红花?
东比小芳朵多多少朵?
小芳比东东少多少朵?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地方觉得学得有点难?










第四课时:青蛙吃害虫
教学目标: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 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讲述青蛙吃害虫的故事,出示主题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 看了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出算式计算
三、 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1、 用计数器拨一拨56+30
先拨什么,再拨什么,结果是多少?
2、 由拨珠过程想一想,56+30是怎么算的?
3、 出习题,讲算理:23+40 46+50
4、 用计数器拨一拨56-50 ,想一想,先拨什么,再拨什么,
得多少?
5、 想一想计算过程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6、 出算式,讲清算理:74-40 62-50
四、 巩固练习
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第(1)(2)(3)(4)题
五、 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第五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
一位树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口算第一题
独立完成,开火车交流订正
2、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第二题)
什么是温差?北京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上海
呢?
独立进行计算
3、比大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二、买玩具
1、创设情景:今天,小明的妈妈来到商店里,只见商店里摆满
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你们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钱?
2、请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玩具,请你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填在书
本上。
3、现在,小明的妈妈有50元钱,请你帮他看看能买哪两种玩
具?
三、数学游戏:信鸽送信
把卡片式子放入66、39、32的信箱
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看图列式
1、第六题:你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后,你还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七题:分组提问并列式解答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和复习,我们巩固了 所学的加减法计算,提高
了计算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
都 要做个有心人,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六、七课时:拔萝卜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掌握计
算发法。
2、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六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方法三:先算30+20=50 6+3=9 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 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3、、竖式计算:
36
+23
———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2、交流方法
五、练一练,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六、 小结;今天,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并和同伴交流,知道了计算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复习并巩固竖式计算
1、出示:24+35 76-42
请用竖式计算
2、说说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正误:森林医生
1、讲啄木鸟的故事
2、请找出每个树林中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3、交流,讲评。
三、看图列式
1、你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2、独立列式解答
3、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四、口算
1、请用口算或竖式计算,完成第二题
交流校对,并选几道说说口算方法
五、看图提问解答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获得的信息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会解决? < br>六、小结;通过复习和练习,大家更加熟练的掌握了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并学会用竖式了用竖式进 行计算,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八课时: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2、 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计
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语文课中我们讨论了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也讨论了
垃圾的危害, 同学们也想了很多处理垃圾的方法,今天我们要上的就
是回收废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去
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是怎么做?
二、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
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3、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计算
(1)23+6=
研究算法
(2)26-4=
说说算法
三、巩固算法
1、第一、二题先分清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第3题,后校对,并选几道说说算法
3、第四题是一 道开放题,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
题,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把问题出给同伴做。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
会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熟练、准确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出示口算题
30+50 7+60 58-6
20+43 55-23 84-40
2、抽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3、出题:32+36 99-34
独立计算,请生板演,并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组织竞争练习
1、比一比,练一练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进行口算
1题 独立计算“开火车”校对,统计全对的人数。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题 独立运用竖式计算
4题 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独立完成。
5题 观察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
6题 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
8题 独立完成
4、统计每组得分,评选优秀小组。
三、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看图讲故事
2、被墨水遮住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呢?你是怎么想的?
3、交流汇报。
四、简介“数学万花筒”的小知识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 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
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我和小树一起长
教学目标:
1. 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
2. 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
的活动。
二、 新课
1.
2.
3.
4.
5.
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小组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间进行交流。
三、 应用教学
1.
2.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
4.
5.
6.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解答疑问:
淘气在飞机上看到的凉亭是什么形状?



四、有趣的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
图折纸等活动。
3、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2、
3、
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 小组互相介绍。
3. 小结学习情况。
二、 新课教学
1. 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 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3.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 小组交流
(2) 汇报评议
三、 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正方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2. 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 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 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
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案
1. 出示图案:
风车 扳手 万花筒 青蛙
2.
3.

