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

绝世美人儿
665次浏览
2020年08月26日 2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文种-实习证明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看图提问题”的几点做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数学课程标
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青岛版数
学教材中,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了大量的“看图提问题”情境。下
们 介绍一下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商讨。
一 、在欣赏中激发想象力
面对“ 情景图”呈现出的美丽画面,学生在赞叹欣赏的同时,可以自由地发表
议论,让想象自由地飞翔。但是极 易出现这样的场面:当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画
面出现以后,老师随即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真是一
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于观察目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水平不同,提出的 问
题也千奇百怪。有的说“鸟儿在飞”,有的说“花儿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的想
象力特别丰 富,能给你编成一篇童话。而这些都不能体现出蕴涵的“数学问题”,
甚至有许多的问题根本没有价值。
尝试了无数次以后,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限,特别容易人云亦
云,假如有一个孩 子说出了“猴妈妈”,其他孩子们能说出整个“猴子大家族”。
如果老师一味放手,那整个课堂就成了一 盘散沙。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拥有一双
“数学”的眼睛,不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问。这就需要老师 恰当地点拨、精准
地调控、不露声色地引导。如果控制不好,会乱成一团,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即使勉强教下去,学生的心思也象断线的风筝一样满天乱飞。
老师的点拨在这时尤为重要,它 是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的魔
杖。例如:老师问:仔细看一看,鸟儿的头朝着不同的方向 ,表示它们飞的方向不
同,它们是朝哪个方向飞呢?花儿的颜色一样吗?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鸟儿的只
数是多少?花朵的总数量是多少?有了这些提示,就让学生了解到,在数学课上我
们需要研究的 问题是数学问题。
二 、在阅读中提高概括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一 课时,“情景图”中呈现了许多内容,
显得杂乱无章。我先让学生把所有的对话框都读一遍,大体有所了 解,这时候不要


等学生一读完就直接问他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而是要在阅读之后 让学生复
述一下了解的信息有几条,都有哪些内容。再让他们找出关键词,用最简练的语言
来表 达信息,把修饰性的词语去掉,把表示数量关系的字或词用准确,并且板书出
来。训练他们在最短的时间 内快速记忆,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应用信息、提取信息是现代教育对人才的新 要求,我们要从现在起就培养学生
提取信息、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 、在分类教学中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有时候,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了,还要让学生学会区分重要信 息和一般信息。
提取重要信息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关于“分类”内容的
教学中。当信息整理后,我说:“哎呀,内容这么多,真乱。”学生表示有同感,
我又说:“对话框中 都说了跟什么有关系的事情?”学生回答:“跟牌子和人有关
系。”我说:“那好,我们来整理一下,把 跟牌子有关系的放在一起,把跟人有关
系的放在一起。”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 理信息,同时把
对话框内容分类写出板书。这样可以训练他们把相关信息综合考虑,摒弃无关信息,也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把整理好的条件,一类一类来处理。这时我提问:“关于
牌子,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以后,让他们完整地叙述题目,以培养
他们“数学”的语感。
四 、在联想中培养发散思维
问题解决了以后,我经常会适时追问,以达到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 果。
我的口头禅是:“你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归纳、总结,
把单独的 一个问题系统化。例如:有这样一幅情景图“25个同学去划船,每只船限
乘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只船 ?”。同学们有的答4只的,有的答是5只,我向答
案是5只的同学质疑:“算出的得数本来是4,你为 什么说至少需要5只呢?”。
孩子们回答说:“如果租4只船,还剩下一个小朋友在岸上,所以多租一只 船”。
我进一步提问:“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
的回答 也是多种多样:用桶装水的时候,装饮料的时候,装油的时候,用盘子装桃
的时候等等,学生自己总结出 :这都是用物体装东西的情况。真是总结得精彩及时!


还有一次,在“聪明小屋”栏目里 ,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路边安装了路灯,每两个
路灯之间距离相等,计算第一个路灯和最后一个路灯之间 的距离。题目刚刚读完,
就有一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我心里暗暗生气:真是浮躁,也不好好想一想就发 言。
叫起了一个孩子,她第一句话竟然是:“老师,我们做过这个题!”其他孩子们也
是急忙喊 着:“对!对!做过!”我很纳闷,做过吗?我怎么没有印象?他们七嘴
八舌地抢着说道:“做过一个栽 树的题目,和这个思路一样。还做过插彩旗的题目
也一样!”。原来如此,我很欣慰,原本我想大讲特讲 改为同学们自己讲解,居然
也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真是高兴,希望他们学会归纳总结,触类旁通,总算 有成
效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就能“看”到一个由生活情景抽象成数学问题的< br>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作用很大,学生受益非浅,每次运用情境图,都进行
如此的训练,他 们就会学会面对大量纷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整理、归纳并联系已
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总之,在教学 中,通过不断地向学生进行这种思维训练,
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学生 敢于大胆发言,敢于
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对数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 br>沿着教改之路走下去,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的天地里放飞。
一、 学会观察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选择信息,选择信息的前提是
发现信 息。“看图提问题”情境一般都有多个数学信息,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画
信息,因此教学时,我首先引 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 学会选择
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属于一类,这要看信息间的关系。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年级
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 选择信息时,一定要借助直观图画,使学生明白,哪些
信息说得是一回事。比如:山东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02页上的“我学会了吗?”
情境图,文字信息有“我家一共养了16只兔,这边有……”,话没说 完,我问学
生:“谁能把这个不完整信息补充完整?”学生通过数数,得出“我家一共养了16
只兔,这边有9只”的信息,我又问:“这个信息中有‘这边’这个词,说明还有


什么? ”学生马上想到还有“那边”,“那边在哪里?”学生很自然地去找远处的
小兔,而不会没有目的地去找 与其不相干的信息。
三、 学会分析
学会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学生将图中信息找到后,就要根据信息提出
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是很重要的。 虽然一年级只学过加减法,
解决问题不用加法就用减法,但什么问题符合加法的含义,什么问题符合减法 的含
义,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明白,有的只是凭感觉来列式计算。因此,当学生要解决
问题前, 应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将所选择的信息合起来,
还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个数 ,经过分析,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与信息之间
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赞美老师的词-银行竞聘演讲稿范文


金黄的大斗笠-大学班级工作计划


我与书的故事600字-结业证和毕业证的区别


廉洁自律-房产经纪人工作总结


山东高考录取查询-委托协议书范本


央视中秋晚会节目单-观察日记植物


心理健康手抄报-以梦想为话题作文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好学生的学习方法