引导观察
小组讨论: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
5.
6.
汇报交流
小结评议
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 练一练
1. 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 摆一摆
(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
棒?摆3个呢?
(2)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
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 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折一折
1.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 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 拼一拼
1.
2.
3.
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展示你的作品。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 练一练
1.
2.
3.
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口算训练比赛。
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
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
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 较大,
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
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回顾与反思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的的知识。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1、出示主题图,这几幅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小组内说
一说
2、知道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测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
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题目
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说图意,独立完成。
2、连一连
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做的?
连一连
3、做一做
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练一练第四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该怎么做?
5、练一练第五题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四、小结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一课时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 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
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
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
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
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 ,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
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
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
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28 + 4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
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
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 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
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 ,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 ,20 +12 =32。
方法五:2 8
+ 4
3 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
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
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 ,个位满十向十位
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
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
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 。教学时,可以先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
师应给予 及时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节练习课解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
板书设计:
买书
28 + 4=32
28+2=30 2 8 8+4=12
30+2=32 + 4 12+20=32
3 2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 ,个位满十向十位
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第二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的第2~5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
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 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
正确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情感目 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解决培养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计算题(教科书第49页的第1题),让 学生以“开火车”
的形式,进行解答。中间如果出现错误,加以纠正。
2、夺星大赛。
(教科书第49页的第2题)
先独立做,每个风筝中的三道题都做对,学生可以得到一个五角
星。
(二)、实际应用。
1、教科书第49页的第4题。
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用去多少钱?
杯子 眼镜
9元 25元
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让学生在选择中,排除“爷爷有50元钱”这个多余条件,培养
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列式解答。
9+25=34(元)
2、教科书第49页的第5题。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出示图,明确题意和图意:根据说话“我前面有6人,后面有
18人”算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
为了使学生明白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把说话的男孩也算上。
先搞个模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学生做题。
(三)、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可以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加以解决。
板书设计:
练一练
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用去多少钱?
杯子 眼镜
9元 25元

9+25=34(元)





第三课时: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 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
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 的正确率。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要求以及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
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计算。
1、第50页第2题。(吹泡泡游戏)
54+9 = 26+9 = 33 +8 = 7+42= 38+7=
6+37= 56+4= 8+22= 3+79= 40+15=
可采用小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看谁算得最快。
2、书第50页第3题。(森林医生)
让学生当医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把对的写在旁边。
3、书第51页第8题。(小猴摘桃)
19+5= 43+8= 32+40= 64+9= 8+55=
49+6= 8+36= 65+7= 4+28= 20+35=
68+5= 17+30= 26+9= 43+8= 6+39=
18+8= 77+5= 56+5= 9+27= 42+6=
采用竞赛的形式开展比赛,谁算的又对又快,便摘 到桃,汇
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比赛,其他学生加油。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第51页第7题。(比较大小)
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算出得数直接进行比较。
(2)、直接对左右算式进行比较。
(二)、实际应用。
1、






让学生先计算得数,再进行比较,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2、 书第51页第5题。

27 27 27 27 27
书第50页第1题。
3 5 7 9 11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
生:2个已知条件(兔哥哥比妹妹多采了8个,兔妹妹采了37个。)
出示问题:“兔哥哥采了多少个?”
学生先列式,并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
3、 书第51页第6题。
出示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羽毛球 乒乓球
38元 29元 5元 2元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先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有:(1)、买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2)、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要花多少钱?
(3)、买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4)、买乒乓球拍和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5)、4个都买要花多少钱?……
再根据问题列式解答,若解决不了的放入问题银行。
(三)、找帽子
结合书50页第4题,全班一起玩找帽子游戏。
每人手上1张口算卡片,去找相应的帽子。
(四)、总结。
通过学习,你解决了“问题银行”中的哪些问题。
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再存入“问题银行”,下节课再来解决。

第四课时:发新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
义。探索 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
法的意义。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
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
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 ,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
音代替,并列式。
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本?
(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本?
(4)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针对“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
义,想出解决的方法。
汇报时,应鼓励学生估算结果,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
讲是怎么估算的 。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的 19 + 18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可能有
方法一: 10+10=20 8+9=17 20+17=37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19,再在个位上拨
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7,十位上的1加上1
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3,合 起来就是37。
方法三:19 + 10 =29 ,29 +8 = 37 。
方法四:20 + 18 = 38 ,38-1 =37。
方法五:20+20=40, 40-3=37
方法六 :1 9
+ 1 8
3 7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
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
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9加8等于17 ,个位满十向十位
进1,个位写7。再算十位上1加1再加1等于3。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的“试一试”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
予及时指导。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26+7= 3+39= 18+27=
26+27= 23+29= 18+47=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苹果中间问题之间的联系,
再独立做题。
3、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
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我们去春游)
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3题。
一(1) 二(2) 一(2) 二(1) 二(3) 一(3)
27人 34人 30人 30人 33人 25人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做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教学时,可 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
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
如把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进行搭配等。
(五)、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板书设计:
发新书
19+18=37
10+10=20 8+9=17 20+17=37

19 + 10 =29 ,29 +8 = 37

20 + 18 = 38 ,38-1 =37







第五课时:练习五(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
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培养 学生估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以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1 9
+ 1 8
3 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 书55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
出现的错误。
2、 数学游戏。(找朋友)书54页第3题。
选9个各同学每人手拿一张以下的算式卡片。
45+7= 40+27= 39+25= 17+24= 58+6=
28+13= 62-10= 29+38= 48+16=
得数相等的同学做最好的朋友。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4页第1题。
算一算,各年级参加歌咏比赛的总人数。
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

男生
女生
46
34

32
30


48
46


35
27


46
52


37
38
总人


先让学生估算哪个班的人数较多,再进行准确计算。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书54页第2题。
出示图,看懂图意后,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小熊 从家里
去上学,已经走了55米,离学校还有35米,小熊家离学校有多
少米?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完成后,进行汇报。55+35=90(米)。
3、 数学游戏
(1)、教科书第55页第5题:接力赛。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接力赛,使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情境中巩固新知
识,培养合作意识。
(2)、教科书第55页第6题
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了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
让学生先估算,再选择不同的答案。
35和7 13和29 15和27 24和18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五

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

男生


32

48

35

46

37 4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女生 34 30 46 27 52 38
总人









第六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规律,让学生 积极的动脑思考,并能将所
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算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过程:
(一)、估算及具体应用练习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 书第56页第7题。
(1)、先让学生看图明白问题的含义,(左边有17个杯子,< br>右边有18个杯子,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能装36个杯子的纸箱
里,能装得下吗?)
(2)、再让学生先估算,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17+18=35,35<36,所以能装的下。
2、 书第56页第9题。
小明
10m
小亮
15m
小丽

(1)、3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她可能投多远?
(2)、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小丽投了( )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做第(1)题时,可从小丽第二名中,估计出即比10米大,但小
于15米。所以猜可能是11 米、12米、13米、14米。
做第(2)题时,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
算出小丽投了13米。15-2=13(米)
做第(3)题时,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提:小明和小亮一共投了多少米?
谁第1名?谁第3名?
小丽比小明多投了多少米?……
(二)、找规律
1、 做第56页的第8题
21

41



33





23

43


5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5 55
小组讨论观察规律,说说表格中的规律。
汇报:第1张表格,横着看 相差1,如:21、22、23。竖着相
差10。如21、31、41。
第2张表格,横着看相差10,如:33、43、53,竖着相差1。
如:33、34、35。
2、 接着往下写。
1 2 4 7( )( )

2 3 5 6 8( )( )( )( )
1 2 3 5 8 ( )( )
先观察,找出规律,再独立做,并说说规律。
(三)、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估一估,找一找
21



2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1

43

33

35



53

55








第七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数学游戏。(找朋友)
每人手拿一张两位 数的数字卡片,任选两人出示卡片,其他的同
学先把两数相加,计算出得数。如:出示28、31,全班 即回答
31+28=59……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7页第10题。
打枪游戏。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0+( )
35+( ) 65~75
16+( )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65和75之间。
50+( )
38+( ) 70~80
44+( )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70和80之间。
(2) 由于本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只要说出
一种就符合要求。
2、书57页的数学游戏。
先向学生说清游戏规则,可以先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然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后再组织全班进行,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
规则: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圈得多谁就胜利。
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
行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游乐场
20+( 45 )
35+( 31 ) 65~75
16+( 56 )






第八课时:小小图书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和59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 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
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 在小组中
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
会写的字用拼音代 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
哪些条件,并列式: 33 - 7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
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
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 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
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
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 合起来就
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 得感性认识,在操
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进 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 53-6= 70-7= 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
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 - 7=2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3-7=6 3 3 7-3=4
20+6=26 - 7 30-4=26
2 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 位上的
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
合起来就是26。






第九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第3、4内容。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
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数学游戏,巩固口算。
1、 书60页第1题。
10-7= 13-5= 100-1=
30-7= 23-5= 100-2=
50-7= 33-5= 100-3=
将第1题写在黑板上,选9人参加此游戏。
3人为一组,接力做题。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计算出得数后,全班观察每组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擦掉得数。引导学生翻开书60做第 1题,先只计算每组的
第一题,然后推算出后面两题的得数。
汇报规律: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
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2、 书60页第2题。
制成口算卡片,全班轮流开火车计算,然后独立翻书做题。
(二)、森林医生。
书59页第3题。
教学时,请学生先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独立在书上进行改正,汇
报 时,请3名学生当医生,给小树治病,并说明病的原因,再开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药治病。(写出正确的算式)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9页第4题。
每人准备1张口算卡片,通过乘车活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再全班互相检查,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0-7=3 13-5=8 100-1=99
30-7= 23-5= 100-2=
50-7= 33-5= 100-3=
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第十课时:练习六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并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书60页第3题。
通过数字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
识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
出现的错误。
2、书61页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看谁先过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找规律。
书61页第5题。
(1)24,31,38,( ),52,( ),( )
(2)69,62,( ),48,( ),( ),2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先说说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填写。
(三)买东西。
1、书60页第4题。
出示图
童话故事 奇妙的世界 科幻故事 可爱的动物
42元 8元 12元 10元
让学生观察图意,(我有28元钱,要买一本《 童话故事》,
还差多少元?)先估算差几元,再进行准确计算,列式解答书上
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买1本童话故事和奇妙的世界需多少元?
2、书61页第7题。
出示图
火腿肠 烤鸡 蛋糕 色拉油
15元 18元 16元 24元
40元钱可以买什么?
看懂图意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进
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有多少本课外书?
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统计表 。


我的同一共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本 ( )本 ( )本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六
(1)24,31,38,( ),52,( ),( )
每次多7
(2)69,62,( ),48,( ),( ),27
每次少7






第十一课时:跳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
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 ),并配上解说:今天,
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
赛 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
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
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
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
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
减 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
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
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6 2 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 4 8 5 – 4 = 1

1 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
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1、完成 70 – 48 = 70 – 62 =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
学 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 对齐等。
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
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 用50元买了
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
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 ) + 40 ”的答案不唯一。
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 )”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 )”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板书设计:
跳绳
62 – 48 = 14 (下)
我想:62 – 40 = 22 我想:62 – 50 = 12
22 – 8 = 14 12 + 2 = 14
6 2 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 4 8 5 – 4 = 1
1 4





第十二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 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 的问题
中。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计算。
(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教科书第64页的第1题。)
做对一题得一颗 ,你可以得到几颗 。
请学生抢答,进行口算。谁对就可以得到一颗 。
对于竖式计算,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小组互检,正确了就可以
得到一颗
(二)、实际应用。
1、森林医生。(教科书第64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在书中“就诊”,并找出病因,及时给予治疗。
集体反馈时,让学生指出病因,并说说要如何纠正,今后要如何
避免出现这种的错误。
2、口算比赛。(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定数量的
口算题。评出口算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并加以奖励,对于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其他学生也要加以鼓励。
3、蜻蜓找花。(教科书第64页的第5题)
在媒体上演 示,每只蜻蜓的身上都有一道算式,每朵荷花上都有
一个数字,请学生帮助蜻蜓找花。
请学生上电脑操作,拖动蜻蜓,媒体中加以判断。
最后,请全班学生在书中连一连。
4、 画出跷跷板。(教科书第64页的第8题)
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
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判断,两只小熊的轻重
的?
汇报时,鼓励多 种方法比较。如:我是通过计算等出结果后,比
较小熊轻重的;我是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关系进行判断的 ,35 + 6 和
6 + 35 ,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得数没有发生变化。76 –12 和 76
+ 12 ,一个是减12,另一个是加12,所以加12的算式的得数比减
12的算式的得数大。60 – 14 和 60 – 41 ,第一个算式减的数比
第二个算式减的数小,所以得数也就比较大。
5、 把得数排一排。(教科书第64页的第11题)
明确题意,再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汇报时,要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先把算式的得数计算 出来,再根
据得数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教师示范:我比38大17,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55,比38大17,就是把38 + 17 = 55。
教师示范:我减去13,就是60,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回答:73,( ) - 13 = 60 ,( )填73。
教师示范:我加上20,就是52,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回答:32,( ) + 20 = 52 ,( )填32。
2、学生在小组中模仿老师,互相出题。
学生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七
我比38大17 13就是60 我加上20就是52
38 + 17 = 55 13 + 60 = 73 52 – 20 = 32





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7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 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图意和理解
题意的基础上,对比多少等应用题,有进一步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
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图意和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比多少等应用
题,有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图意和题意。
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为例子,编应用题。
郑光昊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拿到了38个五角 星,静宜小朋友比
郑光昊小朋友多拿到7个五角星,静宜小朋友拿到了几个五角星?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具体分析:求静宜小朋友 拿到了几个五角星,,静宜小朋友拿到
的五角星个数是与郑光昊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做比较的,而且 静
宜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比郑光昊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多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个,所以把38 + 7 = 45 (个)。
(二)、实际应用。
1、自编应用题。
根据刚才的例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也来编应用题。
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如,我做了25道计算题,我同桌比我多做9道,我同桌做了几
道?
我吃了12颗糖,还剩下9颗,原来有几颗糖?------
在自编应用题的时候,根据具体要求,加以解决。
2、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看图明确图意,再根据问题,独立解答。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是如何分析的。
如,条件是松鼠吃了25个松果,篮子里还剩下17个,问题是原
来有多少个松果?
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松果?就是把吃掉的25个松果加上篮子里还
剩下的17个松果,就是25 + 17 = 42 (个)。
3、教科书第65页的第6题。
明确图意和题意后,只要学生能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习有困难,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教科书第65页的第7题。
让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教师也可以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含义,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然后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
问题。
如:小花比小点高多少?小点比小花矮多少?
(三)、购物游戏。
(教科书第66页的第9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买法,但总价不能超过20
元。
先让学生明确图 意:商场中各种玩具的单价,如,洋娃娃18元,
机器人10元,机关枪11元------
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拿出教具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
(想买什么玩具,应付多少钱,又要找回 多少钱)
活动结束后,反馈,小组中谁表现最佳?谁是最佳服务员?谁的
计算又最快?
学生有什么话都可以评价。
(四)、总结。
有什么收获?想评价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我已经吃了25个松果,还剩下17个松果,原来有多少个松果?
25 + 17 = 42 (个)
小象出生时,象妈妈29岁,今年小象3岁,象妈妈今年多少岁?
29 + 3 = 32 (岁)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十四课时:火星探险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
巩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以及竞争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教具、学具的准备:游戏的材料(若干个棋子,火星探险图,筛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游戏要求与规则。
1、明确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火星探险图 ,图中就是我们要走的路线图:从
1到50,1是起点,50是胜利的终点。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掷一次筛子,朝上的面是几,就将棋子放在相应的位置,再根据
要求移动棋子。小组中比一比, 看谁先到终点。
2、扫清语言障碍。
每个数字的周围都有相应的要求,请全班学生一起把这 些要求读
一读,明确要求,同时也记请相应的文字。
如:找到火星地图到达25 – 19 ,那么就是计算25 – 19 = 6,
就前进到6的位置。
(二)、组织学生开始游戏。
明确各项要求后,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教师可以从旁给予指导或肯定。
(三)、游戏结束后,反馈。
让学生汇报,比赛的结果,谁是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的,在游戏过
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小组中又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各抒己见。
(四)、总结。
谈想法,今后想怎么学数学,用数学。
板书设计:
火星探险

1:找到火星地图到达25 – 19,25 – 19 = 6,就前进到6的
位置。
2:建立与地球联系到达81 – 77,81 – 77 = 4,就退回到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位置。
5:看到火星化石到达12 + 8,12 + 8 = 20,就前进到20的位
置。
40:太阳温度太高退回31 – 16 ,31 – 16 = 15,就退回到
15的位置。





第十五课时:小小运动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
计美丽的图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附页3中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最近刚开展的运动会的情况,让学生回想一下,当时的
情景,以及自己班取得的成绩。
学生发表想法。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动物学校“开展运动会的情况。
说说都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如 :有18只兔子在赛跑,有34只小狗在进行跳绳比赛,有9只
袋鼠在进行跳远比赛,有37只猴子在进 行爬树比赛,天空中还有蜜
蜂、蜻蜓、蝴蝶和小鸟。
2、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中说一说,都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与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再互相解决问题。
小组中活动。
3、反馈,汇报。
如: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
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蜻蜓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蝴蝶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小鸟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评价小组成员的回答情况。
如:哪 里回答得很好,好在哪里?哪里回答得不够好,不好在哪
里?你自己问题提得如何,又解决得如何?
(三)、动手做一做。
制作奖杯。
比赛结束后,要对获奖的班级或个人颁奖,所以要小朋友们动手
做一个奖杯。
展示几种不同的奖杯图案,让学生说说要如何制作。
学生动少制作,还可以用水彩笔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让奖杯更
好看。
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互相交换作品,促进学习。
(四)、解决问题。
比赛结束了,学校准备了两辆最多可以坐50人的车子,那么这
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 学生讨论,要想知道够不够坐,首先要考虑什么?(运动员是否
超过了100人,超过了就不够坐, 没有超过或刚刚好100人,就够坐。)
如果有96个运动员,你会怎么分配呢?
学生讨论,只要方案合理均可。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五)、总结。
想对大家说什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小运动会
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34 – 9 = 25 (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只?
34 – 18 = 16 (只)



六、购物
1、买文具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1页主题情景图“买文具”,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创设购物情境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
3、揭示课题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2、看“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3、游戏
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
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
独立完成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买衣服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
学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 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三课时 去商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元角分单位间的换算,掌握最简单的元角
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元角单位间复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
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 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 看。(课件
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
们愿意吗?出示 第72页的图。)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 乱了,这
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
呢?
(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
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 ,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
付钱。
(4) 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
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 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
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 ,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
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
吗?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 ,咱们开张吧!请大
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
看他付 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
了多少钱?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角单位的计算,在计算上要注意相同单位的
数才能加 在一起,如果整角数已满十,要把10角换算成1元。

板书设计: 去商店

买牙膏和奶糖:2元6角+6元5角=9元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买书包和铅笔盒:38元+12元=50元
买铅笔和钢笔:3元7角+1元2角=8元9









第四课时 应找回多少钱

教学内容:人民币元、角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的换算及最简单的元、
角单位间相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单名数减复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复习: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角+2元4角= 14元9角+1角=
3元+8元= 100元+82元=
27元4角+10元2角= 1元-8角=
二、 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每件物品各多少钱?
2、根据统计表要求填一填、
(1) 乒乓球拍9元,付出了10元,从付出的10元中去掉买
乒乓球拍的9元,应找回1元。
(2) 跳绳的价钱是6元5角,付出的钱是1张5元和1张2
元,合起来是7元,去掉6元还 剩1元,1元-5角=5
角。
(3) 乒乓球是7角钱,付出2元,应找回多少钱?
(4) 足球18元4角,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5) 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一共用多少钱?付出多少钱,应找回
多少钱?
(6)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多少钱,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
少钱?
小组活动,用不同方法计算。
三、 数学游戏:小小百货店
小组活动要求:1、每人准备2 ~~3件小物品,标上价钱,进
行分类,组成小小百货店。小组内同学轮流当售货员。

珍惜资源-林清玄的经典散文


我心中的黄河作文-证明材料范文


分界洲岛-2015全国卷


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怀念母亲读后感


不煽情-湖北省大学排名


关于秋天的文章-骑鹅旅行记好词好句


熊猫百货商店-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


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河南卫生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